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
古詩鑒賞題在高中語文考試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有閱讀方法,解題有解題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在鑒賞測試中立于不敗之地。我認為,解答古詩鑒賞題的方法應該是:注意標題、作者、文本及注釋等,先對詩歌有個整體的認知,然后再讀題目,按照試題要求尋找答題切入點,最后依照設題類別,規(guī)范答題。具體步驟分為三步:
鑒賞詩歌的基礎和前提就是讀懂詩歌,詩歌的意思讀不懂就談不上鑒賞。怎樣讀?充分運用已有的信息,整體認知詩歌,體悟情感。如張籍《秋思》(2004年高考全國卷Ⅰ):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注釋①意萬重:形容要表達的意思多得數(shù)不清。②行人:送信的人。③又開封:重新打開信封,再作補充)
1.注意標題。有的標題本身就具提示性,能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提示思想內(nèi)容等。(“秋思”是常見的題材,題目已點明了時間及詩的中心內(nèi)容——思念)
2.注意作者。所有詩歌其實都是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詩人的審美情趣、人格理想、時代影響等往往體現(xiàn)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題目上有王安石評論張籍詩風是“看似尋常最奇嶇,成如容易卻艱辛”?!肚锼肌穼懥松钪械囊粋€尋常細節(jié)“臨發(fā)又開封”)
3.注意注釋。注釋是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nèi)容。它除幫助理解內(nèi)容外,還可能暗含著答題內(nèi)容:介紹寫作背景,暗示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介紹相關詩句,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介紹作者,暗示本詩寫作風格。(上述詩
注釋①②③,暗示詩的意境及細節(jié))
4.注意名詞、動詞、形容詞。找出詩中寫景、物、人的名詞,弄清它寫了什么;找出詩中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惜、哀、恐、怨、樂等),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感情。(《秋思》中名詞如加橫線的詞,動詞“開”、形容詞“恐”)
5.疏通詩歌內(nèi)容。思維流程(綜合以上各點):詩中畫線的名詞告訴了我們所寫的景、人、事:在秋風的日子里,身處洛陽城的詩人寫信回家,臨到要把信發(fā)出去,又打開信封?!皩こ!钡募毠?jié)是“臨發(fā)又開封”(從作者詩風便知)?!伴_”是動詞,很傳神,它表達了什么情感呢?“家書”即將發(fā)出,又打開信封補寫,是因為有“說不盡”的“意萬重”(注釋①②③)。再聯(lián)系標題“秋思”,“思”就是思念,那就不難看出,這首詩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思念。
題詩對應,調(diào)動知識儲備,讀懂題目就完成了答題的一半。審清題目命題的角度,是意境、技巧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鑒賞;審清題目要求是涉及詩的整體。值得注意的是,不論如何要求,答題時必須建立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弄清與詩歌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如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煉字等。
問題: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審題:此題是對“意象”“意境”的賞析,鑒賞意境時要扣住“情景交融”的特點。要準確理解詩的意境,須遵循合理的思維流程:詩的基礎是意象,意象構成意境,意境表達思想感情。這里的“意境”是由幾個相關的意象組合在一起表達的情景交融的情景:片云、孤月、落日、秋風。(意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指詩歌中描寫的景或物,意象就是詩歌中的具體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形成的和諧境界。)
問題:這是一首傳誦甚廣的抒情詩,詩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審題:此題是對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的賞析。要準確答題,就要熟悉常用的表現(xiàn)技巧: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抒情手包括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描寫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對比烘托、聯(lián)想想象、用典、象征、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反問、設問、雙關等。
理解了全詩,審好題,找準答題的切入口,最后根據(jù)高考設題類型,建構相應答題模式。按步驟有條理組織答案,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提問方式:此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題范式:描圖景(描述時既要忠實于原詩,又要用聯(lián)想和想象作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點氛圍(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準確體現(xiàn)圖景特點和基調(diào):孤寂冷清等)→析情感(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袒露……的心跡,表達……的追求)。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答案]二聯(lián)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捌啤痹诳罩酗h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xiāng),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獨寂寞(第一步)。意境孤寂凄涼(第二步)。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第三步)。三聯(lián)用“落日”比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詩人漂流江漢,面對秋風,不僅沒悲秋之感,反覺“病欲蘇”(第一步)。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第二步)。表現(xiàn)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第三步)。
提問方式:此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或此詩是怎樣表達感情的?
答題范式:明手法(三大類的哪類)→說運用(結合詩句闡述為何用此手法)→析效果(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按要求答題。
題都城南莊(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答案]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烘托、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第一步)。前兩句寫去年的今天“我”在這個院子里邂逅了一位“人面桃花”的女子,“人面桃花”運用了襯托手法,寫出了在桃花的映襯下姑娘的秀美容貌。后兩句寫時隔一年后,“我”故地重游,看到嬌艷的桃花一如去年,正在和煦的春風中盛開,然而遺憾的是那位燦若桃花的姑娘卻杳無蹤跡。去年的熱鬧和今年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第二步)。表達了詩人無比惋惜和惆悵的心情(第三步)。
(1)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為何特色?
答題范式: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概括即可)→舉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析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觀祈雨(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答案]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步)。第一句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的抒發(fā)了農(nóng)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第二步)。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中,溢于詩外(第三步)。
(2)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lián)中最傳神的字是哪一個,為什么?
答題范式:釋含義(解釋該字在詩句中的含義)→描景象 (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點情景(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①滁州: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這一帶自然風景恬靜優(yōu)美。②獨憐:特別喜愛。③幽草:深草。④野渡:荒僻的渡口)。
[答案]“自”是自由自在,“橫”是描繪船的橫陳之態(tài),用“自橫”兩字描寫舟(第一步)。在春天萬般美景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深樹上的黃鶯鳴聲適人,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只見空空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淡然(第二步)。這個動靜結合的畫面,透露出詩人悠然自得的情趣(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