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芳 蔣守濤
(1.隨州市婦幼保健院心電圖室; 2.隨州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 湖北隨州 441300)
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Q波型下壁心肌梗塞38例,本文就其梗死后心電圖綜合分析,旨在探討異常Q波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38例中,男33例,女5例,年齡43~65歲,平均55.3歲。均有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分別于急性心梗后6個月~4年因再次住院或于門診就診面作EKG。
采用日本9020型心電機,走紙速度為25mm/s,病人取仰臥位,描記12導聯(lián)心電圖,測定Q波振幅與時間,Q/R的比例,觀察ST段及T波改變。
出現(xiàn)異常Q波者30例(78.9%),均發(fā)生于Ⅱ、Ⅲ、aVF導聯(lián),大多為多組性改變,其中(1)Ⅱ、Ⅲ、aVF均出現(xiàn)Q波且Q≥0.04s15例,(2)QⅢ≥0.04s+QaVF≥0.04S,Q/R>1/4 8例,(3)QⅡ≥0.03s+Q/R≥1/32例,(4)QⅢ≥0.04s 5例。參照全國冠心病診斷參考標準(1979年修訂)符合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標準者((1)(2)(3)任一項)共24例,診斷陽性率為83.1%。無異常Q波者6例(16.9%)。
38例STⅡ、Ⅲ、aVF均回至等電線,無明顯抬高或下移。TⅡ、Ⅲ、aVF倒置18例,TⅡ、Ⅲ、aVF、V5直立10例,TⅡ、Ⅲ直立,TaVF倒置,Tv5直立2例,TⅢ倒置、Tv5直立8例。
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依據(jù)常規(guī)12導心電圖在Ⅱ、Ⅲ、aVF導聯(lián)出現(xiàn)異常Q波來診斷,方法簡單、實用,但部分病人可不出現(xiàn)異常Q波或部分病人在梗死后Q波自行消失,而某些疾病如預激綜合征、肺心病、肺栓塞、肥厚型心肌病、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正常橫位心等可不同程度地在Ⅱ、Ⅲ、aVF導聯(lián)上出現(xiàn)偽梗死Q波[1],降低了診斷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陽性率和特異性,本組有異常Q波者30例(78.9%),心電圖診斷陽性率(符合診斷標準)為83.1%,Q波消失6例(16.9%),另有5例,僅見QⅢ改變,不能單憑此作出診斷,需與偽梗塞Q波相鑒別,本組ST段無特殊變化,18例47.3%TⅡ、Ⅲ、aVF倒置,提示缺血未完全恢復,均無特殊診斷意義。但本組38例均有確切的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因此診斷是肯定的。所以,在常規(guī)12導聯(lián)Ⅱ、Ⅲ、aVF出現(xiàn)多組異常Q波時診斷是無疑問的,單一導聯(lián)特別是僅Ⅲ導聯(lián)出現(xiàn)異常Q波時病史則顯得相當重要,若有明確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則診斷仍可確立。近來發(fā)現(xiàn)在Q波消失后,二維超聲心動圖仍可見室壁運動失調,只是程度輕于有Q波者[1],當遇Q波消失或病史不清時,可借助于超聲心動圖協(xié)助診斷。故在結合既往急性心梗病史及超聲心動圖幫助下,心電圖Ⅱ、Ⅲ、aVF導聯(lián)異常Q波仍不失為診斷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簡便、實用、可靠的指標。
[1]劉文華.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心電學雜志,1990,9(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