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雯婷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探討“給以”的語義特征,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從比較帶“給以”的句子(以下稱“給以句”)和其他類型的句子(以下稱“非給以句”)的異同入手,也就是說,通過二者之前可否變換以及如何變換,說明其中的緣由,進而歸納、概括出“給以”的語義特征。
對變化作如下的限定:
其一,意義不變;
其二,僅限于對“給以”的刪除或替換,并可顛倒部分語序;
其三,不得增添任何原來所無的成分及詞語。
下面,我們從“給以”不同性質(zhì)的賓語入手,考察“給以句”與“非給以句”的異同。
在含有名詞性賓語的給以句中,“給以”充當謂語或述語成分,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變換的方法是用“給”替換“給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補上隱含的主語、直接賓語,原有的名詞性賓語成為間接賓語,形成雙及物結(jié)構(gòu),例如:
1)兒孫生日及結(jié)婚典禮,長輩也給以鮮奶表示良好的祝愿。(應用文中國兒童百科全書)——長輩也給兒孫鮮奶表示良好的祝愿。
2)英國陛下對于戰(zhàn)敗的敵人也在最公平的條件下給以同享和平的幸福。(當代報刊讀書第188卷)——英國陛下在最公平的條件下給戰(zhàn)敗的敵人同享和平的幸福。
3)韓素音本人對中譯本的出版非常看重,欣然命筆作序。有關(guān)主管部門給以高規(guī)格待遇,譯本出版當月便第二次印刷,發(fā)行八萬冊。(當代報刊讀書第167卷)——有關(guān)部門給韓素音高規(guī)格待遇。
當“給以”帶雙賓時,只需將“給以”替換成“給”即可,例如:
都說老天是公允的,恩怨并濟,既不會讓一個人占盡天下風流,也不會讓一個人一輩子倒霉,在事業(yè)上讓你受挫,就會在愛情上給以你補償。(作家文摘張維國)——老天就會在愛情上給你補償。
當“給以”與賓語是習語表達時,也可以用“給”替換“給以”。
“NP1+給+NP2+NP3(VP)”是雙及物動詞“給”的基層結(jié)構(gòu),NP1、NP2、NP3(VP)均為必現(xiàn)成分,位置固定,兼用于口語與書面語,而給以句調(diào)整了非給以句中NP1、NP2、NP3(VP)的位置,NP1或承前省略,或隱含,NP2多數(shù)情況下提前至句首位置成為句子主語話題,“給以”的使用使句子帶上濃重的書面色彩。
動詞性賓語有以下幾種類型:
1.2.1 單個動詞
當給以句的賓語是動詞性詞語時,有相當數(shù)量的給以句可以通過把“給以”及其附帶的某些成分去掉而直接變換成非給以句,前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將“給以”類動詞定性為“形式動詞”、“傀儡動詞”、“無色動詞”等。例如:
研究一種思想、一個思想家,先給以定性,貼上標簽,然后再帶著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去進行具體的研究,這是一種反科學的研究方法。(當代報刊讀書第81章)——研究一種思想、一個思想家,先定性,貼上標簽……這是一種反科學的研究方法。
帶后綴“化”的詞前人公認它的動詞性質(zhì),故又可稱為“化”尾動詞,帶“化”尾動詞的給以句一般也可以通過去掉“給以”直接轉(zhuǎn)換成非給以句,例如:
明代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使當時一般讀書人只要抱住兩部“大全”,其他的書根本用不著問津,因而束書不觀已是由來已久的風氣了,不過到了王陽明,則從方法論上將這個學風給以理論化?!獜姆椒ㄕ撋蠈⑦@個學風理論化。
1.2.2 聯(lián)合詞組
部分并列項數(shù)比較多的聯(lián)合動詞賓語句不能變換成非給以句,因為除了會使動詞成為“無界”之外,多述一賓的語言形式在漢語中接受度也比較低,此外,并列的各項中也往往有與受事不搭配者,如:
1)然而,由于地理、基礎等差異,并不是所有俱樂部都能一下子做到這點,這就需要企業(yè)領(lǐng)導不能對其推向市場撒手不管,而是站在“社會效益”的高度,給以啟動、扶持、關(guān)懷。(當代報刊1994年報刊精選)——*站在“社會效益”的高度,啟動、扶持、關(guān)懷。
2)三十年代末,尚鉞在悼念魯迅逝世三周年時,坦率地寫下當年對人與事觀察和判斷得膚淺、急躁、片面、不深刻……他說:“先生對我的缺點,雖曾給以暗示,忍耐,說服與等待,當因第三者不斷有意地將事實加以曲解,和第四者的挑撥離間,我青年的輕信性便因之伴同著空洞的自信心,抹殺著許多施事而走向誤解的道路?!保ó敶鷪罂x書第35卷)——*暗示、忍耐、說明與等待我的缺點。
以上兩例,都不能去掉“給以”從而轉(zhuǎn)變成非給以句。
1.2.3 述賓結(jié)構(gòu)
可以通過刪除“給以”直接將給以句轉(zhuǎn)換成非給以句,不用“給以”句子反而更簡潔、更常見一些,例如:
而作家的筆意,有直抒胸臆之篇,也有在幽默的情志中以調(diào)侃之筆給以描摹此種心情的,我看蔣子龍的《陰陽交接》和從維熙的《鼻子備忘錄》便屬于后者。(當代報刊讀書第165卷)——以調(diào)侃之筆描摹此種心情。
這類賓語類型較多,是否能夠變換的情況也比較復雜。
1.3.1 施受關(guān)系的修飾語
可以通過去掉“給以”,變換成述賓結(jié)構(gòu)的非給以句,例如:
在繳械后,我軍當依優(yōu)待俘虜條例給以生命安全之保護。(知俠鐵道游擊隊)——我軍當依優(yōu)待俘虜條例保護生命安全。
1.3.2 修飾關(guān)系的修飾語
修飾限定詞的性質(zhì)及來源比較復雜,以下逐一列出。許多含有形容詞性、副詞性修飾語賓語的給以句,都可以變換成去掉“給以”同時以這些修飾語為狀語的非給以述賓句。例如:
對于丁玲同志的《莎菲女士日記》等作品,雪峰同志起初也是錯誤地給以完全否定。(當代報刊讀書第43卷)——錯誤地完全地否定丁玲同志的《莎菲女士日記》(副詞性修飾語)。
但是,帶中間性賓語的給以句不能自由變換成非給以句的例子也有不少,第一種情況,如果所帶的形容詞或動詞性修飾語不能做狀語時,就不能變換,例如:
對團員給以開除團籍的處分,必須經(jīng)縣級委員會或被縣級以上團的委員會授權(quán)的團的基層委員會批準。(當代報刊1994年報刊精選)——*開除團籍地處分團員。
第二種情況,如果句中沒有出現(xiàn)受事,而賓語中心語又是及物動詞時,一般不能變換,例如:
各級政府要在稅收上給以照顧。(當代報刊1994年報刊精選)——*各級政府在稅收上照顧。
第三種情況,如果修飾語成分過于復雜,一般也難以變換。
在對“給以”賓語進行分類的基礎上,我們簡單舉例說明了給以句能否及如何轉(zhuǎn)換成非給以句,下面我們將由上述情況入手探討“給以”的語義特征。
給以句變換成非給以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給”代替“給以”,調(diào)整施事、受事位置,變換成及物雙賓句,適用于名詞性賓語和修飾語成分復雜的中間性賓語;
2)去掉“給以”,變換成以這些修飾語為狀語的非給以述賓句,適用于大部分形容詞、副詞性修飾語的中間性賓語;
3)直接去掉“給以”,變成非給以句,適用于大部分單個動詞性賓語;
4)不可變換成非給以句。
下文我們試圖根據(jù)第一、二、三種變換情況,討論“給以”的語義特征;根據(jù)第四種變換情況討論“給以”的語法作用。
“給以”的語義特征:
我們將第一種變換情況里出現(xiàn)的“給以”定性為實動詞:給以1,可以通過是否能帶名詞性賓語和雙賓語或是否可以帶動態(tài)助詞(如“給以了極大的支持”)進行檢驗,給以1在句中充當謂語和述語中心,在語法和語義功能上等于“給”,在語用上帶有濃重的書面色彩,最顯著的語義特征 [+給予]。
給以1后的動詞賓語性質(zhì)上等于“NP1+給+NP2+NP3”中NP3,動詞由陳述義轉(zhuǎn)變?yōu)橹阜Q義,這是動詞從“無界”變成了“有界”手段之一,例如:
美國心理學家佩奇(E.B.Page)曾對七十四個班中學生,共兩千多人進行試驗,他把每班學生分為三組,給以不同的評價。(方富熹,方格兒童心理)
“有界”化后的動詞動詞性減弱,名詞性增強,所以就可以受到不能用作狀語的形容詞、數(shù)量、比況結(jié)構(gòu)、代詞甚至復雜結(jié)構(gòu)修飾語的修飾了。
在第二種變換情況中給以的語義特征為 [+處置],當“給以”處于“給以+動詞性賓語”結(jié)構(gòu)中時,“給以”的詞義發(fā)生了變化,“給以保證”、“給以褒獎和重用”就是“使…得到保證”、“使…得到褒獎和重用”,“給以”的原意 [+給予]虛化,引申為“使…得到某種對待”,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結(jié)構(gòu)中的賓語通常通過介詞“對”提前,我們將這樣的給以定性為給以2,語義特征為 [+處置],變換時,可以將“給以”去掉,變成非給以述賓句,通過述賓形式顯示處置義,例如:
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對于那些不事張揚、埋頭苦干、政績突出的干部,要給以褒獎和重用。——褒獎和重用那些不事張揚、埋頭苦干、政績突
出的干部。
在第二種變換情況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給以句在變換后句義發(fā)生變化,例如:
1)今后大軍所到之處,開倉放賑,蠲免征賦,農(nóng)民無耕牛者給以耕牛,小商小販無資謀生者貸以資本,殺貪官,除土豪,尊重儒士,網(wǎng)羅人才。(姚雪垠李自成)——使得無耕牛者得到耕?!獰o耕牛者被給以耕牛。
2)至于在這種不可取的潮流的影響下,出現(xiàn)故作艱深而又空洞無物的藝術(shù)贗品,既屬難以完全避免,有完全應該給以批評。(當代報刊讀書137卷)——故作艱深而又空洞無物的藝術(shù)贗品應該得到批評——故作艱深而又空洞無物的藝術(shù)贗品應該被批評。
此類句子中施事沒有出現(xiàn),一般來說此時的施事或不言而喻,或不需說明,受事出現(xiàn)在主語位置上,情態(tài)副詞或能愿動詞一般出現(xiàn)在狀語位置上,否則無法成句,這是施事隱去的受事主語句,此類給以句中的給以有 [+被動]語義特征,是給以2的進一步虛化給以3具有 [+被動]語義特征。我們在例句中,還發(fā)現(xiàn)這樣一例,“被”與“給以”共現(xiàn),強調(diào)其被動義:
上帝中沒有偶然性,不能按任何實體上的區(qū)別加以詳細說明;它不屬于任何類;他不能被給以定義。(翻譯作品西方哲學史)
給以表處置義轉(zhuǎn)化為被動義的條件有:主語為受事,“給以”動詞后的情況是已實現(xiàn)的,謂語動詞是及物的。
給以+動詞賓語述賓結(jié)構(gòu)中,給以2、給以3雖然不表示具體的動作行為,而是表示一種抽象的關(guān)系義,如處置、被動等,但其詞義都是由給以1傳承下來的,語義雖然有所磨損,但這些語義特征在選擇與之匹配的賓語時起著很大作用,它要求賓語的語義特征與之相適應,這樣DV+V搭配才能成立,否則也不能成立。
而作家的筆意,有直抒胸臆之篇,也有在幽默的情志中以調(diào)侃之筆給以描摹此種心情的,我看蔣子龍的《陰陽交接》和從維熙的《鼻子備忘錄》便屬于后者。(當代報刊讀書166卷)正表達了給以的被動義。
“給以”作為典型的粘賓虛義動詞,可表達給予義、處置義和被動義,體現(xiàn)了詞語自身內(nèi)部的語義傳承。
[1]周剛.“加以”補議[J].漢語學習,1985,(3).
[2]周剛.形式動詞的次分類[J].漢語學習,1987,(1).
[3]周小兵.“進行”“加以”句型比較[J].漢語學習,1987,(6).
[4]刁晏斌.虛義動詞論[D].南開大學,2004.
[5]呂瑞卿.形式動詞“加以”“進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6]于麗麗.現(xiàn)代漢語形式動詞研究[D].蘇州大學,2008.
[7]朱德熙.關(guān)于動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1961,(4).
[8]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J].北京大學學報,1985,(5).
[9]陸丙甫.動詞名詞兼類問題[J].辭書研究,1981,(1).
[10]陳寧萍.現(xiàn)代漢語名詞類的擴大[J].中國語文,1987,(5).
[11]李臨定.現(xiàn)代漢語動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12]馬慶株.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jié)構(gòu)[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3]郭銳.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4]蔡文蘭.“進行”帶賓問題[J].漢語學習,1982,(3).
[15]吳錫根.粘賓動詞及其構(gòu)成的句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
[16]李峰,柴耘.“V+以”類虛化動詞的賓語[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1995,(4).
[17]毛宏愿.話形式動詞和形式化動詞[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7,(4).
[18]閻仲笙.說“后續(xù)動詞性賓語動詞”[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
[19]刁晏斌.也談“動賓式動詞+賓語”形式[J].語文建設,1998,(6).
[20]周海峰.粘補動詞初探[J].漢語學習,2000,(3).
[21] 李晗蕾.“加以”的語用功能[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3).
[22]刁晏斌.試論現(xiàn)代漢語形式動詞的功能[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
[23]呂兆格.對“V以”式動詞的語法考察[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3).
[24]劉云峰.形式動詞及其賓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
[25]唐善生.“進行、加以”帶賓的句法語義考察[J].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