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中英諺語看中西人際關系價值取向的差異

2010-08-15 00:42:11童修文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6期
關鍵詞:諺語交際

童修文

(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貴州遵義563002)

從中英諺語看中西人際關系價值取向的差異

童修文

(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貴州遵義563002)

諺語是民族文化的寶庫,從中英諺語我們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在各方面的差異。中西文化受歷史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人際關系取向上呈不同的價值觀。文章從人際關系的角度,對中英諺語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剖析了中西文化在人際關系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諺語;人際關系;價值取向;差異

引言

每一種文化都有一套獨特的價值觀念系統(tǒng),這套價值觀念系統(tǒng)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告訴人們如何評判社會和交往中的人和事,又如何去對待這些人和事。即告訴人們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惡的、丑的,人們應該愛什么,應該恨什么。人的交際能力也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習得的,和價值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掌握一種文化的價值觀,有利于指導人們在該社會中的交際行為和交際方式,從而避免跨文化交際失誤的產生。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也是文化的載體。各個民族通過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語言記載文化、反映文化,進行文化交流。因而,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能夠看到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夠看到一個民族的價值觀。諺語是民間流行的簡短而含有勸告或借鑒意義的語句,是千錘百煉出來的生動語言,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結晶和人類智慧的閃光,是民族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也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觀。中英兩種語言中都有很多關于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方面的諺語,作為中西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諺語能分別反映中國和西方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價值取向。本文擬從中英諺語探討中國和西方文化在人際關系價值取向上的差異。

一、關系至上和個人本位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儒家思想長期以來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受幾千年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文化呈群體取向,提倡凡事以家庭、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與之相適應,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推崇“關系至上”,個人應當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付出努力和犧牲??鬃铀枷氲暮诵氖恰叭省保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要求人們卑己尊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達到與人和諧相處的目的。

關系至上的原則倡導泛眾的愛,最大限度地愛每一個人,關心人,重視人,善待人,重義輕利,成人之美。這方面的諺語有很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唯人者,能好人,能惡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為朋友兩肋插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關系至上的原則也倡導“利他”的價值觀,即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而將好處和利益讓給別人。這方面的諺語也有很多: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待人要豐,責己要厚。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

關系至上的原則在倡導“仁愛”的同時,還要求愛有差等,即付出的愛要有等級的尊卑和先后的次序。儒家思想強調以倫理為本位,以“忠孝節(jié)義”為道德核心,來調整人際關系。漢語中這方面的諺語極為豐富:

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父母在,不遠游。

夫唱婦隨。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士為知己者死。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極端崇拜個人主義。這是因為統(tǒng)治西方的基督教所崇尚的是個體,而中世紀后的文藝復興更使得西方大膽地放棄封建時代的觀念,注重人的自身價值。個人本位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則,這種原則倡導人的自由與平等,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就連父母與子女也不例外。個人價值至上是西方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實質,突出地體現(xiàn)在人道主義、人權和平等等方面。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遵循平等的人際關系,利己、對抗、競爭、平等成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強調個性的解放,認為利己和自私是人的本性,更注重“自我”。這種宣揚利己主義的英語諺語有很多:

Every man is nearest himself.

每個人都最親近自己。

Every man likes his own thing best.

每個人最喜歡自己的東西。

Every man thinks his own geese swans.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鵝想象為天鵝。

Every miller draws water to his own mill.

每個磨坊主都往自己的磨臼里注水。

Every one fastens where there is gain.

每個人都盯住利之所在。

Self-preservation is the first law of nature.

自我保護是自然的第一法則。

Self comes first.

自我第一。

個人本位的思想在強調個人價值至上時,倡導人們通過對抗而擺脫別人的統(tǒng)治,提倡人們勇敢地通過競爭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要過于顧忌所采取的方法。這方面的諺語也有很多:

As the slave departs,the man returns.

擺脫了奴隸的地位,才能回到人的地位。

The battle is to the strong.

兩軍對壘強者勝。

Every body for himself and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人各爭先,落后遭殃。

The race is to the swift.

跑得快者取勝。

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

戀愛和戰(zhàn)爭是不擇手段的。

The end justifies/sanctifies the means.

目的正當就可不擇手段。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道路通羅馬。

Any stick will do to beat a dog with.

打狗用什么棍子都行。

A courageous man never wants weapons.

勇士不缺乏武器。

個人本位的思想中另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是平等觀念,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在英語中,有不少表現(xiàn)平等關系的諺語:

Men are born equal.

人生來平等。

All men are equal.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Six feet of earth make all men equal.

六英尺長的土地使所有人一律平等。

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

杰克和他的主人一樣好。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一個是六,一個是半打。

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

我們都是亞當?shù)淖訉O。

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ur.

人類血的顏色都是一樣的。

Every man is a King in his own house.

每個人都是家里的皇帝。

Every man should take his own.

每個人都應得到自己的一份。

Every one is a master and servant.

每個人既是主人,又是仆人。

二、面子功夫和個體精神

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結構是宗法社會結構,倫理是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規(guī)范。因而,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是差序格局,與其相對應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都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因此,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最善長于“面子功夫”,特別“愛面子”,“擺架子”。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服從權威和長上;(2)各守本分;(3)群體主義和關系取向。

中國社會是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維護上尊下卑的秩序。因此,中國社會貴和,即人要服從權威和長上,做到忠順、敬老、尊師、能忍等,以達到“和合”的目的。這方面的諺語有很多: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個人事小,國家事大。

良驥不陷其主。

良馬戀主。

長者賜,不敢辭。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

愛徒如子,尊師如父。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天地為大,親師為尊。

得低頭時且低頭。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萬事和為貴。

家和萬事興。

為人處世兩件寶,和為貴來忍為高。

嚴密的等級身份制使得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處處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做,即各守本分。因而,人們在交往中特別愛面子,小心謹慎、謙恭辭讓、重義守信、安分守己。這方面的諺語也有很多:

前悔容易后悔難。

繩捆三道緊,帳算三遍穩(wěn)。

言多失語,沉默是金。

三思而后行。

禍不入慎家之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本領小的驕傲大,學問深的意氣平。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好狗不和雞斗,好男不和女斗。

有理不打上門客。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應人事小,誤人事大。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千金難買信得過。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朋友妻,不可欺。

在這種等級身份制和倫理觀念的指導下,中國人把集體榮譽看得很重。群體取向和關系取向在上文中已有論述,而群體取向在漢語諺語中的反映也很明顯。很多諺語都勸告人們相互團結,共同努力,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的利益以組成一個強大的集體。

木多可以蓋成房,人多可以搬走山。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

虎離群無威,雁離群難飛。

單人不成陣,獨木不成林。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孤雁難飛,孤掌難鳴。

一個巴掌拍不響。

眾人抬柴火焰高。

一人計短,百人計長。

一人進山難打虎,眾人下海可擒龍。

和中國相反,西方的社會格局以契約為基礎,很早就出現(xiàn)民主制度,人際交往不是以安分守己為準則,而是人人平等。個人本位使得人們更加贊賞個人的精神氣質、競爭能力和品德以及交際的風格,即個體精神。這種個體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自立性;(2)創(chuàng)新性;(3)注重隱私。

西方社會倡導個人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關系網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因此,西方社會倡導獨立、自由、自助、自恃。特別是在借錢與還債的問題上,無論對債權人還是債務人,都不提倡借錢,表現(xiàn)得和中國相互幫助的傳統(tǒng)迥然不同。這方面的諺語不勝枚舉:He who depends on another dines ill and sups worse.

依賴別人的人,吃不到香的喝不到辣的。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Neither a borrower nor a lender be.

不向別人借,也別借給人。

Pin not your faith on mother’s sleeve.

不能把信心建立在母親的袖子上。

Paddle your own canoe and don’t put your oar into my boat.

你劃你的船,別把槳插到我的船上來。

Lend 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

借出你的錢,失去你的朋友。

He that borrows must pay with shame and loss.

借債的人必然要用恥辱和損失償還。

Better give a shilling than lend and lose half a crown.

寧可給人一先令,也不要借出從而失去兩個半先令。

Friendship stops when borrowing begins.

借錢開始的時候,友誼就停止了。

個體精神突出強調個人的創(chuàng)新性,因為個人的競爭能力決定了人的交際能力,因此,人必須不斷的變換環(huán)境以擴展自己的才能,所以,求異和求新便成了西方人所倡導的交際風格。這方面的思想在諺語中也有反映:

The best may amend.

最好的也可改進。

New things are fair/fine.

新鮮事物是美好的。

Change brings life.

變化帶來新生。

The new drives out the old.

推陳出新。

Change of pasture makes fat calves.

常換草場,牛羊肥壯。

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

除了變化以外,沒有永恒的。

Changing of works is lighting of hearts.

變換工作怡情益性。

與中國人喜歡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相反,西方人在人際交往中注重個人隱私。個體精神使得西方人更加注重個人在心理上所占有的領地,如果個人的心理領地受到侵犯,他們的態(tài)度就立即會變得冷淡和疏遠。因此,西方人不愿別人干涉和過問自己的私事,包括年齡、婚否、收入、住址、經歷、工作、信仰等等。這種注重隱私的交際規(guī)則在諺語中也有反映,最為典型的一句諺語是:An Englishman’s home/house is his castle.(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意思就是告誡人們,英國人的家,不請莫進去。他們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為英國人對個人隱私非??粗?。

三、人情準則和公平準則

中國社會的人際關系是一種偏向于“情感型”的人際關系,人的關系網是在與其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之上擴充而建立起來的關系網絡。人情準則就成了個人關系網能否得以維持的活動機制,這一準則首先表現(xiàn)在內外有別,特別是家里家外有別,因為與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要比與外部成員之間的關系更深;繼之表現(xiàn)的是禮尚往來和知恩圖報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際關系得以持久。

家里事,家里了。

家丑不可外揚。

人前教子,背后訓夫。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人心換人心。

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

吃飯不忘種谷人,飲水不忘掘井人。

有恩不報非丈夫。

富人報人以財,窮人報人以命。

西方社會的人際關系則是一種“工具型”的人際關系,以功能為取向,人際交往只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或獲取某種東西。因此,西方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公事公辦,而不顧及人情、面子,以“公平交易”為準則。這種公平準則體現(xiàn)在辦事過程中,是依法辦事,人事兩清,公私分明;表現(xiàn)在交往中,強調實用性,理智、邏輯超過感情,對任何人都一樣,公平對待。

At a round table,there is no dispute of place.

圓桌就座,座次無爭。

Turn about is fair play.

一人一遭,天公地道。/輪著來,公平合理。

Hear all parties.

各方意見都要聽。

Hear both sides.

兼聽則明。

Be just to all,but trust not all.

對誰都要公正,但不能都信任。

Dry light is the best.

不加渲染的見解最好。/無偏見者為最佳。

Fair’s fair.

彼此都要公道。/公平處理。

Give everyone his due.

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

Give the devil his due.

即使對壞人也要公平對待。/勿掩惡人之善。

An upright judge has more regard to justice than to man.

公正的法官重法不重人。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西人際關系價值取向最顯著的差異在于群體取向和個人取向的差異,這主要是中西歷史傳統(tǒng)的差異造成的。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倡導在人際交往中首先考慮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推崇“關系至上”。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在交往中特別愛面子,擅長“面子功夫”。而在基督教占統(tǒng)治地位的西方,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人們在交往中以個人為本位。因此,個人的奮斗精神備受人們稱贊。中國人際關系的價值取向偏重于感性,在交往中注重人情;而西方人際關系的價值取向偏重于理性,在交往中更注重公平。但中西文化的差異遠不止于此,中英諺語也包羅萬象。通過諺語這一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中西兩種文化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道德傳統(tǒng)等方方面面的差異。本文僅就人際關系價值取向進行了探討,所選諺語也難免掛一漏萬,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讓廣大學者做出更有意義的研究。

[1]George Howard Opdyke..The World’s Best Proverbs and Short Quotations[M].Chicago:Laird&Lee,Publishers,1900.

[2]韓紅梅.語言交際與文化價值觀[J].社會科學論壇,2005,(09).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劉知國,肖媛媛.通過英漢諺語看中西文化的異同[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4]羅靜.思維方式差異在英漢諺語中的表現(xiàn)[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5]宿春禮.常用諺語大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6]王德春,楊素英,黃月圓.漢英諺語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7]溫端政.分類諺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8]吳松初.中西“人本”思想的演進與比較[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1995,(02).

[9]楊曾茂.英語諺語薈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10]朱正健.4500雙解英語諺語[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魏登云)

On the Value-oriented Discrepanc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TONG Xiu-wen
(English Department for Non-English Major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Proverb is the treasure of national culture,and we can know cultural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a and West 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ake on different value outlooks towar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beliefs.This paper essay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and a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and then analyze the value-oriented discrepanc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proverb;interpersonal relations;value-oriented;discrepancy

G04

A

1009-3583(2010)-06-0054-04

2010-04-15

童修文,男,湖北監(jiān)利人,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語用學、大學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諺語交際
情景交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說說諺語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口語交際課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外語學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1
丹凤县| 郧西县| 策勒县| 曲松县| 旌德县| 米泉市| 义乌市| 赤壁市| 惠来县| 平凉市| 平度市| 兖州市| 南安市| 通化市| 皮山县| 南投市| 武鸣县| 长兴县| 印江| 婺源县| 永宁县| 镇平县| 会宁县| 确山县| 渝中区| 绥芬河市| 贵阳市| 康马县| 阿克陶县| 瑞金市| 犍为县| 宁明县| 连城县| 漠河县| 泗洪县| 阜南县| 安图县| 神池县| 河池市| 景德镇市|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