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英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策略探析

2010-02-16 23:26沈逸明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原語習語譯者

沈逸明

漢英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策略探析

沈逸明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漳州分校,福建 漳州 363000)

盡管跨文化交際現(xiàn)象由來已久,但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尚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及風俗習慣因民族、地理、歷史、宗教、文化等的不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文化信息傳遞交流勢必也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習語翻譯中尤為突出。就習語翻譯中如何理解并處理這些差異進行探析。

文化差異;習語翻譯;譯法分析

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風俗習慣因民族、地理、歷史、宗教、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跨文化交際現(xiàn)象因此不同而產(chǎn)生文化差異,造成欠額或超額的信息傳遞,影響信息準確性,有時還會引起不必要的沖突。翻譯作為一種交流手段,實際上就是口頭或文字上對跨文化交際的一種闡釋,作為譯者,首先要充分理解原語的蘊含,然后用另一種語言將其傳遞出去。為此,譯者必須盡可能采用一切手段,如直譯或意譯、進行欠額補償、尋找等值替換等方法來克服文化障礙,使得譯文既能正確體現(xiàn)原語蘊含,又是地道的目的語。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漢英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并提出如何通過相應策略以縮短這種差異對習語翻譯造成的影響。

一、漢英習語中的文化差異

(一)地理環(huán)境差異

習語的形成和流傳與不同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人們的認知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或制約。如:中國人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發(fā)展和大量涌現(xiàn)時,愛用“雨后春筍”這個習語,因為中國南方生長著竹子,人們熟悉這一自然規(guī)律。而英國不長竹子,人們并不了解這一規(guī)律。要形容同一現(xiàn)象,他們用的是他們所熟悉的rapidly grow like mushrooms。黃河由于發(fā)源于黃土高原,其河水渾濁不清,由此產(chǎn)生的習語“跳入黃河洗不清”是中國人所熟悉的。涇河發(fā)源于寧夏,流入陜西跟渭河會合,涇河水清而渭河水濁,因此有了“涇渭不分”和“涇渭分明”的習語。與之同理,Newcastle曾經(jīng)是英國的產(chǎn)煤中心,由此產(chǎn)生的習語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指的是多此一舉,做無用之功。The Thames是英國一條流經(jīng)倫敦的大河,誰要是說想to set the Thames on fire那簡直是“口出狂言”?!皾h語和日語中都有‘牛飲’一詞,而英語則沒有。如把‘牛飲’逐字譯成drink like a buffalo之類,英語民族就體會不到其含義---他們只知道魚的海量,而領會不到牛之善飲?!盵1]這是因為英國四面環(huán)海,漁業(yè)十分發(fā)達,有關海洋的習語較多。形容人口渴時大口喝水用的就是drink like a fish;他們形容“守口如瓶”用的是as close as an oyster。中國東臨大海,西部高山,春風常常從海面吹來。唐詩中有“東風變梅柳,萬匯生春光”的句子,因此“東風送暖”表示春天就要來臨,“西風凜冽”意味著冬天到了。而英國的地理位置不同,東邊吹來的是從北歐大陸來的冷風,西邊送來的卻是大西洋溫暖的海風,與我國正好相反。譯者翻譯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地理常識,了解這種文化差異,才能準確地傳遞信息,不會讓譯出語的讀者感到困惑。

(二) 習俗文化差異

譯者能否正確傳遞原語蘊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于有關文化的理解正確與否。如:龍是傳說中的一種四不像動物,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自詡是“龍的傳人”,許多有關龍的聯(lián)想是好的。如: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龍鳳呈祥等等。龍也是權勢的象征,龍袍、龍床、龍顏象征著帝王的用品或形象。但dragon在英語中卻是長著雙翅,口吐烈火的一只兇猛怪物,它也可指“悍婦,母夜叉”a woman who behaves in a fierce and frightening way(牛津高階,515)。其實漢字“龍”與英語dragon不但形象有別,喻義更是相差很大,譯法也很多,是否譯成dragon要視情況而定。如“龍鳳胎”實際是指“一男一女雙胞胎”,而“望子成龍”的“龍”是somebody“出類拔萃”的意思。若直譯成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是不妥的。漢語中綿羊和山羊并沒有好壞之分,但在英語中山羊常被看作是壞的、下流的。如old goat:an unpleasant old man who is annoying in a sexual way是“老色鬼;色狼;好色之徒”。(牛津高階,751)習語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就是要人們懂得“區(qū)分好壞”。希臘神話中好色淫亂的“森林之神”就是長著山羊腿的怪物。由于存在這種差異,漢語十二生肖中的“羊”就被譯成了Sheep而不是Goat,盡管后者遍布于大江南北,而前者生活區(qū)域則小得多。不同民族的人或同一民族但是不同地區(qū)的人對于同一物體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可能不一樣,譯者對于這類聯(lián)想意義相差甚遠,有時完全相反的詞語,在翻譯時應該深刻理解原語的內(nèi)涵。

(三) 文學藝術作品差異

文學藝術作品中,不同民族對于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聯(lián)想不同,這是各種因素造成的,在習語中自然有所體現(xiàn)。如:bark at the moon出自莎士比亞作品,bark指的是狗想嚇唬月亮,該習語可譯為“虛張聲勢”。而“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bark指的是“少見多怪”。出自伊索寓言的英語諺語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指的是一只偶然到來的燕子不可能是夏天要來的象征,因為在英國,人們見到大量的燕子是在夏天。而中國幅員遼闊,南方北方看到燕子的季節(jié)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人們對此認知不同,多數(shù)人將此譯成“單燕不成春”,漢語中可表示類似喻義的是諺語“單絲不成線”。我國水仙花主要產(chǎn)于福建漳州一帶。到了冬天,只要少許清水,球莖就能生根開花,其香味沁人,雕刻后的造型更是阿娜多姿。人們將它比喻“冰清玉潔”,民間傳說中則有“凌波仙子”之美譽。但是在希臘神話中美少年那耳科索斯是個自戀狂,因自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吃不喝憔悴而亡,而后就化作水仙花Narcissus。一說起red bean,很多中國人就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那首《相思》,紅豆也因此有“相思豆”之美名;可是讀過《圣經(jīng)》的人,一提起red bean,就會想起Essau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長子繼承權的故事,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some red bean stew,就是“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賣原則?!逼鋵嵧蹙S詩中的紅豆是相思樹的種子,不能食用,兩者是同名不同物。作為譯者不了解這些差異,就難以傳遞原語蘊含。譯者首先也是一個讀者,譯者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及經(jīng)歷不同,也會影響他對作品內(nèi)涵的理解以及對此作出的闡釋。

(四) 宗教及歷史文化人物的異同

中國雖然不是佛教國家,然而佛教文化在漢語文化中影響極為深遠,有不少習語與此有關。如:三生有幸、菩薩心腸、借花獻佛、看破紅塵等。英語國家受基督教影響極深,日常生活用語及文學作品中源自《圣經(jīng)》的習語極多。漢語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保⒄Z是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神話中有“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的故事,而《圣經(jīng)》中有God創(chuàng)造天地和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之說。

在人類發(fā)展歷史上,每個民族都有她自己的杰出人物和敗類,因此在各自的文化中自然產(chǎn)生與之有關的習語。如:“事后諸葛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钡攘曊Z中,“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而在《圣經(jīng)》中,Solomon國王也是智慧的化身,要說一個人絕頂聰明,就說他是as wise as Solomon。漢語“口蜜腹劍”講的是唐朝宰相李林甫尤妒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獻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而在圣經(jīng)中,a Juda’s kiss指的是耶穌的門徒之一Juda(猶大),為了金錢出賣了耶穌。他以吻耶穌作為告密的信號,他的看似親密的行為實際上是惡毒的舉動,在文藝作品中,“猶大”就是叛徒的代名詞,此習語也常被譯成“口蜜腹劍”?!皵∽啕湷恰币辉~出自《三國演義》。關羽是個“武圣”,“過五關斬六將”屢戰(zhàn)屢勝,后來因剛愎自用在麥城一敗涂地,被俘受斬。Waterloo是比利時的一個地名,是一代天驕拿破侖遭受慘敗的地方,to meet Waterloo 的喻義與“敗走麥城”同,如今這兩則習語多用來比喻某人遭到沉重的打擊。

二、習語翻譯的策略探析

有關習語翻譯的策略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一) 直譯

盡管民族文化不同,但是人類對大自然對自身必然有些共同的認知,有些行為表現(xiàn)與語言表達可以較容易被交際對方所理解接受,將其直接翻譯過去并未存在理解障礙。“所謂直譯法,就是既保留原文的內(nèi)容又保留原文的形式,包括原文的修辭手段和基本結構,從而形神兼?zhèn)?、原汁原味和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譯文。”[2]如“孤掌難鳴”譯成It’s impossible to clap with one hand.“易如反掌”譯成as easy as turning one’s hand over.“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譯成plant melons and you get melons,sow beans you get beans. “愛財如命”譯成love money as one loves one’s life.(選自漢英詞典)。又如英譯漢: In water you can see your own face;in wine,the heart of another.“水中可見己面,酒中可見人心?!盚e that walks with wise men shall be wise.“與智者行必得其智?!盇 blind man will not thank you for a looking glass.“一個盲人不會多謝你送給他的鏡子?!盬hen you go to buy use your eyes not your ears.“購物時用眼而非用耳?!保ㄟx自連 畔編著英語格言菁華)上述譯文通順易懂,其喻體喻義讓讀者一目了然,完全可以讓譯出語讀者更好地了解異域文化。

至于“好久不見”被直譯成Long time no see,并被收入英語詞典是個特殊例子,它的形成與當時的語言環(huán)境及言語者受教育程度有關。那種詞詞對應,生搬硬套,把“人山人?!弊g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搬東搬西”譯成move east,move west“嫁禍于人”譯成to marry the misfortune to another的譯法是硬譯亂譯。

(二) 直譯加注

習語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有時僅靠直譯是無法讓讀者了解其深層蘊含的,特別是一些含有人名、地名、歷史典故的習語是難以直譯的。為了既保留異域文化特色,又能讓譯出語讀者明白,譯者可以采用直譯加注的方式來加以信息補償,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可采用歇后語形式。如to set the Thames on fire譯成“火燒泰晤士河---異想天開”;to paint the lily“給百合花上色---多此一舉”;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運煤至煤都---白費力氣”,歇后語形式實際上是一種注釋,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該習語的深層蘊含。如“班門弄斧”show off one’s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漢英詞典:29)the master carpenter就是對Lu Ban的注釋;“涇渭分明”僅僅譯成 as different as the waters of the Jinghe and the Weihe(漢英詞典,628)是不夠的,譯出語讀者未必能理解為何兩條河河水不同,筆者認為可加注for the water in the Jinghe is clear and that in Weihe is turbid來加以解釋?!啊忉尅⒉欢际亲g者的主觀想象,而是在原文字面上難以翻譯的情況下根據(jù)上下文及客觀情況予以正確說明?!盵3]直譯能將原語的民族文化特色呈現(xiàn)在譯出語讀者之前,當譯出語難以被讀者所了解時,就要加注說明,以避免跨文化交際的信息欠額傳遞。不過翻譯中加注,是萬不得已之舉,除非在文學作品中,很有必要向譯出語讀者傳遞源語的民族文化特色,譯者應該視情況靈活運用才是。

(三) 意譯

不同民族的詞匯與表達方法不盡相同,習語更是如此。當譯者無法用直譯方法將原語的深層蘊含傳遞出去時,就要考慮采用另一種方法---意譯。特別是一些典故習語,直譯有時說不清,非要說清,就要疊床架屋地拖出一大串詞語,顯得冗長。比如“你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弊g成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 “狗咬呂洞賓”是一則民間故事,原語讀者也不一定都能說出典故來歷。該習語表層語義已漸漸消失,因此不必把“呂洞賓”譯出,而將其喻義譯出即可。一些四字格的習語翻譯更是需要譯者仔細琢磨?!霸S多寓意深刻、音韻和諧、形象生動的漢語習語,一旦譯成英語就可能失去這些特色,有時給英語族人的感覺反而是‘華而不實’!”[4]考慮到這一點,譯者翻譯時就不能拘泥于原語的詞句結構,而應該仔細閱讀原文,注意細節(jié),最大限度地將其深層含義傳遞出去。特別在口譯時,因時間的關系應采用譯出語讀者最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處理。

(四) 漢英習語互換

有些習語喻體雖然不同,但是喻義相同或基本相同,意譯時可借用譯出語中相近的習語而不至于引起誤解。如The milk is spilled.“覆水難收”;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惡有惡報”;to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打中要害”;kick against the pricks.“螳臂擋車”等等。但是多數(shù)習語的深層蘊含有別,并不能互換。如有人說as mute as a fish要套譯成“噤若寒蟬”,實際上這一理解是有誤的。As mute as a fish是“一聲不吭”或“默不作聲”的意思,而“噤若寒蟬”的表層語義是秋天到了,蟬因怕冷不再鳴叫,其喻義是“因害怕,有所顧忌而不敢說話?!濒~不出聲是本性,蟬不出聲是外因。不仔細查看原語的意思,想當然地套用譯出語中現(xiàn)有的習語進行替換,其結果會造成信息傳遞的欠額或超額。

英語諺語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譯成“豹子改變不了身上的斑點?!被颉氨拘噪y移”,但是譯成“狗改不了吃屎”是不妥的。另一則習語Cry for wine,but sell vinegar.完全可以譯成“叫喊的是美酒,出售的是酸醋?!?,譯文能傳神達意,無論從“形”還是“意”均能充分地傳遞該諺語的文化內(nèi)涵,其寓意與“掛羊頭,賣狗肉?!蓖耆粯印5窃谖鞣饺藖碚f,“狗吃屎”和“賣狗肉”同樣是不可理喻的事。又如“一貧如洗”與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是喻體不同喻義同的習語,但是是否互換也要看情況。類似的還有“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焙汀扒槿搜劾锍鑫魇钡?。這類明顯文化特色的習語也一般不會出自西洋人之口。“原文談的是外國人、外國事,用的是外國人的概念、成語、比喻,譯出來卻能使讀者清清楚楚,恰如其分地得到了解?!盵5]不同民族的人思維模式和表達方法各有差異,普通人口中冒出具有明顯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習語,總讓人覺得不倫不類。習語是否用直譯以傳遞原語文化特色,或是用意譯表達原語的深層蘊含取決于它們在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實際語義。楊憲益夫婦在翻譯《紅樓夢》等名著時就將一些典故習語譯成不包含歷史文化背景的中性詞語,這樣的處理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的譯者要特別警惕,不要使用帶有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字眼作為傳譯手段,以免以‘中國味’取代‘洋味’,造成‘文化失真’?!盵6]英譯漢是如此,漢譯英也應如此。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手段,主要是讓各自的讀者了解這種文化差異。帶有明顯民族文化特色的習語進行英漢互譯時,應該注意盡量保留原語所蘊含的文化成分,方不至于顯得“唐人說番話”或是“番人說唐話”。

三、結論

“既然翻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文化的交流,……譯者有必要呈現(xiàn)給讀者源語中蘊涵的民族文化特色?!盵7],要將帶有明顯的不同民族文化、語言風格和感情色彩習語,尤其是含地名、人名、歷史典故的習語進行翻譯時,應當盡量傳遞出原語文化蘊含,保持其文化特色,而且翻譯手法要靈活運用,有時直譯,因為很多情況下直譯能夠保留原語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直譯的效果應該是以不會造成原語蘊含欠額或超額傳遞為前提。有時意譯,意譯是當無法對原語進行直譯時,用忠實于原語深層意義,而有別于原語的形式對其給予闡述解釋。加注是一種變通和補償,這樣才能讓讀者既了解對方的傳統(tǒng)文化又不至于“一頭霧水”。漢英習語根據(jù)語境轉(zhuǎn)換也是一種傳達習語內(nèi)涵的很好方式。作為譯者,應深刻了解原語的蘊含,特別是要有較高的雙語水平,對雙方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tǒng)及風俗習慣要有一定的了解,方能使譯文看起來準確無誤、通順明白,才能真正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1] 陳忠誠.漢英詞語翻譯漫話[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6.

[2] 譚衛(wèi)國.英語習語漢譯研究[J].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11):128.

[3] 陳文伯.教你如何掌握漢譯英技巧[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51.

[4] 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219.

[5] 陳廷祐.英文漢譯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0:2.

[6] 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北京:中國翻譯,2002(1):43.

[7] 曾咪.英漢文化隱喻與異化翻譯[J].平原大學學報,2007(6):61-64.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HEN Yi-ming

(Fujian Radio & TV University, Zhangzhou Branch ,363000, China)

The Cour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new one in China but the phenomen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existing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s ideologies and customs because of different national histories,ge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religions. The differences are particularly exist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The article aims to analyse the skills to solve these translating problems.

Cultural differences;Idioms translatiing;Analysis of translating skills

2010-08-10

沈逸明(1952-),男,講師,從事聽力課程教學與教學法研究.

H315.9

A

1673-1417(2010)03-0086-04

猜你喜歡
原語習語譯者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淺談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基于ZigBee協(xié)議棧的PHY服務研究
基于原語自動生成的安全協(xié)議組合設計策略及應用研究
實用習語 話“鳥”
話“鳥”
習語自有WAR
随州市| 政和县| 宁明县| 济南市| 石泉县| 全南县| 德令哈市| 田林县| 于田县| 平湖市| 监利县| 垫江县| 华宁县| 温宿县| 商洛市| 礼泉县| 万山特区| 明星| 固原市| 九龙城区| 图木舒克市| 云梦县| 宝清县| 昌江| 卫辉市| 榆林市| 商城县| 女性| 濮阳县| 和静县| 金寨县| 察隅县| 正蓝旗| 姜堰市| 聊城市| 武隆县| 肃宁县| 辽中县| 中西区| 手游|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