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軍
自我認識是指一個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判斷與認識。正確的自我認識對個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表現(xiàn)都有積極的影響,也是健全人格的組成部分,可促進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對外語學習者而言,自我認識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學業(yè)成就上。外語學習者的積極自我認識包括:相信自己學外語的能力、看到自己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進步、認識自己學外語方面不比別人差甚至比別人更優(yōu)越等。那么,一個人的自我認識與語言學習有聯(lián)系嗎?Williams和Burden認為,語言學習與一個人的自我認識密切相關:一個人的自我認識對其學習行為有很大影響。如果一個語言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消極負面的,他就會在學語言會話時羞怯退縮,避免冒險;如果有積極的自我認識,就會為自己確定更樂觀的目標,主動參與冒險并尋找機會練習會話。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積極自我評價受到肯定和鼓勵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認知活動能被促進。
一、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我認識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國外已有一部分學者對中學和大學的外語學習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表明焦慮存在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中。研究表明,焦慮與自信心、自我評價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外語學習者較普遍地存在消極的自我認識。二十世紀80年代,心理學家維納(Weiner)創(chuàng)立了頗有影響力的歸因理論。所謂歸因,是指人們往往把自己所感知到的成功和失敗歸咎于外部或內(nèi)部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更多地把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因為內(nèi)部可控的因素,他的表現(xiàn)會更積極和自信;如果把成功或失敗更多地歸因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運氣,則可能表現(xiàn)為消極和不自信。Deaux的研究表明,女性很可能有較低的自我期望值并傾向于把成功歸因為運氣和外部因素。這種消極的自我認識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yè)成就、社交能力,還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若能在英語課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能力,會對他們的學業(yè)及全面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從語言教育的角度來看,英語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認識能力,關注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根據(jù)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社會建構主義模式,隨著新信息的吸收和對已有知識的修改,個人的世界觀及自我認識在不斷重塑;人不僅在改變,而且能夠改變。同樣,個人的歸因傾向也是可以改變的,通過歸因訓練,可改變?nèi)藗儗⑹〉脑蚩醋魇遣豢勺兒筒豢煽氐膬A向。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我認識的思路和途徑
在英語課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自我認識能力。
1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評價
人們的自我認識與他們的社會關系有關。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指出,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認識部分地依賴于課堂人際交往的性質(zhì)。人們傾向于把自己與他人相比較,自我認識是這種比較和獲知別人對自己評價后的結果。在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從教師和同學那里得到的正面或負面評價會影響他們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的建立。因此,在英語課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多給學生正面的評價并引導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正面評價他人。這樣,無疑會有利于學生建構積極的自我認識。
2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傾向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歸因?qū)θ说男袨?、情緒和期待有重要的影響。積極、合理的成敗歸因有利于學習者正確感知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對學習行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將學習成敗的因素歸因為可控的自身努力的學生,其心態(tài)是較為積極的;把學業(yè)失敗歸因于自身能力,認為自己不具備學好外語的天賦和能力條件,會在外語學習中產(chǎn)生消極的自我認識和無助情感。實際上,學生學會歸因的過程也就是他們提高自我認識的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傾向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表明,76.4%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是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并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將不成功歸因于“能力”等因素。這說明相當一部分英語學習者存在消極的歸因傾向。歸因理論的重要應用是進行歸因訓練,教師若能將歸因訓練有意識地滲透于英語課教學中,便會逐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傾向。具體方法如下:(1)榜樣法:教師可用自己或名人的親身經(jīng)歷向?qū)W生說明怎樣正確歸因,也可讓歸因正確的學生談自己對成敗是怎樣歸因的。(2)正面反饋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和考試成績,從不同角度反饋他們的進步,讓學生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回報,從而堅定其繼續(xù)努力的步伐。(3)循序漸進法:當學生把失敗歸因于難度大這種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時,就有可能放棄主觀努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原則,這樣學生在漸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努力后獲得成功的喜悅,不會因難度太大而放棄努力。(4)討論法:讓學生討論成敗的原因,教師加以總結評價,并使學生形成共識。
3引導學生具有一定的模糊容忍度
模糊容忍是指接受模糊不清的事物。外語學習中會遇到大量的有關語義、所指和發(fā)音含混不清的現(xiàn)象,這經(jīng)常會增強語言焦慮感。因此,語言學習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模糊容忍度。Norton(1975)認為不容忍模糊的人傾向于將模糊的、不完整的、不確定的、不連貫的、相互矛盾的信息看作是潛在心理威脅的起因。低模糊容忍度學習者焦慮程度提高,自信心減弱,語言輸入量小,輸入效果差,這無疑會導致產(chǎn)生消極的自我認識。張慶宗對138名英語學習者做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81.16%的學生屬于低模糊容忍度學習者,如此高的比例當引起英語教師的關注。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英語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對低模糊容忍度學生采取一些措施,逐漸提高其模糊容忍度,降低焦慮感,增強自信心。具體方法如下:(1)禁止學生帶電子詞典及參考書進入課堂,鼓勵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測詞義;(2)讓學生討論一些無確定答案的問題,鼓勵學生憑知覺暢所欲言,制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3)對過于講求精確度的學生限定其做口頭或書面作業(yè)的時間,轉(zhuǎn)移他們過度關注語言形式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意識過程消除抑制,逐漸開放、自由;(4)鼓勵學生多做課外略讀訓練,課上讓學生簡要復述所讀內(nèi)容,使他們從宏觀上觀察語言,廣泛、靈活地吸收并處理各種信息;(5)對疑難問題教師要少講解、多引導,鼓勵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辨析能力、挑戰(zhàn)能力和自信心。
4引導學生積極悅納自我
悅納自我就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接受自己的一切。悅納自我是發(fā)展和增強積極自我認識的關鍵和核心。只有熱愛自我,才能產(chǎn)生自信。改變消極自我認識的第一步就是接納自己。一些英語學習者在對自己某方面感到不滿而又無力改變時,便會產(chǎn)生自我排斥心理,嚴重影響了英語學習和自身全面發(fā)展。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在英語課教學中滲透悅納自我的理念,讓學生認識到人人都是一座“金礦”,引導學生發(fā)掘自己的才能,承認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愉悅地接納自己,建構積極的自我認識,樂觀地對待學習和生活。
建構積極的自我認識可促進一個人的語言學習及全面發(fā)展,因此,在英語課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能力意義重大。根據(jù)社會建構主義模式,通過教師的干預和中介作用,可以重塑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在英語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我認識的思路和途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地認識自我要建立在客觀、正確的基礎上,過高的自我評價會產(chǎn)生盲目樂觀和驕傲情緒,自以為是,狂妄自大。這樣的學生往往回避或否認自己的缺點,缺乏自知能力,容易受到傷害、遭受失敗。此外,在英語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情感,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相關知識,這對教師在英語課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自身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