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造型藝術的革新往往和技術進步息息相關。古希臘羅馬時期,黃金分割比的發(fā)現深刻的影響了當時繪畫、雕塑、建筑的造型觀。文藝復興時期,解剖學與透視規(guī)律一起對當時的藝術革新起到關鍵性的技術支持,奠定了西方立體造型訓練的基本方法,進而影響了西方整個繪畫的風貌。在近現代,照相術和色彩定律的發(fā)現更是直接推動了現代藝術的革命,而當代數字技術的風暴,將對藝術的造型思想、造型手法、造型工具上產生深刻的影響。
數字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繪畫工具,使虛擬的比特代替了具體的“原子”[1]。傳統繪畫工具都是具體實在的。有一定的空間、體積、重量,完成一張作品,需要有畫筆、畫布、顏料等實物的支持,而數字技術將這些實物魔術般的變成簡單的0和1的數字組合,形成無體積、重量的虛擬作品呈現出來,而人們的所有操作只是對0和1的不同組合而已,在共同的0、1基因的基礎上,小小的繪圖筆結合相應的軟硬件,可以完成任意的體積、空間、節(jié)奏的塑造,可以模擬任意的筆觸肌理造型,可追溯歷史,繪先人風貌,可發(fā)揮想象,繪各路精靈。可繪天堂,亦可描地獄,達到了佛經中的“含三千大千世界于一毫端,于一毫端顯三千大千世界”的神奇效果。
數字技術不僅對繪畫的工具進行了模擬和改進,而且對繪畫的造型手法進行了繼承和拓展。西方繪畫以塑造物體的體積和空間感見長,而這是建立在以面造型的基礎上的,在自然光照射下,任何物體都呈現亮灰暗三大面,這三大面之間又是通過一些微妙的灰面來過渡,藝術家通過對面進行概括和總結,可以形成完美的體積感,從而達到高度寫實的藝術效果。以面造型成為西方畫家表現物體的最基本造型手段。3dmax、Maya、Painter等軟件結合以面造型的觀念,可以塑造出近乎完美的形象。在3dmax里,無論是多邊形建模還是面片建模,都是建立在以面造型的基礎上,這是對西方傳統造型觀的繼承,在painter里,可以通過根據需要選用筆刷,結合傳統的造型經驗進行塑造,這和傳統繪畫更為接近。不論是哈利波特里的奇幻城堡,還是游戲里的鬼怪精靈其塑造方式,都是建立在以面造型的基礎上。
除保持以面造型的手法外,數字繪畫在用色上有著自身明顯的特色。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數字繪畫的色域要廣得多,比如在RGB色彩模式下,可以產生16,777,216種顏色。含蓋了傳統繪畫的所有顏色。調色方面也顯得自由方便,在Painter里可以象傳統的調色板一樣自由的進行虛擬顏色混合調配、編輯。在3dmax里,結合光影,顏色可以通過渲染達到逼真的效果,眾多游戲角色在它的渲染下顯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其強大造型效果,為眾多畫家所心儀。數字繪畫也凸現了經濟性。不需要象傳統繪畫那樣,過多考慮紙張、畫布、顏料等經濟性的因素,使隨心所欲的造型成為可能。數字繪畫突破傳統的減色系統色彩觀念,而形成全新的加色系統,色光相加,根本有有別于顏料的相加,數字繪畫呈現出顏色艷麗、造型奇特有趣的重要特征!形成了典型的數碼風格。
不僅在色彩的使用上和傳統繪畫拉開了距離,而且數字科技的獨特性也令數字繪畫大放異彩,獨特的復制、粘貼、圖層、羽化、濾鏡等功能更是傳統繪畫望塵莫及,而這些功能一方面極大的提高了繪畫的效率,一定程度上避開了技法上的困擾,而使藝術家有更多的時間回歸于創(chuàng)意上來,回歸到藝術的本質上來。數字科技的智能性也給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途徑,典型的是分形藝術的出現。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計算機以一定的自相似圖形為基礎,輕松的去生成復雜的地形地貌結構、煙霧、流水狀態(tài),從而形成手繪難以達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藝術家對工具的操控性的認識。
在數字技術的平臺上,各類藝術的互通性,使塑造的形象更加生動豐滿,同時拓展了造型意識的空間。由0和1構成的數字藝術基因,使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有了本質上的互通性,不論是靜態(tài)繪畫、動態(tài)的影像,還是音樂、聲音都可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整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形象變得更加的豐滿和真實可信?!逗5卓倓訂T》里生動的形象、人性化的配音、優(yōu)美的音樂、動人的情節(jié),在這種聲、光、色、動態(tài)影像的交互影響下,充分的調動了觀眾的視聽神經,觀眾和小尼莫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讓人們隨之悲傷而悲傷,隨之快樂而快樂!這從根本上有別于傳統繪畫圖像單一的視覺感染力。傳統的繪畫重在靜態(tài)的描繪,重在對人物動作、表情、服飾等的高度凝煉統一,從而創(chuàng)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數字藝術更趨向于動態(tài),除對傳統的人物典型姿態(tài)、表情、服飾等把握外,還重視對日常連續(xù)性動作形態(tài)的提煉。從而創(chuàng)造出精煉而典型的人物動態(tài)。數字藝術從靜態(tài)的觀察轉入動態(tài)的推敲;從單一形象轉入連續(xù)的典型形態(tài)的塑造。從《金鋼》、《侏羅紀公園》等大片來看,傳統繪畫的觀察表現意識顯然不足以表現這些活靈活現的精靈!通過聲、光、色的交相呼應,創(chuàng)造出令人震撼的視聽奇觀??梢哉f數字藝術極大的拓展了造型意識的空間。
數字技術的支持下,不僅造型工具、手法產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創(chuàng)作體驗也隨之產生了許多新變化。“新技術并不是一種馴服的工具,它就象歷史上所有重要點的工具一樣,注定要把它的使用者改造得面目全非”[2]。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識注定要被深刻的改造。數字藝術里,創(chuàng)作過程呈現出非線性的變化。傳統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單一的線性過程,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之前,便有了一個整體的構思和草圖。在藝術家的把握下,一步步實現構思,數字技術的切入使這種過程產生了變化。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靈感的迸發(fā)是隨機的,不可預知的,在數字技術支持下,可以通過另存為命令,在新文件里方便地完成瞬間的靈感表達,保持了創(chuàng)作的鮮活性。而創(chuàng)作初衷可隨時回頭繼續(xù)。另外電腦的程序本身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使在創(chuàng)作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Photoshop里面的濾鏡、圖層混合模式、Painter各種泅化筆觸等命令。執(zhí)行這些命令之后往往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使整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充滿了變數,產生多種多樣的創(chuàng)作結果。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呈現為一個非線性的變化。
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不僅造型手法、意識、工具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在造型觀念上也體現出了嶄新的特點,尤其體現在恐怖谷定律[3]的運用上。據日本科學家、藝術家研究,人們對造型逼真性產生的好感度,遵循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即:一種視覺造型如果不夠擬人[或動物],那么它的類人特怔就成為突出的關注點,讓人們產生心理認同上的移情,從而對之產生相應的好感;但是,當到達一定程度,該造型 “非常擬人”,則它的非類人特征就成為顯眼的部分和主要的關注,從而引起人們心理上的厭惡和恐懼,使好感度掉入深谷。這一點在當代造型藝術中被廣泛的運用,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海底總動員》等動漫中的角色形象設計。創(chuàng)造了象喜羊羊、尼莫、獅子王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形象!它們外形上不夠擬人,但精神上卻融入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植拦榷墒钱敶曈X藝術造型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傳統造型思想的一種當代延伸,是“惟妙惟肖”傳統造型觀的當代最好闡釋。
總之,相對于傳統造型而言,數字造型從工具、方式到思想觀念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全新的面貌。數字科技的發(fā)展,必然會推動著數字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歷史性演變。
[1]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96年12月第二版第21頁.
[2]邱志杰,《數字化時代的美術》,2007-05-15學術中國>學者之苑>2007年5月A>雙周學人.
[3]肖永亮,《中國動畫電影的商業(yè)突破》,《廣播電視研究》,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