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雪(鄭州大學(xué)國際教育學(xué)院, 鄭州 450001)
“題跋”是以詩文、典籍、書畫、器物為載體,并對載體關(guān)涉的人事物進行評價、考證、解讀、感發(fā)的文字。由于在發(fā)展初期直接附于載體之后、受到原件書寫余地的限制,所以篇制短小、寥寥數(shù)語。唐宋以后,題跋開始打破限制,篇幅也可長可短。這種變化給文章立意帶來的影響就是著者可以借題發(fā)揮,載體僅僅成為一個引子,借以引出著者對載體關(guān)涉的人事物的感發(fā)與評價。這樣一來,題跋的內(nèi)容就變得尤為博雜,不僅可以與各類載體相結(jié)合、極具包容性和生命力,又可以評文論藝、記人懷舊、怡情遣興、抒懷寄慨,展示文人精神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屬于私人創(chuàng)作的題跋時常作為珍貴的資料被我們拿來印證歷史或解析古人思想,如果同一時代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繁多,甚至可以折射出一個時代學(xué)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程度①和精神面貌。因此,當(dāng)讀到這些古代題跋的時候,我們能夠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感受到歷史、解讀出一個活生生的文人世界。
在歷代題跋作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dāng)首推蘇軾、黃庭堅?!胺踩宋?、書畫,一經(jīng)二老題跋,非雷非霆、而千載震驚,似乎莫可伯仲”②。二人大大開拓了題跋文的境界,使題跋的載體遍及經(jīng)史子集、詩文書畫,而一些記游、書事之作更廣及筆墨紙硯、琴曲酒茶,乃至山川寺宇、逸聞?wù)乒?、風(fēng)物習(xí)俗,可謂無所不包。同時,題跋的文學(xué)性、可讀性也在二人手中得到了大大提高,因為在融入了個人獨特的本性與品味之后,題跋就成為作者心情、心境、思緒的流露,往往令人回味無窮,饒有興趣。
在蘇軾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題跋的數(shù)量極為可觀。據(jù)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統(tǒng)計,蘇軾題跋有正文574篇、佚文匯編105篇、佚文匯編拾遺42篇、佚文匯編拾遺補2篇,另有存疑者數(shù)篇。③但是相對于蘇軾的其他散文巨制,短小的題跋似未受到充分重視。我們都熟悉蘇軾有“隨物賦形”、“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等評文論畫的名言,因為它們是研究蘇軾文藝思想所征引的第一手資料,但知道它們出自哪篇題跋、并對題跋背后的故事及這一文體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學(xué)者并不多見。解讀蘇軾的題跋、探尋宋人的精神世界正是本文試圖努力的方向。
《書〈黃泥坂詞〉后》寫于元 元年(1086年),全文如下:
余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小兒輩藏去稿,醒后不復(fù)見也。前夜與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夜坐。三客翻倒幾案,搜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文潛喜甚,手錄一本遺余,持元本去。明日得王晉卿書,云“: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dāng)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蹦擞贸涡奶眉?、李承晏墨書此遺之。元 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這是一篇“書(后)”類的題跋,此類題跋還包括“題(后)”“、讀”,多數(shù)題寫閱讀前人文字或書籍之后的心理感受。蘇軾此篇交代了《黃泥坂詞》創(chuàng)作的過程,顯然也是自跋作品,但全篇皆是敘述、不發(fā)議論,文字率性自然、不著痕跡,讀來輕松、適意,令人不覺莞爾。
“余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交代了創(chuàng)作《黃泥坂詞》的時間、地點和蘇軾創(chuàng)作時的狀態(tài)。黃泥坂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往來于雪堂、臨皋亭的黃泥山坡,《后赤壁賦》中有“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之語,《黃泥坂詞》也寫到“:出臨皋而東騖兮,并叢祠而北轉(zhuǎn)。走雪堂之陂陀兮,歷黃泥之長坂”,皆是證明。蘇軾酒量不大卻喜歡飲酒,“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閑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④,而且常常在大醉之后揮毫潑墨、進行創(chuàng)作,《水調(diào)歌頭·序》中稱“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跋草書后》亦云“仆醉后,乘興輒作草書十?dāng)?shù)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饵S泥坂詞》也是這樣一篇沉醉之后的即興之作,不料孩子們貪玩、趁他熟醉的時候把原稿拿走了,待他醒來后,再也找不到了?!扒耙古c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夜坐。三客翻倒幾案,搜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時空輾轉(zhuǎn),現(xiàn)在已身居?xùn)|京、官至翰林,與三五好友每每吟詩作畫、酒琴往來。前夜四人又有一次小聚,也許是蘇軾自己懷想黃州、偶然提起原稿丟失、引得三客翻箱倒柜去尋找,也許是三客原本就愛惜東坡墨寶,又深知東坡寫完之后總是隨意丟棄,所以養(yǎng)成了每到一處就翻檢篋笥的習(xí)慣,無論如何,這篇《黃泥坂詞》原稿還是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重見天日了。可是問題又來了,大醉之作字跡原本就潦草,再加上孩子玩弄、旅途顛簸,原稿已難以辨認。蘇軾仔細回憶,四人揣摩詞意、反復(fù)推敲,最終補綴成文、還原了此詞的本來面目?!拔臐撓采?,手錄一本遺余,持元本去”,張耒下手極快,將全詞手錄一本給老師留下,趁機將原本求去,他人只能枉自嗟嘆。第二天,當(dāng)朝駙馬、文人雅集組織者之一的王詵聽說后,寫了一封“抗議信”給蘇軾,“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dāng)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說明自己對蘇軾的書畫愛之成癖,總是想方設(shè)法占為己有,近來又以絹代錢、購回區(qū)區(qū)“兩紙”。提醒蘇軾再有新作,也給他一點兒,不要再讓他破費、從外面購買了。蘇軾接信大笑不止,忙選用佳墨良紙將《黃泥坂詞》重書一遍,送給王詵,并在正文后付以題跋,記下這一佳話。
題跋娓娓道來、簡約而有情韻,然而,事實上,蘇軾的內(nèi)心卻未必如我們感受的一般。元豐二年(1079年),他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嚴(yán)刑拷打,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然后終免一死、被貶黃州。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失勢,蘇軾又得到重用。始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不到旬日即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半年后又升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可謂位居顯臣、榮耀之極。寫題跋之時,蘇軾已在此位兩月余,雖然貴為三品,但激烈的黨爭和復(fù)雜的內(nèi)部傾軋并未離他遠去。因為不滿舊黨全面廢除新法,蘇軾與提拔他的司馬光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從此也不容于舊黨;同時,他與以程頤為首的理學(xué)家結(jié)怨、不停地受到彈劾,史稱“洛蜀黨爭”。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蘇軾不肯“欺天負心”,每欲“獨立不倚、知無不言”,然黨人“無不切齒”、“尤加忿疾”,終“寡不勝眾”、“懼禍乞出”⑤,于元
四年(1089年)到杭州當(dāng)太守,遠離了政治漩渦的中心。
我們在此題跋中既看不到殘忍的政治斗爭又未覺身居高位的志得意滿,原因有二:一是蘇軾剛剛經(jīng)歷了人生最大的挫折,深知宦海沉浮,皆存變數(shù)。他的罹禍源于黨人對其詩文的穿鑿附會、橫加誹謗,因而他在創(chuàng)作中有意識地少寫詩、遠離政治話題,試圖全身遠禍;二是題跋文體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定性,是文人在朝堂之外的私人創(chuàng)作。它們無關(guān)政治需要、功名利祿,只求隨心適意、傳于同道,因此內(nèi)容更關(guān)注日常生活的情趣,往往有感而發(fā)、簡勁自由。這篇題跋所展示的正是蘇軾朝堂之外的另一種生活,那就是與同道好友交游、雅集。
這些聚集在蘇軾周圍的才華橫溢的文士,不僅包括帶有“座師和門生”關(guān)系的“蘇門”文人,如蘇轍、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之儀、秦觀等;也包括與蘇軾在文藝才華、人格精神方面互相仰慕的文人,如畫家李公麟、米芾、王詵。他們彈琴、賦詩、題石、作畫、參禪、悟道,雖有著各自不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卻通過交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創(chuàng)作群體與近似的審美追求,使元 文壇蔚為繁盛。《書〈黃泥坂詞〉后》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一次文人雅集的場景,從側(cè)面反映當(dāng)時文人雅集的情況及宋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狀態(tài)?!饵S泥坂詞》與其說是蘇軾一人的作品,倒不如說是四人斟字酌句、重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他們?yōu)榍竽珜殹⒎涞构?,無需顧及師道尊嚴(yán),可以說是親密無間;在恢復(fù)作品原貌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揣摩、切磋技藝,可以說是心靈相契;品評文辭之外,更兼欣賞書法,可以說是閑適逍遙。在東京為官期間,如果僅僅只有君主的恩寵和永無休止的政治爭辯,想必蘇軾早已選擇離去,但是值得他寬慰的是,有這么多志同道合之士聚集一處,在應(yīng)付殘酷政治斗爭之余弛縱性情,至少可得片刻的安寧和超脫。這種生活豐富、愜意、高雅,但是也無法擺脫政治的影響,因為在黨爭中他們無一不受到排擠、貶斥。
題跋還記載了蘇軾手稿《黃泥坂詞》最初的傳播過程,反映了時人對收藏蘇軾書帖的重視和宋代書畫市場交易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眾所周知,蘇軾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公認的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作為一個全才型的藝術(shù)家,他的作品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為讀者所普遍閱讀并受到了世人的追捧。朱弁《曲淆舊聞》卷八載:“東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鐚帯⒋笥^間,海外詩盛行,后生不復(fù)有言歐公者。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yán)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誦坡詩,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雹薇彼魏笃?,黨爭愈演愈烈,蘇軾詩文雖遭到政府的禁毀,但是士大夫皆密而藏之,且以能頌坡詩為傲。特別是他的書畫作品,更是價值連城?!疤K翰林用宣城諸葛齊鋒筆作字,疏疏密密,隨意緩急,而字間妍媚百出,古來以文章名重天下,例不工書,所以子瞻翰墨尤為世人所重。今日市人持之以得善價,百余年后,想見其風(fēng)流余韻,當(dāng)萬金購藏耳?!雹咄醣僦稘扑嗾勪洝肪硭妮d:“至于書畫,亦皆精絕。故其簡筆才落手,即為人藏去,有得真跡者,重于珠玉?!雹嗨匝瞿秸呒娂妬砬髸?。蘇軾也“極不惜書”⑨,往往輕易予人?!蛾耸峡驼Z》載:“蘇子瞻一日在學(xué)士院閑坐,忽命左右取紙筆,寫‘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兩句,大書、小楷、行、草。凡寫七八紙,擲筆太息曰:‘好!好!’散其紙于左右給事者?!雹庹怯捎诓幌?,蘇軾作品得到了廣泛的收藏,也成為書畫市場上的寵兒,此題跋中王詵常在市場上買蘇軾書畫就可見一斑。王詵嫉妒張耒拿走了《黃泥坂詞》的手稿,寫信向蘇軾索要,蘇軾又寫了一遍給他,兩份手稿就這樣被分別收藏起來。正是這種時人的推重與收藏促成了蘇軾作品的廣泛流播,也使得其作品雖屢遭官府查禁而終不至絕,最終讓我們得以在今天仍可感受到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在這個流播的過程中,由于寫于詩文書畫末尾的題跋常被當(dāng)作書法精品予以收藏,所以事實上,題跋與其載體已不是單純意義上記載歷史原貌的第一手資料,它們是文學(xué)、書畫藝術(shù)和史料的綜合體,既具有作為藝術(shù)作品的雙重的審美價值,又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值得我們?nèi)プ屑氀凶x。
宋人不僅賞帖、藏帖,還十分注重書畫材料、工具的選擇。蘇軾為了書《黃泥坂詞》以贈王詵,特意挑選了重金難求的澄心堂紙與李承晏墨,可以說是匠心獨運、不留缺憾了。澄心堂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御用紙,極其名貴。梅堯臣有詩云:“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窺。城破猶存數(shù)千幅,致入本朝誰謂奇。漫堆閑屋任塵土,七十年來人不知。而今制作已輕薄,比於古紙誠堪嗤”?,敘此紙流傳入宋的過程,開始被束之高閣,后從宮中少量流出,如今大量仿制卻無法企及。澄心堂紙潔白、平滑、厚重、堅韌、易受墨,可惜制紙技藝當(dāng)時已經(jīng)失傳,雖然“宋諸名工寫字及李伯時畫多用此紙”?,但是所用皆是仿制品,蘇軾此紙想必也不例外。這種仿造紙雖不如五代澄心堂紙,但仍受文人所珍視。李承晏墨也不是等閑之物。李承晏是李煜敕封的墨務(wù)官李廷 的侄子,而李廷 就是“徽墨”(即“李墨”)的創(chuàng)始人、古今墨家的宗師。李家世代制墨,技藝精妙、墨質(zhì)優(yōu)良,宋人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說,可見得此佳墨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
綜上所論,讀蘇軾題跋《書〈黃泥坂詞〉后》,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以蘇軾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在朝堂之外有著豐富而高雅的精神世界。他們試圖遠離黨爭、去俗崇雅,用私人化的創(chuàng)作塑造出自己的情趣世界,文人雅集、詩墨往還、鑒藏書畫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自在灑脫、悠游閑雅就是他們的精神追求?!稌袋S泥坂詞〉后》也宛如一段影像,記錄下了這些場景,不斷觀賞,也可與宋人對話、獲得心靈之至樂。
① 朱迎平:《宋代題跋文的勃興及其文化意蘊》,《文學(xué)遺產(chǎn)》,2000年第4期,第84頁。
② 毛晉:《〈東坡題跋〉跋》,《津逮秘書》,博古齋據(jù)明汲古閣本,1912年影印。
③ 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1版,2004年11月第6次印刷,同一題目下有多篇的不重復(fù)計算。
④ 《書〈東皋子傳〉后》,《蘇軾文集》卷六十六,第2049頁。
⑤ 《杭州召還乞郡狀》,《蘇軾文集》卷三十二,第911頁。
⑥ 《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4月第1版,第八冊,第142頁。
⑦⑨ 黃庭堅:《跋東坡書帖后》、《題東坡字后》,屠友祥校注《山谷題跋》卷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36頁,第131頁。
⑧ 《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4月第1版,第六冊,第13頁。
⑩ [宋] 佚名:《道山清話》,《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2929頁。
? 《答宋學(xué)士次道寄澄心堂紙百幅》,朱東潤《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第1版,第335頁。
? [明] 屠隆:《紙墨筆硯箋·紙箋》,林淵、王鐵柱《歷代文房四寶譜選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