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春
摘 要:寓言在小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就象一把鑰匙,能夠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永遠不能忽視寓言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寓言 課堂教學 教育價值
寓言故事是童年時代的最愛,曾經(jīng)給我們的成長帶來無限的快樂,當我們還沒有走入這個社會,所有的觸角都未張開的時候,故事是滿足我們好奇心、求知欲最好的船。在這些故事當中,一些以動物為主人公的故事,以其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滑稽有趣的造型以及深刻雋永的哲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日后的做人與做事。
寓言故事是故事與道理的結合,但這種結合不是顯性分開的,是融合為一體的。所以,讀著寓言故事并不能直接看到它的道理,需要自我的反省與深思。可走進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寓言故事的教學卻成為了另外一幅面貌。課堂中對于寓言的闡述就是故事的弱化,而以總結、板書、概括“你通過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你從中懂得了什么”,一次次詢問,一次次回答,說教與挖掘成了課堂的“主題”,忘卻了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式:自我的認識。在這樣的課堂中,寓言故事儼然成為了“灌輸與束縛個性”的“衛(wèi)道士”。
看到今天寓言故事教學的課堂,使我們突然想到農村那些農民對子女的教育,他們很多人并沒有用那訓斥與說教來教育孩子,而是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話語來引導。比如在教育孩子之間要相互團結時說“一雙筷子易折斷,十雙筷子抱成團”;在教育子女時說“好花不澆不盛開,小樹不修不成才”。通俗的故事卻永遠響在孩子的心里,啟發(fā)他們,教育他們。
我們的寓言故事教學的課堂為什么不能像農民那樣,讓孩子知道不是該怎樣做,而是為什么這樣。只有在對原因的了解中,他才能想象結果,我們常聽一句話“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過程很重要。”寓言故事的教學所應該體現(xiàn)的仍然是這樣,因為它面對小學生的個體,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而不是道理,是以文字語言為真正的背景來體現(xiàn)的。道理滲透在其中,需要每個人自我的感悟與體會。
作為小學語文的課堂,能力與情感是我們所面對任何文體都應該關注的,喪失了這兩點,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走進“岔道”。在寓言故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放大故事本身,將道理縮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思維環(huán)境。
比如我在講烏鴉喝水的故事時,讓孩子們集思廣益,幫烏鴉想辦法。如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孩子們一個個興致頗高,紛紛為烏鴉出謀劃策。有的說讓烏鴉推到瓶子喝水,有的說讓烏鴉用司馬光砸缸的方法,將瓶子砸破喝水……當最終我把故事講完,烏鴉喝到了水,再問孩子們想到什么的時候,一個個小腦袋揚起,都夸獎烏鴉很聰明。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并不意外。烏鴉的聰明只是表象的呈現(xiàn),孩子們太小,他們并不能夠理解這則寓言的真正含意,也不明白老師講這則寓言的最終目的。我在充分聽取了孩子們的想法以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瓶子那么高,水那么少,烏鴉口渴卻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擺在烏鴉面前的是一個看似難以突破的困難。但是烏鴉沒有氣餒,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妥協(xié)和放棄,烏鴉首先是在積極想辦法,那就是銜石子往里填。但是,烏鴉那么小,要銜來那么多的石子并不容易。此時此刻,烏鴉最需要的是什么?
喝到瓶子里的水,只有勤奮,這個問題一提出,孩子們一下子炸了窩。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烏鴉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努力和勤奮。只有不懈地努力,它才能夠獲得最后的成功。
孩子們給出了答案,這才是我最需要的。而此時,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烏鴉喝水的寓言中,我們通過寓言說明道理的最終目的就可能無法達到。我抓住這個契機,很自然地將寓言故事引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告訴孩子們,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烏鴉喝水”的事情,是遇到困難繞開而行,還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通過積極想辦法并勤奮努力,最后戰(zhàn)勝困難呢?
所以,寓言故事的教學如果脫離“故事”,那它在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就在無形中已經(jīng)喪失,而我們的目光只有關注著“故事”,關注著學生,把“理”藏在“心里”,才能真正展現(xiàn)寓言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qū)臨海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