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斌
(四川省南充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科 637000)
近年來的一些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血清C-反應蛋白(CRP)升高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險性增加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224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觀察,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CRP在其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內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參照1999年WHO診斷標準)224例,其中男 102例,女 122例,年齡 42~ 86歲,平均(65±12)歲;平均病程(7.3±4.1)年。根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有關檢查綜合判斷,均無急性創(chuàng)傷或感染。
1.2 方法 患者晚餐后禁食12 h,次日清晨抽血,分別測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HDL-C)、尿素氮(BUN)、肌酐(CR),用日本TMS-1024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CRP測定采用快速免疫比濁法,試劑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血清CRP正常值為0~6 mg/L;糖化血紅蛋白(HbAlc)采用高效色譜法。囑患者休息15 min以上測血壓3次取平均值,測量身高、體質量并計算出體質量指數(shù);詳細詢問心腦血管疾病史,請眼科會診做眼底鏡檢查,并做血、尿常規(guī)、尿微量清蛋白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1.3 分組 按照血CRP濃度分為正常CRP組(A組)和高CRP組(B組),本研究以血CRP大于 6 mg/L定為升高。
1.4 診斷標準 糖尿病腎病(DN)、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診斷:主要根據(jù)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尿微量清蛋白,眼底鏡檢查)。腦血管病(CVD):有腦出血或腦梗死病史。冠心病(CHD):有明確的心絞痛發(fā)作、心肌梗死病史或心電圖ST-T改變,參照ACC/AHA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病程(年) 體質量指數(shù)(kg/m2) 吸煙者(%) FPG(mmol/L) HbAlc(%)A 組 161 64.8±10.7 7.2±3.8 25.1±3.2 9.2 9.3±1.7 8.1±1.2 B組 63 65.2±9.8 7.3±3.5 27.6±3.1★ 9.4 9.5±1.9 9.2±1.4★
表1 (續(xù)) 兩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表1 (續(xù)) 兩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與A組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1。
組別 n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LDL-C(mmol/L)A 組 161 136.0±14.0 84.0±12.0 4.7±1.1 2.1±1.0 1.0±0.3 2.9±1.6 B組 63 158.0±22.0△ 90.0±16.0△ 6.1±1.9△ 3.6±1.4△ 1.1±0.2 3.9±1.2△
2.1 兩組糖尿病患者的各項指標比較 B組的血壓,血脂水平及體質量指數(shù)、HbAlc指標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及 P<0.05),其他指標:如年齡、病程、吸煙者比例、FPG、HDL-C水平等,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比較 B組的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亦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起病后若未得到及時治療,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出現(xiàn)廣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導致雙目失明、腎功能衰竭、肢端壞疽、心血管病變及腦血管病變等。
目前有假說認為,2型糖尿病可能是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炎癥在糖尿病發(fā)病機制中起媒介作用[1]。CRP是參與炎癥的主要時相反應蛋白,功能相當廣泛,一直作為一種指標用以監(jiān)測疾病的進展及治療效果。近年來發(fā)現(xiàn),CRP濃度甚至在正常范圍內的輕度升高都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加有關,可以推測以后或幾年以后心肌梗死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2],血清CRP水平越高,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3]。動脈粥樣硬化不是一種簡單的脂質沉積疾病,在動脈壁的粥樣硬化斑塊中發(fā)現(xiàn)其主要成分是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炎癥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細胞素可引起肝臟產生CRP[4]。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炎癥反應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血漿CRP濃度與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相關。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等可引起血管廣泛炎癥反應的因素,也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研究發(fā)現(xiàn),CRP與內皮的激活與損傷有關[5],CRP的增加反映了內皮功能障礙,而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發(fā)生微血管病變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據(jù)此提示炎癥因素可能參與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清CRP組的血壓、血脂、體質量指數(shù)、HbAlc指標及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CR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另外一個研究角度(以血清CRP濃度分組)再次證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和血壓、血脂、體質量指數(shù)、HbAlc等指標一樣,與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有顯著的關系,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這與文獻[6]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因此,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同時,還必須早期綜合干預包括CRP在內的所有危險因子,以防治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由于本研究僅針對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測定值是否在正常范圍進行分組比較,而沒有對血清CRP進行動態(tài)觀察,它與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1] Freeman DJ,Norrie J,Caslake MJ,et al.C-reactive protein is an indeˉpendent predictor of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J].Diabetes,2002,51(5):1596.
[2] Haverkate F,Thompson SG,Pyke SDM,et al.Proudction of reactive proˉtein and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in stable and unstableangina[J].Lancet,1997,349(9050):462.
[3] 林亞麗,張玲英.高敏C反應蛋白對健康老年人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yī)學,2005,34(6):904.
[4] Ridker PM,Hennekens CH,Buring JE,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N Engl J Med,2000,342(12):836.
[5] Mario R,Mariapina P,Sergio V,et al.Endothelial perturb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9):1674.
[6] 王露,梁美云.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關系探討[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6,3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