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潘軍英,高利權,譚曾德,高明震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步伐不斷加快,頸椎病成為困擾現(xiàn)代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1,2]。由于現(xiàn)代人健康觀念的轉變,對醫(yī)療護理有很高的要求,不斷改進醫(yī)療措施,減輕頸椎病給病人帶來的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降低致殘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3],成為醫(yī)護臨床工作者積極探索和反復研究的課題。為此對我院門診及住院的 120例頸椎病病人進行生存質量的調查,了解頸椎病病人的生存現(xiàn)狀,為頸椎病的醫(yī)療措施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擇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的 30~60歲的自愿病人為研究對象共 120例,其中 30~40歲 41例,40~50歲 44例,50~60歲 35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推拿組和藥物組,每組各 60例。基本資料比較見表 1。由表1可見,兩組間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s)
表1 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s)
組別 總數(shù) 男 女 平均年齡(歲) 病程(年)推拿組 60 34 26 43.56±13.78 1.42±2.30藥物組 60 31 29 44.23±11.35 3.59±5.98
均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①頸肩臂疼痛麻木,有肩臂疼痛及典型的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②頸部疼痛活動受限,有不同程度的頸部活動受限;③后頸部觸診檢查,患椎棘突多有病理性移位和壓痛,頸部肌肉痙攣、僵硬;④椎間孔擠壓試驗、臂叢神經(jīng)牽拉試驗陽性;⑤手和前臂感覺減退、肌力減弱;⑥年齡在 30~60歲之間;⑦X線正位片可見頸椎側彎,棘突偏歪,椎間隙狹窄;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反弓,椎間隙變窄,椎體增生;斜位片椎間孔變小;⑧CT斷層掃描診斷頸椎間盤突出。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在 30~60歲患者;③自愿加入試驗者;④隨訪時間在 1個月以上者。
①頸椎結核、腫瘤、骨折、脫位、風濕、類風濕及骨質疏松者;②合并心腦血管病及精神病者;③孕婦;④不愿參加或中途退出及未能完成本試驗內容者。
調查問卷采用中山醫(yī)科大學方積乾教授在權威機構授權下負責研制的 SF-36量表中文版[5,6]。問卷在征得病人同意后由病人親自填寫或家屬代填,共發(fā)放問卷 150份,回收 120份。采用問卷形式收集資料,要求被調查的病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0.5 h內)完成對問卷的作答。問卷內容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疾病種類、病程等。第二部分應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中文版)進行隨訪。隨訪方案:在經(jīng)臨床治療后,對病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隨訪,采取門診或電話隨訪的方式,對照已經(jīng)設計好的生存質量量表(SF-36中文版)的內容,逐項隨訪其治療前及現(xiàn)在的相關情況,填寫調查問卷。本調查表共有36個條目,包括 8個維度: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該量表共 36題,能夠產生 8個領域的得分。生理機能為 20分,生理職能為 4分,軀體疼痛為 9分,總體健康為 20分,活力為 20分,社會職能為 8分,情感職能為 3分,精神健康為 25分。得分按正向計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2.2.1 推拿組
患者坐位[7,8],醫(yī)者位于病人后側,首先用滾法、一指禪推法、彈撥法施治于病人頸部、肩部、上背部的肌肉。拿揉、點按頸及上肢部,用拿揉、點按法施治于頸部,重點拿揉肌肉痙攣部位,醫(yī)者一手扶病人前額部,另一手施用拿揉法,并可配合頸部的屈伸;點按肩井、大椎、缺盆、天宗、阿是穴及上肢肩隅、極泉、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后溪等穴。按揉頸部病變棘突旁痛點及棘上韌帶有摩擦感的部位。用叩擊法施治于肩背部。以上治療可持續(xù) 10 min左右。
頸椎關節(jié)松動法可糾正錯位的頸椎,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解除錯位頸椎對神經(jīng)、血管等軟組織的刺激或壓迫。使用頸椎關節(jié)松動法的指征是患椎棘突有偏歪。病人坐位,主動低頭前屈頭部約 20°,術者立于患者后方,通過雙拇指觸診檢查,摸準患椎偏歪的棘突,用拇指抵按住偏歪的棘突(棘突向右偏歪,用左手拇指抵按住棘突右側;棘突向左偏歪,用右手拇指抵按住棘突左側)。另一手從患者頸前繞過,用右手或右前臂抵住患者下頜部,同時患者的頭部靠在施術者的腹前上部,向側方轉動,至生理極限,患者始終保持低頭體位。術者以抵按偏歪的棘突的拇指為支點,托下頜之手上提牽引頸部,患者頸肩部放松,使用一短暫有限度、有控制的突發(fā)巧力,稍微增大其旋轉度,此時可聽到清脆“卡咯”彈響聲,同時手下棘突有移動感,證明手法成功。頸椎關節(jié)松動法成功后,用滾、一指禪推、拿、揉等手法繼續(xù)治療,以解除因頸椎關節(jié)松動法后造成的頸部不適感。
以上治療每日 1次,10次為 1療程,共治 2個療程。注意手法不可粗暴。
2.2.2 藥物組
藥物組服用脊痛消Ⅱ號(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制藥廠生產),日 3次,每次口服 5~8粒(根據(jù)病人耐受情況),服藥治療 28天為 1療程,28天后進行療效評定分析。
采用 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及組間比較方差齊時均采用 t檢驗,方差不齊則采用 t′檢驗 。
兩組間治療前 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 2。
表2 治療前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表2 治療前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組別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社會實踐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推拿組 57.17±11.44 24.58±16.91 35.74±12.12 55.08±4.56 44.25±5.35 46.25±14.24 17.22±18.40 45.18±5.56藥物組 56.17±10.28 19.60±18.46 35.74±12.12 55.08±4.56 52.00±6.32 51.87±12.14 17.22±18.40 50.90±5.70 P值 1.000 0.231 1.000 1.000 0.889 0.745 1.000 0.387
推拿組治療前后 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P<0.05??梢娡颇弥委燁i椎病對患者生存質量各維度的改善均有效,見表 3。
表3 推拿組治療前后 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表3 推拿組治療前后 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時段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社會職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治療前 57.17±11.44 24.58±16.91 35.74±12.12 55.08±4.56 44.25±5.35 46.25±14.24 17.22±18.40 45.18±5.56治療后 84.50±7.80 87.08±20.84 77.78±9.37 59.50±5.94 63.83±7.61 78.75±12.02 96.66±10.08 66.90±9.08 P值 0.000 0.035 0.039 0.000 0.002 0.046 0.000 0.000
藥物組治療前后 SF-36量表中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等 4個維度分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生理職能、活力、社會職能、精神健康等 4個維度分數(shù)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梢娝幬镏委燁i椎病對患者生存質量部分維度的改善有效,見表 4。
表4 藥物組治療前向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表4 藥物組治療前向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比較 (±s)
時段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社會職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治療前 56.17±10.28 19.60±18.46 35.74±12.12 55.08±4.56 52.00±6.32 51.87±12.14 17.22±18.40 50.90士 5.70治療后 83.90±9.38 88.14±19.34 77.02±11.08 59.49±5.85 54.58±7.39 78.18±12.63 85.48±13.07 47.05±4.89 P值 0.000 0.589 0.039 0.000 0.483 0.939 0.000 0.307
推拿與藥物對頸椎病患者生存質量各維度的改善均有效,但推拿治療方法對患者生存質量各個維度的改善效果更明顯,見表 5。
表5 兩組間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改善值比較 (±s)
表5 兩組間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改善值比較 (±s)
組別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社會職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推拿組 57.17±11.44 19.58±18.46 49.72±16.69 55.08±4.56 52.00±6.32 12.50±8.95 88.33±16.03 14.85±5.23藥物組 84.50±7.80 5.83±3.70 51.11±13.96 59.50±5.94 5.83±3.70 5.94±9.81 25.56±22.44 6.03±2.2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69 0.035 0.001
改善值 =治療后轉換分數(shù) -治療前轉換分數(shù)
推拿治療與藥物療法對頸椎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都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兩者相比而言,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要優(yōu)于藥物組。推拿治療在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生理職能、活力、精神健康等 7個維度改善程度要優(yōu)于藥物組,在社會職能的改善程度兩者無顯著性差異。
通過本次對 120例門診的頸椎病病人生存質量測量調查結果了解,病人總體生存質量測量得分及自評分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年齡層病人的生存質量總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0~40歲的頸椎病病人的生存質量得分最高,40~50歲病人次之,50~60歲病人最低),提示可根據(jù)不同年齡層病人的生存質量進行調整。推拿治療、藥物治療對改善病人生存質量均有一定的影響,但推拿療法效果更佳。
[1] 張印斗,張潔民.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與病理基礎[J].實用放射雜志,1995,100(11):621
[2] 陸琪宏.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J].中華外科雜志,1993,8(3):473
[3] 高怡加.非手術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生存質量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1-36
[4] 國家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 湯旦林.生存質量測定及其臨床試驗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4,74(3):175-178
[6]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3
[7] 王軍.頸椎病的預防與治療[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8] 高翔,蔣濱,李蠡,等 .手法治療頸椎病機理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yī)文獻雜志,1999,1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