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2010-08-15 00:49:53劉邦春
銅仁學院學報 2010年6期
關(guān)鍵詞:和平沖突教育

劉邦春,孟 娟

( 1.湖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2.吉首大學 學生工作部,湖南 吉首 416000 )

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劉邦春1,孟 娟2

( 1.湖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2.吉首大學 學生工作部,湖南 吉首 416000 )

美國和平教育是19~20世紀在世界和平運動的促進與指引下在對教育作用的反思的過程中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在論述美國和平教育形成的社會背景的基礎(chǔ)上,近一步探尋了美國和平教育的哲學理念。為普世知識開辟和平道路的夸美紐斯、主張用實用主義的學科教學促進和平的約翰.杜威、力推培養(yǎng)全球公民意識促進和平的蒙臺梭利和用對話與批判推進和平的保羅.弗萊雷等皆為美國的和平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滋養(yǎng)。美國和平教育也經(jīng)歷了“和平世界愿景的提出——從反戰(zhàn)走向積極的和平教育——迎接女性的和平教育——和平危機的時代——和平教育的積極發(fā)展”發(fā)展軌跡。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對促進我國教育中對和平教育本質(zhì)與使命的理解、提高對和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和平教育; 和平哲學; 和平教育本質(zhì); 和平教育使命

和平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追求。20世紀是充滿血腥的戰(zhàn)爭世紀,這也喚起了人們對和平的向往,開始重視和平研究。隨著社會沖突與暴力事件的急遽增加,教育工作者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和平教育課程來降低人際間沖突與社會暴力。本文通過回顧美國和平教育的歷史背景、考察美國和平教育先驅(qū)的和平理念、理清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的軌跡,得出對我國和平教育的啟示。

一、美國和平教育的社會背景

美國和平教育(peace education)是指伴隨著19~20世紀和平運動的興起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思潮、在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機構(gòu)中宣傳和平思想、傳授和平知識與技能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1]美國和平心理學家、克拉克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約瑟夫·德·維利拉(Joseph. De Rivera)認為,和平教育是指通過教育,讓兒童能早期接受和平價值觀、 形成和平態(tài)度、 建立和平行為模式與生活方式,從而能夠和平的解決沖突,并養(yǎng)成尊重他人,寬容、不歧視等精神品格的教育[2]。美國和平教育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一)對20世紀教育作用的反思

教育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的教育由于宣揚暴力、激發(fā)有偏見的民族身份意識,在兩次世界戰(zhàn)爭與其后的局部戰(zhàn)爭、沖突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在阿富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民族仇恨和民族偏見等課程內(nèi)容;在塞浦路斯島上,希臘和土耳其兩國的教師仍然在課堂上把對方描述成野蠻人或是喪失人性的人;在盧旺達,學校和教師對滅絕人性行為的容忍,以及不問是非地順從于權(quán)力機構(gòu),為1994年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事件埋下了隱患。

歷經(jīng)動蕩不安的局勢與層出不窮的暴力,教育工作者開始反思教育中美化暴力、過分強調(diào)狹隘的愛國主義宣傳在這些暴力中所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逐漸意識到堅守和平、正義等全球共享價值觀無疑是推行和平教育的首要前提。1949年,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提出,如果藝術(shù)和教育聯(lián)姻的話,可以幫助人類強化和平的理念。1959年,肯尼斯·鮑爾?。↘enneth Boulding)等人在密西根大學創(chuàng)立了沖突解決研究中心,致力于和平教育的研究與實踐。1959年,在約翰·加爾通(Johan Galtung)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國際和平研究所在奧斯陸成立,其成員當中包括有不少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和平運動的推動者。在美國開始通過開設(shè)納粹和大屠殺的學校課程,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國家間和民族間團結(jié)的重要性,為德國上下深刻反思二戰(zhàn)確立了共同的基調(diào)。怎樣化解爭議,處理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個人、團體與民族之間的沖突,以及世界范圍內(nèi)有哪些可供參照的和平教育實施方式,成為當前開展和平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世界和平運動的促進與指引

早在1912年,一個名為“學校和平聯(lián)盟”的組織就已經(jīng)在全美各地普遍建立分會,通過學校教育以“推進國際正義和博愛”。在該組織擬訂的目標中,包括要吸納超過50萬以上的教師接受和平理念并致力于和平教育。197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了《為國際理解、合作與和平的教育及與人權(quán)和基本自由相聯(lián)系的教育之建議》,為世界范圍內(nèi)和平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方向。

進入20世紀80年代,東西方對峙逐漸緩和,但國際意識形態(tài)的強烈對撞、軍備競賽的升級、狂熱的政治對抗和單邊主義的流行,引發(fā)了人們對和平教育的再度渴望。1989年,在科特迪瓦的亞穆蘇克羅舉行的“人們思想中的和平國際會議”中提出了一個新的和平目標:發(fā)展一種以各文化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為基礎(chǔ)的“和平文化”,以構(gòu)建一種新的和平觀并推動相關(guān)的教育研究和實踐。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了《教育促進和平、人權(quán)和民主行動聲明和一體化框架宣言》,再次重申教育在化解沖突、構(gòu)建和平上的作用與不可替代性。聯(lián)合國將2000年定為“和平文化國際年”,宣布2000~2010年期間為“為世界兒童建設(shè)和平與非暴力文化國際十年”,頒布了《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動綱領(lǐng)》,世界和平教育的發(fā)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為美國和平教育的發(fā)展指引了新的發(fā)展方向。2008年《和平教育百科全書》的發(fā)表,標志著美國和平教育登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美國和平教育的先驅(qū)

盡管和平教育僅在伴隨著19~20世紀的和平運動應運而生,但和平教育理念卻由來已久。對當代美國和平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和平教育先驅(qū)的,當推夸美紐斯、杜威、蒙臺梭利和弗萊雷。

(一)夸美紐斯:普世知識開辟和平道路

第一位正式提出和平教育理念的教育學家是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把教育看作改造社會、建設(shè)國家的手段。他說:假如男女青年都“毫無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懂得科學,純于德行,習于虔敬”,社會就“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彼J為普世的知識能為和平開辟道路。他在《泛智學?!芬粫兄赋?,如果人們可以廣泛地共享知識,進而理解他人的價值觀和立場的話,戰(zhàn)爭與沖突就可以避免,進而實現(xiàn)共創(chuàng)和諧生存世界。[3]

(二)約翰杜威:實用主義的學科教學促進和平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國杰出教育理論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運用他的實用主義和進步教育思想,促進世界和平。杜威認為,地理和歷史科目可以分別代表和平教育所需要的區(qū)域和國際維度,能夠使學生重建過去,面對現(xiàn)實,也有助于防止學校里險惡的沙文主義的抬頭。在地理學研究方面,他把全球意識引入和平教育的理念之中,“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然和社會,這將有助于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和政治問題之中?!彼J為地理知識是容納了所有人類的文化、習慣、職業(yè)、藝術(shù)和社會貢獻的人類的文化學科,對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全球化圖像非常重要。杜威強調(diào)在生活實際中學習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和平意識。他認為:歷史教師應該更多地關(guān)注社會意義,歷史并不僅是英雄任務的故事,而是社會發(fā)展的足跡,它提供的過去經(jīng)驗,有助于解決現(xiàn)在和未來的社會問題 。歷史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審查過去重大事件比如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找出引發(fā)問題的起因,以確定問題的根源,并考察當時為解決問題所進行的努力?!盵4]

(三)蒙臺梭利:培養(yǎng)全球公民意識促進和平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則認為:杜絕戰(zhàn)爭是政治家的工作,而建立和平是教育家的任務。認為教育可能是唯一的、真正的可以永遠消除戰(zhàn)爭的方式。為此,她把教育稱為“和平的軍備”。她認為:如果沒有明確的、專門的道德和心靈教育,人類將不可避免地遭遇戰(zhàn)爭。為此,第一,她提倡向兒童傳授特殊的知識,比如認識戰(zhàn)爭和貧窮的起因、溝通和交流方式的培養(yǎng)、化解沖突的能力、學習裁軍知識;第二,她注重兒童和平價值觀的培養(yǎng)包括提倡多元文化和非暴力;第三,她還強調(diào)關(guān)注整個兒童世界的發(fā)展,重視兒童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的思想的培養(yǎng)。這三個措施就是她主張的培養(yǎng)全球公民意識的手段。

(四)保羅·弗萊雷:用對話與批判推進和平

弗萊雷(Paulo Freire,1921~1997)是20世紀巴西著名激進教育理論家。他的核心和平教育思想包括如下方面:教育即政治,用提問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對話和批判意識,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以及知識共建,這些思想早已滲透到和平教育領(lǐng)域,并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弗萊雷斷言教育從來都不是中立的;相反,它總服務于或妨礙某些人的利益。教育可以用來解放人類,正如它已被用來壓迫人類一樣。教育工作者從事的是一項政治工作,因此“必須問問自己在為誰服務,代表誰在工作?!彼岢隽擞谩疤釂柺健苯逃嫠^的“灌輸式”教育。在灌輸式教育中,學生是被動的教育對象,旨在讓學生學習“沉默文化”和立場?!疤釂柺浇逃钡哪康氖枪膭顚W生積極參與思考并采取行動?!疤釂柺浇逃币揽繉υ捄团幸庾R、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共同創(chuàng)造知識,師生互動,以及植根于學生興趣和經(jīng)驗的課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知識,以學生的知識為出發(fā)點,并對教師本人知識的局限性持有謙虛的態(tài)度。他警告教師們說,精英知識具有雙重威脅,要么認為大眾知識落后、過于簡單化而采取拒絕態(tài)度,或認為大眾知識過于神秘而拒絕。[5]

三、美國和平教育的發(fā)展軌跡

(一)19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和平世界愿景的提出

19世紀初期,北美新英格蘭地區(qū)“美國普通學?!钡膭?chuàng)辦者Horace Mann提出了“沒有戰(zhàn)爭與暴力的世界愿景”的口號。這是因為當時社會充滿暴力與犯罪,身為社會改造機制的學校與教育家認為應該透過教育課程來灌輸和平理念,降低暴力與化解沖突。因此,他特別將和平理念融入到課程當中,并要求學生去體會和平社會的愿景與理想。

在20世紀40~60年代風起云涌的種族解放運動中,馬丁路德·金等人希冀通過提出的"愛與非暴力”的行動訴求來喚起所有美國族裔,共同消除族裔間的不公平。不像先前許多“非洲裔民族解放”運動者所強調(diào)的種族優(yōu)越感與沖突抗爭,馬丁路德明確指出:“和平不僅僅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也是達到此目標的方法”,“愛是非暴力行動的中心思想”。“愛與非暴力行動”揭露了美國種族歧視、不公平的社會本質(zhì),許多和平教育者開始關(guān)心弱勢群體,并論述多元文化與種族的尊重與寬容等課題,更希望藉由教育課程來降低種族間不公平所造成的社會沖突與矛盾。這種尊重差異與包容多元文化的風氣在日后逐漸成為著名的“公民權(quán)利運動”,該運動要求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重新檢視美國法律,將種族、性別、階級等具有歧視性的相關(guān)法律予以刪除。1974年,紐約貴格會(Quaker)出版了《為這個小星球創(chuàng)建友好的課堂》的教科書,標志著和平教育正式進入教材編制階段。到目前為止,該書已再版25次,并被翻譯成7種語言,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通過和平教育課程來降低人際間沖突與社會暴力,引起了美國教育學者的關(guān)注。

(二)20世紀80年代:從反戰(zhàn)走向積極的和平教育

隨著美國對越南戰(zhàn)爭的結(jié)束,美國的反戰(zhàn)運動逐漸淡化出和平教育的主題。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和平教育開始從反戰(zhàn)走向積極的和平教育。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重視沖突化解,強調(diào)人際和諧的積極和平

隨著美國校園暴力與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增加,針對學生之間常發(fā)生的沖突與暴力事件加以疏導成為和平教育的首要目標。此時的和平教育課程強調(diào)在面臨沖突時,如何溝通以及如何運用談判策略來化解沖突等。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了解沖突的本質(zhì)、倡導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以及對多元文化與族群的尊重與寬容等“積極”的和平主題,能夠讓學生了解彼此間的差異,并深入發(fā)掘與欣賞差異背后所隱含的特殊文化內(nèi)涵,積極發(fā)展體會不同文化間的異同的能力,希望進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的社會,逐漸成為指引現(xiàn)代美國和平教育課程的規(guī)劃方向。

2.強調(diào)關(guān)愛地球,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

美蘇冷戰(zhàn)結(jié)束,和平教育課程從反戰(zhàn)主題逐漸調(diào)整為教授學生如何讓地球免受摧毀,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該類別的積極和平教育課程以研究、關(guān)心、保護自然環(huán)境為目標。教育活動設(shè)計則重視學生角色扮演、沖突情節(jié)的模擬(scenarios)、解決沖突方法的提出、地球環(huán)境毀壞后生存方式的設(shè)想等方面??傊藭r的和平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活動過程中將追求人類社會福祉內(nèi)化成自己的生活價值,把擔負社會責任作為普遍目標。

3.倡導世界公民意識,促進世界和平

20世紀80年代,由于電信的普及,美國和平教育機構(gòu)超越了美國本土思維的限制,開始積極關(guān)心世界上其他國家或社會所發(fā)生的沖突、破壞人權(quán)等主題。對全球社會瀕臨沖突危機提出“全球預警”(global awareness),遂成為此時期美國和平教育課程的重點。美國年輕一代開始具備全球視野,初步具有世界公民意識。

(三)90年代和平教育:迎接女性和平教育

20世紀90年代的和平教育轉(zhuǎn)向了女性和平視角。女性與和平的討論紛紛在此期間出現(xiàn),這些女性主義者所談的焦點聚集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討論婦女在所有和平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從年輕妻子、出征小孩的母親、家庭暴力陰影的婦女、以及戰(zhàn)爭暴行下的女性等。另一方面,女性和平教育者更強調(diào)女性意識的解放與擺脫男性社會所主導的父權(quán)意識枷鎖。[6]

(四)21世紀初:進入一個和平危機的時代

多數(shù)美國人以為21世紀將成為通向全球的和平時代。但是,“9.11事件”讓習慣全球思維的美國社會突然毫無防備地深陷在極端恐怖分子的自殺式襲擊中。美國社會大眾在遭受極大的震驚與悲痛的同時,由于聯(lián)邦政府無法事先預知與化解悲劇,再加上媒體輿論一再宣稱反恐怖戰(zhàn)爭即將到來,美國社會籠罩在一片恐怖分子深藏各處的陰影之中。于是,在國際范圍內(nèi),美國政府除了拉攏國際群體加入反恐聯(lián)盟,并基于戰(zhàn)略考慮將伊朗、伊拉克、朝鮮等國家塑造成邪惡軸心國;在國內(nèi),更是打著“維護人權(quán)”的旗號公然違反人權(quán)。過去強調(diào)尊重多元文化差異,變成只有尊重“美國價值”與支持“正義”的美國人才能獨享,其他不參加反恐陣營的族裔一下就被塑造成有可能協(xié)助邪惡軸心國家的同路人,其中對于涉及參加自殺恐怖攻擊的阿拉伯裔美國人的控管最為徹底。有的和平教育人士認為:“9.11事件”因為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間的沖突使美國和平教育工作后退了20年。

(五) “9.11事件”后:和平教育的積極發(fā)展

“9.11事件”后的短期時間內(nèi),美國和平教育盡管因政府與社會輿論的壓力被扭曲,但是這些限制對于整個和平教育運動者而言,只能算是推進和平運動過程中的一個反撲,具有反省能力的美國社會大眾,已經(jīng)從“9.11事件”的悲劇中清醒過來,重新檢討悲劇與沖突背后所凸顯的和平價值,并提出了21世紀的和平教育新框架下的人權(quán)教育運動(Human right education,簡稱HRE)[3]33-34,更加具體化的世界公民意識教育以及“我們的未來目的在哪、如何達到未來目的”的未來教育等多個方面。

四、結(jié)語: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美國的和平教育歷經(jīng)短短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通過教育,將和平理念傳達給社會每個階層,和平運動的發(fā)展逐漸讓美國大眾擺脫民族主義的束縛、明確國家安全與軍備競賽背后的本質(zhì)、以及揭露隱藏在社會內(nèi)部的族裔、權(quán)力、性別、經(jīng)濟階層的不公平,這些才是真正引發(fā)沖突、造成彼此不信任的原因。從美國和平教育發(fā)展的歷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和平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與當代的美國政府體系、社會機構(gòu)、理性與價值作斗爭,他們總是默默無聞地承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并不屈地為世界和平而奮斗。

盡管中國自古就是個崇尚和平的國度,中國文化歷來主張和為貴。由于歷史及現(xiàn)實諸多方面的原因,和平教育在中國的發(fā)展還比較落后,和平教育的基礎(chǔ)性理論研究尚未起步。美國和平教育的發(fā)展,也為我國的和平教育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對和平教育本質(zhì)與使命的認識

我們可以看出,在本質(zhì)上,和平教育一方面是教導人們消除暴力的威脅,形成和平策略的過程。它倡導人們加強合作,學習對話、談判、協(xié)商以及和平的方式,掌握解決沖突的技能,以和平的方式實現(xiàn)正義、遵循人權(quán)、平等等準則,欣賞文化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和平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有愛就有和平,和平教育的基本思想既包括愛自己、愛他人、也包括愛自然、愛社會。和平教育不僅意味著培養(yǎng)兒童愛的教育,也意味著授予學生化解沖突的方法與技巧等認知和平的教育,還包括個體為消除暴力、構(gòu)建和平、實現(xiàn)和平理想所肩負的責任教育。也就是說,和平教育以“愛——認知——責任感”三個遞進層次的過程。[7]1999年頒布的《21世紀和平和正義海牙議程》強調(diào)和平教育具有兩個重大使命。第一,各國政府要喚起社會大眾的和平意識,把和平教育納入在正式與非正式教育體系,并將和平教育的理念從學校、社會推及到全球;第二,和平教育的另一個重大使命不僅是要將和平納入課程,更要喚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為和平而教學。[8]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的世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僅僅意味著阻止暴力,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還要幫助學生在內(nèi)心確立起維護和平的責任意識,致力于建立社會公正標準,維護人權(quán),推動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9]

(二)對開展和平教育的認識

美國的和平教育對開展我國的和平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我國的和平教育開展,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通過影響人們的思想、感知、價值觀和技能,和平教育在化解沖突與建構(gòu)和平中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通過和平的方式達到和平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彰顯了和平教育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第二,推動我國和平教育工作,應該整合既有的和平知識,開設(shè)相關(guān)和平課程,培育具備和平理想、具有和平行動實踐的學生,讓這些和平種子深入到各行各業(yè),成為未來我國推動和平社會的主要動力。第三,和平教育課程應該滲透學習尊敬差異與包容多元,并擁有對全球社會的關(guān)懷與視野、以及具備反抗強權(quán)與追求社會公義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第四,推動和平理念轉(zhuǎn)化成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并動員民間社團力量,籌措構(gòu)建和平愿景社會所需的和平資本,讓和平理念能夠落實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

[1] 王正青.社會沖突中的和平教育[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09,(10):10-11.

[2] Gavriel Salomon,Chapter1:Peace Education:Its Nature and the Challenge It Faces, Joseph Rivera(ed.)Handbook on Building Cultures of Peace.[M].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107.

[3] Felisa Tibbitts.Chaprter 12:Human Rights Education. Monisha Bajiaj(ed.)Encyclopedia of Peace Education [M].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33-34.

[4] Aline M.Stomfay-Stitz,Ed.D.A History of Peac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Encyclopedia of Peace Education[M].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 2009:1.

[5](巴西)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趙友華,何曙榮,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89.

[6] Swerdlow, Amy."Not my son, not your son, not their sons": mothers against the draft for Vietnam.” Issue of Peace and Freedom, from the Women's International League for Peace and Freedom March,April 1994.Articles on violence.

[7] 劉偉,夏武華.認知與和平[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1-2.

[8] Hague Appeal.The Hague Agenda for Peace and Justice for the 21stCentury[R].Geneva:UNESCO,1999.

[9] Harris.Ian.From world peace to peace in the hood:Peace education in a postmodern world[J].Journal for a just and Caring Education,vol.2,no.3,1996:378-395.

Abstract:The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which was promoted and guided by the world peace movement from 19 century to 20 century, was a kind of education thoughts caused in the process of rethinking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fter discussing the forming social background of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the author di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idea of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Johann Amos Comenius who opens the road for advocating universal knowledge, John. Dewey who insists to promote peace by using the pragmatic curriculum teaching, Maria Montessori who suggests to promote peace by cultivating the global citizens’consciousness, Paulo Freire who insists to promote peace by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ism, and so on are all provide a rich theoretic nourishment for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The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has also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omotion of vision of world peace - from anti-war ideas to the positive peace education - to meet the women's peace education - the era of peace crisis -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peac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mission of peace education in our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eace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peace education; peace philosophy; the nature of peace education; the mission of peace education

(責任編輯 魯娜娜)

The Enlightenments of American Peace Education to Chinese Education

LIU Bang-Chun1, MENG Juan2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Students Work,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China )

G40

A

1673-9639 (2010) 06-0113-04

2010-02-19

湖南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CX2010B204。

劉邦春(1975-),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基礎(chǔ)心理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美國克拉克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和平心理學與和平教育。

孟 娟(1966-)女,吉首大學學工部,心理學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

猜你喜歡
和平沖突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耶路撒冷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井岡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博弈·和平
特別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42:36
期盼和平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一次沖突引發(fā)的思考和實踐
中國火炬(2012年3期)2012-07-25 10:34:06
肃北| 房产| 上犹县| 榕江县| 平遥县| 宜宾县| 长泰县| 华坪县| 阿巴嘎旗| 女性| 唐河县| 府谷县| 南宫市| 丰县| 盖州市| 江山市| 龙口市| 开平市| 尼木县| 田林县| 乐陵市| 南城县| 宜城市| 应城市| 洮南市| 文化| 淮北市| 贵南县| 威远县| 河曲县| 陆川县| 房山区| 韶山市| 鸡泽县| 潜江市| 华阴市| 芮城县| 乐平市| 湖州市| 赤壁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