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興治
(寧波市鄞州區(qū)龍觀中學,浙江 寧波 315166)
問題緣起
《臺階》一文教學正在進行中,教師提出:“父親為了造一間有高臺階的房子,他是怎樣準備的?請以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回答?!?/p>
學生從課文里很快找到了很多答案。
“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里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p>
“于是,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基卵石,剩下的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p>
“冬天,晚稻收倉了,春花也種下地,父親穿著草鞋去山里砍柴……父親一天砍一擔半,得一元五角?!?/p>
“父親就是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p>
當學生回答完以后,突然一個學生站起來問道:“老師,造房子有那么難嗎?我家造房子,爸爸請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樓房蓋起來了,而且建造房子的材料,全是爸爸買來的,用不著一片瓦、一塊磚地去撿,而且我們蓋房子用了十幾萬元錢呢!這樣的房子蓋得太不可思議了!”
這時課堂上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學生一個接一個地發(fā)言:“文章里說,一個冬天下來,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我家里根本沒有草鞋”;“這樣造房子也太難了,干脆買個商品房不就得了”;“那是時代不同了,也許當時就是這樣的呀”;“父親造好房子后,人也老了,一輩子在造房子中艱難地度過,太不值得了”;“對啊,就算有了高臺階,那又能怎么樣呢?”
……
一時間,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樣,大家議論紛紛,誰也說服不了誰。
思考討論
下課回到辦公室后,我陷入了深思,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學生不了解那個時代的艱苦,學生離那個時代太遠了,以致于對這樣的時代無法理解,這也是難免的事實。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是學生對于文中父親那個年代的時代特征了解不夠,以至于產(chǎn)生了這樣的想法,其二,折射出今天學生的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今天的學生大多住著高樓大廈,生活中吃穿無憂,天天享受著幸福的生活,有的甚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很多學生沒有吃過苦,根本不知道舊時代生活的艱辛,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經(jīng)歷,每到放學后,我就拿起一把柴刀,去附近的山上砍柴,除了砍柴,還得看牛、放羊、割豬草。學生聽了竟覺得奇怪。家里的房子也是父輩用艱辛的勞動慢慢建造起來的,很像小說《臺階》中的那位父親一樣,在艱難困苦中,蓋起了三間樓房,可是父親已經(jīng)蒼老了。
六、七十年前的生活,我們中國農(nóng)村處于極端貧困時代,物質(zhì)生活極其貧乏。小說描寫的是地方落后文化中人生的悲途,作品中的父親準備了大半輩子,就是為了造一間有高臺階的房子,一生耗盡心血,可謂千辛萬苦,可等到臺階砌好后,父親人也老了,腰也閃了。作品透射出那個時代的悲劇,中國農(nóng)村落后的生產(chǎn)力阻礙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世代代的農(nóng)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生存著,由此也就形成了像小說《臺階》中的父親養(yǎng)成了謙卑的心理,表情木吶,少言寡語,低眉順眼,逆來順受,在“大庭廣眾之下,夫妻倆從不合坐一條板凳?!?/p>
父親終于把臺階造好了,本應(yīng)該揚眉吐氣的時候了,可是文中的父親反而不自在,臺階是一級一級往下移,干脆就坐到門檻上去。小說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要想農(nóng)民真正站立起來,就要改變落后的農(nóng)村面貌,必須解放生產(chǎn)力。
今天的學生不能接受、不能理解小說中父親的艱辛,是因為他們離那個時代較遠。入選初中語文課本的余秋雨的《信客》,楊絳的《老王》、胡適《我的母親》等這些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都與現(xiàn)今的學生相距較遠。
要更好地去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必不可少,所謂“知人論世”,我們要了解這個“人”,就要去了解這個“世”,有的文章時代雖然與學生距離較遠,但是在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后,學生可以接受,像古代長篇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這些作品學生平時可以從不同的渠道了解到,比如影視作品、圖畫書、戲曲等,學生比較熟悉,教師上課時,學生也容易接受。有的文章并不那么容易了,像《信客》中信客的形象,《老王》中的老王等,因為他們是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
學生是通過閱讀和教師的講解去了解時代的,當我們在教學生分析這些人物形象時,首先要做的是向?qū)W生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如果在教學《臺階》時,教師介紹那個時代的特征后,學生就不會對父親造房子的艱辛感到迷惑不解,“父親”的形象也就容易把握了。
其次,從課堂學生的反映來看,折射出學生的價值觀的問題,文中的父親歷盡千辛萬苦,用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造成了九級臺階,究竟為了什么?是為了做人的尊嚴。我們知道,人活著無非是一個尊嚴問題,父親憑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了他人生的價值,哪怕他最后倒下了,還是值得的。父親造新屋,當然首先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至紫禁城,處處顯示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小至民居建筑,“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yīng)高”。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我們怎樣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課文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今天的人,也許對金錢、地位推崇倍至,但人活著不一定要追求金錢或地位,通過課文,我們應(yīng)該告訴學生怎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怎樣的價值觀是片面的,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而要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任務(wù)就落在教師的頭上。由此,筆者認為語文課,不僅僅教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將思想教育有機地滲透其中,做到“文道合一”,“文以載道”,這樣的教學應(yīng)該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