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恭謙有禮的良民到圓熟詩意的哲人——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吾國吾民》的比較研究

2010-08-15 00:44:25王俊莎
臺州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guān)鍵詞:辜鴻銘林語堂文化

王俊莎

(西南大學 中國新詩研究所,重慶 北碚 400715)

從恭謙有禮的良民到圓熟詩意的哲人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吾國吾民》的比較研究

王俊莎

(西南大學 中國新詩研究所,重慶 北碚 400715)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的《吾國吾民》分別塑造了中國恭謙有禮的良民形象和圓熟詩意的哲人形象,這可以從中國的文化品格、中國人的性格兩方面來加以比較各自所塑造的總體中國形象,并從中看出作者的不同態(tài)度;可以說,自塑形象是“自我”與“他者”的有效對接,所以造成不同形象的深層原因既是作者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價值取向的不同,又是異國讀者的社會集體想象的不同,但對“自我”與“他者”的超越又使得這兩個自塑形象具有共同點。

恭謙有禮;良民;圓熟詩意;哲人;辜鴻銘;林語堂;比較研究

近代中國歷史氛圍的新舊交融,加強了東西方的相互交流。為了回應(yīng)西方視野中遠非真實的中國形象,一些精通外文又熱愛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介紹中國,對外弘揚中國文化。

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的《吾國吾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塑造了一個中國或中國人的文化形象,這可稱之為“自塑形象”。所謂“自塑形象”,是指“形象制作者(作品的作者)以其自身或本民族、本國度文化為原型,以‘他者’文化語境中的讀者為閱讀對象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個人或集體形象?!保?]3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孟華在“形象學研究”課上提出的,認為“‘自塑形象’,指由中國作家自己塑造出的中國人形象:它們或以異國讀者為受眾,或以處于異域中的中國人為描寫對象。這些形象都具有超越國界、文化的意義?!保?]15由于作者是運用“他者”的語言來轉(zhuǎn)述自己的母語所代表的文化,并且書是寫給西方文化語境中的讀者看的,因此可以說,自塑形象是一種特殊的異國形象。

一、辜鴻銘 《中國人的精神》:恭謙有禮的良民

(一) 儒學所構(gòu)建的文明藍圖

辜鴻銘筆下的中國形象是一個身上流淌著幾千年華夏血液的古老民族,自混沌至文明,用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盡現(xiàn)東方的神秘。他似乎沒有宗教,沒有信仰,但卻并不缺乏人類童年初期的那種對于宇宙這一黑屋所帶來的危險感,不安全感及不確定感,他身上正體現(xiàn)出一種成熟的風致。這源于遠在春秋時代的一位中國圣人孔子所創(chuàng)之儒學,正是它從而建立了一個上下有序、源于內(nèi)心道德力量而自律的現(xiàn)代王國。

歐洲的宗教塑造了一個上帝,以上帝的權(quán)威來維護秩序,賜予福音;以一種畏懼感讓張狂的人性就范,讓痛苦的人生有安全感,這其實意味著一種強權(quán)。而中國人,“每個個體之所以不感到有用物質(zhì)力量保護自己的必要,是因為他確信公理和正義被公認為一種高于物質(zhì)力的力量,而道德責任則被公認為一種必須服從的東西?!保?]27這就是中國的良民宗教——儒學的力量,這種“人之初,性本善”的深入人心的言論使人都有一種相信善的信念,心中有一桿“天國之秤”,有一套做人的法則。

那么,這個儒學到底是什么呢?這種良民宗教以其怎樣的法則讓中國走向文明而遠離野蠻呢?可以說,禮與義,特別是禮,是中國文明的精髓??鬃釉唬骸皭壑远Y”,以禮來約束自己,非禮毋言,非禮毋行,這使得中國人要“做一個識禮的好人”??鬃右嘣唬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當人戰(zhàn)勝自身的自私與怯懦,以義來衡量自身的標準,那么也就離君子不遠了。

如果說,禮與義構(gòu)成了中國人做人的內(nèi)質(zhì),那么“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直接構(gòu)建了中國人的觀念及中國上下有序、龐大穩(wěn)定的國家秩序?!熬龣?quán)神授”這種強烈的國家觀念使忠誠成為維護君王統(tǒng)治穩(wěn)定的前提;對父母孝順,祖先崇拜,妻子絕對忠誠于丈夫,使中國的家庭有了穩(wěn)定和持久的維系。這種家庭宗教和國家宗教使得忠孝即“名分”成為一種準則,它使中國人的人生目標是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和善良的公民,而不是一個教民。

至于儒教的教育體系,它不是靠對孔子本人的強烈景仰、愛戴與狂熱的崇拜來激發(fā)人們熱情的,它通過學?!巴ㄟ^教人詩文,喚醒和激發(fā)人心中那活潑潑的情感,使之服從道德行為法則……只要是真實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被人傳頌的,只要其中有美德和值得贊賞之處,學校就會讓學生去思考,通過思考這些美好的事物,喚醒和激發(fā)出人們心中活潑潑之情感,從而使之自覺地遵守道德法則?!保?]65-66

中國的儒教為中國奠下了一個主體基調(diào),幾千年來的中國人在這片溫潤之風中熏陶,其形象中自有一種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東方其它國家的韻味。

(二) 廣闊土地上的溫良背影

飽蘸著儒學之風的中國文明,讓這個東方民族在斗轉(zhuǎn)星移中前進。他的身上蘊藏著日漸形成的“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3]15

中國人在世界舞臺上有一種獨到的氣質(zhì),從中凸顯出一種溫良的民族性情。所謂溫良,“絕不意味著懦弱或是軟弱的服從。中國人的溫良,不是精神頹廢的、被閹割的馴良。這種溫良意味著沒有冷酷、過激、粗野和暴力,即沒有任何使諸位感到不快的東西。在真正中國型的人之中,你能發(fā)現(xiàn)一種溫和平靜、穩(wěn)重節(jié)制、從容練達的品質(zhì)?!保?]33儒學的“禮”練就了中國人會體諒照顧他人的情感,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然的禮貌。

中國人有著“同情”與“智能”的完美結(jié)合,這種強大的同情之力來自于一種心靈的生活。它源自人內(nèi)心的靈魂的震撼,源自于人類之愛的本能的激情,所以中國人的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不刻板,不功利,中國人最美妙的特點便是既有“成年人理性智慧”,又有“孩子般心靈的生活”,達到“情”與“禮”的絕妙諧和。

可以說,辜鴻銘筆下的中國人形象是浸潤于儒學之風下的恭順謙卑、彬彬有禮。在他開闊的比較視野中,中國人這種正統(tǒng)教育熏染下的源自于心靈且由內(nèi)而外的氣質(zhì)總體表現(xiàn)為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溫良。這就是辜氏的“自塑形象”,這形象既是他主觀上所認識并從而勾勒的中國人的輪廓,又是其特意為西方人描繪的中國速寫。

(三) 暖色的總體中國形象和偏激的文化態(tài)度

辜鴻銘的中國形象總色調(diào)是光鮮亮麗的暖色,他筆下的中國形象是一個以儒學構(gòu)建的層層有序、人人有禮的現(xiàn)世文明;中國人形象是“被馴化了的動物”,是良民,他溫良而遠離野蠻,擁有“成年人理性智慧”和“孩子般心靈生活”的完美結(jié)合;女性形象多為傳統(tǒng)古典的含蓄美,并有著無比的自我犧牲精神。

辜鴻銘的態(tài)度很偏激,他執(zhí)著地擁護傳統(tǒng)文化,蔑視西方文明。“他的視角是從內(nèi)往外看,其方法是以己之長相人之短”[4]15,他贊賞儒教為良民宗教,贊賞中國人的平和、守禮,贊美中國婦女的犧牲精神。他以中國文化為豪,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比如辜氏對納妾有著名的“茶杯理論”。他說:“你見過一個茶壺配四個茶杯,但你見過一個茶杯配四個茶壺嗎?”他將中國落后的罪名加到外國人及后世中國人身上,并認為儒家學說最終將戰(zhàn)勝西方基督教。

二、林語堂 《吾國吾民》:圓熟詩意的哲人

(一)嚴肅與浪漫交融的文化人格

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形象因其古老而龐雜,因其龐雜而豐富。他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存在,除了儒教的嚴肅,還融入了道教的浪漫,從而構(gòu)成中國形象的全部。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像一顆根深蒂固的千年老樹,將繁枝茂葉伸入每家每戶的心臟。于是,這片安詳?shù)耐恋鼐尤徽贾黧w的不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宗教:以教士策術(shù)為綜合體,以“神”為道德行為的裁定者,以“極樂世界”來解釋宇宙的神秘和安慰生命的悲哀……因為早有孔夫子以極度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告訴他:“未知生,焉知死?!庇谑侵袊擞袕娏业默F(xiàn)世主張,保持人與人間合禮的行動也莫過于“人應(yīng)該盡力為善,理由極簡單,就只為那合乎人格的行為”。[5]70

林語堂從他獨特的角度,強調(diào)儒學產(chǎn)生了“中庸之道”。它教會中國人講“情理”,講“常識”,做事須符合于人類的天性,使中國人近人情,不偏激,僅以簡單的常情判斷來純樸地生活,使人并不喪失平衡。“中庸”的意義為“不過分而和諧”,即“思想上厭惡一切過度的學理,道德上厭惡一切過度的行為?!保?]72這已成為中國人的最高理想。

如果說,儒學太過于崇尚現(xiàn)實而缺少空想浪漫的意象,那么林語堂認識到道教便可以很好地彌補了這種缺憾。“孔子學說以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愿得披發(fā)而吟行,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以容許?!保?]77于是, 道教開掘了人心常有的浮浪特性,讓人有一種游戲的姿態(tài)。“第一,他主張重返自然,因而逃循這個世界,并反抗狡奪自然之性而負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張?zhí)镆帮L的生活,文學、藝術(shù)并崇拜原始的淳樸。第三,他代表奇幻意象的世界,加綴之以稚氣的質(zhì)樸的‘天地開辟’之神話?!保?]78于是, 道教給了人一種詩意的情懷,使得這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的農(nóng)耕民族有了與世無忤的快樂。

黑暗不公的社會現(xiàn)實,使佛教得以滋長傳播,因為人會渴望以佛陀之手來 “救濟人類理性之窮”,來提供“以世界為空虛可能提供逃避塵世悲痛多變之生活的去處?!保?]84佛教還會與儒學結(jié)合,改變孔學學風。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都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愿望,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佛教提供了一個避居地,其輪回轉(zhuǎn)生說播下了仁愛的福音。中國人在佛學中亦學會了游戲三昧,學會了信手捏花的美學風致。

(二) 老成圓熟的東方老牛

如果給林語堂筆下的中國人畫一幅自畫像,那么忍耐鎮(zhèn)定而性情溫和成熟的老牛形象便能躍然紙上。長期的儒學教育,使中國人莊重嚴肅,趨于穩(wěn)健平和,趨于圓熟。所以中國人缺少年輕的活力,它顯示出一種靜止和抗御的力量,表現(xiàn)為老年人的成熟與理智?!八鼈兯@露的文化品性好像是含有以支持力和容忍力為基礎(chǔ)之特性,而沒有進取和爭勝精神的特質(zhì)”,心智上的穩(wěn)健過當,使“中國人有一種輕視少年熱情的根性,也輕視改革社會的新企圖”。[5]23

中國人概括起來有三大惡劣且重要的德性;“忍耐、無可無不可、老滑俏皮。”中國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睆凝嫶蟮募彝サ饺丝诔砻艿纳鐣?,“忍”字頭上一把刀,成為修行之正果,更被孔氏儒學灌之以“忍耐”的美名,諄諄教之以“容忍”為基本美德。然而,“中國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無政府種種慘痛,遠過于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頗有視此等痛苦為自然法則之意,即中國人所為天意也?!保?]24于是,這種對暴君苛政的容忍使中國人缺少了對不公的反抗精神。“無可無不可”的冷淡,在中國有明顯的“適生價值”,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學乖了”,成為一種自衛(wèi)的方式?!袄匣纹ぁ笔恰耙詡€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人生況味,變?yōu)閷嵗?、冷淡的、腐敗的行為”,是“一種俏皮圓滑的冷淡,是一種深奧而腐敗的懷疑主義”[5]29,成為“中國最高的智慧”,成為“鴿之仁慈與蛇之智慧”的結(jié)合,同時使中國人消極。

中國人的三大惡性有如嗎啡的麻痹作用,但亦能產(chǎn)生出自身屬于老年人的美德——和平、知足、幽默與保守性。和諧的人生理想,使中國人常戒“鋒芒太露”,多會諒解他人,他只想安寧于現(xiàn)世的生命,快活和順地過完此生。“至于西方所珍重的美德、自尊心、大志、革新欲、公眾精神、進取意識和英雄之勇氣,中國人是缺乏的?!保?]33使他有了一種樂天主義,“人生但徐果腹耳,此外盡屬奢靡。”樂天知命使中國人有了幸福感,有了多被西方人遺忘的“快樂的權(quán)利”?!坝哪笔侵阌崎e的產(chǎn)物,中國的文學中常有風趣的逸致,人們交談?wù)f笑中也常有詼諧的觀感。幽默是“一種應(yīng)對人生的方法。人生是一出大趣劇,而我們?nèi)祟悆H僅是其中的傀儡,一個人把人生看得太認真,常讓自己上了當而給張老的同伴笑話。不過笑話是有傳染性的,不久他也就變成幽默漢了?!保?]42

可以說,儒學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其形象在林語堂筆下不僅僅是辜氏所謂的恭謙有禮,其很突出的一個特點便是老年人的圓熟。這種品性既有中庸成熟的一面,但更多地也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消極面。林氏眼中的中國人,還是儒釋道三種思想的綜合體,所以中國人的內(nèi)質(zhì)以儒學為總體重心,但還有著道家佛家和諧詩意的樂天出世的精神,這使中國人活得更加藝術(shù),也更像生活的哲人。

(三) 冷暖交融的總體中國形象和平和中庸的文化態(tài)度

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形象比起辜鴻銘所塑造的明顯暗淡低調(diào)得多。他筆下的中國的形象更為飽滿,這個中國形象以儒學為主,同時有了道教、佛教的相溶,使這個民族既有莊重嚴肅的工作一面,又有飄逸浪漫的游戲一面;中國人形象有了更多的消極面,他仿佛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表現(xiàn)為老年人的成熟與緩慢,但他卻頗能懂得生命的哲學;女性形象有了一種東方的美德與西方的智慧的結(jié)合,贊美“賢妻良母”,卻不贊成女性無我的犧牲。

林語堂的態(tài)度顯然平和中庸得多?!捌湟暯鞘窃趦?nèi)外之間任意穿梭,其方法是無論我他,長短俱言?!保?]16他批判中國人的三大惡性,同時也以贊賞的態(tài)度肯定其“圓熟”及和諧的生命觀;他對中國納妾制度下的女性表示同情,但又拿不出一個好的處理辦法來加以反對;他認為中庸教人 “講情理”,同時“又沖淡著所有的理論和破壞著所有的宗教?!薄傲终Z堂是從容的,睿智的,彬彬有禮的。也許四十年的歲月鉤沉已經(jīng)使中國人在面對異族武力侵略、文化滲入時不再那么敏感,那么有刺痛之感了。他已能冷靜地鑒別中國文化的優(yōu)劣之處各在哪里,并加以盡量客觀的分析?!保?]

三、自塑形象:“自我”與 “他者”的有效對接

任何一種自塑形象,都不大可能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由于創(chuàng)作者價值取向的不同,由于各種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不同,由于異國的社會集體想象的不同,會使自塑形象成為真實形象所折射的影子?!靶蜗髮W拒絕將文學形象看作對一個現(xiàn)存文本的異同的表現(xiàn)或一國現(xiàn)時的復制品。它將文學主要視為一個幻影、一種意識形態(tài)、一個烏托邦的跡象,而這些都是主觀向往相異性所特有的。”換句話說,“形象排除像或不像的問題,它與先存在于作品中的一種思想或價值體系直接相關(guān)?!保?]24所以,以下將從創(chuàng)作者即“自我”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價值取向,與接受者即“他者”的社會集體想象兩方面來加以闡述。

(一) 創(chuàng)作者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價值取向

既然,形象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既“出自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形象”,又是“由一個作家特殊感受所創(chuàng)作出的形象”。這就使形象一方面被當作現(xiàn)實,一方面又有意識與現(xiàn)實拉開批判的距離?!耙粋€形象最大的創(chuàng)新力,存在于使其脫離集體描述總和(因襲傳統(tǒng)、約定俗成)的描述的距離中,而集體描述是由產(chǎn)生形象的社會制作的?!保?]28辜鴻銘和林語堂從某種程度上說都突破了先前西方各國對中國形象因襲傳統(tǒng)的扭曲片面的定位,體現(xiàn)了各自不同的獨特見解,而這兩個形象的不同又取決于他們所處的不同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各自不同的價值取向。

辜鴻銘出身于列強用炮彈轟開中國的大門,將罪惡的魔爪蹂躪中國的時代。它自幼求學于英國,接受英式教育,但他從小就被父親教訓,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中國人。在歐洲他留辮黃膚飽受歧視,因此在叛逆的少年心中,就埋下了對西方反抗的種子,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渴慕。這一心態(tài)促使他在內(nèi)心中描繪了一個無比美好的中國形象,所以他辭職返鄉(xiāng)埋頭于中華典籍中,把自己變成一個比當時中國人更‘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人。另外,他看到了歐洲商業(yè)主義所帶來的人的精神的荒蕪,使歐洲文明幾近破產(chǎn);而中國的優(yōu)良文化和道德力量使其幾千年來都得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更由于他能把握住西方文明的一些致命弱點,同時又全盤地迷戀中國舊文化的一切形式,所以,在辜的眼里,中國文化幾乎是完美無缺的?!保?]15這使得辜鴻銘在當時虛心向西方學習的浪潮中顯得異曲獨響。

林語堂出身在一個傳教士家庭,長在中國,自小進的是美國教會學校,青年時代進入上海圣約翰大學學習,后自學補習中國文化,所以他“沒有英國的保守,沒有日本的激進,而是美國的豁達和寬容。他一開始就熏陶在中西兩種文化之中,真可謂是學貫中西,博通古今,致使他能對東西文化可以寬容地包納,客觀地敘述,超脫地對待?!保?]16因為一直接受的是西式的“崇西”教育,所以能看到西方文明的優(yōu)點;因為長在中國,所以能較貼切地既看到中國文化的優(yōu)點也能看到其缺點。另外,“時代留給林語堂的,歷史的一頁已經(jīng)掀到了三十年代后期,‘五四’使其狂飆突進的激情已經(jīng)被一次次的戰(zhàn)亂、災(zāi)難所蕩盡,資本主義的弱點逐漸暴露,人們也不再偏執(zhí)地否認全部傳統(tǒng),這為林語堂的‘中間立場’式的平靜敘述提供了一個歷史的前提?!保?]

(二) 異國讀者的社會集體想象

“一個作家(讀者)對異國現(xiàn)實的感知與其隸屬的群體或社會的集體想象密不可分。多多少少會自覺不自覺在文化大背景中來解讀異國,與具體的社會、歷史語境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任何人都不可能絕對脫離集體無意識的樊籠,無論他有多么強烈的批判意識?!保?]7“社會集體想象物建立在‘整合功能和顛覆功能之間的張力上’,建立在意識形態(tài)和烏托邦兩極的張力上。凡按本社會模式,完全使用本社會話語重塑出的異國形象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而用離心的,符合一個作者(或一個群體)對相異性獨特看法的話語塑造出的異國形象則是烏托邦的。”[7]35“烏托邦本質(zhì)是質(zhì)疑現(xiàn)實,而意識形態(tài)恰要維護和保存現(xiàn)實?!保?]33

辜鴻銘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方列強大舉進攻中國的時候,但同時他們也開始關(guān)注東方民族的某些文化特性。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動搖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科學理性的信心之時,西方開始向原本鄙夷卻又神秘的東方——中國投來了驚奇的目光。中國超穩(wěn)態(tài)的結(jié)構(gòu)和文化模式似乎能夠給予西方足夠的啟發(f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歐洲某種已葬送和毀滅的精神恰能在中國文化中得以彌補,于是辜鴻銘在一定程度上正填補了西方社會的想象烏托邦。他“此時描述的中國人的精神已不自覺地脫離開了真正的中國語境,而站在西方的立場上來審視中國傳統(tǒng)了。歐洲人對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追尋成為辜鴻銘建構(gòu)中國自我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和直接資源,似乎在為歐洲人想象東方文明提供了一個可以兩者相通的解釋,這個建構(gòu)過程頗可看作是‘自我東方化’的例證?!保?]

林語堂寫作的時代已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對中國的情感“已從19世紀的蔑視與拒斥轉(zhuǎn)為20世紀的同情與理解了。”“通過林語堂所描寫這個中國形象,美國的讀者們加深了他們身為中國的‘保護國’與‘同盟國’的公民所應(yīng)有的自得與自豪,從而也強化了他們對美國援華抗日的現(xiàn)行政策及其社會現(xiàn)實的認同——這正是意識形態(tài)形象的社會整合功能之所在?!保?]23-25所以,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形象在美國大受歡迎,可以說明他所塑造的比較符合美國人心中的中國形象,符合這一異國讀者的社會集體想象。林語堂較辜鴻銘對中國的夸耀顯得相對客觀,優(yōu)劣俱陳,但他也逃不掉借用西方的視角來注視中國。他面對美國人尋求精神自救的焦慮,對照寫出中國相應(yīng)的優(yōu)點;面對西方人為人處事的標準,突出與西方的區(qū)別,對照寫出中國人不符合這一標準的缺點。

辜鴻銘為歐洲的精神貧乏相應(yīng)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精神的烏托邦;林語堂在美國對中國情感好轉(zhuǎn)的大環(huán)境中,以西方標準為參照構(gòu)建了一個與之相應(yīng)的中國形象。這都符合了異國讀者對中國的社會集體想象,同時又因想象的不同造成了中國形象的不同。

(三) 對“自我”與“他者”的超越

從恭謙有禮的良民到圓熟詩意的哲人,無論中國形象有著怎樣的多面性,自塑形象——這一“自我”與“他者”的有效對接之產(chǎn)物,某種程度上仍然可以超越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色彩和接受者的期待視野,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仍能沉淀下一些難以改變的主體塵埃。辜氏用“溫良”來概括中國人,林氏用“老成溫厚”來概括,從中讓我們看到中國人始終難以脫離“溫順、敦厚、純良、平和”的主軌道。這一臨海居陸的民族似乎有著布滿溝壑皺紋的臉龐,他在邁向死亡之門的路程中因為達觀從未曾驚恐,因為善良始終守著良心的規(guī)矩,他不因老天的不公而怨天尤人,不因生命的苦難而暴躁蠻橫,他是微笑的,這嘴角蘊藏了多么深刻又多么樸實的東方哲理!

中國的女性都有著一種嫻良淑靜的美。她不是西方女性的奔放如火,不是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自我,她有一種溫柔,一種含蓄,一種安靜,一種貞潔,一種東方女性的獨特魅力。

作者的態(tài)度都明顯重精神而輕物質(zhì)。辜氏在書的開頭便闡明:“本書的內(nèi)容,是試圖闡明中國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國文明的價值。要估價一種文明,我們必須要問的問題是,它能夠造就什么樣子的人,什么樣子的男人和女人?!保?]13林語堂也基本寫中國的精神文化方向。他認為:“在中國人精神的價值還沒有跟物質(zhì)的價值分離,卻幫助人們更熱情享樂各自本分中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愉快而默默的原因?!保?0]對于反物質(zhì)主義,林語堂比較平靜,他“既反對純粹的物質(zhì)主義,又反對純粹的精神主義,主張過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生活?!保?]18所以,林語堂并不像辜氏那樣偏執(zhí)極端地反對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而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但前提是盡可能地保有‘中國精神’的精髓。

[1]蘇明明.林語堂筆下的“吾國吾民”形象[D].北京大學比較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

[2]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論文翻譯、研究札記[A].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4]陳占彪.眷顧·棄絕·超脫——試論辜鴻銘、魯迅、林語堂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三種價值取向[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4).

[5]林語堂.吾國吾民[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宋媛.游子歸鄉(xiāng)與文人傳教——辜鴻銘林語堂對外文化介紹的同與異[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2):15.

[7]讓-馬克·莫哈.試論文學形象學研究史及方法論[A]//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8]宋媛.辜鴻銘林語堂“中國形象”的描述與再評價[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9(4):52.

[9]黃曉珍.“他者”視角下的中國——從后殖民語境解讀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的《吾國吾民》[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2):55.

[10]林語堂.吾國吾民[M]//林語堂文集(八).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320.

From the humble and polite people to sophisticated and poetic philosopher——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Gu Hongming’s《Spirint of Chinese People》and Lin Yutang’s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Wang Junsha
(Chiese Modern Poetry Research Institute,Southwest University,Bei Bei,Chong Qing 400715)

Gu Hongming’s 《Spirint of Chinese People》 and Lin Yutang’s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have shaped different Chinese images:the image of humble and polite people,and the image of sophisticated and poetic philosopher.This article works starting with the text itself, focusing on China’s cultural charac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eople.From this tow points of view,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Chinese images and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authors.It is said that the Self-image Creat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nect the ego and the others,so the underlying reasons of the different images that are the distinct 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authors, as well as, the diffrent social collective imaginations of the foreign readers.; meanwhile, the surpassing of the ego and the others have made the common ground for the two self-image creatings,wrote by Gu Hongmin and.Lin Yutang.

Gu Hongming;Lin Yutang;self-image creating;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social collective imagination

I0-03

A

1672-3708(2010)02-0063-06

2009-12-13

王俊莎(1985- ),女,浙江臺州人,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辜鴻銘林語堂文化
傳統(tǒng)文化衛(wèi)道士辜鴻銘
華人時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林語堂:幽默藝術(shù)與快樂人生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8
誰遠誰近?
探訪林語堂故里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辜鴻銘:被小丑化的國學大師
辜鴻銘戲弄袁世凱
1940年林語堂短暫的重慶之行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7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漢語世界(2015年1期)2015-12-28 11:05:24
靖西县| 肥西县| 麻栗坡县| 同德县| 祁阳县| 鄂托克旗| 平塘县| 扬州市| 施甸县| 伊金霍洛旗| 邮箱| 沭阳县| 桂东县| 广东省| 巴青县| 子洲县| 宣威市| 锦屏县| 施秉县| 雷州市| 济南市| 花垣县| 博爱县| 突泉县| 夏河县| 海晏县| 浦北县| 衡山县| 双辽市| 喜德县| 调兵山市| 腾冲县| 呼伦贝尔市| 亚东县| 庆元县| 三亚市| 洛南县| 宽甸| 深泽县| 宁晋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