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麗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6-035-02
摘要: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注重人文關懷。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不但反映了我們黨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關懷,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校教育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蔽覀兊拇髮W生是青年中的優(yōu)秀分子,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對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社會轉型期的今天,我們的大學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有可能導致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情感等發(fā)生偏差,在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問題,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實效性,保持和發(fā)揚其優(yōu)勢作用,就必須要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人文關懷的釋義與功能
“人文”,即是重視人的文化,就是指人類社會化進程中所呈現的以人為中心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人文關懷”,就是指對人以及對人類本身生存與發(fā)展狀態(tài)的關注。它是以促進人的全面、和諧、充分、自由發(fā)展為內在價值尺度的一種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人本文化。
人文關懷就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需求,培養(yǎng)人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它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達到“充分的存在”,能夠對生存環(huán)境和主體自身進行自覺的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能夠合理利用自主選擇的權利,達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發(fā)揮。人文關懷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發(fā)展等需要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豐富人、發(fā)展人、完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內在價值尺度。人文關懷在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人格完整以外,把它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聯系起來,把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系起來,延伸到正確妥善和諧的處理人際關系,這樣就使人文關懷落到實處,使其變得有意義。
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現人文關懷的途徑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今天,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其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的同時,更應該重視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的發(fā)展,關注大學生追求的人文價值。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生動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主體性日益增強,個性日趨豐富,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本質,要達到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以人為本是從現實的人出發(fā),它的教育理念出發(fā)點是“現實的人”,是具有獨立人格、有需要、能動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促進人的發(fā)展,其核心就在于對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學生的成長是全方位的,猶如一棵樹的生長,不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還要有陽光和雨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就是要重視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脈搏,考慮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激活大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服務學生、發(fā)展學生為出發(fā)點,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進行服務。
2.培育校園文化的育人環(huán)境,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
育人環(huán)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借助外界環(huán)境,以促進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好的環(huán)境,對人產生好的影響,久而久之,可以塑造良好品格。在學校,校園文化是隱性教育的綜合體現,她具有導向、評價、規(guī)范師生行為的作用,加強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圍。同時也要注重校風建設,校風是學校長期育人實踐所積淀的共同心理定勢、心理特征、行為規(guī)范和精神追求,對學生起著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作用。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風中,通過耳濡目染和內心體驗,學生才能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啟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當然,在育人環(huán)境中要注意營造人文關懷的氛圍,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帶動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的營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3.強化服務意識,構建和諧的學生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就應該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首先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關心學生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始終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各種需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多一些理解和寬容,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平等的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加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在與學生交流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人自身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寬容個性,認同差異,把我們要說的與學生想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中獲取信息。通過平等交流、民族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真正使廣大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角。
參考文獻:
[1]楊寶清.《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和諧校園》[R],載《中國教育報》2007.11
[2]劉順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復旦大學新聞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