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鳴
長期以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里,凡是提到下層老百姓,文字總是一片光明,尊稱為“人民群眾”或者“勞動群眾”。壞事自不必說,有反動派兜著,連動搖和軟弱都只屬于民族資產(chǎn)階級。然而魯迅卻告訴我們,令我們一向景仰的勞動人民有一個非常令我們尷尬的習(xí)慣:當看客。無論是砍頭還是槍斃,無論是殺強盜還是殺革命黨,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魯迅先生就是因為受不了這個,因而棄醫(yī)從文。
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由下層老百姓鬧出來的一件大事,曾經(jīng)得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學(xué)界最多的稱頌,老百姓的反帝愛國熱情被史家一支又一支如椽的大筆煽得紅紅火火,恍惚就在眼前。然而。在真實的運動中,有熱情如火領(lǐng)頭鬧拳的,也有沒事跟著起哄的,而冷漠的看客其實不在少數(shù)?!锻醮簏c庚子日記》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看客的標本。
王大點是當時北京五城公所的一名差役,身份相當?shù)唾v,屬于不能參加科考的下九流,但由于干的是“警察”的活計,所以日子過得還可以。此人粗通文墨,文字鄙俚不堪,可是挺愛動筆,每天都要記點什么,由于沒有文人那么好面子,所以相當?shù)乜陀^,竟然連自家那點偷雞摸狗的事兒也都照記不誤。義和團運動期間,他老人家每天都出門閑逛,四處看熱鬧,義和團焚香拜神他看,清兵和義和團攻打使館也看,義和團把“二毛子”剁成肉醬他看,有人乘亂搶劫他也看,不僅看而且跟在后面順手牽羊,哪怕?lián)埔粔K木板也是好的。他看過朝中的“持不同政見者”立山、聯(lián)元和徐用儀被砍頭,也看過被義和團抓的白蓮教——實際上是無辜的老百姓——成排地掉腦袋,甚至當八國聯(lián)軍打進城來的時候,他依舊出來看熱鬧,而且趁亂大撈一把,跟著眾潑皮人等從主人逃走的店鋪里搶得土麥子、皮衣和銅錢若干,連他看不懂的舊書也沒有放過,劃拉了一大抱回家,任憑子彈亂飛,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義和團內(nèi)訌打起來,他“跟蹤采訪”,洋鬼子抓中國人用辮子拴成一串牽著走,他“跟同赴爛肉胡同湖南館公所發(fā)落,瞧了半天”。洋人抓住義和團槍斃,他還是看。他的日記里經(jīng)??梢钥吹窖陲棽蛔∨d奮的語句:“今日看熱鬧不少?!敝挥邪藝?lián)軍剛破城的時候,燒殺搶掠,北京城一時間沒處買米買面了,他才感到有點恐怖,用他所知道的所有的表示害怕的詞堆了一句:“由此憂慮畏懼害怕膽驚?!苯酉聛韼滋鞗]寫一個字,看來著實有點兒嚇著了。
已經(jīng)刊布的義和團期間的日記還有一些,比如《庚子記事》、《緣督廬日記》、《遇難日記》等,這些由讀書人寫的日記,對所發(fā)生的事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兒感慨、評價乃至義憤??墒峭醮簏c沒有,他的筆冷得驚人而且嚇人,如陳叔寶全無心肝??礋o辜的婦女兒童被剁成肉醬,他沒感覺;看見人活活被燒成焦炭,他也沒感覺;看清兵和洋兵燒殺奸掠,他還是沒感覺。在此公的眼中,所有慘無人道的事情都不過是場熱鬧。而且更令人氣悶的是,此公居然毫無民族感情,洋人占了北京,他不開展游擊戰(zhàn)爭也就罷了,連一點反抗的表示也沒有,居然很快就和洋人做起了交易,還多次為洋鬼子拉皮條找妓女,從中撈點好處。當然也不是說洋人對他很好,老先生也吃“洋火腿”(挨踢)加耳光,洋兵也曾光顧過他的家,搶過他的東西,不知道他為什么竟然沒一點兒義憤。此公干得最對不起洋人的事兒大概就是經(jīng)常帶美國兵去找酒喝。當時美國禁酒,美國兵見了酒就像蒼蠅見了血,比見女人還親,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結(jié)果回去吃長官的責(zé)罰。對于王大點來說,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入侵對于他來說只有兩件事有意義:看熱鬧和占便宜。至于熱鬧從哪兒來,便宜在哪兒占,都沒要緊。只要有這兩樣存在,即使有生命之憂,他也會冒出來。一場我們教科書上講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次慘慘烈烈的帝國主義入侵,在王大點眼里,只不過是平添了些看熱鬧和撿便宜的機會而已。
平心而論,王大點倒還算不上是壞人,在這場大動亂中,他沒有傷害過任何一個人,順點東西,也是在別人動手之后撿點兒剩的。他不幫義和團,也不幫教民,其實也不算是幫過洋兵。雖說有點兒好貪小便宜,但洋人占了北京之后,他熟識的街坊鄰居中有做過義和團的,嚇得不敢出門。他既沒有向洋人告發(fā)(至少可以撈幾文賞錢),也沒有借機敲詐(以他衙役的身份,完全可以)。顯然,此公一要比義和團興盛時,本來跟教民沒什么仇怨,只聽說現(xiàn)在殺教民可以不頂罪,就跟著胡殺亂砍的人強,二要比那些洋人來了以后,“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窮褲,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草楷雜糅,拼切舛錯,用以自附于洋”的市民強。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道德水準甚至不比所有舞刀弄槍的義和團大師兄差(因為不少大師兄二師兄后來都投靠了洋人和洋教)。
統(tǒng)而言之,王大點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百姓,在義和團運動的前后,像他這樣的老百姓其實在社會中是最多的。當然,也就是這些老百姓中的大多數(shù),每每令先進的知識分子頭痛不已。當年魯迅在日本仙臺學(xué)醫(yī)時看的紀錄片上,那些傻呆呆地看日本人殺中國人頭的中國人,大概就是王大點的同類。這些人如果沒有點兒實質(zhì)性的變化,那么任憑先知先覺們怎樣嘔心瀝血,中國的事總是難辦。
沒錯,王大點是個相當標準的看客,沒心沒肺沒立場,對于義和團的革命行動,他沒有跟著歡呼,對被義和團殺害的教民,他也不惋惜,這些倒霉的人,有些他還認識,知道姓名,家住哪里,做什么活計。洋人進來了,他雖然沒有告發(fā)街坊里的義和團,卻也很積極地跟洋人套近乎,替洋兵拉皮條,找妓女,引誘禁酒的美國兵喝酒,無論哪一國的士兵,語言障礙都不成任何問題(由此觀之,各國下層人民之間的交往應(yīng)該沒有太多的問題),對付印度纏頭兵似乎更得心應(yīng)手,雖然偶爾也會吃上條“洋火腿”,但也絕沒有激起過他老人家什么民族仇恨。同時,他也是個非常勤勉的看客,在北京城鬧義和團的那些日子里,他幾乎每天出去,滿世界尋熱鬧看,凡是殺人放火的事,大概沒有多少能逃得出他老人家那雙銳利的眼睛的。
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很麻木,或者冷血,但他的觀察的確相當客觀,不帶主觀的愛憎,所以,他的“觀察日記”,應(yīng)該說是相當可靠的。
實際上,這本日記當年之所以被整理出來(出版在1964年),最初的動機無非是想從中找到一點兒義和團英勇殺敵的事跡,為我們歌功頌德式的義和團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證??上У氖牵以谧屑毸褜ち送醮簏c的庚子時期的日記的每一個字之后,卻發(fā)現(xiàn)里面根本沒有這樣的只字片語,難怪那么多年來,幾乎沒有什么人引用這個材料。
王大點看的熱鬧,最多的是義和團殺教民(信基督教的老百姓)。被殺的教民一律手無寸鐵,不知道反抗,其中還有不少婦女和小孩。有的抓住就殺,干脆痛快。怎么知道人家就是教民呢,或是有人舉報,或是……據(jù)說有義和團的大師兄火眼金睛,搭眼一看,就能看出教民額頭上有十字印記,所以,拖出去砍了就是。也有謹慎一點兒的,抓住了嫌疑教民,升壇(義和團的拳壇),焚黃表,讓義和團供的關(guān)老爺、豬八戒之類
的神來判定真?zhèn)危皇沁@些神仙老爺好像一點兒都不慈悲為懷,但凡焚表的,幾乎沒幾個饒過的,結(jié)果還是殺,僅僅讓王大點之流的人,所看的熱鬧情節(jié)稍微復(fù)雜了一點。當然,也有些人被殺,還是屬于“鐵證如山”的,比如在他們身上,搜出了洋玩意,哪怕一支鉛筆,一張洋紙,都足以讓他們喪命,這種人,義和團叫他們?nèi)印U娴难笕耸谴竺?,信教的是二毛子,用洋貨的排第三,義和團發(fā)誓要從大毛子一直殺到十毛子。值得一說的是,義和團在剿殺那些用洋貨的三毛子時,剿出來的洋貨,并沒有砸掉了事,而是拿走了。比如王大點記載,某日“冰窖胡同義和拳將長香(巷)四條照象(相)館張子清俱家三口剿辦,剿得自行車、話匣子、洋物等物不少,解送南橫街老團”。
義和團殺人的方式比較簡單,大多是砍頭。所以,北京城那時節(jié)到處可以見到?jīng)]有腦袋的尸體,大熱天的,掩埋不及時,往往臭得讓王大點這種見慣了死人的人,都感到受不了。除了砍頭之外,也有一些人是被義和團亂刀剁成肉醬的。據(jù)王大點記載,這樣的人似乎不是因為有所反抗,就是剁的人想剁,被剁的多半是婦女,大概女人在教,更容易激起義和團的義憤。
義和團殺的第二種人是白蓮教徒。這些人其實多半不是真的白蓮教徒。白蓮教只是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統(tǒng)稱,各個教門的面目五花八門,內(nèi)容各異,其實跟原來的白蓮教早就沒有多少關(guān)系了。白蓮教自明朝定鼎以來,官方一直查禁,被視為邪教,結(jié)果連累所有的民間宗教,都邪了起來。所謂邪教的邪,除了這些宗教在傳教活動中男女混雜之外,就是傳說他們有紙人紙馬,可以驅(qū)使這些紙人紙馬動起來,像真的兵馬殺人沖陣,高明的甚至可以撒豆成兵,殺人于無形。顯然,這些都是些傳說,真實的民間宗教絕對沒有這兩下子,也不可能有這兩下子。然而,北京庚子期間被抓出來的所謂白蓮教徒,證據(jù)就是在他們身邊搜出了紙人紙馬,如果不是有人栽贓的話,這些紙人紙馬很可能是道具或者手工藝品。這些人也許只是手藝人或者變戲法跑江湖的,卻由于“證據(jù)確鑿”,結(jié)果被義和團抓出去砍了頭。在王大點日記里,這樣的排隊砍頭有五起,每次殺掉男女二三十人到六七十人不等。說起來,義和團練氣功,練刀槍不入,喝符念咒,團的頭銜上還有八卦的名號,什么“乾字團”、“坎字團”之類,其實跟民間宗教也有那么點兒聯(lián)系,至少看起來沒有那么清白,怎么進了城就開始拿自家人,或者可能是自家人的人開刀呢?原因是真正的民間宗教的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么白蓮教,教義和團“法術(shù)”的師傅,即使是這類的教徒,當然也不會認賬,加上這種“法術(shù)”自身來源也雜,所以,義和團自然沒有“邪教”的自我感覺。等到西太后老佛爺封他們?yōu)椤傲x民”之后,幾乎所有的義和團都打出了御封或者皇封的招牌,豎起大旗:“奉旨練團”。既然咱們是皇封的(其實是太后封的),為朝廷出力,主動剿殺邪教,自是當仁不讓。
義和團殺或者幫助殺的第三種人,是朝廷里某些不太同意西太后跟十一國宣戰(zhàn)的官員,他們之所以獲罪,除了“主和”之外,主要是被視為“帝黨”,即光緒一邊的人的緣故,比如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聯(lián)元、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這些人被殺之后,由于是官員,多少有點兒優(yōu)待,被允許家屬收尸,而且還可以把首級縫上。無疑,這些都看在了王大點的眼里。在太后和皇帝敵對的問題上,義和團的態(tài)度是相當鮮明丟腦袋。大概,義和團由于一直都對戲曲情有獨鐘,他們上法來神時,宣稱自己變成什么神,這些神,基本都來自于戲曲,所以,放了冒犯的藝人一馬。
除了這三種人之外,義和團的刀好像就不太好使了。洋兵破城之時依然出來溜達的王大點(一來看熱鬧,二來可以乘亂往家順東西),沒有看見義和團的抵抗,只見到此輩的逃跑。義和團運動期間轟轟烈烈的攻打西什庫教堂之舉,在他的記載中,只有奉命各家懸掛紅燈一事。另據(jù)別的史料記載,那是由于西什庫教堂久攻不下,義和團請來金刀圣母、梨山老母前來助戰(zhàn)的緣的,自從西太后贊許義和團之后,他們在名義上都是那個最希望光緒完蛋的端王載恬的部下,所以,幾乎無一例外地站在太后一邊。端王的戰(zhàn)士最聽太后的話,有的義和團宣稱要殺“一龍、二虎、三百羊”。這個“一龍”,就是光緒。在端王眼里,光緒就是個該千刀萬剮的二毛子,在朝堂之上,他就敢對當時至少名義上還是皇帝的光緒粗聲惡語,全無起碼的君臣之禮,連西太后見了都覺得過分。
當然,義和團也有法外開恩的時候,王大點就記過這樣一件事。天橋小茶館前玩藝場,有藝人張小軒說唱,挖苦了義和團,當即被團民揪上拳壇,結(jié)果是被若干人保了下來,沒有故。當時義和團的通令是這樣說的;“各團諸位師兄:今為西什庫洋樓無法可破,特請金刀圣母、梨山老母,每日發(fā)疏三次,大功即可告成。再者,每日家家夜晚掛紅燈一個時辰。北京城內(nèi)可遍為傳曉。”(劉以桐:《民教相仇都門聞見錄》)實際上梨山老母似乎沒有來,只來了金刀圣母,據(jù)看見的人說,是一個四十歲內(nèi)外的婦人。在義和團運動期間,西什庫教堂是北京天主教的一個據(jù)點,里面有千余四處逃來的教民和少數(shù)外國傳教士,有從使館撥來的幾十洋兵守著。幾萬義和團將之圍了個水泄不通,但一進攻,發(fā)現(xiàn)中彈的人還是死,沒有刀槍不入,于是義和團的勇氣也就不見了。不久傳出來消息說,義和團法術(shù)不靈的原因,是由于教堂里的洋人頭子主教樊國梁,揮舞一個用女人陰毛編織而成的“旌”在指揮,而且西什庫的圍墻上,貼了好些女人的陰戶,是險惡的洋人用女人的下體,破了義和團的神功。最后大家商議的結(jié)果是,以毒攻毒,以陰制陰,于是請來了金刀圣母(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騎棗紅馬、持青龍刀的人來過,沒有頂事)。當然,金刀圣母來了之后,還是沒有下文,這個方圓不過百米的教堂,幾萬精壯的漢子就是拿它沒有辦法(注意:里面的洋兵沒有連發(fā)武器,諸如機關(guān)槍之類的東西),王大點告訴我們,義和團又讓掛白燈了。
顯然,北京義和團的想象力遠沒有他們在天津的兄弟們豐富,那里不僅有黃蓮圣母,年輕可愛,而且為了閉住洋人的槍炮,讓義和團法術(shù)逞威,家家戶戶要用紅紙把煙囪蓋上,女人“七日不可入市,七日不可立門外,七日盤腿坐炕上,足不可履地,七日不可梳頭洗面,七日不可裹腳”。(《天津一月記》)當時還有歌謠說:“婦女不梳頭,砍去洋人頭,婦女不裹腳,殺盡洋人笑呵呵。”后來有研究者說,這是紅燈照們實現(xiàn)婦女解放,放足,殺鬼子殺得來不及梳頭洗臉,真是有想象力。其實,這不過是源于巫術(shù)的義和團想象,在所謂的法術(shù)失靈了之后,指望靠基于女人身體的想象,建功立業(yè)。
顯然,便宜的事沒那么多,男人辦不了的事,女人也不靈,即使她是什么圣母也一樣。發(fā)現(xiàn)刀槍不入的法術(shù)不濟,真敢沖鋒陷陣的人就不多了,否則,幾萬人擁上去,西什庫踩也給踩平了。不僅西什庫的故事如此,其他義和團的抗敵故事也差不多。出現(xiàn)在我們各種著作中的義和團戰(zhàn)績,屬于跟清軍打的還有點兒真實性,屬于跟洋人打的,基本上是我們的史學(xué)家施展移花接木、裁剪拼合的妙手,把清軍的功勞挪過來的。關(guān)于這一點,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的教授林華國老先生,有過認真的考辨。其實,當初西太后也不太相信義和團真的頂事,為此還派出剛毅和趙舒翹去打探虛實,結(jié)果兩人看了之后,都說義和團的法術(shù)是真的(一說趙舒翹不太相信,但在剛毅的壓力下,不敢說實話)。待到北京城破,西太后逃難的時候,她腸子都悔青了,一個勁下令,剿辦義和團,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中國跟西方列強戰(zhàn)爭狀態(tài)還沒有解除,八國聯(lián)軍就和清軍一起打義和團的怪現(xiàn)象。
王大點這樣沒心沒肺的看客,是導(dǎo)致魯迅從醫(yī)生變成文學(xué)家的刺激源,讓人看了可氣可恨又可笑,但他也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只要我們的國人一天沒有從義和團的心態(tài)中走出來,王大點就總站在那里,向人們做著鬼臉。
編輯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