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荊 平
前不久,首都師范大學侯會教授連續(xù)發(fā)表兩篇博文,主張把《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從中學語文課本中拿掉,理由是小說雖然寫得生動精彩,但與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目標相悖。“把血腥的殺人場面放到中學生的課本中去,讓性格尚未定型、思維尚未明晰的十幾歲孩子去讀,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哪怕一篇課文中正面影響占到90%,負面影響只有10%,也不行!”《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該不該收入中學課本,值得討論,其所代表的德育思想更值得討論。
侯會教授的觀點具有相當?shù)拇硇?。許多學校和教師堅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消滅一切陰暗丑惡的角落,為學生創(chuàng)造光明干凈的道德環(huán)境,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牢固基石。基于這種理念,鏟除腐朽沒落思想的源頭,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光明、干凈的社會,便成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屏蔽社會陰暗、骯臟的一面,恨不能把學校建成無菌試驗室,更是許多學校和教師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
可是,對學校和教師的良苦用心,學生似乎并不買賬,包括弒師弒母、恃強凌弱等過去極為罕見的事情都變得屢見不鮮。面對社會詬病,教師也發(fā)出了“五天教育抵不住一個周末”的無奈慨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的德育這么軟弱無力?為什么正面的東西反而斗不過負面的東西?除去不良文化、腐朽觀念的腐蝕、獨生子女本身的問題等社會因素之外,學校和教師的問題又在哪里?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呢?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這種被奉為至理的德育理念存在著某種錯誤。
光明、干凈與陰暗、骯臟是相伴而生的。這個世界本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高尚也有下流,有慈愛也有殘暴,有誠實也有欺騙,有好人也有壞人。當我們用心良苦地用濾色鏡把黃色、灰色、黑色濾掉,只讓學生看到紅色和綠色的時候,心意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理想的教育環(huán)境,實際上卻是在造假、在隱瞞、在不知不覺中拆毀道德的最后一塊基石——誠實。直白地說,我們是在有意無意地用虛擬世界欺騙學生。以欺騙教育學生誠信,怎能經(jīng)得起風浪的沖擊?這不猶如讓一個未經(jīng)“預防接種”又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和衛(wèi)生常識的人貿然闖入一個瘟疫肆虐的疫區(qū)嗎?當學生回歸真實的社會,摘去了眼前的濾色鏡,還能辨清世界的顏色嗎?被花花綠綠所吸引而步入歧途,甚至以為上當受騙而對學校德育產(chǎn)生厭惡情緒和逆反心理,還奇怪嗎?
道德意識和道德習慣的習得,是道德主體對各種道德倫理經(jīng)過比較、鑒別后自我選擇的結果,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就社會而言,人類經(jīng)過漫長的社會演變,在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與和平、野蠻與文明、專制與民主、禁錮與自由、丑惡與美善的對比中,選擇了正義與善良,懂得了高尚與低下。就個體而言,人們是經(jīng)過對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獲得與付出、道德與卑鄙等不同價值觀的反復比較、辨別,而選擇正確、拋棄錯誤的。沒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價值觀的比較,正確價值觀不可能樹立和發(fā)展。我們?yōu)閷W生精心準備的一切,包括不遺余力地傳承道德倫理和盡心竭力打造所謂凈土,恰恰是給學生佩戴有色眼鏡,剝奪學生的主體權力,創(chuàng)建學生快速“色盲”的環(huán)境?,F(xiàn)在網(wǎng)上大量出現(xiàn)的不分是非曲直的謾罵留言,不正是“色盲癥”快速蔓延的征兆嗎?
學校和教師的德育職責是做學生道德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信息提供者。作為引導者,要向學生傳授健康的道德倫理思想,指明社會與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標準,引導學生做有道德的人、有益于社會和人民的人。作為組織者,重點是組織好學生的道德實踐和道德討論,挖掘道德建設材料的多元性質,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辨別真假、善惡、美丑的方法。作為信息提供者,既要傳授高尚、正確的道德倫理思想,提供充分的正面信息,也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一些不那么正確或是根本不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念,有限制地提供一些負面信息,作為學生比較、鑒別道德是非的材料。
就以《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為例。如果教師僅僅把它作為一篇小說來講,僅僅關注它的藝術特色,發(fā)掘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情節(jié)和文字揭示魯智深嫉惡如仇、俠義肝膽的,那么侯會教授的擔心就不是多余的。如果教師既做文化教師又做人生導師,當好引導者、組織者、信息提供者,就既可以增強學生對魯智深藝術形象的理解,還可以產(chǎn)生很好的德育效果。比如,給學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本文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與市井小流氓傷害無辜有什么不同?現(xiàn)在看,對鎮(zhèn)關西這樣的人和事,是該人人學魯智深“路見不平一聲吼”,還是該報告司法部門來處理?通過學習這篇小說,你能結合那些俠客電影、電視、游戲,談談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嗎?然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如果教師能再以參與者的身份在討論中加以適當引導,一定能開成生動的是非討論會,效果也肯定超過單純的正面灌輸。
這種德育理念在“大一統(tǒng)”的社會可能是正確的,可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可以在課文中回避血腥,但無法回避大眾媒體,而在大眾媒體中,負面社會現(xiàn)象占據(jù)相當大的版面。我們更無力把學生與社會分開,而社會的一些污泥濁水足以把缺少辨別能力的青少年淹沒。堵是堵不住的!還是告訴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世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分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