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平
觀摩王學輝先生的山水畫,首先讓人感到的便是氣勢奪人。巍巍群山猶如蒼龍橫空出世,皚皚云濤猶如仙駒飛速馳騁?!耙廒ば?而物在靈符,不在耳目。故得于心,應于手,孤姿絕狀,觸毫而出,氣交沖漠,與神為徒?!奔粗^此也。誠非真正“澄懷味象”者可信手拈來,揮毫寫就。言其“含道映物”之作,非謬獎矣。
自然山水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必備的物質基礎,與人類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從一開始大自然就與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社會實踐活動息息相關。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山水與中國古代哲學,產生了一種雙向交感、互相滲透的關系。從而,便形成了“遠取諸物、近取諸比”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宇宙生成觀念,體現(xiàn)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由此,以山水為主體的自然物質,又以其特點啟發(fā)了哲人們對玄深微妙的大千世界的直觀感悟。因而,完全有理由認為:中國古代哲學是以參證物質世界的基礎上領悟并抽象出來的智慧結晶。建立在中國哲學特殊觀照方式基礎上的中國山水畫,便順理成章地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審美原則,使山水登臨之樂,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游弋,它不僅是畫家為創(chuàng)造審美形式而搜集感性素材的重要途徑,更上升到通過與大自然的悟對,實現(xiàn)人生理想,探尋宇宙奧秘,闡明哲學觀點,繼而由此進入悟“道”的最高境界。唯其如是,不僅使得中國山水畫在這種哲學觀念基礎上建立了獨特的美學原則,更使得中國山水畫具有了明顯地區(qū)別于西方風景的、頗含深厚哲理意味的表現(xiàn)形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山水畫家便不僅僅是在創(chuàng)造審美的“人文”對象,更是用“哲人”的頭腦建構著蘊涵豐富哲理的“形而上學”。
早在五代、北宋時期,中國山水畫已經(jīng)攀升到令人難以企及的峰巔,那種用心靈感悟自然,忘我的“殉道者”的精神體驗,在中國美術史上成就了一個“山水畫的時代”。眾所周知,自明清以降中國山水畫漸至衰退。人們往往將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歸咎于董其昌及其追隨者。然而,早在明洪武時期,王履以自己為華山寫生的真切感受所寫的理論價值極高的《重為華山圖序》,何以未成為董氏以及同道者的“他山之石”呢?王履所說的“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是北宋杰出的山水畫家、山水畫理論家郭熙“君子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此一論的最精辟的注腳。非澄徹襟懷、親身體驗與自然悟對的心路歷程者難得其萬一也。此即是哲學中所講的“感性——知性——理性”的思維邏輯程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便是“澄懷觀道”與“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用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的精神,從而使得其作品凸顯于當代山水畫之林,毫無愧色。
王學輝先生山水畫的最大特色是大氣磅礴,寓秀逸于恢宏之中,表現(xiàn)了氣勢奪人,雄中見秀的偉岸雄健之美。所謂氣勢奪人,系指畫面的章法特立、體勢開張,令賞之者領略到了自然山水之壯美;所謂雄中見秀,系指其造景奇特、筆墨鮮活,令賞之者與作者心會神交,隨其意境引領,目移景異、情寓化境,進入猶如明代園林藝術家計成所說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造景追求的“自然”之境。其筆底“丘壑”真乃其“胸中丘壑”,是他心靈與自然親和的物化形態(tài),是他神來之筆妙造的產物——第二自然。他的畫無論巨章大軸抑或尺幅小品,都彰顯出一種觀后令人頓覺對大自然敬意有加、胸懷因此豁然開朗的心情,絕無因玩弄筆墨技巧而削弱山水神韻之弊。他善于在諸多相近或相同的物象中選取表現(xiàn)對象,在統(tǒng)一中尋求變化,并以如同特寫鏡頭的方式集中刻畫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畫中景物相近而并不雷同,統(tǒng)一而變化莫測,于理性的秩序中體現(xiàn)了感性的“遷想妙得”,“因借無由,觸情便是”,即此是也。
王學輝先生山水畫另一特色是善于表現(xiàn)云山奇觀。他山水畫中的云不再用傳統(tǒng)的“吹”法,卻時而皴擦時而暈染,“虛妙實為”,表現(xiàn)出云山有可視之“象”而無可觸之“型”,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動態(tài)”美。王學輝先生筆下的太行云山自不同于他山,它不是“概念的山水”。他不但畫出了太行山體量狀貌,更表現(xiàn)出了太行山“精神蘊涵”的本質特征??此漠?不僅能讓人感受到太行山千百億年以來巍然挺立雄宏壯偉,雖無媚人秀色,卻有勁健豐骨的獨特魅力,更能從畫中領略到,千百億年來在這塊土地上休養(yǎng)生息的人們與這塊熱土水乳交融、休戚與共的真摯情懷。
王學輝先生山水畫的又一特色是,他的生花妙筆,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絕妙功能。他以錫崖溝為素材的一張名為《春滿太行》的山水,沒有刻意于表現(xiàn)錫崖溝眾所周知的閉塞、貧瘠與荒涼,使人產生難以言傳的苦澀和郁悶;而是描繪了一個繁花掩映、靜謐莫測、仿佛人間仙境般的山坳里,鑲嵌著一個美麗的山莊。村下瀑布猶如白練直垂、飛珠濺玉,卻似錫崖溝人的娓娓訴說,道出了飽受封閉之苦的滄桑;與此同時也道出了勤勞的錫崖溝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盼。既成的事實已經(jīng)證明,錫崖溝人從不坐等蒼天賜福,他們不但有與命運抗爭的信心和勇氣,他們也已經(jīng)有過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的艱難經(jīng)歷,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叭绠嫛钡拿谰敖阱氤?他們的愿望指日可待,不久的將來定能美夢成真,誠可謂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藂,非應無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賢映于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以八尺整張的立構巨制,表現(xiàn)這樣的景色,言其為小品,委實不妥。以此大軸抒此情懷,稱為“佳構”,言非過矣。
從王學輝先生山水畫中能感受到一種理性的、筆墨嚴謹?shù)闹刃蛎?。他的畫絕無因追求筆墨酣暢,肆意潑灑,致使作品難以卒讀的輕率之美。這與某些表面看來似乎是作者“飽蘸激情”所至,實則是裝腔作勢、故作姿態(tài)借以嚇人,令觀者一看便覺空空如也,不但無需正視,也不屑于顧的“作品”有著天壤之別。他的畫筆墨嚴謹,體現(xiàn)了一種秀逸之美,有筆筆見物之韻,而無謹毛失貌之嫌。這不正是千百年來中國畫家孜孜以求渴望達到的“寫”的境界嗎?王學輝先生的山水畫不拘泥于傳統(tǒng)山水畫或金碧青綠、或水墨淺降的既有形式,而是將諸多表現(xiàn)方法有機地融合,創(chuàng)造出時而勾勒山石骨架敷以青赭,時而水運墨彰施以石色的表現(xiàn)方法。特別是他用水墨立型,青綠輕染的“小青綠”山水,于淡雅中透溢出無限生機,在樸素中顯現(xiàn)著輝煌魅力,引人入勝、留人駐足,讀來妙趣無窮,回味不盡。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如果說藝術家得以名彰于社會的是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那么首先取決于其創(chuàng)作目的是否明確,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否真誠。此二者相互關聯(lián),互為表里。特別是處于電腦網(wǎng)絡化造成“地球村”的當今,任何一種不用勤勞與汗水為時代、為社會創(chuàng)造真正的藝術財富,而一味地追新逐奇,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所謂“新奇的繪畫”能夠博得眾賞,嘩眾取寵者的企圖純屬徒勞。文化的多元化為每一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都拓寬了領地,藝術家們都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樣式。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觀者的真切感受,將肆意妄為當作“領異標新”。作為藝術家,首先要承認自己作為“多元”中的“一元”的存在價值與合法身份。藝術的創(chuàng)造決不可能拒絕自己的慎重參與,只可能是自己沒有客觀地認識自己,并以一種對待藝術的真誠態(tài)度正視創(chuàng)作,用平和的心態(tài)不懈地努力創(chuàng)造以至坐失良機。雄辯的歷史事實已經(jīng)證明,所有真正的藝術家和一切真正的藝術作品,即或蒙塵一時,但終必放其光輝;那些唯求時譽,圖一時新奇的所謂“藝術家”或“藝術作品”,只能如曇花一現(xiàn),瞬即消亡,時過境遷,必將被人棄之不顧。因此能否創(chuàng)作出真正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以體現(xiàn)藝術家的社會作用的關鍵,取決于藝術家自己,舍此別無他求。
王學輝先生以其神奇的畫筆為自己構筑了一個無比充實的精神家園,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賞可游的山水境界。完全可以相信,一個真誠地面對藝術,面對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而且有清醒的頭腦,并絲毫不以嘩眾取寵為能事的藝術家,未來的創(chuàng)作必將會使自己的精神家園更加欣欣向榮,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加美好的藝術作品,讓我們享受到更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
(王學輝為山西畫院院長,山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