楊麗霞 ,李志山 ,徐 玲 ,桂玉萍 ,陳光明 ,沈玉萍 ,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南京 210029;2.江蘇省鹽城市中醫(yī)院,鹽城 224001)
百日咳綜合征是以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組證狀群,包括副百日咳以及某些病毒感染和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等表現(xiàn)的痙攣性咳嗽,并且不排除百日咳。本病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病情重,是兒科的多發(fā)病、頑疾重癥之一,嚴重威脅兒童的身體健康。筆者運用痙咳靜治療小兒百日咳綜合征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醫(yī)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年齡最小6月最大6歲。治療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齡3.65歲;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3.57歲。病程最短1 d,最長2個月。納入病程治療組平均天數(shù)為7.9 d,對照組平均天數(shù)為8.1 d。癥狀積分治療組8~15分58例,對照組8~15分29例;治療組16~23分2例,對照組16~23分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2.1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y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內(nèi)的頓咳診斷依據(jù)[1]。
2.2 癥狀體征評分標準 0分:無痙咳。2分:每天痙咳10次以下。4分:每天痙咳10~20次。6分:每天痙咳20次以上。0分:每次痙咳持續(xù)時間為0。2分:每次痙咳3 min以下,4分:每次痙咳3~5 min。6分:每次痙咳5 min以上。0分:無痰鳴。2分:喉中時有少量黏痰。4分:喉中痰嘶,咯痰黃黏。6分:喉中痰吼,黃黏痰量多。0分:呼吸次數(shù)不增快。2分:超過相應年齡正常值上限10次/min以內(nèi)。4分:超過相應年齡正常值上限11~30次/min,和/或間斷喘憋。6分:超過相應年齡正常值上限≥31次/分,和/或持續(xù)喘憋。0分:肺部聽診呼吸音清。2分:呼吸音降低,或粗糙,或聞及中等濕羅音。4分:一側(cè)肺部中、細濕羅音,少許喘鳴音。6分兩側(cè)肺部中、細濕羅音,顯著喘鳴音。
2.3 病情分度標準 積分為依據(jù)。輕度:積分8~15分;中度:積分16~23分。重度:積分24~30分。
治療組口服痙咳靜片(0.2 g/片),6~12月每服0.2 g,1+~3 歲每服 0.4 g片,4+~6 歲每服 0.6 g,3 次/d。對照組口服羅紅霉素顆粒劑,按每日4 mg/kg,分兩次服。觀察期間不用西藥抗生素、抗病毒藥,中藥宣肺鎮(zhèn)咳劑,及與本病治療相關(guān)的其他療法。體溫超過39℃時,可使用退熱劑撲熱息痛。10 d為1個療程。觀察1個療程。治療前后檢測血、尿、糞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觀察不良反應。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內(nèi)頓咳的療效評定標準和《中醫(yī)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3]的標準。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積分為0。顯效:癥狀體征大多消失,積分減少≥2/3(0.667)。進步:癥狀體征減輕,積分減少≥1/3(0.333)但<2/3(0.667)。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積分減少<1/3(0.333)。
注:積分減少=[(療前積分-療后積分)/療前積分分]×100%(尼莫地平法)。
6.1 兩組總療效分析 試驗組療效、痊愈率和痊愈顯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有高度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結(jié)果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例(%)
兩組療效相比秩和檢驗:u=3.48(P<0.05)說明痙咳靜和羅紅霉素治療小兒百日咳綜合征的總體效果有差異,痙咳靜療效優(yōu)于羅紅霉素。
6.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后積分減少明顯,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痙咳的次數(shù)及痙咳的時間和痰鳴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癥狀積分(±sTab.2 The symptom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癥狀積分(±sTab.2 The symptom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 痰鳴 食欲 舌象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0603030每天痙咳次數(shù)4.03±0.94*△0.23±0.644.13±0.940.67±0.96每天痙咳時間2.27±0.69*△0.23±0.642.00±0.000.53±0.901.60±1.240.27±0.64*△1.46±1.040.40±0.810.90±0.300.16±0.32*0.66±0.480.66±0.480.83±0.360.20±0.40*0.89±0.330.73±0.45
百日咳綜合征屬中醫(yī)頓咳范疇,中醫(yī)早就有關(guān)于百日咳綜合征的治療經(jīng)驗,其效果顯著。百日咳綜合征以痰熱伏肺證型多見,這與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有關(guān)。小兒肺常不足,腠理疏松,易感受外邪,其年齡愈小,肺愈嬌嫩,愈易感受外邪。所以小兒肺系疾病相對較多,感染外邪后一般能致肺氣失宣肅,表現(xiàn)為咳嗽。小兒的病理特點為發(fā)病容易傳變快,其感染外邪很快容易入里化熱,而成熱證,這與小兒乃純陽之體有關(guān),小兒純陽之體,熱多寒少。頓咳的主要病機為外邪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臟,肺氣失宣,繼而外邪入里化熱,痰火交結(jié),阻塞氣道,肺失宣肅,氣逆上沖,則咳嗽不已。本病亦與肝臟有密切關(guān)系,肝屬木,其支脈與肺相連。肝主升肺主降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氣機,肺主降失常從而影響肝主升失常,肝升發(fā)失調(diào)達,肝氣橫逆,氣郁化火,肝火循經(jīng)犯肺,使肺經(jīng)蘊熱,熱盛又引動肝風,這樣風痰火相搏,阻于氣道,痰阻氣逆而痙咳陣作。陳修園謂:“諸氣上逆于肺則嗆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不離于肺?!彼灾委燁D咳光從肺治其效果不顯,還應治肝氣之逆。這與小兒“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相符。從頓咳的病機出發(fā)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選擇平肝解痙、鎮(zhèn)咳化痰潤肺之藥組成痙咳靜,其療效顯著。
痙咳靜的組成藥物為:蜈蚣、甘草和百部。蜈蚣辛溫歸肝經(jīng),善走竄,通達內(nèi)外,有很強的熄內(nèi)風及搜風通絡(luò)作用,能解痙平肝,主要針對“肝常有余”治療。百部甘、苦,微溫。歸肺經(jīng)。專潤肺止咳,無論外感內(nèi)傷、暴咳、久咳多可治?!端幮哉摗罚骸爸畏渭覠?、上氣咳逆,主潤肺?!庇纱丝梢姲俨恐饕槍Ψ文婵人园Y狀治療,另外,現(xiàn)在研究證明百部堿對中樞具有鎮(zhèn)咳作用,并能對組織胺所致的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甘草能祛痰止咳,緩和藥性。緩解蜈蚣、百部之毒性。《本草正》曰:“(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調(diào)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諸藥配合則共奏平肝解痙、鎮(zhèn)咳化痰潤肺之功。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197-199.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7-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