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道家思想對古代書畫批評之影響

2010-11-16 05:21:00成杰
電影評介 2010年5期
關鍵詞:逸品道家老子

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長河里儒道釋盡管三川匯一,并且通常都是以儒家思想文化為正統(tǒng),但是對于我國古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及批評鑒賞影響最為明顯的應該是道家思想特別是莊學的精神,在書畫領域,這種影響尤其明顯。

“道”是老莊思想的最高概念,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對于“道”存在的真實性都給予了明確的答復。《老子》二十一章有:“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莊子在《大宗師》里則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老子的“甚真”、“有信”,莊子的“有情”、“有信”,無疑都是對于道之存在的正面肯定。從上面的引文亦可看出道的另外一種存在形態(tài),即“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不可受”、“不可見”,說明人們對道的把握并不容易。事實上,道家認為人們?nèi)粘5母泄俳?jīng)驗并不能真正把握“道”,《莊子?知北游》云:“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那么,如何對道進行體認呢?《老子》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敝鲝埲艘撿o其心,同天地萬物共感共應,窺探大化之奧秘和神韻。莊子也有對靜的闡釋,《天道》篇中云:“圣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睆娬{(diào)精神的虛靜則明。如何做到虛靜,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真正體道,莊子也有明確的陳述,《人間世》中有:“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彼^心齋即虛其心,不能僅僅聽以耳或聽以心,而要“聽之以氣”,可以看出,這里的“氣”已不是純生理之氣,而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比況。[1]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聽之以氣”即理性直觀?!肚f子》中與“心齋”接近表示直觀的概念還有“坐忘”,何謂“坐忘”,《莊子?大宗師》中的解釋就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睙o論是“心齋”、“坐忘”,還是《大宗師》所講的“見獨”、“朝徹”,其實都是讓人超越功利,擺脫聲色名利乃至禮教人倫的種種束縛,以一種清明澄澈的心境在精神世界作逍遙之游。這樣的一種主張,正好與中國古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批評鑒賞心理相契合,成為古代藝術理論的重要思想源泉。所謂“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盵2]中國藝術中最高意境的誕生,一定是源自于虛靜的心靈。虞世南《筆髓論?契妙》云:“欲書之時,當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俟P轉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至妙之間,神應思徹。又同鼓瑟輪音,妙響隨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態(tài)逐毫而應。學者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茍涉浮華,終懵于斯理也?!鼻f子體道要求虛靜,而虞世南所言書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同樣要求虛靜,養(yǎng)生之道與書法之道相通,臻達同樣的精神境界。宗白華說:“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的‘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事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xiàn)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nèi)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里吐露光輝?!?[3]藝術家滌除玄鑒,用心若鏡,才能靜觀萬物之自得,達到對“道”的直接體認,藝術家所呈現(xiàn)的最高藝術精神本質上與道相通??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說:“書雖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清代王昱的《東莊論畫》曰:“畫雖一藝,其中有道。”唐代符載《觀張員外畫松石圖》云:“觀夫張公之藝,非畫也,真道也?!睍嬎囆g的極致就是道之呈現(xiàn),書畫家以線條的形式去探測、表現(xiàn)存在的隱秘本質,某種意義上,書畫已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人生的一種詩意存在方式。

道家思想是如何影響古代藝術領域的呢,徐復觀指出:“莊周的精神本來就是藝術精神。所以竹林名士,實為開啟魏晉時代的藝術自覺的關鍵人物。到了元康名士(即中朝名士),則性情的玄學已經(jīng)在門第的小天地中浮薄化了,演變而成為生活情調(diào)的玄學。這種玄學,只極力在語言儀態(tài)上求其合于‘玄’的意味,實即求其合于藝術形態(tài)的意味,于是玄學完全成為生活藝術化的活動了?!盵4]可見道家思想進入藝術,玄學是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漢魏六朝正是古代書畫的藝術自覺時期。古代書畫批評同樣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在古代的書畫論評之中有很多例子:南朝山水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開頭便說:“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比~朗認為“味”這個概念就是從老子美學中來的,《老子》第六十三章云:“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崩献铀^的“味”,顯然并非《論語?述而》篇指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味”,“肉味”是一種生理上的感受,老子的“味無味”的前一“味”字,則含有“體味”、“尋味”等意思在其中,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含有審美的成分。宗炳的“澄懷味象”與老子的“滌除玄鑒”、莊子的“見獨”、“朝徹”十分接近,“味象”即是“觀道”。唐代張彥遠則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文中所標榜的繪畫境界最高層次的“自然”正是道家所推崇的,《老子》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谖迨徽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庇纱丝梢姀垙┻h這里論及繪畫境界時明顯是受道家思想之影響??膳c張彥遠的畫品對照來看的是,南宋鄧椿的《畫繼》卷九中的一段記載:“自昔鑒賞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獨唐朱景玄撰《唐賢畫錄》,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黃休復作《益州名畫錄》,乃以逸為先,而神妙能次之。景玄雖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賢愚’。然逸之高,豈得附于三品之末?未若休復首推之為當也。”講的是唐代張懷瓘在《畫斷》中確立了評畫的三個層次神、妙、能,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又在其后增列了逸品,到北宋黃休復撰寫《益州名畫錄》時則將這四種畫格的順序確定為:逸、神、妙、能。而追溯“逸品”的最早出現(xiàn)應是在書法品評中,唐李嗣真《書后品》在庾肩吾《書品》的三品九等之上增列“逸品”,“逸”字有超越諸品之意,如其文中有“子敬草書,逸氣過父”,此處的“逸”便可見出一種道家式的放逸情懷。我們可以再看看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對“逸格”的闡釋:“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彼^“得之自然,莫可楷模”,表明逸格之不可學,逸格之功在于自然而非人力,這正是道家的思想。鄧椿贊同黃休復的看法,從此逸格的首要地位得以確立,對后來文人畫的推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古代書畫批評的術語范疇中除了“逸品”這樣影響深遠的典型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批評術語范疇,亦可見出道家思想對書畫批評之浸滲。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有“沖淡”一品,與此類似的是,清代黃鉞的《二十四畫品》有“沖和”一品,無論沖淡還是沖和,其源概出自《老子?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贝颂幍摹皼_”,傅奕本作“盅”。許慎《說文解字》有:“盅,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也就是說,道應該虛而用之,其效用就可以永不衰竭,生發(fā)出無盡的創(chuàng)造因子。“沖和”之美,黃鉞的畫品系詩曰:“舉之可見,求之已遙?!倍皼_淡”之美,司空圖喻之曰:“遇之匪深,即之逾稀”??梢娺@是一種虛靈和諧,幽妙深遠的美。而《老子?四十二章》又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蔽涸础独献诱x》:“沖氣,虛而不盈……陰與陽會和之氣,即所謂沖氣也?!薄皼_和”一品,即出自“沖氣以為和”一語。唐代張懷瓘《書估》評價二王父子的書法說:“子得神駿,父得靈和。”靈和,即接近于沖和。在黃鉞的《二十四畫品》中,還有一品曰“樸拙”。作為藝術美學的范疇,其大致與工巧和精致相對。黃鉞在“樸拙”一品的開頭便寫道:“大巧若拙,歸樸返真。”表明了樸拙美的思想根源即來自于老莊。《老子?十九章》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钡谒氖逭聞t說:“大巧若拙”。而《莊子》也繼承了《老子》的思想,十分推崇樸拙,《山木》篇有:“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天道》篇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钡兰业倪@種思想從生活態(tài)度上來看似乎有一種消極退讓的因素,但是在藝術審美領域里,卻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養(yǎng)拙守真”成了歷代藝術家在藝術傳達時的一種重要追求,以清代為最??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說:“遼書樸拙,絕無文采,與其國俗略同?!绷和瑫凇额l羅庵書畫跋》中有:“唯真故樸,唯樸故厚?!眲⑽踺d在《藝概?書概》中說:“正、行二體始見于鐘書,其書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庇终f“弄巧成拙,不如守拙?!笨梢砸姵鏊囆g批評中所推崇的拙中之美,樸中之趣。尤其是清初傅山提出的“四寧四毋”,第一就是“寧拙毋巧”,其態(tài)度有些偏激,卻從另一個層面強調(diào)了樸拙之美的重要性,歷來為人所重。

此外,北宋郭熙的山水畫論著《林泉高致》中提到“高遠”、“深遠”、“平遠”的所謂“三遠”,“遠”字體現(xiàn)出的山水畫意境與道家思想有著密切之聯(lián)系?!独献印范逭略?“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可見道是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遠”是道的重要特性之一。在《莊子?逍遙游》中的“游無窮”、“游乎四海之外”,追求的同樣是遠。晚于郭熙的韓拙在《山水純?nèi)分袆t提出了“闊遠”、“迷遠”、“幽遠”,亦與飽含濃重道家韻味的“遠”結下不解之緣。

道家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不為世俗利害羈絆,這些都與藝術精神相通。因此,歷代藝術家對于道家思想的自覺認同并非偶然,在書畫批評中亦處處可見到其影響。

[1]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第382頁。

[2](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3]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176頁。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28頁。

猜你喜歡
逸品道家老子
中國畫論中的“逸品”本義辨析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5:58
談國畫品評中的“神品”“逸品”之別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5:50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益州七友瀞園展——“益州”與“逸品”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12
奇趣為宗 反常合道——淺談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壺”的創(chuàng)作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智者老子
平谷区| 应城市| 固原市| 大厂| 肥东县| 涿州市| 镇平县| 栾城县| 潮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化隆| 铁岭市| 监利县| 方山县| 沭阳县| 芜湖市| 高唐县| 鄂托克前旗| 福贡县| 山丹县| 海兴县| 虎林市| 明水县| 廊坊市| 西宁市| 那坡县| 黎川县| 虎林市| 邵阳市| 克拉玛依市| 凤庆县| 兴和县| 江门市| 灵石县| 彭山县| 平安县| 辽源市| 资兴市| 随州市| 许昌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