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珍,潘學武,冷輝林,王春珍
(1.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門診,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宜春 336000)
廣泛性焦慮是常見的焦慮障礙,以慢性焦慮為特征,容易復發(fā)和再發(fā),難以自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精神生活。焦慮癥的發(fā)病與機體的素質(zhì)、所處的環(huán)境均有密切關(guān)系。精神因素在焦慮癥的發(fā)病中也有重要作用,當人們長期面臨威脅或處于不利環(huán)境之中時,焦慮癥更易發(fā)生[1]。筆者對48例廣泛性焦慮患者運用心理治療,取得較好效果。
1.1 對象 2006年3月—2007年12月在宜春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治療的96例廣泛性焦慮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廣泛性焦慮診斷標準[2]。2)年齡18~60歲,受教育程度為高中及以上。3)每個患者或患者的家屬均理解本研究的性質(zhì),并簽屬知情同意文件。4)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3]評分≥14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版)≤17分;焦慮自評量表(SAS)[3]評分≥50分。5)排除藥物及其他疾病所伴發(fā)的焦慮。6)從未用藥或停藥2周以上。
將96例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例。研究組:男 23例,女 25例,平均年齡(40±6)歲,平均病程(15±3)個月。對照組: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齡(41±3)歲,平均病程(16±4)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受教育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4周末進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焦慮自評量表(SAS)的評定。所有量表評定由受訓合格后的醫(yī)師進行,研究開始前進行一致性培訓。
1.2 治療方法 將對照組接受阿普唑侖治療,初始劑量 1.2~1.6 mg/d,10 d 內(nèi)增至(2~4)mg/d。研究組由2位心理治療師給患者實施心理治療,8人/組,1次/周,50 min/次,共14次,最后3次隔周進行。具體過程如下:
準備階段:治療師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癥狀,向其說明焦慮與人的素質(zhì)、所處環(huán)境、精神因素有密切關(guān)系,解釋什么是心理治療,確定患者是否愿意,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第1~2次治療:描述焦慮的3個成分(生理的、認知的和行為的),并將之應(yīng)用于患者的癥狀上(如討論患者焦慮的軀體癥狀、擔憂的內(nèi)容以及行為);討論焦慮的性質(zhì)(例如,適應(yīng)性和非適應(yīng)性的焦慮,讓患者了解出現(xiàn)這樣的癥狀是正常的);指導患者應(yīng)用自我監(jiān)測。對每個患者都要強調(diào),參與每次治療及完成家庭作業(yè),對治療的成功至關(guān)重要。
第3~7次治療:學習漸進式肌肉放松方法,告之患者放松是一種技術(shù),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并列為每天家庭作業(yè);學習認知重建,介紹認知在維持焦慮中的作用,如自動思維的性質(zhì),找出患者自身的例子,描述和辯駁“可能性夸大”及“災(zāi)難化思維”;學習“擔憂暴露”并練習,確定并記錄患者的2個或3個主要擔憂方面,通過練習想像令人愉悅的情景,進行想像訓練,通過讓患者將注意力集中于擔憂相關(guān)的認知,并且想像可能發(fā)生的最令人害怕、最壞的結(jié)果,引發(fā)想像情境后,讓它們在腦海中清晰地保留25~30 min,之后讓患者說出盡可能多的最壞結(jié)果之外的可能結(jié)果。
第8~11次治療:學習“擔憂行為阻止法”。廣泛性焦慮患者中“擔憂行為”對患者起著負性強化的作用,治療師協(xié)助患者列出其平常的擔憂行為,然后指示患者,不再采用擔憂行為,或者用相反的行為代替擔憂行為;學習問題解決,教患者如何把問題分解為可以掌握的小問題來解決,教患者以頭腦風暴的方法來解決。
第12~14次治療:檢查自我監(jiān)測、認知辯論、擔憂暴露、擔憂行為阻止法等的實施,回顧技巧,討論繼續(xù)實踐治療中所涉及到的技術(shù)的方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
2.1 一般資料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各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的HAMA、SA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研究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HAMA、S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差異,說明心理治療對廣泛性焦慮有顯著療效。
2.3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各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14周末兩組的HAMA、SA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HAMA、SAS評分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1 兩組HAMA、SAS評分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兩組比較,*P<0.05。
n組別研究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8484848 HAMA 27.6±6.46.2±4.2*28.1±5.86.6±3.6 SAS 69.3±9.830.6±7.1*68.8±10.231.5±6.3
關(guān)于廣泛性焦慮治療的研究中,采用以放松或生物反饋為基礎(chǔ)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平平。本研究采用了“積極”的治療方法,包括:放松訓練、認知重建、擔憂暴露、擔憂行為阻止法、問題解決等,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研究組治療后HAMA、S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差異。說明心理治療對廣泛性焦慮有顯著療效。
大部分患者反映每天的擔憂暴露和認知重建對他們特別有效。患者有時會出現(xiàn)焦慮,但經(jīng)過治療后,他們是花力氣來解決問題而不像以前,把注意力拉到別的地方去。
在研究中,患者最感困難的是,以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學習和應(yīng)用認知技術(shù),難以充分運用識別或辯駁焦慮相關(guān)認知的方法,原因可能是在辨識最顯著的自動思維之前就開始辯駁。有些患者在最初實施擔憂暴露時,擔憂暴露引發(fā)的焦慮很低,很可能是:1)想像不夠生動。2)圖像太過泛泛,妨礙了患者聚集于最壞結(jié)果。3)想像的不是患者擔憂的重要圖像。4)患者潛意識里回避對最嚴重擔憂線索的加工。
經(jīng)過14周治療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的HAMA、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阿普唑侖等苯二氮卓類藥物是經(jīng)典的抗焦慮藥,但有過度鎮(zhèn)靜、藥物依賴、戒斷反應(yīng)等不良作用,影響了其在臨床上的使用。因此,心理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替代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廣泛性焦慮的方法。
[1]楊德森.行為醫(yī)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0:180-182.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S].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106-107.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S].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38-41,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