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變味:從“天上人間”到“十元休閑”?
左起:張秀文(亞軍)、陳庭欣(冠軍)、莊思明(季軍)、李雪瑩(最上鏡小姐)
“2010香港小姐”評選近日塵埃落定,齙牙凸唇的陳庭欣摘獲桂冠,被網(wǎng)友戲稱為“最丑港姐”。比賽階段,媒體就爆出其男友是港姐贊助商,冠軍早已內定。
這樣的新聞在香港娛樂界并不新鮮,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港姐質量每況愈下已成不爭的事實。1973年的港姐評選,紅遍大江南北的趙雅芝只得第五。1984年,港姐評選進入極盛時期,香港人不僅接受了港姐作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評委們也不再避諱重視選手的外貌。1988年,冠軍李嘉欣被認為最為明艷照人。1990年和1991年,港姐經歷了最輝煌的時代,袁詠儀和郭藹明艷壓群芳,紅至今日。此后,港姐的影響力就漸行漸弱了。
港姐之所以陷入今不如昔、日受冷落的尷尬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隨著傳媒的發(fā)達和娛樂元素的多元化,人們對港姐的關注進入了疲憊期,港姐的魅力大不如前也在情理之中;其次,過去港姐選舉似乎是進軍娛樂圈、大紅大紫的唯一通道,參選者有如上戰(zhàn)場一決生死,既緊張又重視。而如今,成星成名的途徑很多,多數(shù)佳麗對港姐選舉的心態(tài)已趨于平淡,甚至是抱著玩票的心理,對得失已無所謂;再次,港姐曾經是美貌、高貴的代言,是美的化身,而今參選選手中,漂亮的佳麗越來越少,選不出讓人賞心悅目的靚女,自然會影響觀眾的定向娛樂消費欲望;再有就是潛規(guī)則越來越多,評選的公正性屢遭質疑,去年也曾傳出無線高層內定三佳麗。
《博客天下》:“美麗與智慧并重”,這個1973年推出的港姐選美口號如今顯得有些過時,難怪網(wǎng)友感慨“后臺與背景并重才是真諦”。這讓人想起如今央視的春晚,品位已經談不上了,已經泛化為一種習俗、一個標志,觀眾看之無味,主辦方棄之可惜。不論多難辦、多難看、多無聊、多沒影響力,即便丑聞百出也依然要辦下去。冠軍陳庭欣倒有十足的阿Q精神,她認為“豬扒港姐”稱號很可愛,不覺得是人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