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常熟市實驗小學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研究,探索建構的決不僅僅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價值定位和價值追求。因為,教學是一個價值世界,教與學的過程是一個價值問題,而且,教學的價值觀往往影響著社會價值觀。關注教學的模式,假若把教學價值擱置起來,那么,教學模式是沒有靈魂的,是沒有意義的。其實,教學模式的核心正是教學的價值觀問題,構建教學模式,不能不確定核心價值觀。
1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價值定位:讓學生學一生有用的東西。
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顯然是“發(fā)展”。說到“發(fā)展”,便想到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的“小學教學新體系”。贊可夫認為,現(xiàn)行的教學體系太陳舊了,不是修修補補的問題,“必須進行根本的變革”。這一新體系的核心就是“發(fā)展”,即要“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一般發(fā)展”;“發(fā)展”的價值就在于“學生在一般發(fā)展上取得的成績,又是自覺而鞏固地掌握(知識)的可靠基礎”。與贊可夫的“小學教學新體系”一樣?!鞍l(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價值也定位在“發(fā)展”上,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現(xiàn)在,而且包括學生的未來。贊可夫借用維果茨基的話來說,就是“教學不應當把眼睛看著兒童發(fā)展的昨天。而應當看著兒童的明天”,“只有是在發(fā)展前頭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發(fā)展”的核心思想是“讓學生學一生有用的東西”。“一生有用”,與“眼睛看著兒童的明天”,主旨是一樣的,但還是有差異的:“眼睛看著兒童的明天”,從時間與空間的維度,關注兒童的未來,而“一生有用”既有時空的維度,而且有“有用”即價值的維度;不僅如此,“一生”比“明天”更具體、更長遠;同時,“一生有用”是有載體的,即“一生有用的東西”。“發(fā)展性課堂教學”就是這樣,用“一生有用的東西”來進行價值定位,作為教學的永恒的價值追求。
我們把一所普通小學正在研究、探索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與教育家、當代國外著名的教學流派“小學教學新體系”相比較。決不是說“發(fā)展性課堂教學”已超過了贊可夫。實事求是地說,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發(fā)展性課堂教學”還很不完善,還很稚嫩。但是,我們既不應該盲目自信,也不應該妄自菲薄?!鞍l(fā)展性課堂教學”對“發(fā)展”的價值定位及其解釋,的確是比較鮮明的,也是比較具體的,同時也具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元素。對這種本土化的教學研究與試驗。我們應有一種自豪感。要知道,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
2一生有用的東西:學生能帶得走。
一生有用的東西肯定是學生能帶得走的,因為能帶得走。才會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起作用。帶得走的東西,是說它不是停留在書本上,不是停留在教室里,不是“還給”教師??傊?,一,它不是外在的,而已內化在學生的素質結構里,成為學生的一種素質,是屬于學生自己的。二,它不是暫時的,而一直伴隨著學生,不時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方式,不時地指導著學生的認知方向和認知風格。三,帶得走的,實質是可以再生的,它會隨著學生經(jīng)驗的豐富、知識的更新以及時代的發(fā)展而豐富、而更新、而發(fā)展,產生新的內容和形態(tài)。帶得走,使“一生有用”有了既具體而又生動的解說。更富有意蘊,也更能引起我們的想象。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學生能帶得走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研究,從兩個方面作了探索和初步的回答:一方面,從內容的角度。帶得走的,是“基礎”,因為基礎是根基,決定著大樹的生長。還可以用庫恩的“基質”概念來說,基礎就是基質,就是發(fā)展的基因。他們認為,重要的基礎是:情感,愛學習,愛讀書;態(tài)度,認真、刻苦;行為習慣,形成“學習自覺”和學習品質;能力,主動獲取知識以及各種信息,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有一般能力。又有學科的特殊能力……另一方面,從學習方式的角度。方式比內容更重要,學習內容是有限的,而掌握了學習方式后獲得的知識等則是無限的。實際上,還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哪莾删湓挘翰粦谌艘贼~,而應授人以漁?!鞍l(fā)展性課堂教學”特別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樣,也強調接受性學習方式,不過,他們要求這種接受性學習方式也應當是自主的、積極的。
3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的課堂。
讓學生學一生有用的東西,這一重要的課堂教學價值定位,必須有課堂教學的結構來保證,來促使這一價值的實現(xiàn)。實事求是地說,當下的課堂教學,還沒有根本性變化:仍然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地學,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大有跟著老師“爬行”的感覺;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最為關注的仍是知識掌握的多與少、技能訓練的快與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創(chuàng)造性、合作態(tài)度仍處在邊緣狀態(tài)。即使受到好評的公開課。也只是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作了變革。這樣的教學,當然不能讓學生有帶得走的東西,不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言以蔽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是“發(fā)展性”的。
常熟市實驗小學對于課堂教學的根本性變革,重要的主張是:以學定教。所謂以學定教。他們的解釋和基本做法是:從學生的學出發(fā),以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為核心,讓學生的學走在教的前頭,讓學生的學成為教學的主體部分。初步的實踐與研究證明,以學定教,把學生推到了教學過程的核心地位,開發(fā)了學生內在的發(fā)展力量,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教師的教則是為了不教。教師少教,甚至不教,學生才會真正地會學,會學才會有帶得走的東西,會學本身就是帶得走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觸及教學的本質與核心。這樣的變革應該說是根本性的,這種根本性變革才會帶來“發(fā)展性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