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雙重靈魂的變奏曲——從《父親的微笑之光》中的“鞭打”意象談起

2010-08-15 00:45
關(guān)鍵詞:參與價值

張 武

(龍巖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龍巖 364012)

●文學(xué)研究

雙重靈魂的變奏曲
——從《父親的微笑之光》中的“鞭打”意象談起

張 武

(龍巖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龍巖 364012)

“鞭打”是小說《父親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評論者認(rèn)為魯賓遜對麥克德琳娜的鞭打,體現(xiàn)的是一種“父權(quán)”,是一種以愛的名義實施的“所有權(quán)”。通過細(xì)讀文本指出:黑人學(xué)者魯賓遜的身份具有“雙重性”,鞭打麥克德琳娜的事件實質(zhì)上是其互不妥協(xié)的兩種靈魂矛盾斗爭的佐證和結(jié)果。

鞭打;《父親的微笑之光》;雙重靈魂;細(xì)讀

美國當(dāng)代黑人女性作家艾麗斯·沃克的小說《父親的微笑之光》(以下簡稱《父親》)由四十七篇不同人物的獨白拼嵌而成①,這些獨白就像是零散的記憶卡片用一根極其粗糙的時間線索串聯(lián)起來,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美國黑人家庭里的悲情故事。小說中主要人物的獨白緊緊圍繞魯賓遜先生用帶銀扣的皮帶鞭打大女兒麥克德琳娜這一事件展開——鬼魂父親的懊悔,麥克德琳娜的仇恨,小女兒蘇珊娜的怨忿無不緣起于此?!氨薮颉睙o疑是《父親》的核心意象。

“鞭打”意象在以往的黑人小說中并不鮮見,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和亞歷克斯·哈利的《根》中就多次出現(xiàn)過類似意象。不同的是,以往黑人小說中的鞭打事件均發(fā)生在黑奴同白人主子之間,體現(xiàn)的是白人農(nóng)奴主對黑人的絕對所有權(quán)[1](P3)。《父親》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jì)四五十年代——蓄奴制已經(jīng)成為歷史,“鞭打”作為一種歷史記憶早已沉淀在了美國黑人的種族意識之中。魯賓遜鞭打女兒時,他的妻子蘭莉怒斥丈夫說:“奴隸才遭到這樣的鞭打!”[2](P26)這一“怒斥”的文本含義相當(dāng)豐富,它不僅影射了歷史上黑人被奴役的悲慘歷史,同時也含蓄地暗示:文本中的“鞭打”意象具有不可忽略的歷史特殊性。麥克德琳娜不是奴隸,鞭打她的也不是白人,而是她的生身父親。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魯賓遜對麥克德琳娜的鞭打,體現(xiàn)的是一種“父權(quán)”,是一種以愛的名義實施的“所有權(quán)”。這種女性主義的闡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卻無法進一步解釋魯賓遜先生為什么會對小女兒蘇珊娜的“青春萌動”持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蘇珊娜這樣描述自己的父親:“我有一次談戀愛,他就是知道的。那時,我們住在賽格港,我還在念高中。他一次也沒罵我,一次也沒說我做錯了事。他跟別的慈父一樣,只把我叫到一邊,告訴我應(yīng)該怎樣避孕”[2](P108)。魯賓遜對兩個女兒同一行為的不同作為體現(xiàn)了這一黑人父親形象的復(fù)雜性。本文認(rèn)為:魯賓遜身份的“雙重性”才是導(dǎo)致其鞭打麥克德琳娜直接原因。

作為一名黑人學(xué)者,魯賓遜在美國社會處于絕對的邊緣地帶。他出身貧寒,“全靠個人奮斗,畢業(yè)于南方的漢普頓學(xué)院”[2](P11),成為一名人類學(xué)家。然而他的黑人身份使得他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并不能獲得同白人均等的發(fā)展?;貞浧鹉嵌瓮拢斮e遜無奈地說:“沒人資助我們的任何考察項目,我們只好求助于教會”[2](P10)。在教會的資助下,魯賓遜夫婦得到了去墨西哥考察孟多部落的機會,但前提條件是他必須充當(dāng)牧師,向那里的印第安人傳教。大女兒麥克德琳娜評價父母的這種行為說:“教會在某種形式上奴役了他們”[2](P81)。事實上,宗教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白人統(tǒng)治和奴化黑人的工具。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奴隸販子黑利就曾經(jīng)這樣概括宗教的這一功能:“宗教在黑鬼身上還是很有用的”[3](P3)。蓄奴制盛行的歲月里,信奉宗教能使黑奴溫和沉靜,安于現(xiàn)狀,便于白人統(tǒng)治和奴役;四五十年代的美國社會,蓄奴制已然成為塵封的記憶,黑人的地位和身份卻依然卑微。魯賓遜不無感嘆地說:“我們黑人一直是這樣,無路可走時就去找教會”[2](P10)。唯一不同的是,黑奴得到的是麻醉其悲痛心靈的宗教鴉片,魯賓遜得到的卻是一種身份,一種披著“牧師”外衣的“美國人”身份。

成為牧師的魯賓遜先生在他所考察的孟多部落面前展現(xiàn)出一種十足的“美國人”形象。孟多部落是美國內(nèi)戰(zhàn)時期逃往墨西哥的“一小支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2](P10)。從血緣傳承上來看,魯賓遜應(yīng)當(dāng)同他們更為接近,可是魯賓遜先生卻努力同貧窮落后的孟多人保持距離,劃清界限,時刻以一種考察者和“牧師”的身份蔑視他們。他厭惡麥克德琳娜同那些“印第安野小子們嬉戲胡鬧”[2](P13),不允許孟多人喊她“瘋狗”,只因為“她是牧師的女兒”[2](P14)。雖然遠(yuǎn)在謝拉馬德雷窮鄉(xiāng)僻壤的山區(qū),魯賓遜仍然堅持給女兒訂購“長連衣裙和瑪麗珍牌皮鞋”,“買精致的方圍巾”[2](P19),其目的不僅僅是要束縛她們的手腳,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家人看起來更像是文明的美國人。魯賓遜對孟多人始終持有一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他這樣評價他們:“當(dāng)你看見如此貧窮的人,你很難相信他們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2](P102)。

在白人眼里,魯賓遜是黑人;在孟多人面前,魯賓遜又是美國人。早在20世紀(jì)初,杰出的黑人領(lǐng)袖杜波伊斯就極其準(zhǔn)確地描述過魯賓遜先生這種尷尬的身份狀態(tài):“……美國黑人帶著面紗出生……。他永遠(yuǎn)感受到自己的雙重性——一個美國人,一個黑人;兩個靈魂,兩種思想,兩種互不妥協(xié)的追求;在一個黑色身軀中兩個互相戰(zhàn)斗著的理想,只有他自己的頑強力量才使他沒有被撕碎”[4](P16)。魯賓遜先生始終在他的雙重身份之間搖擺,掙扎,由于缺乏所謂的保持自己不被撕裂的“頑強力量”和智慧,一度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

魯賓遜的雙重靈魂在文本中的進一步具象化就是其“牧師”和“丈夫”的雙重身份的矛盾與抗?fàn)?。作為“丈夫”,魯賓遜與同為黑人后裔的孟多人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孟多人“喜歡做愛”[2](P197),他們相信人類靈魂的“寓所是在性器官里面,……,通常,當(dāng)你做愛時,你會覺得離上帝更近”[2](P101)。文本中的魯賓遜先生就是一個“一整日性交,不性交時還想著性交的男人”[2](P106)。他自己回憶說:“不能和她(指蘭莉)做愛,簡直快把我逼瘋了。我要一邊跟她做愛,一邊吸收她的新思想”[2](P27)。孟多人曾經(jīng)趕跑過不少牧師,他們選擇讓魯賓遜留下來成為“唯一被允許”與他們“在一起生活這么久的一個牧師”的理由是:他老跟他的妻子做愛[2](P140)。在這里,閃現(xiàn)著黑人天性光輝的“性愛”已經(jīng)被小說文本賦予了一種新的象征意義——黑人的靈魂。魯賓遜夫婦做愛前的對話可謂意味深長,妻子問:“今天,你叫什么名字?”[2](P32),丈夫猶豫著回答:“今天,我的名字是……丈夫”[2](P32),妻子說:“別擔(dān)心,答案完全正確”[2](P32)。這無疑在暗示:魯賓遜享有性愛的身份只能是“丈夫”。

作為“牧師”的魯賓遜并不能像孟多人那樣坦然地享受性愛。作為“牧師”,魯賓遜很清楚“教會視它(指性愛)為魔鬼”[2](P175),因此他從性愛中獲取了“無限生機”的同時,頭腦中始終回蕩著“那種理性的聲音”,那種“剛剛辨認(rèn)出的上帝的聲音”[2](P25)。魯賓遜本不是什么牧師,來墨西哥之前,他是個“無神論者,更確切地說,不可知論者”[2](P142),為了得到教會資助,獲得“美國人”的身份,于是乎“假裝知道上帝的存在,假裝知道上帝以什么形式顯靈”[2](P142),搖身變成白人教會的“牧師”,去做“本該屬于教會的工作”[2](P81)。從此,魯賓遜享受性愛的天性被扭曲,黑人的靈魂“被吸到黑袍子里去”了[2](P142)。妻子蘭莉夜里喜歡“什么也不穿”[2](P12),魯賓遜驚詫于妻子“美得驚人”的酮體的同時,惶恐得不知所措,堅持說,“上帝讓萬物,包括我們,穿上衣裳”[2](P12)。這種不安和惶恐正是魯賓遜先生在雙重身份的夾層中矛盾掙扎的逼真反映。

魯賓遜的不安和惶恐同妻子蘭莉的性愛表現(xiàn)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墨西哥,蘭莉同樣有著雙重身份:白天,她是“牧師”的妻子;夜里,她是“丈夫”的妻子。作為牧師的妻子,她穿一身黑;作為丈夫的妻子,她則“什么也不穿”?!芭叮系鄄挪还芪掖┦裁戳?!”[2](P12)。自始至終,蘭莉“快活地生活在違反宗教戒律的罪孽之中”[2](P24)。這種對宗教的“反叛”和“戲虐”分明是蘭莉?qū)σ揽拷虝@得的“美國人”身份的否定和拋棄?!逗谌说撵`魂》一書中,杜波伊斯為美國黑人互不妥協(xié)的兩個靈魂構(gòu)想出最佳解決途徑:“雙重自我融合成一個更完美更真實的自我”[4](P16),但這畢竟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至少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不融合便意味妥協(xié)。對于美國黑人而言,他們要么選擇堅守自己的黑人靈魂,要么選擇“漂白”它。蘭莉在雙重自我的斗爭中通過否定虛假的“美國人”身份選擇了堅守自己的黑人靈魂,魯賓遜后來回憶說:“除了扮演牧師太太以外,蘭莉還是蘭莉”[2](P24)。生活在墨西哥的孟多部落里,蘭莉產(chǎn)生了一種種族身份的認(rèn)同感,她一直不反對大女兒馬克德琳娜同孟多青年交往,她說:“這里的小伙子確實有魅力”[2](P11)。丟卻了“高人一等”的“美國人”身份,蘭莉同孟多人“廣交朋友,深受村婦們的歡迎”[2](P24)。魯賓遜夫婦一起照鏡子的一幕更是寓意深刻:鏡子中的魯賓遜“西裝筆挺”,而鏡子里的蘭莉則“赤身裸體,只穿著一雙靴子”[2](P31)。如果把在墨西哥考察的日子看作是一面鏡子的話,那么它恰恰折射出魯賓遜夫婦的不同變化:蘭莉只留下一雙象征美國文明的“靴子”,踩在腳底下;魯賓遜則試圖用“西裝革履”的“美國人”身份掩飾自己的黑人靈魂。顯然,在“黑人”與“美國人”的雙重身份的天平上,魯賓遜選擇向后者傾斜,他幼稚地認(rèn)為,“只要穿戴上黑帽子,黑袍子和黑褲子”,自己“看上去就是個牧師——人類靈魂的保護者”[2](P25)。一直到最后,他才清醒地認(rèn)識到:在認(rèn)可和接受“假牧師”帶給他的“美國人”身份的同時,丟失了的卻是作為一個“黑人”的自我,于是乎“成了一個裝腔作勢的口頭上的‘巨人’,一進入自己的生活便‘癟’了”[2](P25)。魯賓遜“漂白”自己的黑人靈魂的同時,漸漸蛻變成了刪除自我的“影子”。

這種“雙重靈魂”失衡的身份狀態(tài)正是導(dǎo)致魯賓遜先生鞭打麥克德琳娜的真正原因。6歲那年,年幼的麥克德琳娜同她的父母一起來到了墨西哥的孟多部落。一來到這里,麥克德琳娜就像母親蘭莉那樣產(chǎn)生了一種種族歸屬感。她不喜歡自己在美國(長島、賽格港)的表妹們,認(rèn)為“她們打扮得像洋娃娃,神態(tài)也像”[2](P16),“坐在椅子上,眼睛瞪得圓圓的,一眨也不?!盵2](P16)。來到墨西哥,麥克德琳娜卻很快同孟多部落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他們一起“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在村子里瘋瘋癲癲地跑來跑去”[2](P13)。她甚至拋棄了自己在美國時的名字——麥克德琳娜和瑪吉,愉快地接受了孟多人對自己的親切稱謂——“瘋狗”。顯然,“眼睛一眨不?!钡摹把笸尥蕖睒?gòu)成了一種身份隱喻,象征著扼殺生命的美國文明和虛偽做作的美國人身份?!隘偘d”著“跳來跑去”則暗示了麥克德琳娜作為黑人的自由天性的回歸。麥克德琳娜漸漸融入了孟多人的社會,就連有著人類學(xué)家身份的父母都搞不明白的“沒有文字記錄”[2](P18)的孟多歌曲,在她那里也變得輕車熟路,易如反掌。熱情俊朗,富有朝氣的孟多少年馬努列多跟她“有著同樣褐色皮膚,同樣大膽,沖動的黑眼睛”[2](P19),從他那里,麥克德琳娜更是覓得一種身份的認(rèn)同感。他們倆一起掏鳥窩,走荒徑;一起發(fā)現(xiàn)有毒的水井,尋覓響尾蛇的老窩;一起目睹禿鷹掠食,欣賞山花爛漫。他倆在一起“幾乎不需任何語言”[2](P20),彼此“碰到對方的身體,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只覺得就該屬于自己”[2](P20)。如果說“雙重身份”是困擾每一個美國黑人的幽靈,那么在雙重身份的斗爭中,麥克德琳娜則選擇了給自己的黑人靈魂加碼,于是乎身份的天平悄悄向與父親魯賓遜的身份選擇相反的方向傾斜。在魯賓遜的黑人靈魂被象征著美國人身份的“黑袍子”所蠶食的同時,麥克德琳娜的黑人身份則在同保持了“一直遵奉的部落文化”[2](P10)的孟多民族的融合中得以加強。與馬努列多的完美結(jié)合隱喻性地折射出麥克德琳娜對“美國人”身份的拋棄,和對自己黑人靈魂的堅持。不幸的是,這一“甜美,幸福”[2](P22)的結(jié)合卻成了麥克德琳娜遭受父親鞭打的導(dǎo)火索。

表面上看,鞭打事件起因于麥克德琳娜在全家即將離開墨西哥之前同馬努列多的最后一次幽會。鞭打事件發(fā)生時,魯賓遜“什么也沒說”[2](P22),麥克德琳娜“也什么都不說,讓他去打”[2](P11)。沉默的麥克德琳娜堅持認(rèn)為,這一次,父親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馬努列多的“床第之歡”才會“大發(fā)雷霆”[2](P106),所以她至死也沒能弄明白:一個“做愛不是幾個小時,而是幾天的事”[2](P62)的父親緣何要用如此暴烈的方式阻止自己女兒對“性愛”的追求呢?麥克德琳娜對魯賓遜的這一“懷疑性質(zhì)”的控訴無疑誤導(dǎo)了讀者,許多評論者都認(rèn)為魯賓遜的鞭打緣起于麥克德琳娜“偷吃禁果”的性愛行為。其實不然。原因有二:其一,馬努列多死后將魯賓遜的鬼魂帶到他與麥克德琳娜構(gòu)建在“山腰上一個不深的洞穴”[2](P20)里的愛巢時,魯賓遜驚訝得“說話都結(jié)巴了”[2](P103)。由此可見,魯賓遜生前并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存在,所以也不可能發(fā)現(xiàn)麥克德琳娜同馬努列多在這里發(fā)生的最后一次魚水之歡。其二,魯賓遜并不十分懼怕自己女兒與異性發(fā)生關(guān)系,只是擔(dān)心她會懷孕而已,他曾經(jīng)這樣告訴妻子蘭莉:“她(指麥克德琳娜)要是懷孕了,怎么辦?想一想,給村里的每一個小伙子提供避孕套,該花多少錢?”[2](P14)。后來,當(dāng)他得知小女兒蘇珊娜在同異性交往時也并沒有警告她要避免性愛,而是耐心地教導(dǎo)她如何進行避孕。所以,魯賓遜根本不可能僅僅只因為麥克德琳娜“偷吃禁果”就對她加以暴力懲罰。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根據(jù)魯賓遜鬼魂的追述,鞭打事件發(fā)生時,他自己其實很清楚成長到青春期的麥克德琳娜只喜歡馬努列多,絕無可能同村里的每一個年輕人都發(fā)生關(guān)系,他完全可以選擇教給她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懷孕,為什么最后卻選擇了暴力手段鞭打她呢?原因就在于,魯賓遜鞭打麥克德琳娜不是因為她與異性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而是因為她選擇的性愛對象是馬努列多——一個地地道道的孟多少年。魯賓遜以“考察者”和“牧師”的身份來到墨西哥,表現(xiàn)出咄咄逼人“美國人”姿態(tài),并透過所謂美國文明的有色眼鏡觀察孟多部落。這樣一位早已被“吸到黑袍子里”去的黑人父親怎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去跟有著卑劣民族身份的少年廝守一生呢?我們可以斷言,即使麥克德琳娜選擇的性愛對象不是馬努列多,但只要他是孟多部落的青年,魯賓遜都一概不會答應(yīng)。蘇珊娜念高中時的戀愛經(jīng)歷之所以能夠得到魯賓遜的支持也完全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nèi)以缫堰h(yuǎn)離了孟多部落,來到了美國的賽格港。

“鞭打”當(dāng)然不是魯賓遜用來阻止麥克德琳娜同孟多少年交往的唯一手段。他首先是“把他們(孟多少年)轟走”[2](P14),然后又通過服飾裝扮來與他們劃清界限,結(jié)果都沒有成功。在離開墨西哥的前夕,魯賓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兒竟然仍舊在與孟多少年交往,不由得怒火中燒,不能自抑,這才舉起麥克德琳娜藏在枕頭下面的帶銀扣的皮帶狠狠地鞭打了她。這根從馬努列多那里得來的皮帶象征了麥克德琳娜同孟多部落親密融合的關(guān)系,用它進行鞭打隱喻性地揭示了魯賓遜試圖與孟多民族決裂,與自己的黑人靈魂決裂的變質(zhì)心理。丟卻了黑人靈魂的魯賓遜就這樣在自己妻女眼里異化成了“一頭大怪獸”[2](P22)。出發(fā)回美國之前,魯賓遜還惦記著要讓麥克德琳娜重新起一個名字。更換名字的背后隱含的依然是一種身份選擇。魯賓遜之所以沒有強迫小女兒蘇珊娜的更換名字,是因為蘇珊娜在墨西哥始終保持一種象征美國文明的“洋娃娃”式的淑女形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生前一直拒絕接納孟多種族的魯賓遜,在死后終于以鬼魂的形式皈依了孟多信仰?;貧w了黑人身份的魯賓遜的鬼魂最終得到了麥克德琳娜的諒解,父女間的怨恨從此煙消云散。這一頗具戲劇性的結(jié)局隱喻性地揭示出這樣一個真理:始終堅守自己的種族個性才是美國黑人在雙重靈魂的斗爭中的唯一出路。

注釋:

①其中鬼魂父親魯賓遜的獨白二十四篇,大女兒麥克德琳娜的獨白九篇,小女兒蘇珊娜的獨白七篇,孟多少年馬努列多的獨白四篇,蘇珊娜的同性情人波琳的獨白二篇,蘇珊娜的前夫彼得羅斯的獨白一篇。

[1]吳翔.黑人婦女的小屋能否接納湯姆叔[M].《父親的微笑之光》代譯序.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2]【美】艾麗斯·沃克.父親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3]斯陀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

[4]王家湘.20世紀(jì)美國黑人小說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法學(xué)研究

摘要:陪審制的核心價值是訴訟民主,可以說陪審制是訴訟民主的體現(xiàn)。陪審制中訴訟民主價值具體體現(xiàn)為:有利于法治社會的構(gòu)建;有利于避免法官專斷;有利于培養(yǎng)公民的權(quán)利意識;有利于公民履行道德責(zé)任。

關(guān)鍵詞:陪審制;訴訟民主;價值;參與

Partita of Double Soul:The Image of Whipping in The Light of My Father's Smile

Zhang Wu

Whipping is the core image of the novel The Light of My Father's Smile.Quite a number of critics hold that it embodies a patriarchal control in the name of love.Aft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lack father Robinson's double souls,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he whipping event in the novel is actually the produc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his two souls.

whipping;The Light of My Father's Smile;double souls;intensive reading

I521

A

1673-1573(2010)01-0065-04

2009-11-13

張武(1978-),男,山西長治人,福建龍巖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助教,英語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及英語教學(xué)。

孫 飛

責(zé)任校對:艾 嵐

A文章編號1673-1573(2011)04-0030-04

猜你喜歡
參與價值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依托社區(qū)學(xué)習(xí)共同體推進社區(qū)治理的路徑研究
“參與”北約軍演的UFO
關(guān)于有效思品課堂的幾點思考
主問題設(shè)計需“對癥下藥”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