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戊戌“興女學”:中國近代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先聲

2010-04-11 13:09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公平教育

韓 廉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戊戌“興女學”:中國近代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先聲

韓 廉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戊戌“興女學”運動是中國近代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開端,因為:(一)它首次系統(tǒng)駁斥了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的兩大依據——男智女愚天生論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打破了精神桎梏和奠定了理論基礎;(二)它提出并部分實踐了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方面的性別公平。

戊戌“興女學”;教育性別公平;開端

縱覽世界歷史,我們發(fā)現,大部分文化都是對兩性進行性別歧視教育(本文指廣義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在教育起點上,對兩性進行不同形式或層次的教育。即對男子進行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個層次;而對女子一般只進行非正規(guī)的家庭教育,即使進行學校教育(主要在西方),也多限于初等或中等教育。二、在教育過程中,對兩性傳授不同的內容。即對男子進行全面的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教育;對女子則只進行遵從女德、取悅男性及操持家務的婦德和家政教育。三、在教育的結果上,將兩性塑造成刻板的不同性別角色。即將男性塑造成高貴的、主控的社會角色,將女性塑造成卑弱的、從屬的家庭角色。

世界上實施性別歧視教育的文化,其依據主要為兩條:男優(yōu)女劣天生論和才智有損女德論。男優(yōu)女劣天生論認為女性天生比男性智力和素質低,沒有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故應對兩性進行扶陽抑陰的性別歧視教育;此論在中國表現為男智女愚天生論。才智有損女德論則認為女性受了教育有才識就容易學壞,無學識方能保持道德的純潔高尚;此論在中國表現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隨著鴉片戰(zhàn)爭后的西學東漸,1895-1898年中國的戊戌維新派掀起了一場以“興女學”和反纏足為主要內容的戊戌婦女運動。在“興女學”運動中,維新派喊出了“教化陰陽罔偏廢”的振聾發(fā)聵的口號,與瑪麗一樣對性別歧視教育依據的中國版本進行了有力的解構,提出并部分實踐了教育三階段的性別公平,從此拉開了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序幕,也標志著中國這個東方大國開始了與世界教育性別公平潮流的首次接軌。

一、首次系統(tǒng)駁斥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的兩大依據,為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解除了精神桎梏和奠定了理論基礎

男優(yōu)女劣天生論和才智有損女德論使得兩性將性別歧視教育視為宿命和美德而不思改變,是實現教育性別公平的兩大思想障礙。尤其是男優(yōu)女劣天生論宣揚一種性別問題上的本質主義,即認為兩性的社會不平等是由兩性的生物差異這個本質所決定,對兩性的束縛最大。性別本質主義在20世紀60、70年代才受到了女性主義者提出的社會性別理論的致命沖擊,該理論認為:人的性別可分為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生理性別指男女天生的生物差異,它是與生俱來、恒定不變的;社會性別則是指主要由社會文化后天建構成的兩性在群體特征、行為方式、性別角色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社會差異或不平等(如男剛女柔、男強女弱、男優(yōu)女劣、男外女內、男主女從、男尊女卑等),它是人為的,是可以改變的。生理性別并不必然導致社會性別,因為生物學上的性別差異僅僅說明女人不同于男人,而不能證明女人不如男人和應從屬于男人,更不足以形成男女之間如此巨大的社會差異或不平等。故男女的社會差異或不平等,主要由社會文化后天所塑成,而非由生物差異這種本質所先天決定,亦可以通過人們對文化的改變而改變,也即兩性的命運主要由自己而非生理決定。性別本質主義宣揚男女不平等是由生物差異決定,旨在將這種不平等描述成先天的宿命,要女性放棄自我。社會性別理論批判了性別本質主義的宿命論錯誤,為兩性尤其是女性解除了最大的精神桎梏。

如前所述,瑪麗最早對性別歧視教育的兩大依據尤其是男優(yōu)女劣天生論進行了批判。英雄所見略同,中國的戊戌“興女學”運動一開始也將鋒芒直指兩大依據的中國翻版,其批判重點也是本質主義的“男智女愚天生論”,指出男女形質雖異,但智力相近,造成中國男智女愚素質差異的主要原因不是兩性先天的生理差異,而是社會文化后天的性別歧視教育,故可以通過改變教育來改變。

如嚴復言簡意賅地指出,中國女性的素質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并非天生女不如男,而是男權制對婦女的長期人為壓制:“中國婦人,每不及男子者,非其天不及,人不及也。自《烈女傳》、《女誡》以來,壓制婦人,待之以奴隸,防之以盜賊,責之以圣賢”,使得女性“其愚者獷悍無知,無復人理;其明者亦徒手飽食,禁錮終身”。[1](P54)

梁啟超在其著名的《論女學》和《倡設女學堂啟》中則運用近代科學知識及歷史事實來多方位駁斥,比瑪麗的批判更科學、更有力度。他首先以西方心理學的成就說明,男性擅于邏輯思維,而女性長于應用學科;但這只是男女智力的發(fā)展領域不同,兩性智力的總體并無高下:“西人格致家之言曰,言算學格致等虛理,婦人恒不如男子,由此等虛理而施諸實事,以成為醫(yī)學、制造等專門之業(yè),則男子恒不如婦人。然則男女之于學,各有所長,非有軒輊?!贬槍v代男性有建樹者遠多于女性,因而女子教育無必要的觀點,他又用生物學原理說明,凡直立行走者智力都不相上下;出現愚智差異在于是否得到后天教育的開發(fā):“吾又聞生學家之言公理矣,凡含生負氣之物,倒生者最愚,橫生者次愚。若夫軀體峙立,首函清陽者,其聰明必不甚相遠。所以生差別者,在智慧開與不開耳?!彼€舉出中外許多女子因受到教育而成就不讓須眉的歷史事實,證明女子并非天生不可造就:“西史所載若摩哈默德之母,以伯南之女,候失勒約翰之姑,其學業(yè)成就,視男子未或讓。而吾中國之女子,游學異國,成學而歸者,若吾向者所聞康愛德氏,石美玉氏,雖西域耆宿,猶歆譽之。然則婦人豈生而不能學耶?”[2](P42)幾千年來男性從不認為發(fā)展女子教育是治國的必需,女性也沒有努力做出成效來展現自己,這并非女性天生無才,而是社會文化的壓制所造成:“數千年來之男子,無或以婦學為治天下所當有事,而數千年之婦人,益無有奮然自張其軍,以提倡其同類者也。非不才也,壓力使然也。”女性幾千年來在學術上少有建樹,是因為沒有受到教導:“彼婦人之數千年,莫或以學名也,未有以導之也?!保?](P42-43,42)

受維新派的啟迪,當時的先進女性也對“男智女愚天生論”這種本質主義的宿命論幡然醒悟,口誅筆伐。如康有為之女康同薇以前也認為男智女愚先天命定,人們主觀上無力改變,現在則意識到大謬不然:“同薇居常想念,以為天之生斯民也,既有男女之分,即有智愚之別,雖有巧婦,不及拙夫,雖有賢姬,不如莽漢,天所興廢,人無能為。及今思之,乃知有大謬不然者。”她指出歐美、日本重視女子教育,故女性能同男子一樣學有所成:“其學校之制,凡男女八歲不入學者,罪其父母,幼學處所,男女并同,及其長也,別為女學以教之……故美、法之女,有為臬司者,英、美之女,有為天文生者、典史者,有為傳電報,司文案、醫(yī)師、律師、教授、傳教者,類皆與男無異。”所以,人的文明或野蠻主要是后天教育決定的:“學也者,固文教野蠻之所攸分也。”[3]

對“男智女愚天生論”的批判是戊戌“興女學”運動的最大亮點,顯示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斗爭一開始就達到了較高的理論水準。因為對性別本質主義批判的力度是衡量婦女運動水平的重要標準。這一批判使得中國先進女性開始掙脫最大的精神桎梏——宿命論的束縛,樹立了以教育實現自我的信心。張?zhí)N華當時就意氣風發(fā)地賦詩宣告,只要對男女兩性進行公平的教育,女子在學習上決不甘落后于男子:“教化陰陽罔偏廢,蛾眉愿不讓須眉?!保?](P46-47)

對于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的另一依據:“女子無才便是德”,戊戌維新派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女性只有通過正規(guī)教育增長才識,才能具備和提升道德能力。

康同薇則指出,不對女子進行教育,而一味消極防范,女性是不可能自然具備高尚道德的:“夫女學不講,而幾以防盜之法防之,日望天下之賢母教其子,淑妻相其夫,孝女事其父,使家庭雍睦,閭里熙攘,仁義之風播于國,敦厚之化遍于都,人人皆修其身,齊其家,以致平治,不亦難乎?”治國平天下先要齊家,所以要想改變社會道德和風氣,首先應抓女子教育:“語云:‘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蓋福之興莫不本于家室,道之衰莫不始于內……今而欲為起化之漸,行道之先,必自女教始。”[3]

戊戌婦女運動對男智女愚天生論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批判,動搖了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的理論基礎,使得中國先進女性開始擺脫本質主義宿命論和無才為德的束縛,為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進行了精神突圍和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提出并部分實踐了教育三階段的性別公平,使中國教育開始與世界教育性別公平潮流接軌

1.在教育起點上:力爭女性入學和進入其他教育系統(tǒng)的機會與男性均等

教育起點的性別公平首先是指讓兩性入學機會均等,同樣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而戊戌“興女學”運動的重點就是抨擊教男不教女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積極籌建女子學校。

梁啟超是維新男士中對女性最具人文關懷、鼓吹“興女學”最積極者。他譴責中國男權社會教男不教女是“守扶陽抑陰之舊習,昧育才善種之遠圖也”。為了糾正此弊,他和其他維新派積極籌建女子學堂。雖然明知一個女學堂對改變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是杯水車薪,但為了扭轉數千年的陋習和解救中國二億女子,他決心迎難而進:“區(qū)區(qū)一學,萬不裨一,獨掌堙河,吾亦知其難矣。然振二三千年之頹風,拯二百兆人之吁命,力雖孤微,烏可以已?!保?](P20)

康同薇因為得到父親支持,向陽花木早逢春,從小就不纏足和受到新式教育。她呼吁在全國鄉(xiāng)村、縣城和都會城市建立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的女子教育體系,使全國女子獲得學校教育權,聰明才智得到充分開發(fā):“遍立小學校于鄉(xiāng),使舉國之女,粗知禮義,略通書札,則節(jié)目舉矣”;“分立中學校于邑,講求有用之學,大去邪僻之習,則道德立矣”;“特立大學校于會城,群其聰明智慧,廣其才藝心思,務平其權,無枉其力?!保?]

當時爭取教育起點的性別公平最大膽、最有力度者是一位盧翠女士。她已不滿足于入學機會均等,趁維新時期光緒帝鼓勵軍民上書言事之機,上書提了數條建議,力爭讓女性進入其他教育系統(tǒng):第一、要求設立由貴婦和知識女性組成的國家機構——“貴婦院”,研究以女子教育為主的各種婦女事宜和政策:“請皇太后、皇后,如西國設貴婦院例,設貴婦院于頤和園,召各王公大臣命婦,一年一次,會集京師,并遠聘各國女士,同入斯院,討論女學”;并要求任命女性為女子教育大臣,到各省推廣女子教育:“請皇上命貴婦院,公舉十二人,為女學部大臣,分任各省,廣開女教”。這是試圖讓女性也進入國家教育權力機構,直接參與制訂婦女政策和掌握教育權力。第二、要求開設女子科舉考試:“請皇上舉女特科,定女科甲”,意在建立女性人才選拔機制,使女性人才獲得與男性平等的進入仕途和主流社會的機會。第三、建議由皇后帶頭出國游歷,建立貴族女性出國留學制度:“請皇后游歷地球一周,期以三年,并召選宗室之女,聰明秀美者,咨送外洋游學?!笨梢娝M屌酉衲行砸粯幼呦蚴澜?,去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和文化。[5]

1898年6月1日,戊戌“興女學”運動的最重要成果——中國女學會書塾(又稱中國女學堂或經正女學)在上海正式開學。《時務報》、《申報》、《萬國公報》等中外報紙競相報道宣傳,女學堂一時“聲名鵲起,遠方童女,亦愿擔負笈而來”。此后,“風氣大開,一時之聞風興起者,如蘇州、淞江、廣東及南洋、新加坡等處,皆陸續(xù)設立女學堂”[6]。這是一次意義深遠的破冰之舉,開了中國人自己對女子進行正規(guī)學校教育的先河,也標志著中國教育開始融入世界教育性別公平的大潮。

2.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對女性的教育內容與男性相同

在爭取教育過程的性別公平方面,維新派譴責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在內容方面只教女性遵從婦德、取悅男性和操持家務,使其無法獲得經濟、思想獨立和多元發(fā)展;主張對女性除了進行傳統(tǒng)的婦德與家政教育外,還要注重進行與男性同樣的全面系統(tǒng)的文化基礎和專業(yè)技術教育。

梁啟超就精辟地指出,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不教女子講求學問,只訓練其操持家務,“去圣彌遠,古義浸墜,勿道學問,惟議酒食”,這是有意使男性聰明而使女性愚昧,親近男性而疏遠女性:“等此同類之體,智男而愚婦;猶是天倫之愛,戚子而膜女?!保?](P20)不僅如此,還引導女性極力追求纏足等摧殘身體的畸態(tài)修飾,使其成為取悅男性的玩物,不知道也不能去追求學問:“不寧惟是,彼方毀人肢體、潰人血肉,一以人為廢疾,一以人為刑,以快其一己耳目之玩好,而安知有學,而安能使人從事于學!”[2](P44)當時主張學習西方者都認為,西方的造船、制炮、修路、開礦等技術皆非女子所擅長,所以對女子進行技術教育不積極,梁啟超則認為,只要對女性進行與男性同樣內容的教育,女性同樣可以勝任各種專業(yè)技術工作,成為有用之才:“農業(yè)也,工作也,醫(yī)學也,商理也,格致也,律例也,教授也,男子所共能,抑亦婦人所共能也。其學焉而可以成為有用之才一也?!保?](P43)

當時的先進女性也渴望像西方女性一樣受到與男性相同內容的教育,以求職自立。如蔣畹芳主張對女性同時開設中西課程,先用經傳啟蒙,打好文化基礎后再進行各種專業(yè)學習:“凡女生入學者……中西并習。而課法宜先以經傳授讀,因材施教,俟其字義明曉,繼以講解,然后再課以專門之學,如醫(yī)學、算學、法學、雜學等,俾之各專其一。”

為了實現教育內容的性別公平,梁啟超還親自為中國女學堂起草了《創(chuàng)辦章程》,明確規(guī)定女學堂全面開設文化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如第12條就規(guī)定,對半開設中西文化基礎課,均由淺入深施教。第13條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再設數學、醫(yī)學、法學三門專業(yè)課,學生必須選學一門;而學醫(yī)和學法者,也必須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女學堂雖然只開辦了短短一年零三個月,但已開設了中西文化基礎課程,繪畫、鋼琴、體操等美育和體育課程,以及醫(yī)學等專業(yè)課程,首次嘗試對女性進行了與男性相同的系統(tǒng)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術教育,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一大質的突破[7]。

3.在教育結果方面:提倡將女性培養(yǎng)成雙重角色,并取得與男性同樣的資格認定

戊戌維新派都反對將女性訓練成一味取悅男性、相夫教子的單純家庭角色,而提倡將其培養(yǎng)成既有技能為富國強民效力,又有科學的知識和方法相夫教子;既對家庭負責任,又對國家盡義務;既保持傳統(tǒng)美德,又具備時代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集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于一身的雙重角色,獲得與男性相同的發(fā)展水平及資格認定。

梁啟超著名的《論女學》就強調興女學的目的有四,對此作了淋漓盡致的表述:一,培養(yǎng)女子的專業(yè)技能,使其不但能執(zhí)業(yè)自養(yǎng),并能為國家增加一倍的人力和產值,達到民富國強:“國何以強?民富斯國強矣。民何以富?使人人足以自養(yǎng),而不必以一人養(yǎng)數人,斯民富矣。夫使一國之內,而執(zhí)業(yè)之人,驟增一倍,則其國所出土產作物,亦必驟增一倍……若此者,舍學未由也(要做到此點,不興女學是不行的——作者)?!倍?,使女性拓展心胸和眼界,轉向對人類的終極關懷,不再糾纏家庭瑣事(見前面相關引言);三,使女性掌握學術精髓及科學的教育方法,為兒童奠定學問和道德的初步基礎:“茍為人母者,通于學本,達于教法,則孩童十歲以前,于一切學問之淺理,與夫立志立身之道,皆可以初有所知矣。”四,使女性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達到優(yōu)生:“各國之所以強兵為意者,亦令國中婦人,一律習體操,以為必如是,然后所生之子,膚革充盈,精力強壯也。此亦女學堂中一大義也?!保?](P39-41)

當時的先進女性也期盼能成為兼任雙重角色的新女性。裘毓芳就憧憬著大興女學來開發(fā)女子的才能,使才智一般者可以自養(yǎng),才智超群者則可從事研究、制造等工作為國家富強效力:“尚廿二行省,聞風興起,遍開女塾,使為女子者,咸得廣其學識,盡其才能,將中才者,可自謀生計,不必分男子之財,而智慧者且致力于格致、制造以為國家用,化二百兆聾瞽而聰明之,其必大有益于強種富國之道?!倍遥衽d女學“未始非挽回利權之一助也。相夫教子云乎哉!”即不僅可強國,也有利于相夫教子。

爭取教育結果的性別公平除了使女性達到與男性相同的發(fā)展水平外,還須取得與男性相同的資格認定。為此,女學堂的創(chuàng)辦人經元善、鄭觀應、梁啟超等人上書南洋大臣,要求批準女學堂像男學堂一樣地使用木質圖章,以便發(fā)給文憑,在社會上求職,得到了兩江總督、前南洋大臣劉坤一的贊許,女學堂從此獲得了主流社會的承認。

戊戌“興女學”運動當年推動了中國和世界教育性別公平的總進程,今天對我們仍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1975年聯(lián)合國將性別視角納入決策主流,使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性別視角、實現教育的性別公平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系統(tǒng)的熱點。中國政府也于1995年承諾將性別觀點納入決策主流,中國教育面臨與國際教育性別公平潮流再次接軌的重要任務。然而由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的沖擊、傳統(tǒng)性別文化的回潮和政府干預的減弱,我國當今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不公平,如女童失學、輟學多;有些教材和教師還在有意無意地向學生灌輸性別不平等的隱蔽性課程等。回顧戊戌“興女學”運動當年對傳統(tǒng)性別歧視教育的精辟批判,可使我們避免重蹈歷史復轍,加快實現教育的性別公平和與世界潮流的新對接。

[1]嚴 復.嚴復集第二冊,詩文(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梁啟超.論女學.飲冰室文集(第1冊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9.

[3]康同薇.女學利弊說[N].知新報第52冊,1898-05-11.

[4]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1冊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盧 翠.女子愛國說[N].上海:女學報第5期,1898-08-27.

[6]上海創(chuàng)設中國女學堂記[N].萬國公報第125冊,1899,(6).

[7]李 琦.敘事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對女性媒介傳播策略的解讀[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02.

The Movement of Advocating Woman Education during 1895-1898 and the Beginning of Fighting for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HAN Li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The movement of advocating woman education during 1895-1898 was the beginning of fighting for gender equity of education.Forfirst,it rejected the two reasons for traditional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ducation——that men were born more intelligent than women and a woman without insights was thereby virtuous.Second,it proposed and partly practiced gender equity in three stages of education.:the starting point,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 of cultivation.

the movement of advocating woman education during 1895-1898;beginning;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K252

A

1000-2529(2010)05-0104-04

2010-01-05

湖南省教育廳項目“以性別和諧促社會和諧:黨對轉型期性別矛盾的正確認識和處理”(09C670)

韓 廉(1953-),女,河北高陽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校:文 心)

猜你喜歡
公平教育
公平對抗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怎樣才公平
笨柴兄弟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必須公平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