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龍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科研處,陜西 西安 710068)
【語言·文學(xué)】
關(guān)于“耿耿不寐,如有隱憂”詩意的早期演變
張宇龍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科研處,陜西 西安 710068)
《詩經(jīng)》為中國詩歌的源頭,其意與境,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長遠(yuǎn)影響,這點(diǎn),從《楚辭》、漢魏古詩受《風(fēng)》、《雅》之影響,即可考見。如,《柏舟》篇“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句意,就為屈子及漢魏詩人多所發(fā)揮。
詩經(jīng);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意象;演變
《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汎彼柏舟,如汎汎柏舟,后汎如泛,浮義。兩句合而言之,描寫柏木舟在水流中漂浮的樣子。此為托物起興,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解作暗示無所依靠之意。如此,引出: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耿耿或作炯炯,明亮貌,描寫不寐的樣子;耿,說文一作:耿,光也,從火聖聲。炯,光也,從火冋聲。兩字皆從火。一般有所謂“心急火燎”,“憂心如焚”,俗語有云:熱鍋上的螞蟻,都用火或相關(guān)事物描寫憂愁,或許,炯炯不寐,也是抒寫詩人失眠不寐、冰炭懷抱的狀態(tài)。杜甫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熱字得之。隱憂,或解作殷憂,意為,深憂,大憂。如上,詩人用8個字,截取生活中因憂失眠、長夜待旦的場景,活畫出憂人不寐的狀態(tài)。其描寫,生動,深刻,概括,有力。
然,何所憂?
司馬遷《報任安書》: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此述詩人心理過程。詩人目睹道義廢弛,心中不能不憂,欲扶危濟(jì)困,有所作為,卻為宵小排擠,讒佞誹謗,尤其當(dāng)權(quán)者昏庸,終無所為。故作詩追憶先賢典故,前代殷鑒,以待來者。所謂:“詩有三訓(xùn),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為詩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墜?!保ā对娮V序·正義》)西人尤文納爾氏亦有名句:略無詩才兮憤怒出詩歌,與太史公遙相呼應(yīng)??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
又:
“士何事?”“尚志?!薄昂沃^尚志?”“仁義而已矣?!尤视闪x,大人之事備矣!”
此述所憂之事。毛詩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wèi)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cè)”??梢?,詩人所志在仁義大道。
《孟子·離婁下·君子所以異于人者章》: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瓚n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可見,君子所憂,為大憂,憂己之未立(成全),憂道不獲騁?!熬討n道不憂貧”。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患,催人奮進(jìn);安樂,促人墮落、毀滅。故,《孟子·盡心上》:
人之有德惠術(shù)智者,恒存乎疢疾,獨(dú)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dá)。
憂,為《詩經(jīng)》的核心主題之一。
如,憂小人僭位,賢良志不獲騁: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邶風(fēng)·柏舟》
思慕賢人: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召南·草蟲》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我思古人,實(shí)獲我心。
《邶風(fēng)·綠衣》
思?xì)w: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邶風(fēng)·擊鼓》
憂故國家園: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fēng)·黍離》
《詩經(jīng)》發(fā)其端,后世詩歌踵繼之。故,憂非獨(dú)為《詩經(jīng)》之核心主題之一,或竟是全部詩歌的主題之一。如,“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其意境,每每為后世所借鑒。
如《楚辭·遠(yuǎn)游》:
夜炯炯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取憂人不寐義,引申徹夜不眠義。
《楚辭·哀時命》:
夜炯炯而不寐,懷隱憂而歷茲。
全用《詩》義。
古詞或作魏明帝《傷歌行》:
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
亦引申長夜漫漫之義。原詩:
昭昭素明月。暉光燭我床。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微風(fēng)沖閨闥。羅帷自飄揚(yáng)。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東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細(xì)細(xì)刻畫了詩人長夜不寐,徘徊庭院的狀態(tài),即情即景,可為柏舟句的腳注。
再如,《古詩十九首之孟冬寒氣至》: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愁多難眠,方知夜長漫漫,于人心把握最真切。仰觀眾星列,則境界全出。所思所愁,非為蠅營狗茍,近身名利,“所思在遠(yuǎn)道”,所思在“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稱神明之容”(《莊子·天下篇》)。仰觀一意,化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子興夜視,明星有爛”句。《楚辭·九辯》亦有:“心怵惕而震蕩兮,何所憂之多方。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至明”,與《孟冬》詩意、境全同。
無獨(dú)有偶,西人亦有用星星喻人之境界高遠(yuǎn)的詩句。英人赫伯特有詩句如下(裘小龍譯文,引自氏譯艾略特《論玄學(xué)派詩人》):
你的眼睛,/如兩顆流星,/從天上落下,/又抬頭望著/尋找原來的地方。(英詩所謂巧智(wit)如此)
總之,詩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不二源頭,其詩歌每每,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其意境為詩情與哲理的完美結(jié)合,其文尤言簡意賅,其字尤準(zhǔn)確生動,其力度為后世詩歌所不逮。后世詩人創(chuàng)作,無不基于詩、騷的傳統(tǒng),面對時代嬗變,發(fā)揮固有的天才,為詩歌開出不同的氣象。漢魏詩人,去古未遠(yuǎn),對《詩》義的把握,駕馭裕如。及兩晉南北朝,經(jīng)過玄學(xué)、佛學(xué)思潮的蕩滌,經(jīng)年戰(zhàn)亂,民族大融合,人心寖變,詩風(fēng)漸變,終于在唐代蔚為大觀。然而《詩經(jīng)》作為源頭活水,始終影響中國的詩歌,直至現(xiàn)代白話文興起。
[責(zé)任編輯 月人]
I207.209
A
1008-4649(2010)04-0061-02
2010-10-10
張宇龍(1978—),陜西省華陰市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科研處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