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士清
摘要:非馬的詩觀:“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氨痊F(xiàn)實更現(xiàn)實”,即詩要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但同時又要超越現(xiàn)實,升華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首先是他站在時代的前列,以現(xiàn)代的觀念來觀照和思考人生;第二是在審視現(xiàn)實生活和歷史時飽含理性的批判意識;第三是對現(xiàn)代詩技巧的全面運用和創(chuàng)造發(fā)揮。
關鍵詞:非馬;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詩情
Abstract:William Marrs poetic view is “to be more real than reality, to be more modern than modernity.” What he means by “to be more real than the reality” is that poetry should grow out ofbut also transcend real life,and ultimately sublimate reality;while his“to be more modern than modernity” means that: first, he takes the modern viewpoint to look upon life; second, he maintains his critical sense of reason to examine real life and history; third, he fully adopts and develops the poetic techniques of modern poetry.
Key words:William Marr, to be more real than reality,to be more modern than modernity,poetic sense
中圖分類號:I20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09)4-0054-06
詩人非馬,已是世界華文文學界的一個響亮的名字,關于他本人的身世和經歷已無需多說了。至于他詩作的成就,論者也已似夏夜繁星,論述的文字也已是滔滔江水,我們只要舀一瓢飲,就可見一斑了。我們當然都會記得臺灣現(xiàn)代詩的“旗手”紀弦,他是自視極高的孤傲者。這位孤傲者是很少贊揚他人的,更不要說欽佩了,可是對非馬則是另眼相看。他在《讀非馬的<鳥籠>》一文中說道:“詩人非馬作品《鳥籠》一首,使我讀了欽佩之至。象這樣一種可一而不可再的‘神來之筆,我越看越喜歡,不只是萬分羨慕,而且還帶點兒妒忌,簡直恨不得據(jù)為己有才好哩?!鼻?紀弦那艷羨之情中所洋溢出的對非馬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相信那已是不言自明的了。如果說紀弦的話屬于感性的申述,那么,我們不妨再引證一位大陸詩人迪拜的一段話:“《越戰(zhàn)紀念碑》,是非馬先生貢獻給詩歌歷史的‘杰出作品,十二行短詩,統(tǒng)領大時代的風雨硝煙,統(tǒng)領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縮影,統(tǒng)領無數(shù)親情的悲歌,尤其是,‘用顫悠悠的手指/沿著他冰冷的額頭/找那致命的傷口,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非馬先生向歷史貢獻了自已。”“非馬先生憑借《越戰(zhàn)紀念碑》,已經可以進入‘歷史詩人的行列。注意:不是‘當代詩人而是‘歷史詩人?!?“此馬非凡馬!”李元洛先生說得完全正確。
非馬的詩所以令人欽羨,所以可以進入歷史,非馬所以非凡馬,我認為除了他個人天賦的詩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獨特的詩觀,他自覺要求自已的詩“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那么,究竟何謂“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對這個命題,過去我們也許已從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程度上觸及了,但似乎又未全面地面對,所以一提到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總覺得還缺乏清晰的印象。這里,我試圖就此作些梳理,也算是對非馬的一種解讀吧。
一、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
我覺得“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首先是“現(xiàn)實”。非馬說過:“今天一個有抱負的詩人不可能再躲到陰暗的咖啡室里尋找靈感。他必須到太陽底下去同大家一起流血流汗。他必須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然后才有可能寫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才有可能對他所生活的時代作忠實的批判與記錄?!笨v觀非馬的詩,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非馬不是懸于云端、飄忽于幽冥之間的行空天馬,而是擁抱泥土、篤篤有聲地奔跑于人生之路上的、傳遞夢想的寶馬。非馬是入世的,是擁抱現(xiàn)實的。更為重要的是,非馬關注的不是個人小天地里的悲歡,也不是小圈子里的杯水風波。他有寬闊的胸懷、高遠的視野和深廣的愛心。他詩中有親情、有鄉(xiāng)土、有國族苦難的記憶和人類歷史的烽煙。他的詩是時代生活思想情感的結晶。他寫親人分離的痛苦和重聚時的悲歡,如《醉漢》、《重逢》、《羅湖車站》等。讀了令人回腸百轉的《醉漢》,已經是漂泊臺島和海外的游子深情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經典了。非馬熱愛祖國,他將祖國歷史的苦難濃縮在《黃河》中:“溯/挾泥沙而來的/滾滾濁流/你會找到/地理書上說/青海巴顏喀喇山//但根據(jù)歷史書上/血跡斑斑的記載/這千年難得一清的河/其實源自/億萬個/苦難泛濫的/人類深沉的/眼穴”。非馬是美國公民,但他熱血的胸膛中,深深鐫刻著民族文化的記憶。看他的《中秋夜》:“從昂貴的月餅中走出/一枚仿制的月亮/即使有霓虹燈頻拋媚眼/膽固醇的陰影層層籠罩/如趕不盡殺不絕的大腸菌//就在這時候/我聽到你一聲歡叫/月亮出來了!/果然在遙遠的天邊/一輪明月/從密密的云層后面/一下子跳了出來/啊!仍那么亮/那么大得出奇”(《中秋夜》)“冰箱里/冰了/整整十三個/鐘頭的/故鄉(xiāng)月/餅(唐人街買來的)/嘗起來/就是/不對/勁”(《中秋夜》)。親情、鄉(xiāng)土、以及民族的生活、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情懷,交織成了非馬的詩魂。
非馬說:“對人類有廣泛的同情心和愛心,是我理想中好詩的首要條件……”非馬關注的遠不只是本民族的生活和歷史。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同情中東和非洲人民,寫他們的干渴,寫他們的饑餓,將他們的悲苦寫得怵目驚心:“連黃沙/都熬不住焦渴/紛紛鉆入/難民的眼睛鼻孔耳朵與嘴巴/討水喝/卻發(fā)現(xiàn)都是些/被抽光了原油的枯井//便一窩蜂/爭著去簇擁/軋軋的履帶//紅滾滾的太陽/早提醒它們/鮮血/最能止渴”(《中東風云》);“一個大得出奇的/胃/日日夜夜/在他鼓起的腹內/蠕吸著//吸走了/猶未綻開的笑容/吸走了/滋潤母親心靈的淚水/吸走了/干皺皮下僅有的一點點肉/終于吸起/他眼睛的漠然/以及張開的嘴里/我們以為無聲/其賣是超音域的/一個/慘絕人寰的呼叫”(《非洲小孩》)。非馬傾注同情,也吐露憤怒,而兩者往往密合交織在一起。他揭示戰(zhàn)爭帶給人類深深的傷痛:“一個指頭/輕輕便能關掉的/世界//卻關不掉//逐漸暗談的熒光幕上/一粒仇恨的火種/驟然引發(fā)/熊熊的戰(zhàn)火/燃過中東/燃過越南/燃過每一張/焦灼的臉”(《電視》)。他曠闊的人道胸懷涵容著全人類,乃至地球村的生靈。“詩的現(xiàn)實是詩人用敏銳的眼悲憫的心,對宇宙人生歷史社會的事事物物,經過深刻的觀照與反省,所凝聚成的令人心顫的東西?!狈邱R的詩,正如他所說的,是他以敏銳的眼悲憫的心,對宇宙人生的深刻的觀照的結晶,所以他的詩對人民具有審美的意義。
第二、非馬的“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不只是要將詩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抒寫現(xiàn)實,模寫現(xiàn)實,而是要超越現(xiàn)實,升華現(xiàn)實,也就是要更深刻、更本質、更藝術地反映現(xiàn)實。那么,怎樣超越和升華現(xiàn)實呢?非馬說過的兩段話,實際上是對這個問題的理論詮釋。他說:“一首好詩必須給人新的東西——新的見識,新的觀念或新的意義。但這些新的見識、新的觀念、新的意義必須植根于我們的經驗,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同它關聯(lián)溝通。換句話說,新東西其實也不是全新的,它們本來就在那里,只是由于我們的無知或遲鈍的眼光,以致對它漠視或視若無睹。等到詩人指出來給我們看,我們才恍然大悟甚至驚異地說:我以前怎么沒有看到它想到它呢?這種認知或突悟通常會感動并鼓舞我們,使我們對周遭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彼终f,他要“從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找出不平凡的意義,從明明不可能的情況里推出可能。”
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植根于我們的經驗”,(注意:是“我們”,是群體)以及“平凡的日常事物”。這可以理解為“現(xiàn)實”;二是“一首好詩必須給人新的東西——新的見識,新的觀念或新的意義”。“從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找出不平凡的意義,從明明不可能的情況里推出可能。”這實際上就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超越和升華。當然,在超越和升華的過程中,還有藝術的和美學的處理。這點留待下面再議。非馬的創(chuàng)作實踐是否體現(xiàn)了他的追求呢?回答是肯定的。先看受到紀弦特別欣賞的《鳥籠》:“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一個對詩多少有些感悟能力的人,讀著這首只有十七個字的詩,都不免會遭遇一次情感的沖擊,甚至是靈魂的洗禮。因為詩太新太奇了。習慣的思維是打開鳥籠,讓鳥飛走,將自由還給鳥就是了,可是這里不僅要將自由還給鳥,還要將自由還給鳥籠。這種打破習慣性的思維方法,重構事物的關系,從中推出全新的意義的創(chuàng)新的詩思,就是對現(xiàn)實的超越與升華。當然這首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這里的“鳥”和“鳥籠”是一對矛盾著的實象,打開鳥籠的門,鳥兒飛走了,鳥自由了,鳥籠也自由了。這是實在生活的表現(xiàn)。同時這里的“鳥”與“鳥籠”又是具有豐富含義的象征體,象征著束縛與被束縛、限制與被限制、禁錮與被禁錮、侵略與被侵略、壓迫與被壓迫等等的矛盾對立的觀念與行為。打破束縛、限制、禁錮、侵略、壓迫等等的枷鎖,那么,矛盾的雙方都自由和解放了。這里,“鳥”與“鳥籠”是實象,但由于它是具有豐富含義的喻體或象征體,因而它在人們的認識和聯(lián)想中發(fā)生了從“實”向“虛”的演化。這里,“鳥”與“鳥籠”是“一”個,但由于它的象征意義,從而發(fā)生了從“一”到“多”的轉化,也從“有限”向“無限”的轉化。這種“演化”和“轉化”,實際上就是詩的超越現(xiàn)實和升華現(xiàn)實,就是“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鳥”和“鳥籠”,這是常見的極平凡的事物,可是經過非馬的巧思和營構,就從中找出了不平凡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一切不義的束縛、限制、禁錮和罪惡的侵略、壓迫,把自由還給人民,還給世界。我們再看看他的《共傘》:“共用一把傘/才發(fā)現(xiàn)彼此的差距//但這樣我俯身吻你/因你努力踮起腳尖/而倍感欣喜”。這里,傘可以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了,可是到了非馬筆下,就溢發(fā)出微言大義。表面看,這寫的是一對情人在傘下的親吻,但細細品味,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那深藏在其間的、關于人際的、社會的和世界的和諧的哲理。像有高低差距的情侶一樣,社會上、世界上有強者與弱者、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都共用一把“傘”——家庭的、社會的空間,乃至一個天空。如果強的一方能真誠俯身親吻(愛)弱的一方,弱的一方也同樣回應以愛,那么情侶、家庭、社會、文化和國際之間就會充滿和諧的欣喜。相反,如果生活在一個天空下的強者側下身來,咬弱者一口;或者弱者暗踹強者一腳,那么迎來的就不會是和諧而是對罵、互毆、開打,而必將個個都遭受伊拉克的命運了。極平常的“傘”下,藏有如此的哲理,我們并未注意到,是非馬的以詩的語言和形象給我們顯示了,我們才恍然大悟。非馬說過:“詩必須具有多層次的意義。如果一首詩只有一個固定的意義,在我們讀過一兩遍以后,便顯得乏味了。沒有新的東西產生出來,它因此像一棵不再發(fā)新葉的樹一樣,終于成了一首死詩。一首成功的詩必須能對不同的讀者,或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與心情下,產生不同的反應與感受。根據(jù)各自的背景與經驗,讀者可把自已的想像與解釋加諸于一首詩,從而共享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我們讀《鳥籠》能體會它的多層次意義,享受到參與再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樣,我們在讀《傘》以及非馬的許多作品時,也能享受到這種參與再創(chuàng)作樂趣的滌蕩。賦予或者說挖出日常平凡事物中不平凡和多重意義,就是對現(xiàn)實的超越和升華,就是“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
二、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其實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體,是不能拆分的。比如以現(xiàn)代觀念去觀照生活,給生活以現(xiàn)代的解讀,以現(xiàn)代詩的技巧去處理詩的素材,都會有助于更深刻地反映生活,從而超越和升華現(xiàn)實。我之所以將之拆開,只是為了論述方便而已。那么,如何解讀非馬的“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呢?首先是他站在時代的前列,以現(xiàn)代的觀念來觀照和思考人生,反映生活,因而他的詩飽含著時代精神。他三寫鳥籠,即《鳥籠》、《再看鳥籠》和《鳥籠與天空》,反對壓迫與束縛,呼吁將自由還給人民,還給世界,還給天地。他寫《核競賽》、《越戰(zhàn)紀念碑》、《國殤日》、《電視》、《中東風云》和《張大的嘴巴》等等,反對和批判不義的戰(zhàn)爭對人類的屠殺,追求世界的和平。他希望給張大的嘴巴以面包,而不是“兜售飛機坦克與大炮”。他希望和平之鴿能自由地飛翔于藍天之上,而不至于使它的“咕咕咕咕”之聲,竟成為“被戰(zhàn)斗機群霸占去了/的藍天上/一個不幸的/笑話”(《和平之鴿》)。他渴望撥去紛擾,建立一個和平和諧的世界。他的《共傘》、《塞尚的靜物——巴黎游記之二》,反映的都是這種崇高的思想。他不僅希望人與人能和諧相處,也希望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他關注人的生存環(huán)境,關心生態(tài)的平衡,他希望人類不要墮落到如《網》中所寫的“惟一的異類”。他的《映像》一詩,極其完美地表現(xiàn)了這種念想:“我在鏡子前面/對著影子齜齜牙/吐吐舌頭/影子也對我齜齜牙/吐吐舌頭//我在匆忙的街上/對一個踩了我一腳的行人/狠狠瞪了一眼/他也狠狠瞪了我一眼//我在寧靜的夜里/向天上的星星眨眼/星星也向我眨眼//我在露水的田野上/對著一朵小小的藍花/微微點頭/小藍花也在風中/頻頻對我點頭//今天我起了個大早/心情愉快地/對著窗外的一只小鳥吹口哨/小鳥也愉快地對我吹口哨//我此刻甜蜜地回想/昨夜夢里/那個不知名的小女孩/卻怎么也想不起來/是她還是我/先開始的微笑”。這是一首寓言詩,富有哲理??陀^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怎么樣,它對你也怎么樣,即所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微笑還以微笑,以友好報以友好。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已,呼吁人與人之間的善待和真愛,呼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要恨惡相向。他具有真正平等觀念,反對種族歧視,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他的《芝加哥小夜曲》、《初潮》等作品呼吁的就是種族平等。他在《老婦》這首詩作中喊出了弱勢群體的呼聲:“我要活/我要活/我要”,而在《生與死之歌——給瀕死的索馬里小孩》中,他所表現(xiàn)那小孩生死掙扎中的一縷求生的頑強愿望,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在斷氣之前/他只希望/能最后一次/吹脹/垂在他母親胸前/那兩個干癟的/氣球/讓它們飛上/五彩繽紛的天空//慶祝他的生日/慶祝他的死日”。說實在的,在現(xiàn)代詩的范圍里,以現(xiàn)代觀念對如此眾多的時代課題進行思考與反映而超過非馬的,實不多見。這一點,我認為正是“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極為重要的標志,或者說重要的特征和基點。
第二,所謂“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的第二個表現(xiàn),是非馬的審視現(xiàn)實生活和歷史的批判意識。追溯一下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的發(fā)生發(fā)展,我們就可知道,批判精神是現(xiàn)代主義文藝的一個重要的審美特點。非馬的《今天的陽光很好》,就表達了他這種批判的審美意識:“我支起畫架/興致勃勃開始寫生//我才把畫布涂成天藍/一只小鳥便飛進我的風景/我說好,好,你來得正是時候/請再往上飛一點點。對!就是這樣/接著一棵綠樹搖曳著自左下角升起/迎住一朵冉冉飄過的白云/而蹦跳的松鼠同金色的陽光/都不難捕捉/不久我就有了一幅像樣的畫//但我總覺得它缺少了什么/這明亮快活的世界/需要一種深沉而不和諧的顏色/來襯出它的天真無邪//就在我忙著調配最最苦難的灰色的時候/一個孤獨的老人踽踽走進我的畫面/輕易地為我完成了我的杰作”。在非馬看來,把現(xiàn)實看得過于明亮快活,那是天真無邪。其實是:外面的世界很美麗,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陽光下照樣有灰色。所以無論是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生活,都應當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審視??v覽非馬的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非馬也有深情的贊美。如《鳥?四季》中的《春》:“你若想知道/這明媚的日子里/樹林與樹林間/最短的距離/任何有輕盈翅膀的小鳥/都會嘰嘰喳喳告訴你//(不是直線的)”。這里的答非所問,洋溢著春天生意盎然的意趣。再如《入秋以后》和《秋窗》。前者寫妻子病愈后的從容、淡定和甜蜜。他將妻子曾堆著病容的臉,看成大好的秋光:“每個裂開的傷口/都頃刻間溢滿了/蜜汁”。后者贊美中年妻子的雍容和成熟:“洗盡鉛華的臉/淡云薄施/卻雍容大方/如鏡中/成熟的風景”??傊?非馬的詩不乏贊美,但大量的詩卻有濃厚的批判意識。上文例舉所含的現(xiàn)代觀念,如反對壓迫、反對侵略、反對不義戰(zhàn)爭、反對種族歧視等等的詩作,無不飽含批判意識。非馬思考人性,揭示它的黑暗、貪婪、虛榮與殘酷:“疊羅漢/看墻外面/是什么”。這一首《磚》,總共三行,十個字,是真正的微型詩,然而它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里形是寫磚,實是寫人。將人的認識和了解外部世界、發(fā)展自已的無窮的欲望外化于或者說寄托于磚。這種欲望的不斷升高將會怎么樣呢?寫于新世紀的《埃菲爾鐵塔》作了回答:“塵世的欲望/越堆越高/終于連寬大為懷的上帝/都忍不住俯下身來/一手把它拔掉”。然而,“沒想到/鋼筋水泥的基腳/如人類的罪孽/根深柢固/稍一用力/便拉成一把尖矛/直直刺向/天空的/心臟//夜夜/我們聽到/光怪陸離的夢/自失眠的巴黎冉冉升空/如飽脹的氣球/在它上空噗噗/爆響”。堆高的欲望使人異化、墮落?!逗谝估锏墓串敗贰ⅰ哆\煤夜車》、《一女人》、《通貨膨脹》等等詩作揭示的正是這種觸目驚心的現(xiàn)象。非馬有濃厚的民族情懷,對民族的物質的和非物質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迷信,清醒理智的批判精神,使他筆下的詩,在流出愛的情愫的同時,滲出了“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阮籍《詠懷詩》)。如《長城謠》:“迎面撲來/一條/一萬里長的/臍帶//孟姜女扭曲的/嘴/吸塵器般/吸出了/一串/無聲的/哭”?!澳殠А边@是祖國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是血濃于水的泉流,是永遠不能和不應割斷的。將長城比喻為“臍帶”,可以說是對長城崇高的禮贊。然而,為了構筑長城,中華民族又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價,造成了多少令人驚心痛心的悲劇,世世代代有多少的孟姜女想“哭倒”長城?而今生今世的炎黃子孫們,在面對長城、面對孟姜女這種歷史悲劇時,又怎能不發(fā)出“無聲”的嘆息!而在《長城1、2》中,非馬則既慨嘆又質疑。至于《紫禁城》、《珍妃井》,則是對封建專制的批判,揭示輝煌宮殿下曾流淌過的血淚。非馬的《廟》、《人與神》等詩作,是對以宗教為幌子進行欺騙謀私的揭露。批判的審美意識,也常常體現(xiàn)在他的諷刺和反諷中。批判的審美意識,使得非馬的詩清新、知性而具有科學精神。
第三,所謂“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的第三個表現(xiàn)是:對現(xiàn)代詩技巧的全面運用和創(chuàng)造。非馬是一個富于原創(chuàng)力的詩人,他不僅吸取和運用現(xiàn)代詩的各種表現(xiàn)技巧,而且有了豐富和創(chuàng)新。概括說來大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抒情的間接化、意象化?,F(xiàn)代詩不反對抒情但反對濫情,其基本的處理就是避免抒情主體的直接抒情,而將抒情間接化,將澎湃的激情蘊涵在意象中。用白居易的話來說,即是“說喜不得言喜,說怨不得言怨”,而要托物詠懷,寄情于景?!熬龁枤w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碧评钌屉[這首《夜雨寄北》,寫與妻子遠別之苦和期盼團聚后的快樂,可是他既不直言思念之苦,也不直言今后團聚了會何等快樂,而是將這種苦、樂,全多寄托在“巴山夜雨”之中。不同在于:苦,是巴山夜雨溢滿秋池;樂,是能西窗剪燭,互訴當時的苦?,F(xiàn)代詩繼承發(fā)展中國古典意象詩傳統(tǒng),將抒情間接化、意象化。非馬在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努力。比如《醉漢》,寫的思親之苦:“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條/曲折/回蕩的/萬里愁腸//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母親啊/我正努力/向您/走/來”。這里有兩組意象:一是空間意象,即海峽很短的實際空間距離與萬里愁腸的心理空間距離;一是時空轉換的意象,“左一腳”、“右一腳”跨越的空間只有一步,一抬腿用的時間甚少,但實際用時要“十年”之多,可見步履之艱難。漂泊臺島和異國他鄉(xiāng),與大陸的母親音塵兩隔30年的非馬,終于可以會面了。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期盼和愁腸百結要向母親訴說,滔滔激情,可演繹為有淚有血的抒情長卷,可是非馬卻把有家歸不得的萬般無奈、把咫尺天涯的悲情和望穿秋水的苦楚,寄寓于這兩組意象的對比中。將激情收束在意象的內蘊中,當然,這里并沒有抹去那悲苦的淚影和滴血的心痕,相反它被烙印得更深沉和更鮮明。非馬對意象的經營是十分用心的。他以智慧的心和靈視的眼追求創(chuàng)新,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已。倘若非得選用他人或自已曾經用過的意象,他必然會從中尋找出新的意義。最典型的例證就是“鳥籠”,三度使用,三度出新,三個境界。非馬精于選擇典型的意象,以濃縮的詩句和有限的文字,來演繹豐富的意義。如《靜物2》“槍眼/與/鳥眼//冷冷/對視//看誰/更能/保持/現(xiàn)狀”。這里是獵人與鳥的對峙,人與自然的對峙。槍響鳥亡,自然生態(tài)遭破壞,誰都無法保持現(xiàn)狀。短短的詩行,它給予讀者的卻是回味無窮的思考?,F(xiàn)代詩常用的手法是意象的自然延伸和跳接,非馬的特點是十分注意這種延伸和跳接的邏輯性和大眾經驗的聯(lián)想基礎。因此,非馬的詩是易解的,而不是難以解讀的“天書”。
二是意象的象征化。筆者對意象和象征曾經作過這樣的區(qū)割:“意象與象征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托意于象,以象寓意;后者是見征于象,以象示征。它們都以形象的感性語言,來表達思想或情感。區(qū)別在于意象表現(xiàn)的內容是特指的,而象征暗示的內容卻是事物的某種程度的共性。意象不一定含有象征意義,而象征一定顯示于意象?!?非馬善于營構意象,同時又常常將意象升華為象征,使意象獲得豐富的內涵。前面我們分析過的《鳥籠》、《共傘》,以及《獅》、《虎》、《龍2》等詩篇,其意象具有超越其本體的象征意義,因而這些意象就不是一般的意象了,而是具有了不確定的多義性的意象了。比如《鼠》:“用一根/繃得緊緊的/失眠的神經/呲呲磨牙//誰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它會/突然停下來/張大咀巴//喀喳!/試它們的鋒銳”。老鼠磨牙,鼠害為患,這是詩的意象鏈含有的表面意義。但它可以延伸擴展,令人想到心懷鬼胎、總在計算別人的鼠輩之徒,或者心懷叵測、時刻準備著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者。因此“鼠”不只是“鼠”了,它已從單義向多義轉化了。至于非馬的《廟》和《黑夜里的勾當》等,則是象征詩?!逗谝估锏墓串敗?“仰天長嘯/曠野里的/一匹/狼//低頭時/嗅到了/籬笆里/一枚/含毒的/肉餅//便夾起尾巴/變成/一條/狗”。《廟》:“天邊最小最亮的那顆星/是飛聳的檐角//即使這樣寬敞的宙宇/也容納不下/一個唯我獨尊的/神”。這兩首詩所以是象征詩,最主要的是:狼演化成狗,廟和神的意象本體并無意義,但作為象征體,它就有了強烈的現(xiàn)實的意義。將意象升華為象征,使詩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實際上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詩創(chuàng)作的美學要求,這方面非馬的成就可觀。
三是戲劇化。首先是詩的情節(jié)化,這其實是間接抒情、意象化和象征化的綜合演出。情節(jié)化的結果是,詩的演繹過程變成戲劇的演出過程,和戲劇沖突展示的過程。最明顯的例證是《芝加哥小夜曲》:“黃昏冷清的街頭/蠻荒地帶//一輛門窗緊閉的汽車/在紅燈前緩停了下來//突然/后視鏡里/一個黑人的身影/龐然出現(xiàn)//先生,買……//受驚的白人司機/猛踩油門/疾沖過紅燈/如野兔奔命//……買把花吧/今天是情人節(jié)”。瞧,這是不是一幕街頭劇?這里的沖突,特別是心理沖突是何等的尖銳?黑人賣花者是想請白人司機買一束愛情之花,可是白人司機見到黑人就像見到了鬼,賣花者剛開口,他就連紅燈的警示也不顧,脫兔似地逃跑了。透過這幕戲的演示,詩人把那深入骨髓的白人對黑人的偏見和岐視,揭示得真是入木三分。其次是預設矛盾的構思,在詩的演繹的過程中,通過逆向思維的手段,或化解或擴張矛盾沖突,形成戲劇性的轉折。如《共傘》從“差距”向和諧的欣喜的轉折。與《共傘》相似,如《塞尚的靜物——巴黎游記之二》,詩中的矛盾戲劇性地轉化為和諧包容。不僅如此,這首詩簡直可以說是非馬的預設矛盾、逆向翻轉構思手法的感性詮釋。且看全詩:“在一個托盤上/一只桔子/與一根香蕉/背對著背/各做各的夢//塞尚走了過來/把香蕉翻了個身/讓它優(yōu)雅的內弧/溫柔攬住/桔子的渾圓/頓時空氣軟化澄明/色彩豐富流動起來//一只桔子/與一根香蕉/在一個托盤上/面對著面/讓彼此的夢/交融疊合/成為/靜物”。非馬許多詩運用的就是這種“翻香蕉”的手法。《領帶》,原本是文明的事物,被他從負面解讀,變成了被野蠻牽著脖子走。關閉《電視》,屏閉紛亂的世界,求個眼目清靜,可是關不掉侵略者燃起的燒遍亞非的戰(zhàn)火。這種翻香蕉的手法,激發(fā)了詩的戲劇因素,翻出了沖突對比給詩帶來的張力,也翻出了讀者的驚奇和贊嘆。所有這些都說明:非馬對“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現(xiàn)代更現(xiàn)代”的追求做出了令人欣喜的杰出的成就。他的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是十分可貴的。雖然非馬也已邁過了古稀之年,但我對他仍有新的期待。
非馬是現(xiàn)代詩人中的“異類”,如一幅豐富的畫卷,我這里只是剪其一角,來欣賞它的繽紛。即使是一角,我也沒有把握說,我已作了較為準確的詮釋,嘗試而已。
紀弦:《讀非馬的<鳥籠>》,《新大陸詩刊》1995年4月第27期。
迪拜:《<越戰(zhàn)紀念碑>,使非馬先生進入“歷史詩人”的行列》,《北美楓》2006年10月第3期。
非馬:《這是一首詩,那是一只蒼蠅》,在“美國華人圖書館協(xié)會中西部分會”年會上的講話,199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