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陽
一個學期,學生所學的課文不過二十幾篇,學得再好,也是非常有限的。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擴大學生的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僅僅寄托在課堂上,而要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視野,獲取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下面筆者就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笨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fā)小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使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覺行為是非常重要的。我經常在課堂上向學生推薦有關書目的精彩片段,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我在給六年級學生上《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繪聲繪色地講《三顧茅廬》、《空城計》、《舌戰(zhàn)群雄》等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后來,在我的影響下不少學生開始閱讀《三國演義》等名著。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中,學生大多有一個不良的習慣——只讀不記,主要表現(xiàn)為不愿動筆,結果是“雨過地皮濕”,收效甚微。因此,在閱讀指導課上,我給學生講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要求他們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注、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定期交流。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感知力、鑒賞力,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注重閱讀方法指導
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边@就是說,閱讀時,要根據(jù)不同體裁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
1.巧設情境,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
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以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
2.復習回憶并總結學習規(guī)律方法
俗話說: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于成功的學習實踐。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作為認知對象,幫助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出閱讀規(guī)律,以便今后自覺運用這些規(guī)律去探求新知。
3.教師要使學生學會遷移學習
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并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到相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
例如,學生學習了查字典解詞、聯(lián)系上下文解詞及結合生活實際解詞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新詞,還可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復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或相同結構的段落,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行后幾段學習。以《精彩的馬戲》一課為例,課文中寫三場馬戲表演的文字結構相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概括出“猴子爬竿”一段的寫作順序:什么節(jié)目——怎樣表演——觀眾反應。把握了這個順序,學生就能順利地自學“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這些寫法類似的段落。另外,當學生遇到具有共同結構和思路的同類課文時還可進行篇與篇的學習遷移。
4.進行有條理性、針對性的訓練,促進認知策略發(fā)展
閱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掌握了幾種具體方法不等于學會了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將具體的方法整合內化,成為系統(tǒng)的、較完整的、靈活的認知策略。這種整合內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抓起,有計劃、有意識、有序列地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隨著年級的增長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們要注意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的閱讀要求,通過調查了解和認真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已有基礎”,總結出學生以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站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跳起來”夠一夠,在教師的點撥下邁出新步;在教師的序列指導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學習方法的多少是學生形成認知策略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自覺靈活地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時,學習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語文學法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與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密切聯(lián)系,并把著眼點放在后者。
例如,在劃分段落的教學中,學生因運用分段方法不同而產生分歧時,教師不要簡單地判斷誰對誰錯,或只注重結果,輕視過程,而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討論使學生學會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學生領悟如何靈活運用學習方法的真諦。
四、經常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能力、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和需求來選擇適當?shù)摹⒂幸娴淖x物推薦給學生。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庇械膶W生對讀物的選擇不夠,向學生推薦相應的讀物就成了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比如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中外名著、報刊、科普科幻讀物等。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他們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