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生
當今社會,科技和教育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兩大支柱。隨著教育地位的提高,科技教育在現代化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翱平膛d國”的偉大戰(zhàn)略思想已成為各級領導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小學教育者來說,我深刻感受到,由傳統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過程中,科技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多媒體教學被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來,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推進了數學素質教育的進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僅可用來傳遞教學內容,還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能使情趣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動態(tài)演示與表態(tài)圖畫相結合,再現于學生眼前,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
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上課開始,我先用多媒體播放了這樣一個故事:熊媽媽做了三個一樣大的餅分給三只小熊吃。它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了4塊,分給老大1塊;老二見了說:“太少了,太少了,我要兩塊?!庇谑切軏寢尠训诙€餅平均分成8塊,分給老二2塊,老二滿意地笑了。老三更貪,非要3塊不可,熊媽媽只好把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老三3塊,老三高興地跳起了舞。看完后,我問:它們分得的餅一樣多嗎?熊媽媽用什么辦法既滿足了小熊們的要求,又將餅分得合理公平呢?學生看著小熊的憨態(tài),覺得十分可愛,在老師提問后,更是議論紛紛,興趣盎然,都想講講道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由于受到知識的限制,他們還不能清楚地做出表達,這時教師適時地引入新課。
像這樣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有趣的故事畫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把學生帶入新奇的境界中,使學生由“奇”生“趣”、生“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反映事實,呈現過程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居優(yōu)勢地位,因此,在數學教學(尤其是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力用圖片、實物等,借助直觀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過去,教師往往出事硬幣、鐘面等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圓的概念。然而,這些通過實物而建立在學生頭腦中的圓的表象,往往不是數學中圓的概念的切實反映。這就需要教學時去除實物,再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接著提問:這圓是怎樣得到的呢?再讓計算機演示圓的形成過程。這樣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數學觀念,并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動態(tài)展示,加深理解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片、動畫、聲音同步進行的優(yōu)點。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點,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情景,呈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動的“思維場”,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橋梁。
例如教學“行程問題”應用題。由于這類應用題中運動物體或人由過去的一個變成兩個,同時還涉及到物體運動的方向、地點、時間、結果等幾個因素,利用線段或演示一些教具進行教學,學生無法感知到每一個單位時間內兩個物體是怎樣運動的,這就阻礙了對題意的理解。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由靜變動,就能使學生正確理解此類題目中諸如“距離、相向、相遇、相反”等詞語。
例如,“小明落后小紅75米,兩人同時同向而行,小明每分鐘走65米,小紅每分鐘走60米,幾分鐘小明追上小紅?”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屏幕演示同時同向而行,等兩人走完一分鐘后的距離變短了,而且變短的距離正好是兩人的速度差。屏幕繼續(xù)演示兩人的運動過程。學生通過計算機創(chuàng)設的動態(tài)情景,很容易就理解了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因果關系,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思維和想象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設置場景,學會結合
計算機媒體的場景制作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親切。如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我利用計算機媒體設置了“少先隊員修椅子場景”:一名少先隊員將椅子前后扭動了幾下,椅子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然后他將椅子整一整,接著一手拿起木檔子準備“釘固”。就在他拿起木檔子時,教師使計算機畫面定格,并問:他把木檔子釘在椅子的什么位置,才會使椅子不再扭動了呢?讓學生作出各種猜想。到底誰說的正確?教師讓畫面繼續(xù)展示下去。為什么這樣釘椅子就不會扭動呢?最后,通過拉長方形框架的對比實驗,學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即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深化訓練,發(fā)展思維
練習是把知識轉換為能力并發(fā)展智力的活動。利用計算機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一題多變、一題多練、一題多解,既鞏固了新知,發(fā)展了思維,又反饋了信息,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如在學生理解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利用計算機媒體設計了這樣的判斷練習:(1)若給出三角形三個角中的一個角,你能判斷出是什么三角形嗎?(2)露出一個鈍角,露出一個直角,露出一個銳角,讓學生依次進行判斷。在對“露出一個銳角”的判斷中,有的學生說是“銳角三角形”,對此我故意讓屏幕顯示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因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有銳角,所以只露出一個銳角不能判斷是什么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