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圖設計,在動畫制作過程中,是最起始的工作。構圖,從字義表面來理解,就是畫面的構成。在構建畫面時,使用如形狀、線條、色彩、質(zhì)感等一般繪畫元素,建立平衡、協(xié)調(diào)、和諧的審美空間。在構圖中除了空間的因素外,另外還有時間的因素。時間因素則利用大或長背景、或切換鏡頭,來產(chǎn)生時間濃縮或延長的喜劇表現(xiàn)趣味。
關鍵詞:構圖 空間建構 重要性
構圖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
在構圖畫面中,人物、背景、道具等,連同人物動線的位置安排,都是畫面的構成因素。前景、中景應在在畫面中的位置和所占的面積,畫面中有哪些細節(jié)要加強或剔除,都力求適當表現(xiàn)主題,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臍夥蘸颓榫w。人物與背景間的關系的確立,動作與背景的互相溶合,組合線條、形式和運動,一切都應使其有利于故事的講述。通過各個元素之間的巧妙組合從而增強視覺語言性。這種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以及條理性的統(tǒng)一變化,吸引著讀者的注意力,形成畫面的張力與動態(tài)趨勢關系,及其促成了視覺中心的形成。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曾提到:“最成熟的藝術品,能夠成功的使其中的一切成份服從于以上主要的結構規(guī)律。在完成這一步驟時,它并不是將現(xiàn)存的事物的多樣性,歪曲為千篇一律,而是通過不同的事物相比較,使它們的差別性,更較清晰地顯示出來。”
在構圖設計的工作范疇中,畫面影像的兩大內(nèi)容,當然就是“人物與背景”。影像化的過程,除了各種畫面構成元素的建立外,找到畫面的焦點,才是畫面影像被強調(diào)出來的關鍵。畫面構圖的常見規(guī)律是人物的賓主呼應、景物的虛實變化、線條的簡繁錯落、色調(diào)的濃淡輕重等。也就是說,每個構圖畫面都有它所要強調(diào)表達的重點。有些景的表現(xiàn)重點是說明環(huán)境和氛圍,強調(diào)背景中的氣氛和風格,這時畫面影像的處理重點,就在于透視空間和光影的表現(xiàn)上。有些景的主要內(nèi)容是表現(xiàn)人物的表演,那么強調(diào)人物的動線、動態(tài)、走位和空間感就是工作重點。而表現(xiàn)人物情緒時,人物表情、視線、姿態(tài)的推敲就非常重要。所以在處理構圖畫面時,必須了解這個景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重點。動畫的構圖要體現(xiàn)出一種藝術風格傾向,它是一部動畫片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構圖對于創(chuàng)造畫面造型,表現(xiàn)節(jié)奏、韻律,可以說是影視美學空間性最直接的體現(xiàn),它有著無可非議的表現(xiàn)力,傳達給觀眾的不僅是一種認識信息,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審美情趣。
構圖的空間建構
眾所周知動畫主題的表現(xiàn)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以某一線索來表現(xiàn)劇本的主題思想,通過劇情、場面及人物入手,不斷深化劇本的主題思想。另一方面是根據(jù)劇本的描述,通過動畫鏡頭畫面的表現(xiàn),讓文字語言轉變?yōu)橐暵犝Z言。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通過對空間的建構,產(chǎn)生了感人而動情的場景??梢哉f,離開了對畫面的空間建構,也就無從談起動畫片的感染力。
在構圖中,建構一個合理而準確的透視空間,是非?;竞椭匾?。對于透視原理的掌握是動畫人的最起碼的基本能力。
透視原理的基本要素
1 地平線(HL):是由觀察者眼睛的高度,平視正前方的水平線。
2 消失點(VP):是觀察者的視點與地平線的交點。
原理上所有集中消失于消失點的直線,皆被視為平行線。由一條地平線組合一、二或三個消失點,就能構成一個平面的基礎,再加上深度的表現(xiàn)因素,便形成一個透視空間,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一點、兩點和三點透視。
掌握了透視表現(xiàn)的基本方法后,我們又如何將這個能力運用在構圖設計中呢?一般來說,在決定構圖畫面之前,第一個就是要先確定地平線的位置和消失點。而要以什么樣的幅度變化的間隔來處理透視線的分布,則要看畫面的內(nèi)容需要而定。最后再依附畫面所需的位置和角度,組合垂直及平行的透視線,建立一個合適的透視平面,利用這個透視平面,將我們所要畫的場景和人物安置于此平面之上。
我們除了因為不同視點的高度,而有不同地平線位置的透視畫面外,為了取得不同視角的畫面,也可以移動視點在地平線上的位置,或往左或往右以為,產(chǎn)生不同視角的畫面透視效果。
在動畫影片中,同一個場景的空間,常需要利用各種遠近、高低不同的鏡頭變化,讓我們從不同大小、角度的畫面中,總和各自所傳出的片段訊息,組合畫面,感受整體空間的關系。因此視平線在動畫構圖中的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1、低視平線
低視平線指視平線在畫面的底部,在構圖的空間建構中可以加大畫面上半部分的空間,這樣易表現(xiàn)一些寬廣的場景。如:天空、草原、或一些風景等。這種手法有意的壓縮了地面在畫面中的面積,畫面重心聚集在畫面的下部,使得地面上的景物相互疊加相互映襯,透視感強烈,有明顯的近大遠小的效果,前景中的物體呈現(xiàn)出雄偉、高大的氣勢。
2、高視平線
高視平線往往出現(xiàn)在畫面上方,具有居高臨下之感。這種視平線在空間透視上出現(xiàn)近低遠高的狀態(tài),但是遠、近景物的透視變化不明顯,易表現(xiàn)人物集中宏大的場面,可以加強畫面的縱深感。高視平線在場景處理中,一般不需要對前景中的物體加以表現(xiàn)或突出。通常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以渲染營造場景中的氣氛。
3、中視平線
中視平線在動畫場景表現(xiàn)中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手法,視平線的位置處于高、低視平線之間,在畫面的中部。以視平線為界,上方與下方面積大致相當,在視覺上差別不大,較為平穩(wěn)。運用中視平線通常與作品的內(nèi)容敘述有關,當我們觀看一部動畫片時,鏡頭總會有推、拉、移、搖的過程,有時也會出現(xiàn)長時間的中視平線的畫面,這樣給人們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起到暫時的停頓作用,使視覺不會常處于緊張而刺激的狀態(tài)。從片中的內(nèi)容講,中視平線能把低視平線,高視平線的畫面內(nèi)容連貫,構成連續(xù)性,畫面形式更具有變化。
4、傾斜視平線
是動畫構圖一種特殊的形式,是動畫中表述故事情節(jié)中的一種常用手法。這種畫面處理就像拍照或攝影時,將鏡頭斜拍使畫面景物呈現(xiàn)傾斜狀,視覺上有一種別致的感覺,傾斜動感較強。傾斜視平線在運用中,傾斜角度必須把握得當。如果角度過小,傾斜的效果不明顯,如果角度過大,場景將失去真實性,視覺難以接受。
5、視平線在畫面外
從透視學分析,此類視平線同屬高視位而引起透視變化的結果,也是一種表現(xiàn)主題的有效手段。在畫面處理中,有時是有目的進行夸張,以此造成特定的視覺效果,但與實際的空間位置有差異。 特殊的處理手法不僅能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內(nèi)容和情感,也更突出了動畫的獨特。
構圖中的鏡頭運動
動畫的構圖,也就是鏡頭,他們的大小差異通常是依照被攝物的大小而設定的。我們知道,在電影中,面向觀眾就是面向攝影機,構圖畫面就是在創(chuàng)造屬于觀眾主客觀觀點的表達方式,使觀眾能進入畫面人物的情境中,透過演員的直接注視鏡頭,讓觀眾成為參與者,成為另一個演員的主觀立場。而為了能感受合乎空間邏輯的合理性,就必須維持畫面方向感的一致性。
鏡頭根據(jù)劇情發(fā)展而改變鏡頭視角、透視關系、構圖結構等來突出鏡頭中心點,同時景深的研究能夠加強影片中不同距離景物間的層次感。
構圖設計的重要性
動畫的構圖設計屬于中期制作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動畫片的制作程序中,設計稿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人員既要領會導演的總體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整個影片的藝術風格,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原創(chuàng)的本意,準確地把分鏡頭中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演等要求具體落實,也擔任了修正腳本錯誤、完善腳本的責任。構圖在動畫片制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影片靠構圖設計稿控制全局,動畫制作的每個部分都受構圖規(guī)定著,導演只需通過構圖就可對整個影片控制。
參考文獻:
[1] 黃興芳,構圖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 向應新,動畫基礎構圖,浙江工藝美術,06年32卷
[3] 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
[4] 涂凌琳,新視點,09年2期
作者:
覃子笛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