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君 董瑞芬 李景霞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電圖室,上海 200032)
高血壓已成為當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高血壓損傷的主要靶器官是動脈血管,動脈血管從血管彈性下降到發(fā)展為動脈粥樣斑塊形成致血管狹窄,甚至斑塊破裂、脫落致血管腔完全閉塞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發(fā)展的過程。姜一農(nóng)等[1]在高血壓血管結(jié)構和功能的早期評價中指出,高血壓患者早期動脈功能的檢測對于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期干預血管壁病變,延緩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有重要意義。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可反映大動脈和中動脈系統(tǒng)的僵硬度。PWV越快,動脈僵硬度越高,彈性越差。作為反映動脈彈性功能改變的無創(chuàng)性方法,PWV已經(jīng)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重視,成為目前心血管疾病無創(chuàng)檢測的研究熱點之一?!吨袊哐獕悍乐沃改稀?2009年版)[2]已經(jīng)將PWV檢查項目作為高血壓病患者危險度分層檢查評估指標的常規(guī)要求之一,并指出,有條件的地區(qū)應按常規(guī)要求完成此項目的檢查評估。本研究通過測定402例體檢者的血壓和PWV,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和意義。
1.1 研究對象 從2009年10月—2010年5月,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體檢中心進行常規(guī)體檢者402人,其中男性266例,女性 136例,平均年齡為46.92±10.15歲。病史記錄中無明確高血壓病、腦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及腎臟病史 。
1.2 方法 受檢者靜坐放松休息5 min,取坐位測量血壓值。采用全自動動脈硬化測定儀(歐姆龍科林-BP203PRE-III)檢測體檢者左和右踝臂脈搏波速度,平均為PWV。根據(jù)對年齡和性別的矯正,以PWV≤20%預測值提示為正常,20%預測值<PWV≤30%預測值提示為動脈輕度硬化,30%預測值<PWV≤50%預測值提示為動脈中度硬化,PWV>50%預測值提示為動脈重度硬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軟件為SPSS 13.0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3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因未檢測到PWV>50%預測值者,故將受檢者分成 3組進行相關資料對比分析。結(jié)果顯示PWV≤20%預測值組與20%預測值<PWV≤30%預測值組以及30%預測值<PWV≤50%預測值組這3組的收縮壓(SBP)、舒張壓(BBP)彼此之間有明顯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體檢者臨床資料比較()
表1 3組體檢者臨床資料比較()
注:與20%預測值≤PWV<30%預測值組比較,*P<0.05;與30%預測值≤PWV<50%預測組比較,△P<0.05
許多研究表明,PWV與動脈血管彈性密切相關,反映了動脈的僵硬度,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一種有價值的指標 。另有相關研究[3]表明,盡管PWV受到外周血管彈性的影響,但與主動脈彈性有相關性(r=0.76)。Tomiyama等[4]報道PWV是日本中年男性高血壓病前期發(fā)展為高血壓病的獨立風險因素。早在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已將PWV列為評估高血壓患者血管功能的指標。
長期血壓升高可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血管粥樣硬化在早期表現(xiàn)為動脈血管彈性的下降。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于120 mmHg,舒張壓應小于80 mmHg[2]。如果成人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 mmHg為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亦即收縮壓在120~139 mmHg,舒張壓在80~89 mmHg,為正常高值。本研究檢測體檢人群的血壓與PWV,結(jié)果顯示,PWV提示正常者,其血壓值在正常范圍,PWV提示輕度動脈硬化者,其血壓值在正常高值,PWV提示中度動脈硬化者,其血壓值在高血壓范圍??梢娧獕荷呒铀倭藙用}僵硬度的發(fā)展,高血壓與PWV呈正相關。孫剛等[5]報道了血壓正常高值者已經(jīng)存在動脈彈性的減退?,F(xiàn)代醫(yī)學證明改善動脈血管的彈性可有效改善高血壓,并可直接降低心血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率及病死率。所以對普通人群進行血壓和PWV的檢測及隨訪,能夠高效、準確地識別出“無癥狀”但“有風險”的患者,使有心腦血管疾病潛在風險的患者通過早期干預來延緩并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1 姜一農(nóng),路巖.高血壓血管結(jié)構和功能的早期評價[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22-24.
2 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30.
3 Sugawara J,Hay ashi K,Yokoi T,et al.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eity:an index of central arterial stiffness[J].Hum Hypertens,2005,19(5):401-406.
4 Tomiyama H,Matsumoto C,Yamada J,et al.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from prehypertension to hypertension in Japanese men[J].Am J Hypertens,2009,22:630-636.
5 孫剛,張昕,丁燕程.血壓正常高值人大動脈順應性的變化〔J〕.高血壓雜志,2005,1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