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妍
(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天津 300387)
漢英俄成語跨文化對比分析
劉 妍
(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天津 300387)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于哲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漢、英、俄語中的成語,分別承載著各自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它們與民族文化和語言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文章以文化的視角,分別從地域特點、宗教信仰、歷史發(fā)展等三個主要方面對漢英俄成語進(jìn)行對比分析。通過揭示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以期為外語教學(xué)提供一些幫助。面對同樣的客觀世界,各民族對客觀世界的看法也有很多相似之處,語言文化內(nèi)涵也必然有很多相似之處。透過文化視角下的漢英俄成語對比分析,可為中國學(xué)生快速掌握英語、俄語的語言及文化內(nèi)涵,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幫助。
語言;文化;成語
比較是人類認(rèn)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一種語言的特點只有通過與別的語言的比較才能被認(rèn)知。呂叔湘先生說過:“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比較以后才能顯示出來……,語言也是這樣。要認(rèn)識漢語的特點,就要跟非漢語比較;要認(rèn)識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就要跟古代漢語比較,要認(rèn)識普通話的特點,就要跟方言比較”[1]。漢語、英語、俄語作為世界上的三大語種,影響十分廣泛。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和俄語同屬于印歐語系,但分屬于不同的語族。要更好地認(rèn)識漢語、英語、俄語的特點,將三者進(jìn)行比較必不可少。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凸現(xiàn)了語言的性質(zhì)和結(jié)構(gòu),同時又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它既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漢語、英語、俄語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形式定型、意義固定、具備不可譯性、蘊含民族文化特點的成語。鑒于成語在語言中的典型性與代表性,本文選擇漢英俄成語對其文化內(nèi)涵進(jìn)行對比分析,除了能更好地認(rèn)識三種語言的特點外,更重要的是能更全面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差異。
1.成語的概念與范圍
1979年出版的《辭?!丰屃x:“成語是熟語的一種。習(xí)用的固定詞組。在漢語中多數(shù)由四字組成,組織多樣,來源不一。有些可從字面理解,如‘萬紫千紅’、‘乘風(fēng)破浪’;有些要知道來源才懂,如‘青出于藍(lán)’出于《荀子·勸學(xué)》,‘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王蠹》?!保?]1994年出版的《漢語大詞典》釋義:“成語指長期習(xí)用、結(jié)構(gòu)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大多由四字組成?!保?]這兩部辭書將成語看成熟語的一部分。但有些學(xué)者還是愿意用成語代替熟語的概念,將慣用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也囊括在成語的概念之內(nèi),也就有了漢語成語廣義與狹義之分。
就英語來說,成語(idiom)是指短語或句子,表示整體意義而不表示單詞個體意義[4]。而英語的“idiom”所指的范圍不十分固定,大多時候含義很廣泛,包括成語 (set phrase)、諺語 (saying)、俗語 (colloquialism)、典故(allusion)和俚語 (slang)等,它是從長久的社會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固定短語或短句。
俄語成語 (фразеология) 是指語言中固定表達(dá)與結(jié)構(gòu)的總和[5]。俄語成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說法:廣 義 的 說 法,包 括 諺 語 (пословица)、俗 語(поговорки)、成語 (идиомы)、言語的固定短語( устойчивые обороты речи) 或 叫 成 語 性 詞 組(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етания);狹義的說法,只包括成語 (идиомы) 和成語性固定短語 (устойчивые обороты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характера)。因此,就廣義而言,成語泛指各種類型的習(xí)用語,包括諺語、俗語、格言、名言和固定詞組等??梢钥闯?,漢語、英語、俄語這三種語言中的成語都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當(dāng)然,關(guān)于漢語、英語、俄語成語的概念與范圍,一直是漢語、英語、俄語界爭論的問題,僅漢語中有關(guān)成語的名稱就達(dá)十余種,其間總會有差別。用“成語”一詞來概括,并不意味著抹殺這些差別。
2.成語與民族文化的關(guān)系
民族是指“歷史上形成的、處于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jīng)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人的共同體”[6]。語言是民族的重要屬性,是民族的本質(zhì)特征。了解一個民族的過去和現(xiàn)在,離不開對該民族語言的考察。漢語、英語、俄語分別代表著漢民族、不列顛民族和俄羅斯民族的特質(zhì)。每個民族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絢爛多姿的民族文化。從兩者關(guān)系看,語言與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互動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它既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文化是語言的管軌,影響著語言發(fā)展,制約著語言形式??梢?,語言承載和體現(xiàn)著民族文化,文化水平制約影響著語言的發(fā)展,它不斷地將精髓注入語言之中,成為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和語言表現(xiàn)的基本內(nèi)容。作為語言精華的成語,與文化也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
3.成語的性質(zhì)
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于哲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具備以下特性。
(1)再現(xiàn)性。它是成語的重要特征。俄羅斯成語學(xué)家Шанский認(rèn)為:“成語是現(xiàn)成的、再現(xiàn)性的語言單位。”[7]成語具有一系列區(qū)分性的本質(zhì)特征,首先就是它的“現(xiàn)成再現(xiàn)性”:成語不是在交際過程中臨時創(chuàng)造的,而是大腦中的整體再現(xiàn)。這種語言再現(xiàn)的表現(xiàn)可以是典型的外在形象、不同時代產(chǎn)生的套語,可以是作品中的名言警句,還可以是俗語、童話中的常用語。
(2)歷史性。成語的歷史性是強調(diào)成語是人們長期使用的產(chǎn)物。每個成語都有或長或短的歷史。一個成語從初具雛形發(fā)展到定型形式,都經(jīng)過了時間的考驗,優(yōu)勝劣汰,成為滿足時代需要的交際材料。漢、英、俄語都是這樣。成語的歷史性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受制于當(dāng)時的時代水準(zhǔn)和生活條件及語言材料,但一經(jīng)定型,那么這些語言材料都成了歷史的記錄和證明,成為歷史的痕跡。
(3)民族性。每一種語言都有鮮明的民族性。作為語言精華的成語更能顯示其民族性,承載更多的民族文化信息。成語是習(xí)用的現(xiàn)成語言單位,或反映某一歷史現(xiàn)象,和民族歷史緊密相聯(lián);成語反映民俗,民俗是成語不竭的源泉。
成語具有再現(xiàn)性、歷史性、民族性的特性,也就決定了成語能成為民族文化集中而典型的體現(xiàn)者。所以,將漢英俄成語進(jìn)行對比分析,能更有效地了解語言,揭示民族文化差異。
成語就本質(zhì)而言,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結(jié)構(gòu)固定而凝練、內(nèi)涵豐富而深刻的語言現(xiàn)象,是人類歷史和文化在語言進(jìn)化中的體現(xiàn)和反映,是一個社會的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語言的精華,反映出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現(xiàn)就從文化角度,分析漢英俄成語所反映出的地域特點、宗教信仰、歷史發(fā)展、民族文化心理。
1.地域特點
成語反映出民族的地域文化特點。每個民族都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繁衍,地域文化特點自然影響到民族語言。人們會因環(huán)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象來表意,凸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處內(nèi)陸的農(nóng)業(yè)大國,大部分國土處于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描寫季節(jié)的成語有很多,如:春光明媚、驕陽似火、秋高氣爽、冰天雪地。還產(chǎn)生了許多與農(nóng)耕有關(guān)的成語,如:五谷豐登、良莠不齊、拔苗助長等。
英國是個島國,屬于海洋氣候。冬夏之間其氣溫變化不大,且降雨頻繁,有時甚至常年不斷,當(dāng)?shù)厝穗y得遇上艷陽天。所以產(chǎn)生了英諺: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太陽好,就曬草——抓緊時機)。英國捕漁業(yè)發(fā)達(dá),人們歷來善于航海,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與海、水、航行等詞匯有關(guān)的成語,如:know(learn)the rope(熟悉內(nèi)幕,原意指一個有經(jīng)驗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來掛帆的繩子)。再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blue)sea(在魔鬼與深海之間——進(jìn)退維谷、進(jìn)退兩難)??梢?,前者有明顯的陸地文化特色,而后者具有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
俄羅斯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大部分國土都處在寒帶地區(qū),冬長夏短,寒冷異常,這使他們的生活和語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как снег на голову(突如其來)、не в свои сани сесть(占了別人的位子,坐的不是自己的雪橇——不稱職)。有關(guān)物產(chǎn)的 成 語 有 很 多,如 назвался грузем,полезай в кузов (是貨物就要裝到車子里——說到做到)、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 (像雨后的蘑菇——雨后春筍)等。
2.宗教信仰
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大多信仰基督教,俄羅斯民族主要信仰東正教,而漢民族則主要信仰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對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yuǎn)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成語中也得到明顯的反映。
在英語國家,《圣經(jīng)》作為基督教的經(jīng)典著作,許多源自其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已經(jīng)演變?yōu)槭廊耸熘某烧Z。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live branch(橄欖枝,和平的象征)。實際上,俄羅斯的東正教是以基督教為基礎(chǔ),經(jīng)過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革,逐漸形成的,屬于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大量的俄語成語出自《圣經(jīng)》或與基督教活動有關(guān),如:заблудшая овца(迷途羔羊)、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替罪羊)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遠(yuǎn)流長,自成一體。中國是個多神教的國家,相比之下,佛教、道教的影響較大,有不少成語來自佛教,如借花獻(xiàn)佛、一塵不染、現(xiàn)身說法、五體投地,反映了廣博的佛教文化思想;有些成語如大惑不解、靈丹妙藥,則反映了道教的文化思想。
3.歷史發(fā)展
成語言簡意賅,帶有典故性。許多成語出自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各民族特有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故事、傳說總會反映到成語當(dāng)中。
漢語成語中有大量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聯(lián)系的成語?!八拿娉琛?、“約法三章”反映了楚漢之爭;“價值連城”、“完璧歸趙”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趙之爭;三國后期劉禪的“樂不思蜀”,史記中記載的“臥薪嘗膽”等成語都鮮活地反映了當(dāng)時的歷史事件。
英語中源自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的成語也很多,如:have an axe to grind(有斧子要磨——別有用心)來自本杰明·富蘭克林的故事。A Roland for an Oliver(羅蘭大戰(zhàn)奧立佛——不分勝負(fù),旗鼓相當(dāng)):羅蘭是查理大帝的外甥,相傳曾經(jīng)與他的朋友奧立佛 (Oliver)大戰(zhàn)了五天五夜而不分勝負(fù)。All Pater to pay Paul(剜肉補瘡)指英國在1540年挪用圣彼得大教堂的資金來修繕圣保羅大教堂。
在俄語中,Потёмкинские деревни(波焦姆金的村莊)意為弄虛作假、裝飾門面的東西。波焦姆金是18世紀(jì)俄國軍事活動家、陸軍元帥,1762年宮廷政變的組織者,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寵臣和親信。該成語源于這樣的歷史事件:偏僻的克里米亞剛剛并入俄國,女皇巡查此地。波焦姆金為博得女皇歡心,就在女皇經(jīng)過的地方,采用舞臺布景的方法,用紙板和木板搭成整齊漂亮的村舍,用沙子堆成糧倉。女皇遠(yuǎn)遠(yuǎn)看到一派太平景象,一高興晉升他為公爵。這事后來成為笑談。類似的成語還有 как Мамай прошёл (像馬邁將軍來了一樣,意指場面一片狼籍),源自1380年韃靼將軍馬邁入侵古羅斯時到處燒殺搶掠的史實。凡此種種以民族歷史的特定事件和人物為素材的成語,都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4.民族文化心理
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明顯體現(xiàn)在對同一事物的好惡上,這種文化差異也反映到成語中。漢英俄語言中有許多涉及動物的成語,很明顯表現(xiàn)出這種差異。
各民族在對待狗的態(tài)度上是有差別的。英國人認(rèn)為狗是人類的朋友,一般對狗不抱惡感,充滿愛惜的感情。在許多成語中用狗來比喻人類的生活和行為習(xí)性。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吾,兼及吾犬——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每條狗都有得意的日子——每個人一生中總有得意之日)、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幫助瘸狗過階梯——助人度過難關(guān))。不過英語是受外來文化影響很大的語言,它的成語中狗的形象含有貶義的也有,但令人厭惡、可鄙的含義不多,這與漢語大不一樣。漢語中狗是卑賤的動物,漢語成語中狗的形象大多帶有貶義。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狗血噴頭、狐朋狗友等。俄語中也有以狗為形象的成語。有的用作褒義,突出狗的忠心耿耿,如:собачья верность ( 狗 的 可 靠——十 分 可 靠 ) собачья преданность (狗的忠誠——十分忠誠);有的用作貶義,強調(diào)狗的助人為惡的特點,如:Собаке собачья смерть( 狗有狗的死法——惡有惡 報)、злой как собака(像狗一樣兇惡);還有顯現(xiàn)狗無助、可憐,抱有同情、憐憫狗的遭遇的一面,如 устал как собака(累得像狗一樣——精疲力盡)等。
這里還要提及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那就是“龍”。中西方在對待“龍”的態(tài)度上有很大差異。中國人把龍看作吉祥物,以“龍的傳人”而自豪,把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許多成語中都有龍,如,生龍活虎、望子成龍等。而西方人眼中“dragon”(俄語дракон)是兇神惡煞的象征,是災(zāi)難的預(yù)兆。例如the great dragon指的是《圣經(jīng)》中與上帝作對的惡魔撒旦(Satan)。
但是,事實上,“龍”并不等同于“dragon”,因為漢語中的“龍”與英語的“dragon”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許多人將英語的“dragon”譯成“龍”,將漢語的“龍”譯成“dragon”,都是不妥的。西方人的“dragon”是一種惡的“蛇怪”、“蛇妖”(當(dāng)然也有不壞的 dragon,但很少)。它體形龐大,有翅膀,靠巨大的肉翅飛翔,口能噴火,猙獰恐怖,無惡不作。而中國和東亞人叫的“龍”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物”,能興云降雨,護(hù)佑著一方平安??梢?,西方的“dragon”和中國“龍”形象和作用都不一樣。將中國“龍”與“dragon”互譯造成了中西文化的誤解,導(dǎo)致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現(xiàn)今有許多學(xué)者將中國“龍”采用音譯,以體現(xiàn)中國特色,有“l(fā)ong”、“l(fā)ung”、“l(fā)oong”等譯法,各具特色。
盡管各個民族的生活條件、歷史發(fā)展、文化背景千差萬別,但人類的思想畢竟有許多共同點,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往往是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總能找到文化內(nèi)涵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的成語。
1.借用共同外來典故的成語
西方世界文化的基石為“兩希文明”,即希臘羅馬文明和希伯萊文明。古希臘羅馬的古典傳統(tǒng)和希伯萊基督教的中世紀(jì)傳統(tǒng)對整個西方世界產(chǎn)生深遠(yuǎn)的影響,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同時西方的文化也一點點地滲透到中國文化之中。在漢語中也會經(jīng)常見到許多與英俄同典故的成語。
來自于《圣經(jīng)》的,如:wolf in sheep's clothing—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披著羊皮的狼)、 a lost sheep—заблудшая овца(迷途羔羊)、forbidden fruit—запретный плод ( 禁 果)、 Pandora's box—Ящик Пандоре(潘多拉的盒子)、tooth for tooth—зуб за зуб(以牙還牙)等。
來自《伊 索 寓 言》的:crocodile's tear—крокодиловые слёзы (鱷魚的眼淚)等。
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語傳說的:cross the Rubicon—перейти Рубикон (渡過盧比肯河——破釜沉舟。相傳古羅馬時期擔(dān)任高盧總督的愷撒跨越劃分高盧省和意大利的盧比肯河后,在河邊燒毀船只,士兵們無路可退,只有勇往直前,戰(zhàn)勝敵人)、Sword of Damocles—дамоклов меч (達(dá)摩克利斯的劍——千鈞一發(fā)。相傳公元前四世紀(jì),古希臘敘拉古王戴奧尼修斯宴請他的廷臣達(dá)摩克利斯,要他坐在以一根頭發(fā)懸掛的劍下,以示君王處于危難之中)等。
2.語義與形象相同或相似的成語
盡管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但人們的經(jīng)歷和對世界的認(rèn)識在不少方面卻是相似的。所以,漢英俄語中存在著許多語義與形象相同或相似的成語。
(1)漢英俄語言中語義與形象完全對應(yīng)的成語。如:
了如指掌:know something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
видно как на ладони
渾水摸魚:fish in troubled waters
ловить рыбу в мутной воде
火上澆油:pour oil on the flame
лить масло в огонь
千鈞一發(fā):hang by a hair
висеть на волоске
撈救命稻草:catch at a straw
хвататься за соломинку
(2)漢英俄語言中語義相同、形象各異的成語。如:
一箭雙雕: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殺兩鳥)
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一下打死兩只兔子)
腳踏兩只船:a foot in both camps(一只腳放進(jìn)兩個帳篷)
садиться между двух стульев (一下坐在兩把椅子上)
空中樓閣:build castles in the air(在空中建城堡)
строить на песке(在沙土上建房子)
多此一舉:bring owls to Athens(運貓頭鷹到雅典,雅典盛產(chǎn)貓頭鷹)
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ездят(帶著茶炊去圖拉,圖拉盛產(chǎn)茶炊)
小題大做: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將鼴鼠丘看成山)
делать из мухи слона(把蒼蠅說成大象)
棋逢對手:diamond cut diamond(鉆石切鉆石)
Нашла коса на камень (鐮刀碰石頭)
一丘之貉:birds of a feather(一樣羽毛的鳥)
одного поля ягода(一塊地里的漿果)
非驢非馬:neither fish nor fowl(既非魚也非禽)
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既非魚也非肉)
(3)漢英俄語言中兩種語言形象語義完全對應(yīng),一種語言不對應(yīng)。
1)俄英對應(yīng),但與漢語不對應(yīng)
對牛彈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扔到豬面前)
метать бисер перед свиньями (把珍珠扔到豬面前)
雨后春筍: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像雨后的蘑菇)
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 (像雨后的蘑菇)
滄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大海中的一滴水)
капля в море(大海中的一滴水)
大海撈針: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草堆里尋針)
искать иголку в стоге сена(草堆里尋針)
孤注一擲: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Все яйца в одной корзине(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英語、俄語同屬印歐語系,他們的文化淵源相近。古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化對兩個國家、兩種語言影響十分深遠(yuǎn)。在英語、俄語的成語中表達(dá)同一語義時,往往使用的形象很接近。
2)漢英對應(yīng),但與俄語不對應(yīng)
一帆風(fēng)順:plain sailing(平面航行)
без сучка без задоринки(既無節(jié)疤,也無戧茬的光滑木板)
3)漢俄對應(yīng),但與英語不對應(yīng)。
乳臭未干:молоко на губах не обсохло(嘴唇上的牛奶還沒干)
wet behind the ears(耳朵后面是濕的)[8-11]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文化的視角來考察成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民族在地域特點、宗教信仰、歷史發(fā)展、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特色,是成語歷史民族性的根源所在。漢、英、俄語中的成語分別承載著各自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它們與民族文化和語言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漢英俄成語的比較,揭示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在教學(xué)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比較豐富課堂教學(xué)內(nèi)容,使語言學(xué)習(xí)不再枯燥。再者,面對同樣的客觀世界,各民族對客觀世界的認(rèn)識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承載文化內(nèi)涵的漢英俄成語也必然有很多相似之處。透過文化視角來審視漢英俄成語,以對比分析方法來找出異同,將為中國學(xué)生快速掌握英語、俄語,深層次理解其語言文化內(nèi)涵,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很大的幫助。
[1] 呂叔湘.通過對比研究語法[C]//呂叔湘語文論集.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137.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206.
[3]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3:143.
[4]霍恩比(A S Hornby),李北達(dá).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734.
[5] 張建華,王 偉.現(xiàn)代俄漢雙解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3:1153.
[6]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951.
[7]Шанский Н М.Фразеолог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цоскьа: изд.Высшая школа,1985:193.
[8]周紀(jì)生.俄漢成語詞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9] 李中和,李亞舒.簡明英漢成語大詞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
[10]彭再義.俄語成語釋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11]陳文伯.英漢成語對比與翻譯[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Chinese,English and Russian Idioms
LIU 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And idioms,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are cultural manifestation.Being concise,vivid,and rich in philosophical thought,idioms typically reflect ethn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idioms in Chinese,English,and Russian bear features of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 and ideology.This paper studies Chinese,English and Russian idiom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By reveal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ree aspects,namely geographical features,religion and his torical evolution,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some idea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of idioms.However,as the worldly experience of all ethnic groups is similar,people develop similar world views.Idioms definitely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It is hoped that this analysis can be helpful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grasp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d Russian idioms,and therefore,to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language;culture;idioms
H033;H313.3
A
1008-4339(2010)03-0267-05
2009-09-15.
劉 妍(1977— ),女,碩士,講師.
劉 妍,liuyan@tj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