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縣一中(234300) 楊崇廣 梁浩浩
1.通過本次活動課,鞏固教材中交通運輸章節(jié)知識。要求學生學會運用教材中交通運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知識的運用能力。
2.通過本次活動課,使學生初步掌握觀察、調查、統計、歸納、分析等地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思考,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學生學會合作,增強合作學習的觀念和意識。
3.通過本次活動課,增強學生對交通與城市化之間關系的感性認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加學生遵守交通法規(guī)觀念,也期望通過該活動擴大宣傳,喚醒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
5.培養(yǎng)學生從學生時代開始,建立起人、路和諧觀念,為構建和諧泗縣、和諧社會盡心出力。
1.從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泗縣一中校門前共發(fā)生大大小小人車相撞事件21起,涉及教師5起,涉及學生12起。多為人員碰傷、撞傷、蹭傷、刮傷,較嚴重兩起,給一中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社會實踐三個部分。這三部分在該主題都能得到很好培養(yǎng)和鍛煉,有助于學生綜合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
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校外調查;第二階段為室內分析交流;第三階段為論文的撰寫。
1.觀察點選在圖中①、②、③。
2.觀察時間:早上(7:00—8:00);中午(13:00—14:00);晚上(18:00—19:00)
全班共分三組,各選組長、副組長一名,每個組再分為三個小組,每小組5人。組長負責不同時間段觀察小組的分工,全組的安全問題和茶水、食品的供應等,副組長負責數據統計。
注:小組成員在觀察貨車、小汽車、農用及其它類型要注意協調,防止重復統計。
1.介紹活動的意義。2.實施步驟:分室外觀察、數據統計、數據對比分析、交流討論。3.成果展示(統計表、論文)。
4月3日星期六。原因:1.學校安排星期六為學生合作學習時間,為教師教研活動時間,恰好與我們綜合實踐的主題吻合。2.天氣晴好,數據統計比較客觀,與正常平均狀況比較接近。同時,天氣晴朗,便于交通狀況的觀察。
觀察點①為泗城二環(huán)路與303省道的交匯點,303省道穿城而過,該交匯點是東去江蘇泗洪最主要道路,道路等級較高,客貨運輸繁忙。觀察點③是泗城二環(huán)路與東進泗城開發(fā)區(qū)主干道交匯點,是泗城開發(fā)新區(qū)發(fā)展的主要支撐干道,貨流量大。觀察點②位于泗縣一中與幾個住宅小區(qū)之間,人流量特別大。
幾個觀察點有各自的代表性,對問題的說明有一定典型性。
一號觀摩組統計:車流量最大,客貨各占一定比例。三號觀摩組統計:車流量次之,貨車數量>農用及其它>客車。二號觀摩組統計:車流量最小,客貨各占一定比例。二號觀摩組意外收獲:中午(13:00——14:00)、下午(18:00——19:00)是學生上學、放學時間,是人流高峰期,學生自行車數量多,在各種車輛中以學生自行車與電動車速度最快,大貨車次之,大客車最慢。
1.各組確立中心發(fā)言人、補充人和記錄員。
2.教師引導各組將三組數據對比,提出:(1)影響車流量的因素有哪些?(2)車流量的大小說明了什么問題?(3)車流量與交通事故的關系?(4)二號觀察點為什么自行車與電動車速度最快?與交通事故的關系?應采取的措施?
1.交通流量統計表
觀察點①交通流量統計表
觀察點②交通流量統計表
觀察點③交通流量統計表
2.論文示例
影響觀測點①處車流量的因素
王可莉 魏微波
通過觀察分析,我們組認為影響觀測點①車流量的因素有許多種。我們全組同學經過充分討論,細致分析,認為自然因素影響很少,主要是社會經濟因素。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位置是最直接的、明顯的因素
首先,觀測點①地處泗城二環(huán)路與303省道的交匯處,從較廣的區(qū)域上看,它是連接江蘇泗洪與安徽泗縣或西去宿州市的必經之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其次,東部為泗城經濟開發(fā)區(qū),開發(fā)區(qū)的基礎設施,對外經濟交流多數由此出入。
再次,該處四周為泗縣幾個較大規(guī)模住宅小區(qū),小區(qū)正處在建設期間,部分已裝潢入住,客貨流量大。
第四,觀測點①還在舊城區(qū)與新的行政區(qū)的結合點上,舊城與新區(qū)交通聯系多經過該點。
二、經濟發(fā)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泗縣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以農業(yè)為主,工業(yè)處在起步階段,多為發(fā)育程度較低的原料導向型,農產品的初步加工廠較多,如面粉廠、粉絲廠、榨油廠、板材加工廠,以及勞動力導向型,如玩具廠、服裝廠、食品廠、電瓶廠等。這些廠多建于開發(fā)區(qū),該點為其建設和發(fā)展主要經過點。
三、社會文化因素有一定影響
泗縣縣城作為城市,它的等級低,人口少,發(fā)展歷史短,文化底蘊較薄,從大區(qū)域范圍大,交通位置并不十分重要,知名度也低。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因素起著決定作用。
泗縣一中校門前交通狀況原因分析及對策
陶遷 陳利
泗縣一中位于泗縣縣城二環(huán)路東側,在校學生五千余人,其中住宿生一千多人,走讀生三千多人。龐大的學生人數給校門口交通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泗縣一中大門緊臨二環(huán)路,二環(huán)路兩側是綠化用地,路面寬不足三十米。這樣放學時,就容易出現交通擁擠狀況,并由此引發(fā)交通事故,交通問題成為學校關注的焦點。
校門口的交通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學生的交通意識不強,不主動遵守交通規(guī)則,擾亂正常交通秩序,不僅使交通變得擁擠,更使交通事故率不斷上升。據調查,校門口每學期大約有十次交通事故,自行車、電動車或摩托車相碰的事故常有發(fā)生。這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身體,更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和學習。就在上星期中午放學時,高三理(1)班一名同學在校門口與一輛摩托車相撞,造成該同學受傷住院,家長的擔心可想而知。
當然,校門口的交通問題還有其它許多原因。學校大門口距二環(huán)路較近,而二環(huán)路作為重要的交通線,本身過往車輛較多,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此外,公路兩側的花園布局不夠合理,占用有限空間,校門口長期有商販占道設點賣零食及其它學習用品,而且數量眾多,使非機動車道被占滿,加劇了交通問題。校門口有學生停放車輛,在學校集中放學后,學生大量涌出校門,停放的車輛阻礙交通,而且人數過多,一時間將校門堵滿,不僅出現交通擁擠,更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對學生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同時,學生放學的時間與成年人上下班的時間相近,這使得本來就不暢的交通更是問題嚴重。
解決該問題的措施如下:
首先,提高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通過學校組織的集體講座活動,促使學生意識到交通的重要性,加大交通規(guī)則的宣傳力度,減少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現象。學校還應加強監(jiān)管,對不遵守交通的學生進行教育、勸導等,提高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自覺性。
其次,改善交通設施。對校門口的花園進行改建,提高交通通達度;清除校門口的商販群體,杜絕不合理擠占非機動車道的現象。一方面,有利于減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有利于減輕交通擁擠狀況。
再次,加強學生車輛的管理。在原有基礎上,增建車棚,規(guī)定自行車及電動車的停放位置,加強對車輛的管理,杜絕自行車亂停亂放現象,為順暢交通做好充足的準備。
第四點,學校調整學生出校門的時間。放學后,三個年級先后出校,間隔可為五分鐘。也就是,放學后,高一年級先走,高二年級隔五分鐘再走,五分鐘后,高三年級再走。這樣,有效地把人流高峰劃分為三個階段,這有利于緩解交通壓力,減輕交通擁擠,降低交通事故率。
第五點,改善學校住宿條件,吸引更多走讀生在學校住宿。擴大住宿生數量,減少走讀生數量,這使放學時出校門的學生減少,有效緩解交通擁擠問題。
第六點,建議學校開設南大門,對學生進行分流以減少擁堵現象。
該主題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加深對城市化問題的認識,尤其是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途徑。除對教材內容進行驗證,獲取感性知識外,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對一中校門前交通交通狀況分析合理,一些建議已被學校采納。提出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新城與老城區(qū)之間的經濟、交流、文化的聯系問題,以及城市特色及城市文化傳承問題,它的確是我國大多數城市面臨的重要問題。這算是該主題活動出現的一個意外收獲。
活動不足:1.關于三個觀測點數據對比,說明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僅僅停留在討論交流的程度上,沒有形成論文。2.調查活動分組進行,組內協作多,而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充分。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參與程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