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祥
(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鄭州450001)
唐代解試賦考論
王士祥
(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鄭州450001)
解試賦是地方政府確定貢舉人選的手段和試項之一。解試賦包括縣試賦和州府試賦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現(xiàn)存縣試賦僅1例,州府試賦12例。在現(xiàn)有試?yán)?,京兆府試賦相對豐富詳瞻。
唐代;解試;賦
在唐代科舉取士活動中,賦是進士科重要的考試項目之一,時人有“主司愛賦十九官”的評論。就考試層次而言,唐代科舉考試大致可以分為國家級的省試和地方選拔性的解試。也就是說,“解試賦”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地方試賦,是各地確定貢舉人選的手段和試項之一。對唐代解試賦進行研究不僅有利于全面了解唐代科舉活動,更是對唐代應(yīng)試文學(xué)研究的細(xì)化和深入。
《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xué)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xiāng)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盵1]1159這段文字說明唐代考生的來源基本包括來自州縣的鄉(xiāng)貢和來自學(xué)館的生徒。以常理推之,鄉(xiāng)貢與生徒皆應(yīng)有一定的名額限制,《通典》卷十五《選舉三·歷代制下》云:“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歲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無常數(shù)?!盵2]353既然如此,各地在向朝廷推舉人才之前就需要先進行一次選拔考試,以確定舉送的人選?!缎绿茣みx舉志上》載:“詔諸州明經(jīng)、秀才、俊士、進士明于理體為鄉(xiāng)里稱者,縣考試,州長重覆,歲隨方物入貢?!盵1]1163這種考試是相對于省試較低級的鄉(xiāng)貢選拔考試,即本文所說的“解試”。
“解試”一詞常見于唐宋人筆下,如竇儀《條陳貢舉事例奏》云:“《三禮》請今后解試、省試第一場《禮記》,第二場《周禮》,第三場《儀禮》?!盵3]9039王定保《唐摭言》卷二《為等第后久方及第》云:“若乃大者科級,小者等列,當(dāng)其角逐文場,星馳解試,品第潛方于十哲,春闈斷在于一鳴?!盵4]13同卷《爭解元》又云:“咸通末,永樂崔侍中廉問江西,取羅鄴為督郵,鄴因主解試時,尹璞自遠(yuǎn)來求計偕。”[4]14同卷《恚恨》又云:“盧吉州肇,開成中,就江西解試,為試官不送?!盵4]17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七十《張喬傳》云:“咸通中,京兆府解,試《月中桂》詩?!盵5]2319
《新唐書·選舉志上》中“縣考試,州長重覆”句說明,解試需要經(jīng)過縣試和州府試兩個環(huán)節(jié)。早在中唐時期,韓愈就在《贈張童子序》中對解試作了較詳細(xì)的記述:
始自縣考試,定其可舉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與是數(shù)焉。州若府總其屬之所升,又考試之如縣,加察詳焉,定其可舉者,然后貢于天子,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與是數(shù)焉。謂之鄉(xiāng)貢。[3]5617
也就是說,解試“是先由縣一級考試,經(jīng)過淘汰,選取若干名送到州、府;州、府再經(jīng)過考試,又經(jīng)過一番淘汰,選拔若干名報送到中央,然后會同生徒一起參加尚書省的有關(guān)機構(gòu)考試”[3]43。在“縣試”和“州府試”兩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整個官試系列中,“縣試”無疑是最初級的選拔考試,它只是向所在州府提供了該縣備選的對象。這種逐級考試以定取舍的選官制度較以前的察舉和九品中正制更富有民主性,是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
關(guān)于解試的內(nèi)容,傅璇琮先生據(jù)《唐六典》認(rèn)定它當(dāng)與省試相應(yīng)科目考試內(nèi)容相一致,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應(yīng)該說,在朝廷以賦為試項的年份里,地方官府在選拔舉送人選的考試中都應(yīng)該設(shè)試賦,而且各地概莫能外。且既然是選拔考試,則各地參加某科考試的考生必然要多于該科省試考生,參加試賦一項的考生自然也是如此,然而今天可以明確斷定為縣試賦的作品卻寥若晨星。
《文苑英華》卷一三三收錄有呂镈、王起《萬年縣試金馬式賦》,皆“以漢朝鑄金為名馬式為韻”[6]612-613?!杜f唐書》卷一百六十四《王起傳》稱:“起字舉之,貞元十四年擢進士第?!盵7]4278《全唐文》卷五九四“呂镈”小傳云:“镈,貞元十四年進士。”[3]6009因此,《萬年縣試金馬式賦》當(dāng)為二人貞元十三年(797年)從萬年縣取解時試賦。這也是迄今唯一存見解試賦中的縣級試賦例。
與縣試賦相比,州府試賦則保存較多。根據(jù)《文苑英華》《全唐文》《全唐文補編》及相關(guān)筆記文獻統(tǒng)計,解試賦有11例,其中《文苑英華》收錄8例,分別是卷六九徐寅《京兆府試入國知教賦》,卷九二劉知幾《京兆試慎所好賦》,卷一百白居易《射中正鵠賦》,卷一一〇邵說《河南府試筌蹄賦》,卷一一三李子卿《府試授衣賦》,卷一三二喬彝《渥洼馬賦》,卷一三七高郢《沙洲獨鳥賦》,卷一四七喬彝、陳有章、韓伯庸、仲子陵、李公進五人《幽蘭賦》。
在這8例州府試賦中,徐寅、劉知幾、邵說、李子卿賦題中已明確標(biāo)示為“府試”。徐松《登科記考》系徐寅登進士第于景福元年(892年)[8]898,孟二冬先生《〈登科記考〉補正》據(jù)《永樂大典》引宋《莆陽志》及傅璇琮先生《唐才子傳校箋》考定,徐寅當(dāng)?shù)乔瑢幵辏?94年)進士第[9]1015-1016。言之有據(jù),令人信從。如此則《京兆府試入國知教賦》極有可能是其景福二年(893年)在京兆府取解時所試賦。
《舊唐書》卷一百二《劉子玄傳》云:“劉子玄,本名知幾,楚州刺史胤之族孫也。少與兄知柔俱以詞學(xué)知名,弱冠舉進士,授獲嘉主簿。”[7]3168又據(jù)《舊唐書·劉子玄傳》載,劉知幾開元九年(721年)卒于安州,享年61歲。由此可以推知其弱冠進士及第當(dāng)在開耀二年(682年),《京兆試慎所好賦》當(dāng)為其在開耀元年京兆府的解試賦。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年正是《條流明經(jīng)進士詔》頒布的時間,在進士科省試中尚未以試賦作為試項之前,解試活動中以賦作為考察手段似乎不太合理。洪業(yè)先生曾在《〈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一文中就排列順序及題名方式與《文苑英華》體例的抵牾,就作者的身份問題提出質(zhì)疑,接著又從風(fēng)格方面分析指出:“《韋弦賦》、《慎所好賦》的風(fēng)格與《思慎賦》并不相同,且《韋弦賦》并不避劉知幾父親的名諱,《歷代賦匯》亦將此二賦列為作者闕如。此外劉知幾并非應(yīng)京兆試,當(dāng)時并未以賦為科考方式,詩賦亦并未限用八韻,故《慎所好賦》絕非劉知幾應(yīng)試之作?!盵10]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邵說傳》載:“邵說,相州安陽人。舉進士,為史思明判官,歷事思明、朝義,常掌兵事?!盵7]3765邵說在《讓吏部侍郎表》中云:“微臣積釁,殃禍所鐘,十六而孤,長于母手,誓心墳史,不出戶庭。迨至天寶年中,謬忝詞場擢第,適會老母棄背,服喪河洛?!盵3]4617《全唐文》卷四五二“邵說”小傳稱:“說,相州安陽人,天寶中進士。”[3]4616《全唐文》此說當(dāng)源于《讓吏部侍郎表》和《舊唐書·邵說傳》,那么《河南府試筌蹄賦》當(dāng)為其天寶中登進士第前參加河南府的解試賦。
孟二冬先生《〈登科記考〉補正》卷十一大歷十一年(776年)將李子卿列于明經(jīng)科下及第。但據(jù)《全唐文》卷四五四和《全唐詩》卷三百五“李子卿”小傳,李子卿于大歷年間登進士第。孟二冬先生《〈登科記考〉補正》卷十一大歷十一年“李子卿”條下注引岑仲勉先生《金石論叢·貞石證史·三墳記》亦云:“《全唐詩》五函六冊云:‘李子卿,大歷末與崔損同第。’據(jù)《河?xùn)|集》卷十二《注》損大歷十一年中進士第?!盵9]457檢《全唐詩》“李子卿”小傳及《柳宗元集》關(guān)于崔損注,均如岑仲勉先生所言,故可據(jù)改。李子卿《府試授衣賦》或為其大歷十一年前參加府試的作品。
白居易《射中正鵠賦》在《全唐文》中題作《宣州試射中正鵠賦》。白居易在《送侯權(quán)秀才序》中云:“貞元十五年秋,予始舉進士,與侯生俱為宣城守所貢。明年春,予中春官第?!盵3]6897也就是說,《射中正鵠賦》是白居易于貞元十五年(799年)由宣州取解時所試賦。
《文苑英華》卷一三二喬彝《渥洼馬賦》為其京兆府試賦,同年京兆府試賦題目還有《幽蘭賦》。喬彝參加京兆府試賦最早見載于唐人張固《幽閑鼓吹》,又收錄于《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九《貢舉二》:
京兆府解試時,有二試官,彝日午扣門,試官令引入,則已醺醉。視題曰《幽蘭賦》,彝不肯作,曰:“兩個漢相對,作得此題,速改之。”遂改為《渥洼馬賦》,曰:“此可矣?!眾^筆斯須而成,警句云:“四蹄曳練,翻瀚海之驚瀾;一噴生風(fēng),下湘山之亂葉?!北阌姿?,京尹曰:“喬彝崢嶸甚,宜解副薦之可也?!盵11]1989
從引文可知,此年京兆府試賦題原為《幽蘭賦》,在喬彝“醺醉”的要求下改為《渥洼馬賦》?!颁淄荨?,水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境內(nèi),古代傳說此處產(chǎn)神馬,因此常用“渥洼馬”指代神馬、良馬。按照文獻所言,喬彝應(yīng)該是沒有作《幽蘭賦》的。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據(jù)《文苑英華》卷一四七,喬彝有《幽蘭賦》傳世。此外,《文苑英華》還收錄有陳有章、韓伯庸、仲子陵、李公進四人《幽蘭賦》各一篇,與喬彝賦皆“以遠(yuǎn)芳襲人終古無絕為韻”[6]680??磥硭詥桃汀安豢献鳌薄队奶m賦》并不屬實。應(yīng)該說此年京兆府試賦只是在喬彝的要求下針對其一人更改了題目,別的應(yīng)試者依舊以《幽蘭賦》為題考試。從引文中“奮筆斯須而成”句可知,喬彝寫《渥洼馬賦》極為神速,有可能在完成了試官為其所換題目后,為炫耀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能,在所剩時間內(nèi)又完成了《幽蘭賦》的寫作。權(quán)德輿《尚書司門員外郎仲君墓志銘并序》謂仲子陵“大歷十三年舉進士甲科”[3]5110,疑《幽蘭賦》《渥洼馬賦》為大歷十二年(777年)京兆府解試賦。
據(jù)《唐摭言》載,高郢《沙洲獨鳥賦》為其府試后加試內(nèi)容?!短妻浴肪矶稜幗庠地曉洪T求試后到附》載:
高貞公郢就府解后,時試官別出題目曰《沙洲獨鳥賦》。郢援筆而成曰:“鴥有飛鳥,在河之洲。一飲一啄,載沈載浮。賞心利涉之地,浴質(zhì)至清之流?!盵4]16
既言“就府解后”,又言“別出題目”,此賦當(dāng)是在其府試后又加試無疑?!短妻浴逢P(guān)于此事原文后有雙行小注“其年首選”,《沙洲獨鳥賦》的創(chuàng)作對于高郢成為解元必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從《唐摭言》中將此事列于“爭解元”下來看,王定保也認(rèn)為此賦對高郢贏得“其年首選”的結(jié)果應(yīng)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實,高郢試《沙洲獨鳥賦》最早見于唐馮贄《云仙雜記》,其中卷四《石鱉銜賦題》云:
高郢夜課于豐亭,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郢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12]25
《云仙雜記》的記述顯然要比《唐摭言》更富有趣味性?!杜f唐書》卷一百四十七《高郢傳》稱:“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cè)?。九歲通《春秋》,能屬文。天寶末,盜據(jù)京邑,父伯祥先為好畤尉,抵賊禁,將加極刑。郢時年十五,被發(fā)解衣,請代其父,賊黨義之,乃俱釋。后舉進士擢第,應(yīng)制舉,登茂才異行科,授華陰尉?!盵7]3975由此可見,高郢進士登科在安史之亂后?!缎绿茣肪硪话倭濉陡咣珎鳌废鄬Υ_切地記載高郢進士登科時間:“寶應(yīng)初,及進士第?!盵1]5070徐松《登科記考》系高郢登進士第于寶應(yīng)二年(763年)[8]358,原因是寶應(yīng)元年“停貢舉”。高郢之父既曾為好畤尉,而好畤又是京兆府的屬縣,那么高郢所試《沙洲獨鳥賦》當(dāng)是寶應(yīng)元年或此前京兆府解試賦。
除上述《文苑英華》收錄者外,《云溪友議》與《唐摭言》中尚有州府試賦例,如華州元和中試《登山采珠賦》《破竹賦》,杭州大和中試《長劍倚天外賦》,乾符四年(877年)京兆府試《火中寒暑退賦》等。
《唐摭言》卷二《爭解元叩貢院門求試后到附》條載華州府元和十三年(818年)解試《登山采珠賦》與《破竹賦》云:
同、華解最推利市,與京兆無異,若首送,無不捷者。元和中,令狐文公鎮(zhèn)三鋒時,及秋賦,榜云:“特加置五場。”蓋詩、歌、文、賦、帖經(jīng)為五場。常年以清要書題求薦者,率不減十?dāng)?shù)人,其年莫有至者。雖不遠(yuǎn)千里而來,聞是皆浸去,唯盧宏正尚書獨詣華請試。公命供帳酒饌,侈靡于往時。華之寄客,畢縱觀于側(cè)。宏正自謂獨步文場,公命日試一場,務(wù)精不務(wù)敏也。宏正已試兩場,而馬植下解。植將家子弟,從事輩皆竊笑。公曰:“此未可知。”既而試《登山采珠賦》,略曰:“文豹且異于驪龍,采斯疏矣;白石又殊于老蚌,剖莫得之?!惫蠓渚?dāng),遂奪宏正解元。后宏正自丞郎將判鹺,俄而為植所據(jù)。宏正以手札戲植曰:“昔日華元,已遭毒手;今來鹺務(wù),又中老拳。”復(fù)日,試《破竹賦》。[4]14
令狐文公即令狐楚,謚曰文?!杜f唐書》卷一百七十二《令狐楚傳》載:“元和十三年四月,出為華州刺史?!盵7]4460華山在華州境內(nèi),劉長卿《關(guān)門望華山》云:“客路瞻太華,三峰高際天。”[13]59儲仲君先生箋注云:“三峰,《太平寰宇記》:‘按《名山記》:華岳有三峰,直上數(shù)千仞,基廣而峰峻壘秀,迄于嶺表,有如削成?!卑拙右住缎聵?gòu)亭臺示諸弟侄》云:“東窗對華山,三峰碧參差。”[14]548-549因此“三峰”即華州之代稱。
華州府試《登山采珠賦》《破竹賦》當(dāng)在“元和十三年四月”后。《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三《盧簡辭傳》云:“簡辭弟弘正、簡求。弘正字子強,元和末登進士第。”[7]4270以元和為年號共15年,徐松《登科記考》系盧弘正進士登科于元和十五年(820年)[8]683。又《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馬植傳》云:“植,元和十四年進士擢第?!盵7]4565二人同年參加華州府試,亦當(dāng)同年赴京應(yīng)進士試,所謂“元和末登進士第”或非確指元和十五年。據(jù)應(yīng)進士試冬集時間推測,華州府《登山采珠賦》《破竹賦》當(dāng)試于元和十三年無疑?!对葡炎h》卷四載:
致仕尚書白舍人初到錢塘,令訪牡丹。獨開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欄圍甚密,他處未之有也。時春景方深,僧設(shè)油幕覆其上。牡丹自此東越分種之也。會稽徐凝自富春來,未識白公,先題詩曰:“此花南地知誰種,慚愧僧門用意栽。海燕解憐頻睥睨,胡蜂未識更徘徊。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唯有數(shù)苞紅萼在,含芳只待舍人來。”白尋到寺看花,乃命徐生同醉而歸。時張祜榜舟而至,甚若疏誕,然張、徐二生未之習(xí)稔,各希首薦焉。中舍曰:“二君論文,若廉、白之斗鼠穴,較勝負(fù)于一戰(zhàn)也?!彼煸嚒堕L劍倚天外賦》、《余霞散成綺詩》。既解送,以凝為先,祜其次耳。[15]24
從引文中可知,徐凝與張祜為爭解元曾在白居易的主持下試《長劍倚天外賦》。按,此賦一作《長劍倚天賦》。傅璇琮先生《唐才子傳校箋》(三)卷六《徐凝傳》注云:“徐凝,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廬縣)人,《萬歷嚴(yán)州府志》云:‘徐凝,分水人,與施肩吾同時舉進士?!盵16]93《唐摭言》卷八、《唐詩紀(jì)事》卷四十一俱以施肩吾為元和十年(815年)登第,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傳校箋》(三)卷六《施肩吾傳》中考證說“均誤”,傅先生同時引《唐語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登科記考》等證明施肩吾為元和十五年(820年)登第[16]140。那么徐凝應(yīng)進士舉亦當(dāng)在元和十五年,而其參加解試自當(dāng)在此年前,即最晚為元和十四年。從《云溪友議》所記來看,徐凝、張祜是在杭州被白居易舉送應(yīng)試的,晚唐皮日休曾有《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可見此事并非文人杜撰。但據(jù)兩《唐書》載,白樂天典杭州始于長慶二年(822年)七月,長慶四年(824年)秩滿,前后不足三年時間。徐凝與白居易相見是在杭州開元寺賞牡丹時,最早應(yīng)是長慶三年春,比元和十四年晚了四年,故此事當(dāng)有誤,暫存疑。
乾符四年(877年)京兆府試《火中寒暑退賦》亦見于《唐摭言》卷二,其《置等第》條云:
乾符四年,崔淯為京兆尹,復(fù)置等第。差萬年縣尉公乘億為試官。試《火中寒暑退賦》、《殘月如新月詩》。李時文公孫、韋硎、沈駕、劉綦、倪曙、康駢、周繁池人善賦、吳廷隱、賈涉其年所試八韻,涉擅場,二屈其等第。[4]12
引文講得很清楚,《火中寒暑退賦》為乾符四年京兆府試賦。從其中一些應(yīng)試者的登第時間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如徐松《登科記考》卷二十三乾符五年(878年)“康駢”下注:“《永樂大典》引《池州府志》:‘康駢,乾符五年登進士第?!盵8]876同書同卷中和五年(885年)“倪曙”下注:“《永樂大典》引《閩中記》:‘倪曙字孟曦,侯官人。中和五年及第?!盵8]884此二人皆進士及第于乾符四年后,其參加禮部進士科試當(dāng)即京兆府解送。
通過上面的考察,共得解試賦13例14篇,其中有題無篇者3例。在這些解試賦中,縣試賦僅1例2篇,可見州府試賦要比縣試賦存見資料豐富一些。而在所存見州府試賦文獻中,明確屬于京兆府試賦者5例8篇,又明顯比其他州府試賦詳瞻。與省試賦一樣,解試賦講究冠冕正大,不管是命題、限韻還是行文,均表現(xiàn)出濃厚的宗經(jīng)和史鑒意識。
[1]宋祁,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3]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王定保.唐摭言[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王仲鏞.唐詩紀(jì)事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李昉,等.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局,1966.
[7]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8]徐松.登科記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0]洪業(yè).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知幾所作辨[J].史語所集刊,1954:(28下).
[11]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2]馮贄.云仙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3]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4]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范攄.云溪友議[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三[M].北京:中華書局,1990.
[責(zé)任編輯 海 林]
I206.2
A
1000-2359(2010)02-202132-04
王士祥(1974—),河南延津人,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師,文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xué)、文獻學(xué)的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09CZW025)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