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萬亮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墨家學說對中國武術多層面之影響
拓萬亮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墨家學說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研究中國武術不能忽視墨家思想的影響。文章主要從墨家思想人民性對武術傳播的影響、墨家思想-俠文化-武德傳承、墨家軍事策略對武術攻守技術的影響、墨家教育思想對武術教育的啟示幾方面因素對其進行分析闡述。
墨家學說 武術 影響因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積淀,每時每刻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黑格爾認為“傳統(tǒng)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tài)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guī)律,沒有進步”。傳統(tǒng)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在影響現(xiàn)實的同時,也在時代氛圍中發(fā)生蛻變。毫無疑問,無論墨家學說還是中華武術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依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對于二者的研究,也逐漸趨于全面和深入,墨家學說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當然,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武術,也不能忽視墨家思想的影響。
出身社會下層的墨子由于和人民大眾比較接近,對于民眾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對于社會的弊端有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對人民的痛苦感受至深,故而求治之心最為深切。如何制止戰(zhàn)爭,救民于水深火熱;如何建設一個“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的理想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民生,便成為墨子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墨子提出兼愛交利的理想社會是以人人平等,有財相分,有利互交,彼此互愛為基本目的的。并以尚同、天志的權威來實現(xiàn)這種均天下之利的普愛、平等。墨子之徒也是由這樣一群普通民眾組成一個類似宗教的群體,“言必行,行必果”是墨者必須遵守的一個信條。墨者敢以生命踐行信義的精神使得墨家的信徒倍增,墨者的這種勇氣常常被各國的君主所利用,墨子率眾救趙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妒酚洝び蝹b列傳》有云:“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蹦业牡茏泳哂羞@些特點,他們精通武藝,并恪守信義,他們是歷史上武俠精神的典范,對武術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這些社團的組織和行為往往反映了下層社會的利益和愿望。這是墨家思想得以在民間武術社團中受到推崇的社會基礎。
魯迅先生說:“孔子之徒為儒,墨子之徒為俠?!泵鞔_的指出了“俠”與墨家文化的傳承關系?!皞b”必須有高超的武藝作為實現(xiàn)這些信念的基礎。而作為墨家思想信奉者的墨者幾乎實現(xiàn)了“俠”所應該具備的一切條件。馮友蘭在《原儒墨》一文中認為墨家源自武士,即最初的俠。他們“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應該就是俠士的重要內(nèi)核?!痘茨献印氛f:“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他們自稱是“墨者”,把自己的領袖稱為鉅子。墨家群體很重“任俠”,《墨子·經(jīng)上》說:“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墨子·經(jīng)說上》解釋道:“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彼裕叭蝹b”之精神就是不計較個人得失,慷慨悲壯,急他人之所急,必要時可以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秴问洗呵铩份d:墨者孟勝率弟子為咸陽君守城,為行墨者之義,以身殉職,令人感慨的是隨其殉死的弟子就有八十三人,兩個去傳命的弟子在完成使命后也趕回荊國殉死為鉅子,成為歷史上俠義精神的典范??梢娔呔褪钱敃r俠義精神的代表,墨俠在戰(zhàn)國中后期十分活躍,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張志勇教授認為:崇德?lián)P善、重義輕利、謙和含蓄和自強不息是武術德行思想的重要內(nèi)涵,而“仁義”精神是其核心。周偉良教授指出:“集中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內(nèi)圣外王思想的俠義精神是傳統(tǒng)武德中流光溢彩的無限風光,也是為習武者所設計的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理想境界?!?/p>
墨家思想中所主張的“仁義”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慷慨悲壯,急他人之所急,必要時可以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將武德思想表述得淋漓盡致。墨家思想及其衍生的俠義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武術的德行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自然不會例外。墨子的“兼愛”思想和俠士的重諾守信、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施恩不圖報的俠義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武德思想所極力倡導的。
墨家學派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誅”,只有假之以“誅”名,實行“攻”的戰(zhàn)爭行為。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他們在實際戰(zhàn)略行動中,一方面提出了于大國游說“非攻”的感化方針,另一方面,則提出了一套適用于弱小國家進行“不得已”自衛(wèi)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這其中都蘊涵了豐富的倫理思想?!秾O子·謀攻》篇云:“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蓖瑢O子一樣,墨子在守城戰(zhàn)斗中也十分注意“伐謀”和“伐交”策略的運用。由于墨家所守的是小國、弱國,在對敵斗爭中,守城官兵除了必備“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的英勇犧牲精神外,守將還必須具有“上兵伐謀”的戰(zhàn)略頭腦,因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同敵人拼消耗是很難取勝的。這種巧設陷阱,誘敵深入的破敵方法,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也經(jīng)常被運用。可見墨子的這一“伐謀”策略,是防御戰(zhàn)中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之一。墨子在用兵時也十分注意奇、正結合?!赌印るs守》篇云:“隊有急,極發(fā)其近者往佐,其次襲其處?!薄罢迸c“奇”巧妙結臺,才能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達到用兵藝術的最高境界。此外,墨子還根據(jù)守城防御戰(zhàn)的特點,制訂了“先發(fā)制人”的速勝策略。雖然軍事和武術概念不同,但沒有人能夠否認他們之間的密切關系,二者之間確有很深的淵源。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當火藥還沒有走進人們生活的時候,他們的關系就更為密切。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并不只是一個哲學范疇,也構成了武術戰(zhàn)略思想的基本原則,其意思是對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轉化是運動的規(guī)律。即剛能克柔,柔亦能克剛,強能勝弱,弱也能勝強。亦即武術攻防可陰陽轉化,剛柔相濟,動靜變化。這是墨家學說軍事策略給我們提高攻守技術的啟示,而以陰陽八卦化生觀念為基礎的太極拳,八卦掌的基礎理論,五行學說則指導著形意拳,因此都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古典哲學是傳統(tǒng)武術的思想淵源。
墨子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非常豐富,主要是教、學、行相結合。墨子的思想及教育活動中,也有大量的武術內(nèi)容。墨子曾對楚王說:“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贝俗C墨子造就了眾多武藝高強、慷慨俠義的弟子。墨子一貫堅持“有道相教”,在教學中要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起主導作用。他說:“不強說人,人莫為之也”。墨子把不積極主動施教不僅看作是施教者的過失,而且還認為是危害社會的禍亂之一,所以他一再強調的就是要“叩則鳴,不叩亦嗚”。這對于我們的武術教學來說,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發(fā)揮,也有利于武術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對于我們的武術教學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什么人和如何提高人的素質,這于我們的武術教育改革也是大有益處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武術最穩(wěn)固、最持久、最扎實的根基,也是武術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運動特點的關鍵所在。如若割裂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武術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武術,因而,武術的繼承與弘揚,首先必須是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同樣,在對外開放的今天,武術走向世界的過程,同時也必然是中國文化對外推廣的過程。我們有理由相信,武術所獨有的外在形式美與傳統(tǒng)哲學內(nèi)在精神氣質相結合會增強其感染力,讓世人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帶來的無限魅力。
[1]吳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黃樸民.墨子軍事思想簡論[J].東岳論叢,1995(3).
[4]溫 力.墨家思想對后世武術發(fā)展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6).
The Influence of Mohist Theory on Chinese Wushu
Tuo Wanliang
(P.E.Colleg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Mohist theory had various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ulture,and study of Chinese Wushu can not ignore the impact of Mohist thoughts.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following aspects:Mohist theory-Xia culture-Wushu morality inheritance,the influence of Mohist military strategy on attack and defense skills in Wushu,the revela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son Wushu Education.
Mohist theory Wushu affecting factors
G85
A
1004—5643(2010)07—0031—02
拓萬亮(198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