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不佳,倍受包括高校教師和學生在內的人們的指責和批評。是什么原因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如此地不受歡迎,又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呢?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此探討與思考。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 教學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既是教師的原因,也是學生的原因,但首先是教師的原因。效果不佳表現就是學生沒有聽進去,更沒有學以致用。學生達不到這個效果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方法。學習觀不正確是因為教師沒有幫助學習認識性質和任務,甚至有的教師連自己上課的目的和任務都沒有搞清楚。即教師的教學觀和教學方法出了問題。這正是所謂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的方法論。世界觀錯誤,方法論當然也必然錯誤。在錯誤的世界觀指導下的錯誤的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起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那是絕不可能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在上課時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學生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居然有這樣的三種感覺:1、上當了,受騙了;2、一學期下來什么東西也沒有學到;3、很無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難道就是大學嗎?有這種感覺正常嗎?其實在大學一年級有這種感覺真的很正常,許多高校大一學生中都會有很多同學有這種感覺。但如果讓這種感覺繼續(xù)下去,那就不正常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我們還會發(fā)現許多學生不愿意思考問題,也不愿意回答問題。其實這些都是中學應試教育的造成惡果。應試教育已經造成了一種慣性,學生只會去死記硬背老師教的、書上有的死知識,改都改不過來了,而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思考。學生對待大學的生活和學習仍然和中學一樣,以為學知識只要進課堂聽老師講課就能學得好知識,學生沒有學會自己學習的方法和習慣。
1、應試教育的惡果之一就是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中學生的以下的教育之所以叫應試教育我們有太多的例子。如,一個小學生語文考試填空題,“春天來了,_____。”學生填“雪化了”。多好的答案??晌覀兊恼Z文老師無情地打了一個叉。因為正確的答案是:燕子飛回來了。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就這樣被無情的應試教育給扼殺了。
2、知識有時也會成為一種束縛。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敢相信自己。是不是大學生沒有創(chuàng)造能力呢?不是這樣的。其實并不是知識越多就越有創(chuàng)造能力。知識有時也會成為一種束縛,制約了人們的想像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在大學的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問學生這是什么。大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是一個圓。錯了嗎?當然沒錯。他又到幼兒園,在黑板上也這樣畫了一個圓圈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小朋友這下可熱鬧了?;卮鸬挠刑?月亮、圓盤、雞蛋、石頭等等。太多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并不是和知識成正比的。知識越多反而會束縛住人們思考和想像。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往往就是這樣不知不覺中丟失了。
3、學生的自尊心太強。學生主要有兩怕。一怕自己回答錯誤,二怕同學老師笑話自己。其實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錯誤是通向正確的必由之路。沒有錯誤就不可能有正確。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如沒有亞里斯多德認為兩物從高空落下重物先著地就是一個錯誤結論,就不會有伽利略自由落體運動定理的正確。再如,諾貝爾犯的錯誤更嚴重了。在一次炸藥的實驗中,炸死了自己的哥哥,自己也受了重傷??墒钦沁@個錯誤,才有了炸藥大王諾貝爾,才有了今天的諾貝爾獎。歷史正是從錯誤走過來的。
4、中國的教育觀存在偏差。中國歷來就是重視教育,更注重老師。這本來沒有錯,錯就錯在過于神圣化了教師的作用?!疤斓貒H師”,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教師是排在第五位的,是圣人。圣人說的話當然沒有錯。所以在中國沒有教育家能超越孔子,中國人沒拿過諾貝爾獎也可能與些有關。而西方的教育思想則不是這樣的。在西方也有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但他的學生柏拉圖就超越了他,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又超越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被馬克思認為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就是這樣的一個科學家,他的學生伽利略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上也超越了他。為什么在西方是這樣相反的情況?亞里斯多德說得好: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一句話道出了西方教育思想的真諦。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教師,我們也應該尊重權威,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進步和追求真理的桎梏,一味的迷信就可能阻礙我們思想。特別是在學習理論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批判的精神,一定要進行反思。這正是哲學的品質。黑格爾認為哲學就是精神的自我反思。在學理論的時候一定要打一個問號。老師說的對嗎?書上說的對嗎?領導講的對嗎?否則人類真的只能停止不前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途徑
1、要讓學生擺正師生關系,正確認識師生關系。教師只是學生前進中的一根拐杖,只有當你有困難的時候才需要他,當你疾步如飛的時候還要拐杖干什么?如果這里你還拿著它,要么就是為了裝飾門面,要么就是神經病,而且還會影響前進的速度。所以,學生不要指望在大學的課堂上象中學那樣學到太多的東西,更不要指望什么東西都在課堂上學到。
2、要讓學生明白大學課堂的任務。大學課堂當然要學知識,問題是學什么知識,怎樣學知識。大家都知道,在大學的課堂上,大學教師講課的速度很快,常常是一節(jié)課就講完了一章內容,還沒等學生明白過來就已結束。還有的章節(jié)老師根本就不講,但那并不表示這些章節(jié)不重要,可以不學。再就是有些老師不按書上的體系來講,而是按自己的體系來講。這是因為老師的水平很高還是無能呢?其實,這不是教師水平高低的標準,教師之所以這樣講,只是在完成他應該做的也是學生在大學的課堂上應該學的。大學的課堂上課的任務只在于三個方面:一,怎樣講深奧的道理能讓學生更容易的明白;二、告訴學生該門課的知識框架體系包括重點、難點、熱點。三、不只是在傳授自己或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思想去點燃學生的思想,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課堂一般都安排得很緊湊,學習一般會更緊張,不可能象中學那樣詳細的去講解知識。大學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思想和研究問題的方法。當然本門課程知識的框架是一定要告訴學生的,大學生首先就是要掌握這門課的知識框架,這就象做房子,建筑商做好了框架之后就交給了住戶,而住戶則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裝修,裝修的任務同樣的繁重,這不可能留在課堂上完成,老師也不可能替你裝修,當然老師會告訴你這個框架里哪根柱子是重要的不能撤的不能改的,那就是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那什么時候去裝修?怎樣去裝修呢?那當然是只有在下課之后上圖書館,到網上去。裝修的好壞,當然就在于學生自己。裝修同樣要花掉大家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如果這樣做了,大學生活和學習就不會無聊不充實了,也不會學不到知識。這也是大學為什么不上早自習、晚自習,甚至白天不上課的原因。這些時間不是給你休息和玩耍而是是給你去裝修的。所以一流的大學不只是在于這所大學里面有多少名師,更重要的是這個大學里有一個好的圖書館可以提供給學習查閱資料。所以功夫在課外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那么怎樣去裝修呢,這就要靠各人的能力和精力,有能力和精力的同學就能把它裝修成為一個豪華的宮殿;沒有精力同學也不要緊,只要掌握老師給的框架,最起碼也能遮擋風雨。只是,住起來沒有那么舒服而已。當然,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是不允許把所有的每一門功課都去裝修,那么就應該有所選擇,選擇那些感興趣的功課進行裝修。裝修其實就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這樣講,書上為何與老師講的不一樣,別人又是怎樣講的,我認為應該怎樣講?這個問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思考好了,那么知識就可以裝修成一所豪華的宮殿。正是因為這樣,學生上課最關鍵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掌握老師給的框架,不要指望在課堂學到太多的知識,功夫在課外。
到課堂來上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點燃自己的思想。點燃自己的思想實際上是培養(yǎng)自己思考問題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首先是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其次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比掌握知識的柜架更重要,可惜的是這種能力真的被中學的應試教育給扼殺得干干凈凈了。學生往往不愿意思考問題,不愿意回答教師的問題,更不會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
3、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真正的教育。19世紀中葉,英國有個叫紐曼的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學校長時曾說:“真正的大學教育是什么?不是專業(yè)教育,不是技術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學的理想在于把每個學生的精神和品行升華到博雅的高度。這樣的人首先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奔~曼還說,“大學不培養(yǎng)政治家,不培養(yǎng)作家,也不培養(yǎng)工程師,大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靈魂,健全地到達博雅的高度,即具有完整的人格。一個心靈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個靈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勝任?!惫鹦iL陸登庭在北大講演時所說,“大學幫助學生尋求實用和令人滿意的職業(yè)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學教育的杰出性是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僅使我們在自己的專業(yè)中提高生產力,而是使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它幫助我們的科學家欣賞藝術,藝術家欣賞科學,它幫助我們看到用其他方法無法掌握的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它使我們作為個人和我們社區(qū)的成員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闭嬲慕逃龖撌桥囵B(yǎng)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
4、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其實就是小學生一樣可以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的。就舉個中國的例子吧。我們大家都在用人民幣。貳角貳圓的貳知道是怎么寫的嗎?可你看看人民幣上那個貳是怎么寫的?有人發(fā)現嗎?它的兩橫寫在了上面。沒有一個人發(fā)現這個問題??墒怯幸粋€小學生發(fā)現了。國家為此還對這個小學生實行了獎勵。并且規(guī)定這兩個字都讀貳。還有一名小學生發(fā)現了語文課本中的一個大作家的錯誤。這位作家寫蜜蜂時寫到,蜜蜂的翅膀振動發(fā)出:嗡嗡的聲音??墒切W生發(fā)現不是翅膀振動發(fā)出來的。后來,經過實驗證明確實不是翅膀振動發(fā)出來的。為什么這么多專家學者沒有發(fā)現這個問題而是一個小學生?就是因為小學生最愛思考。他們很少迷信。我們生活是太多的迷信了。迷信教師,迷信權威,迷信書本。這其實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迷信是非常有害的。如果人人都這樣迷信而不自己學會思考,社會還能進步嗎?以上的分析只是為了讓大學生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敢于思考,敢于挑戰(zhàn),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點燃自己的思想。
5、幫助學生珍惜課堂上的提問的機會了。在課堂上,學生永遠都沒有錯誤。一個連在同學生和老師面前都不敢犯錯誤的人,將來怎么可能在社會上去闖?我們試想一下,一個敢于犯錯誤的人和一個嘲笑犯錯誤的人那個更可笑。學生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課堂上回答問題起碼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煅煉自己的膽量。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敢在全班的同學面前講話的。作為一個學生,如果從小學到大學畢業(yè)如果從來都沒有在課堂上回答過老師的提問,豈不是悲哀?,F在不敢在老師和學生面前講話,將來去求職怎么敢在向主考官介紹自己,難不成扔下簡歷就跑嗎?難道還指望主考官出來追?第二個好處就是煅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事實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思想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有的人說了半天別人聽不明白他講的是什么。我們有句話形容這種情況,叫做“開水壺里餃子,有貨倒不出來”。而在當今社會口頭表達能力是溝通自己和別人的重要方式?;卮饐栴}就可以煅煉這種能力。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起碼先要思考,而且還要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第三個好處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了。作為學生到課堂來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點燃自己的思想,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我們原來認為,老師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碗水,作為教師當然應該這樣,但作為學生,為什么不能,老師有一桶水,我就不可以有一桶水,甚至兩桶水呢?是的。思想交流不是水的交換。一位哲學家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我們仍然都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我們就都有兩個思想。愛因斯坦是非常重視這種思想交流的。他就是在精神專利局工作的三年里,在“奧林匹亞”咖啡館里和幾個朋友,一起邊吃飯,邊交流完成他的三部論文的。包括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并戲稱這處咖啡館為“奧林匹亞科學院”。甚至半個世紀后,愛因斯坦當談到這個咖啡館時還給與了高度的贊揚。這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腦力激蕩”。其實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思想說出來,和別人的思想進行碰撞,就一定能產生火花。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沒有正確的思想,但不可以連錯誤的思想也沒有。
總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關鍵是老師首先要有一個正確有教育觀,明確自己的任務。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任務,才會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也只有有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學生才能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形成正確有學習方法。總是世界觀決定了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方法論。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想取得成功關鍵在方法的正確。而方法的正確又取決于認識的正確。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占安. 關于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幾個問題[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6,(Z1)
[2]王順生. 關于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5,(07)
[3]顧海良. 著力創(chuàng)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5,(11)
[4]顧鈺民. 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1)
[5]楊瑞森. 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5)
[6]梅榮政. 科學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定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5)
[7]石云霞.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體系和教學體系的一致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5)
[8]張耀燦.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定位與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7)
[9]陳秉公. 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本理論的再系統(tǒng)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6,(08)
[10]劉建軍.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內涵及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7,(03)
作者:
張建華黃石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