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 翀
陸羽到好友皎然處品荼,皎然是唐代一位嗜茶的詩僧,不僅知茶、愛茶,識得茶趣,更寫下許多饒富韻昧的茶詩。見陸羽到來便叫僮兒提來泉水,倒在茶釜中燒上。皎然從茶架上取下一只銀盒,上面雕著鳳翼鹿紋,甚是精致,揭開一層剡藤紙,取一只茶餅,對陸羽道:“鴻劍,(陸羽字)來煮吧。”陸羽用小竹夾夾起茶餅,在松炭上慢慢烤著,炙烤后碾成末,侯湯初沸并加以攪拌沸騰時則止。
這種煎茶道盛行于唐朝,陸羽后來在《茶經(jīng)》中很詳細(xì)地記載了這種煎茶方法。書中寫道,煎茶法主要程序有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詩中也多有描述。
唐朝的飲茶,乃茶末與茶湯同飲,飲后不留余渣。因而,煎茶前煎茶后,有各式荼器。陸羽式煎茶有二十四樣茶器。至晚唐時在皇室和貴族階層,更是出現(xiàn)了金銀制的茶器。
1987年,陜西扶風(fēng)縣法門寺發(fā)現(xiàn)了唐代地宮,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銀器(唐代是金銀器藝術(shù)最輝煌的時期)。唐代以前,金銀器的使用也還不多,到了盛唐,這樣一個上層講究奢侈豪華的昌盛社會,金銀器皿的數(shù)量便急劇增加了。唐代的金銀器皿中多以食器為主。而茶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這與當(dāng)時的飲茶風(fēng)尚不無關(guān)系。法門寺出土的金銀器中就有一套精美的茶器,有鎏金銀籠子、鎏金荼槽子、碾子、茶羅、勺子和琉璃茶碗,該是唐皇室的用具了。在茶槽子、碾子和茶羅上都有“五哥”的劃文,“五哥”是懿宗的第五個兒子,即唐僖宗,在他沒有冊立皇太子之前,宗室內(nèi)部都稱呼他為“五哥”??梢?,這是唐僖宗的茶器了。
這套皇室荼器中最耀眼的是兩個籠子,金銀絲做成的結(jié)條籠子,籠體呈橢方形。蓋上有金絲編成的塔形花花的下部有金絲蓮葉,籠底有四足,呈龍首形。另一個是鎏金鏤空銀籠子,有圓隆形蓋,蓋上有環(huán)紐?;\體有十二對浮雕的鎏金鴻雁展翅飛翔。平底,下有四足,為倒花瓣形。這兩只籠子被認(rèn)為是用于烘焙茶葉或者盛茶餅用的,但在陸羽的《茶經(jīng)》中并未提及,想來該是晚唐才有的器具。(民間的茶焙多用竹編織而成。但對于唐朝的皇室貴族來說,為顯其尊貴而用金。銀絲編織而成。)
明代以前,茶葉一般都做成餅狀。茶餅屬于不發(fā)酵的蒸壓茶這種茶葉是經(jīng)過蒸壓成形后再人工烘干或自然曬干的,它的含水量較一般的片茶、葉茶、末茶等都要高。為了使茶干燥而色,味不減,需將團茶裝入吸熱方便又易于散發(fā)水汽的茶焙之中,烘去茶的水分,以便貯存。因為煎茶前,需將茶餅?zāi)コ煞勰?,因而必定需要干燥?/p>
這兩只籠子平常都懸在居室的高處?!皯腋咛幉唤鼭駳?。”在皇家或者貴族人家,有專門的一個小閣子來存放茶器。所謂“閣子”,是唐代居室中很靈活的一種設(shè)置,相當(dāng)于清明時代的“隔斷”,“暖閣”、“碧紗櫥”,其大致形式是用木條釘成墻屏在一間居室的大空間中,根據(jù)需要,隔出一方空間墻屏上糊以油紙或紗羅。這一方相對獨立的小空間,就叫“閣子”?!伴w子”的門斜對著皇帝的寢殿,因而離寢殿非常近。這里是專門放置皇帝御用茶具的地方,從閣子門前經(jīng)過,能從敞開的門中,看到高懸于半空的白藤茶籠,茶籠上銀飾耀眼。茶籠如此華貴,且如此養(yǎng)護都是有道理的,只因是為皇上預(yù)備的團茶。
除去皇室唐宋時代,在講究的有錢人家,都有一個煎茶室。奴婢煎茶的地方,要與主人的生活場所隔開。但是,因為品茶在當(dāng)時是很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所以,這煎茶的專室一定與主人的起居之處非常近,往往就在”隔壁”。相關(guān)的器具一并存放在這里,橫梁上,必定會吊著一個茶籠……
煎茶道直到宋時還依然盛行,南宋佚名作品《盧仝煎茶圖》,山野間的一座茅屋,一位隱士坐在屋中,以詩書自娛。身后,一道帶木棱窗的薄墻,把茅屋一分為二。在薄墻的另一邊小屋內(nèi),設(shè)著燒茶水的風(fēng)爐。就在這煎茶小室的橫梁上,吊掛著一只罐狀的容器,應(yīng)該就是“懸高處,不近濕氣”的茶籠。只不過,此為平民所用。
如上所訴,中國人對茶是有要求的。而這一切,都是從陸羽開始的。一本《茶經(jīng)》把茶從飲的常態(tài)推到了品的高度,形成中國上千年的最佳飲料風(fēng)尚。雖然品茶這一生活方式的傳播主要是寺廟的僧徒,講究精行德簡的飲茶風(fēng)尚,但在被士大夫們廣泛接受后,便成了優(yōu)質(zhì)生活的體現(xiàn)。特別是當(dāng)皇上們喜歡了茶,茶就顯得不那么一般了。從此,無論茶、水、器具,都有了追求。
士大夫們和貴族們不似僧徒們住在山里,對水的要求不可能過高,但對茶器的追求似乎永無止境。陸羽最欣賞的是越州青瓷杯盞,產(chǎn)自江南一帶,主產(chǎn)區(qū)就在現(xiàn)在的紹興和寧波一帶。他喜歡越窯瓷杯的主要原因是“青則益茶”,荼湯呈綠色,從審美角度來看,的確更好。即便到了現(xiàn)在,作為綠茶的飲用茶器,青瓷依然不俗。
歷史上,青瓷和白瓷茶盞一直占據(jù)著茶器的主流,紫砂壺的出現(xiàn),則把茶器推向了一個高度——往藝術(shù)的道路上前進。(但對綠茶而言,青瓷白瓷一直是最佳茶具。)當(dāng)下,玻璃杯流行開來。雖然從理論上講,因為通透,更能體現(xiàn)綠茶的特點,但總顯得過于隨便了。西湖龍井茶都可以有萬元一斤的高價,誰忍心隨手抓把,扔進玻璃杯里,開水一沖就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