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翻譯家卞之琳研究

2010-08-15 00:49:10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2期
關鍵詞:莎劇譯詩卞之琳

王 晉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610065)

翻譯家卞之琳研究

王 晉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610065)

卞之琳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和詩人。卞之琳在詩歌的研究、創(chuàng)作和翻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我國新詩的口語化、格律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所提出的“詩人譯詩,以詩譯詩;格律譯詩,以頓代步”的翻譯主張對我們今天的詩歌翻譯仍然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他用詩歌體裁翻譯的莎劇,也成為了格律體莎劇譯文的代表作。

卞之琳;以詩譯詩;翻譯理論;翻譯實踐

卞之琳(1910~2000)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和文學批評家。他出生于江蘇海門,自幼喜愛中國的古典詩詞和新詩。從初中開始,卞之琳逐漸接觸到了莎士比亞戲劇和英國詩歌,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他還在閱讀的同時自己試著翻譯。卞之琳在大學時代開始寫詩,大量的閱讀和積累為其創(chuàng)作和翻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筆者將通過卞之琳在創(chuàng)作和翻譯兩方面的成就,來分析他的翻譯理論和其在翻譯實踐中的運用,并由此總結出他對中國譯壇乃至中國文壇所做出的貢獻。

一、卞之琳的創(chuàng)作和翻譯生涯

(一)作為詩人的卞之琳

卞之琳從小開始自學中國古典詩詞,高小時代接觸到了中國新詩。1929年卞之琳到北京大學求學,面對當時的社會形勢,他開始寄情于詩歌當中。在得到老師徐志摩對其所寫詩的贊揚之后,卞之琳大受鼓舞,更堅定了寫詩的信心。卞之琳的第一部詩集《三秋草》于1933年出版。1936年,他和同學李廣田、何其芳合編的詩集《漢園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們?nèi)艘脖环Q為“漢園三詩人”。為什么取名為《漢園集》,用卞之琳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一塊兒讀書的地方叫‘漢花園’……又覺得書名字取得老氣橫秋一點倒也好玩,于是乎《漢園集》”[1](P80)。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時的卞之琳在四川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年輕的卞之琳被前線發(fā)生的一切深深觸動,于是一年之后,他毅然去了延安,在那里隨軍做客了一段時期。在這期間,卞之琳完成了詩集《慰勞信集》。這部詩集采用了十四行詩的形式,歌頌了毛澤東思想和人民英勇抗戰(zhàn)的精神。在西方,十四行詩(sonnet)通常都是詩人在歌頌愛情的時候所采用的一種詩體,卞之琳主張用格律體寫詩,在《慰勞信集》的寫作中借用十四行詩的格律形式來頌揚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作戰(zhàn)的中國人民,可謂別出心裁又恰到好處。

解放后,卞之琳出版的第一本詩集便是《雕蟲紀歷》。該詩集記載了卞之琳從1930年到1958年所寫的大部分詩歌,包含了他對詩歌形式和內(nèi)容的各種嘗試,從自由體到格律體,從普通老百姓到抗日前線的戰(zhàn)士,是卞之琳對詩歌的探索歷程。

(二)作為翻譯家的卞之琳

卞之琳在《英國詩選》的序言中提到:“原先讀書的時候,我聽課后把所讀詩中我所喜歡的十之三四試譯成中文。”[2]由此可見,卞之琳的譯詩實踐從他的學生時代就開始了。他的第一本翻譯文集是1936年出版的《西窗集》,該書收錄了卞之琳翻譯的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作品。隨后,他又翻譯了里敦·斯特萊切的《維多利亞女王傳》以及紀德和貢思當?shù)姆ㄎ淖髌?。在他眾多的譯著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國詩選》和《莎士比亞悲劇四種》。卞之琳對詩歌的喜愛由來已久,尤其熱愛英國浪漫派和法國象征派詩歌,《英國詩選》這本書收錄了卞之琳所翻譯的莎士比亞至奧頓期間歷代名家的優(yōu)秀詩作,給中國的讀者和詩人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文化,汲取西方詩歌精粹的機會,同時這部譯著還收錄了十二首法國詩。除了詩歌,卞之琳還致力于莎士比亞的研究,他用格律體的詩歌來翻譯莎劇,獨具特色。他的《莎士比亞悲劇四種》代表了我國解放后莎劇翻譯的最高成就,是用詩歌體裁翻譯莎劇的典范。

卞之琳通常被看作是翻譯家而非譯論家,因為他更多地將自己的精力放在翻譯實踐上,但他所提出的“詩人譯詩、以詩譯詩”,“格律譯詩、以頓代步”的翻譯主張以及“信、似、譯”等翻譯標準對我國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卞之琳絕不是空談翻譯理論,他時刻遵循“理論來自于實踐并通過實踐檢驗”的原理,在大量的翻譯工作中實踐了自己的觀點。

二、卞之琳的翻譯理論和實踐

(一)“信、似、譯”的翻譯標準

翻譯界關于翻譯標準的討論向來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嚴復最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在中國翻譯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提出了我們自己的翻譯原則。隨后,劉重德對“雅”提出質(zhì)疑,將其修改為“信、達、切”。其他的翻譯觀點還包括傅雷的“神似”,錢鐘書的“化境”,魯迅的“寧信而不順”,許淵沖的“三美”,等等。而卞之琳對于翻譯中所出現(xiàn)的二元對立現(xiàn)象,即“神似與形似”、“直譯和意譯”等,則采取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提出了自己的翻譯主張,即“信、似、譯”。他所說的“信”,與嚴復的相同,就是譯文要全面忠實于原文;“似”,即“神寓于形”,由于中西方語言在構成上的差異,我們的翻譯只能做到“近似”;“譯”,就是要強調(diào)翻譯本身并不同于創(chuàng)作,是要受到原作的束縛的??偟膩碚f,卞之琳認為譯作必須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上均和原作達到最大的一致。這在他的許多翻譯作品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二)卞之琳的詩歌翻譯

卞之琳是一名詩人,同時,他也長期從事英國詩歌的翻譯。憑借“詩人”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他將自己寫詩的親身經(jīng)歷運用于詩歌的翻譯當中,印證了他自己所提倡的“詩人譯詩,以詩譯詩”。卞之琳認為“外國詩譯成漢語,既要顯得是外國詩,又要在中文里產(chǎn)生在外國所有的同樣或相似效果,而且在中文里讀得上口,叫人聽得出來”[2]。這無疑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要達到它并不容易,所以卞之琳又提出“我們譯西方詩,要亦步亦趨,但是也可以作一些與原詩同樣有規(guī)律的相應伸縮”[2]。卞之琳提倡用格律體白話詩翻譯格律體英文詩。一首詩可以無韻(rhyme),但必須要有節(jié)奏(rhythm),而節(jié)奏就是格律的基本組成要素。英語格律詩以“音步(foot)”為基本單位,每一個音步包括兩個或三個音節(jié),并有輕重音節(jié)的劃分。漢語中沒有“音步”一說,卞之琳便提出用漢語詩中的“頓”或“音組”來代替英語中的“音步”,但英文詩中每一個“音步”里面都有固定的輕重音位置的排列,而在中文的“頓”里面并沒有固定的輕重節(jié)拍;同時,卞之琳對于是否按照原文的韻式押韻也沒有做要求,這也印證了前面他所說的“相應伸縮”。“以頓代步”的譯詩思想在我國詩歌翻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保持了英語格律詩的基本結構,也能夠使不懂英文的中文讀者很好地理解英語詩歌,對后來的詩歌翻譯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卞之琳“詩人譯詩,以詩譯詩;格律譯詩,以頓代步”的譯詩主張在他的《英國詩選》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下面援引其所譯的《割麥女》(The Solitary Reaper)一詩的第一節(jié):

看她,在田里獨自一個,

那個蘇格蘭高原的少女!

獨自在收割,獨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過去!

她獨自割麥,又把它捆好,

唱著一支憂郁的曲調(diào);

聽啊!整個深邃的谷地

都有這一片歌聲在洋溢。[2](P90)原詩:

Behold her,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The Soli2 tary Reaper,1~8)

《割麥女》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卞之琳譯為“威廉·渥茲渥斯”)的代表作。詩人用自由流暢的敘述詩體和質(zhì)樸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他對割麥女的關切、同情、憐憫以及對割麥女美妙歌聲的眷戀。全詩一共有四節(jié),每節(jié)八行,原詩的格律采用的是抑揚格四音步(iambic tetrameter)。在翻譯第一句Behold her,single in the field時,卞之琳采用的便是“以頓代步”的方法,用漢語的“四頓”代替英語中的“四音步”,將其翻譯成“看她,/在田里/獨自/一個”。同時,卞之琳認為,形式對于詩歌是非常重要的,翻譯一首詩歌時,如果改變了原詩的形式,那么原詩的意義也不可能很好地被傳達給譯文讀者。所以在原文跨行的地方,卞之琳也跟著跨行,使譯文在藝術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上都與原文一致,從而很好地做到了“寓神于形”,達到“神形兼?zhèn)洹?。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寫詩經(jīng)常用祈使語氣,卞之琳在翻譯當中也采用同樣的語氣,將“Behold her”譯成“看她”。為了表現(xiàn)割麥女形單影只的畫面,卞之琳還將“by herself”翻譯成兩個“獨自”,將原文作了適當?shù)纳炜s,譯成兩個結構完全相同的排比分句,很好地再現(xiàn)了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最后兩行中,作者主要用“profound”、“overflow”和“sound”三個詞描寫了割麥女醉人的歌聲,卞之琳則用優(yōu)美的中文分別將它們譯為“深邃”、“洋溢”和“歌聲”;同時,他還按照英文的表達,將狀語“整個深邃的谷地”放在前面一行,先給人一種空曠、悠遠的感覺,從而襯托出割麥女歌聲的幽怨和孤獨。可以說,卞之琳的翻譯無論從藝術形式還是思想內(nèi)容上,都很好地再現(xiàn)了原作,也進一步深化了他自己的譯詩主張。

(三)卞之琳的莎劇翻譯

卞之琳從很早就開始接觸莎士比亞戲劇,對該劇的積累相當豐富。之后,卞之琳便開始搜集莎劇的背景資料并著手翻譯,而“當時國內(nèi)莎士比亞新研究還在草創(chuàng)時期”[3]。卞之琳正式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是從《哈姆雷特》開始的,因為他認為《哈姆雷特》這部劇可以看作是莎士比亞劇作的核心,對他前后期的作品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哈姆雷特》的翻譯,能夠進一步了解莎士比亞的其他劇作。但是后來,由于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及主客觀因素,卞之琳對莎士比亞的研究和翻譯幾度被中斷,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他才終于完成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后三部的翻譯,出版了莎學研究當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論著《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莎士比亞戲劇采用的是“素體無韻詩”(blank verse),節(jié)奏為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卞之琳主張在翻譯的時候要使譯文形式和內(nèi)容均與原文達到一致,因為原作采用的是詩劇的形式,那么只有用詩歌形式來翻譯,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忠實于原文,準確、深刻地再現(xiàn)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他以詩歌體裁翻譯詩劇,采用了詩歌翻譯當中“以頓代步”的方法來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在漢語中,二三個單音漢字組成“一頓”,卞之琳就用漢語當中的“五頓”來代替英語當中的“五音步”,而對于韻式則沒有做出規(guī)定性的要求。在翻譯的時候,卞之琳很注意在形式上與原文一致。《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那段內(nèi)心獨白讓人印象尤其深刻,莎士比亞通過這段描寫,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矛盾和掙扎。卞之琳對于這一段的翻譯也可謂煞費苦心,既要做到形式上的統(tǒng)一,還要能夠完美再現(xiàn)原作當中主人公那種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下面是哈姆雷特內(nèi)心獨白的一段節(jié)選: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2 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Hamlett, ActⅢ)

卞譯:

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問題。

要做到高貴,究竟該忍氣吞聲

來容受狂暴的命運矢石交攻呢,

還是該挺身反抗無邊的煩惱,

掃它個干凈?[4](P81)

將卞之琳的翻譯和原文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首先,在形式上二者幾乎完全一樣,原文跨行的地方,譯文也跨行;原文有5行,譯文與原文行數(shù)相同,也是5行。原文當中的每一行都由5個音步組成,譯文就用相應的5個頓來代替。例如第一句的音步劃分應該是“To be,/or not/to be:/that is/the question”,輕重音節(jié)的安排分別是“輕重/輕重/輕重/輕重/輕重”。卞之琳在翻譯的過程中,始終遵循“以頓代步、亦步亦趨、刻意求似、以似致信”的原則,將其翻譯成:“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問題。”原文的這句話包含了11個音節(jié),譯文剛好是11個字,一一對應。關于這句話,我們還非常熟悉的一個譯本來自朱生豪,他把原文譯成“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朱生豪的譯文更多的采用了散文體的形式。原句由5個音步組成,如果我們要將上面一句劃分音步的話,它可以劃分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一共8個音步,顯然形式上沒有做到一致。他的這種翻譯,被卞之琳稱為“不是翻譯而僅只是譯意(paraphrase)”[3](P117)。其次,卞之琳在第一行的翻譯當中用了兩次“活”,剛好與原文當中的兩個“be”相對應,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是典型的英語強調(diào)句式“it is…to do…”,在翻譯成中文時我們經(jīng)常把“it is”后面的表語放在句子的最后,但是卞之琳在翻譯這個句子時照顧到了與原文形式的相似,把它拆成一個短分句,像英語中一樣放在句首,譯成“要做到高貴”,同樣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不同于朱生豪將其翻譯成“哪一種更高貴”并放在本句的句末。

但有時太照顧譯文的形式也會使意義的傳達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下面這句: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oppressor’s wrong,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the law’s de2 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Hamlett,ActⅢ)

卞譯:

誰甘心忍受人世的鞭笞和嘲弄,

忍受壓迫者虐待、傲慢者凌辱,

忍受失戀的痛苦、法庭的拖延、

衙門的橫暴,做埋頭苦干的大才,

受作威作福的小人一腳踢出去,

如果他只消自己來使一下尖刀

就可以得到解脫啊?[4](P81~82)

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的一個不同之處,就在于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在原文當中,作者用一個連詞“when”將前后兩個分句緊密連接起來。而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與原文的結構一致,卞之琳也將“when”后面的第二個分句放到最后,用連詞“如果”連接。但在中文的表達當中,我們習慣用邏輯順序來表明前后句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句式結構。所以,雖然卞之琳的翻譯做到了形式和內(nèi)容都與原文一致,但是對于中文讀者來說,難免會對這句話產(chǎn)生頭重腳輕之感。

雖然有一些小的瑕疵,但是總的來說,卞之琳的莎劇翻譯不僅在頓數(shù)、字數(shù)、分行、跨行方面都做到了“形似”,而且在傳達原文的意思,例如翻譯雙關語時采取相應的筆調(diào)方面,也做到了“神似”。

三、卞之琳對中國譯壇和文壇做出的貢獻

作為一名學者、詩人和翻譯家,卞之琳在詩歌的研究、創(chuàng)作和翻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我國新詩的口語化、格律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所提出的“詩人譯詩,以詩譯詩;格律譯詩,以頓代步”的翻譯主張對我們今天的詩歌翻譯仍然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作為莎學專家,卞之琳花了很多精力研究莎士比亞本人及他的作品,為莎劇和十四行詩在我國的譯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用詩歌體裁翻譯的莎劇,也成為了格律體莎劇譯文的代表作。此外,卞之琳還是當代翻譯家中少有的去過延安解放區(qū)的人,他將自己在那里的所見所聞所感都記錄在了《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和《慰勞信集》當中,成為研究抗戰(zhàn)歷史的重要資料。

可以說,卞之琳為中國譯壇和文壇所做出的貢獻為后來的學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的成功使我們認識到:要做好翻譯,必須積累大量的理論知識,同時勤于練筆,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提高。

[1]卞之琳.人與詩:憶舊說新[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2]卞之琳.英國詩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卞之琳.莎士比亞悲劇論痕[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

[4]卞之琳.卞之琳譯文集(下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強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296,ebook=296

H059

A

1673-1395(2010)02-0084-04

2010201220

王晉(1986—),女,四川什邡人,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莎劇譯詩卞之琳
護你一生周全
《卞之琳》
揚子江詩刊(2023年2期)2023-03-05 05:55:54
卞之琳《斷章》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4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jīng)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敘事策略:對照莎劇,看《牡丹亭》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新時期莎劇的戲曲改編歷程述評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用新批評解讀卞之琳的《春城》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論莎劇復譯對本土自然語言資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漢譯《哈姆雷特》為例
安康市| 囊谦县| 句容市| 长汀县| 闽清县| 旅游| 柳江县| 聊城市| 绥阳县| 上高县| 辽中县| 福海县| 绥芬河市| 边坝县| 漳州市| 汶川县| 武安市| 渝中区| 紫金县| 荔浦县| 重庆市| 镇坪县| 丘北县| 息烽县| 治县。| 横山县| 梓潼县| 宿州市| 大同县| 长治市| 壤塘县| 恩施市| 清流县| 尖扎县| 喜德县| 芜湖县| 台南县| 桓台县| 山东省| 庆元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