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紅
【摘要】本文論及英語課堂雙重活動的重要性,英語課堂上要做好師生角色的轉變,通過組織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活動的重要性?研究活動?組織活動?良好的效果
Both sides activiti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English class
WangMei hong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both sides activities in English class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students are the leading roles. A teacher should let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lass activities.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language an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Importance of both sides activities Studying activities Practicing doing activities Better results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在論述教學的實質時就曾提出過:教學“一方面包括教師的活動(教),同時也包括學生的活動(學)?”然而時至今日,不少課堂依然是教師活動得多,學生活動得少;不少的活動還屬于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而學生的活動也僅限于重復和回答?這是什么原因呢?問題就在于對“活動”的認識,以及如何組織活動的問題?在這里,“活動”是轉變課堂教學方式的關鍵,如果不研究活動,不正確理解活動,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就是一句空話?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所以英語教學也應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作為兩個主體,其認識和實踐的客體都是英語,學生是認識的承擔者,實踐者;教師也是認識的承擔者,只是角色和任務不同而已?學生學習英語,要靠學生主動地學,直接與英語信息源(如教材)發(fā)生作用;教師是指導者?助學者,通過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更不是教師講學生聽?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主要陣地,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主體(主導)作用應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造條件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教學過程包括兩個轉換:一是把自然語言的事實轉化為知識,以教材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是教材編寫者的任務;另一種轉換就是把教材承擔的知識轉換為言語行為,使之返回為活生生的交際事實,這是教師的任務?過去人們認為,教材是教本,是教學之本,這就很容易造成照本宣科?而現(xiàn)在倡導教材是信息載體,就要求“活化”教材,把教材上的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語言活動?例如,英語課本中出現(xiàn)了Tom likes bananas a lot 這個句子?如果照本宣科,反復記誦,教學過程就顯得枯燥無味?所謂“活化”,首先要把Tom 這個虛擬的人物變成真人真事,再設計出一個便于學生參與的步驟,學生就可以活動起來了?
活動要精心組織,要根據(jù)階段要求把主體?客體?環(huán)境諸方面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進行周密的思考,找出最佳結合點,保證活動從實際出發(fā),切實有效?實踐證明:“活動”是英語教師職業(yè)信念?開拓精神和教學才華的全面展示?
應當注意的是,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看到學生有參與活動的愿望,并能很好的參與活動?學生被動?少動甚至不動是不正常的,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諸多常規(guī)壓抑的結果?
英語教學理應是一個“圍繞課本——拋開課本——回到課本——不要課本”的過程?教師上課還要一來就說Open your books,因為要求學生打開課本實際上是自己先打開課本,還有滑向照本宣科的危險?教師不拿課本,就會面向學生,如果沒有精心設計的活動,課就上不下去?教學總是圍繞教材的教學內容開展的,應緊扣教材,但在呈現(xiàn)新內容時,教師應拋開課本,采取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啟動學生參與;在初步掌握教學內容后學生應回到課本進行認讀,并做必要的鞏固和記憶練習;不要課本只聯(lián)系實際加以運用,進行逼真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
一般來說,一個獨立的教學內容需要經(jīng)過5個步驟:引入——啟動——輸入——加工——輸出?
1.引入
通過復習引發(fā)動機,創(chuàng)造期待,以進入內容?這不是一般的復習,而是“聯(lián)舊引新”的復習?
2.啟動
新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教師應啟而不發(fā),要設計出引人入勝的活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下,通過師生討論的方式呈現(xiàn)新的內容?
3.輸入
一般可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打開課本,讓學生自己讀,使呈現(xiàn)的內容落實到文字,再反復聽錄音,讓學生直接接觸信息源,保證輸入的有序?密集?確切?這里強調的是學生“自己讀”?“反復聽”,不要以領讀代替自讀;“聽”不能走過場?第二步,教師講解也是輸入?講解要把握重點,采用啟發(fā)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加工
旨在幫助學生圍繞教材重復?記憶教學內容,要力求組織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活動以提高練習的意義性,吸引學生參與?
5.輸出組織活動
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綜合運用所學語言,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真實和流利程度?
實驗已經(jīng)證明,只要教師更新觀念,把握此法要點,教學就會別開生面,引人入勝,教學相長?因此,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很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互動時間的多少,方法如何,是決定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必須以每分鐘每個學生都有收獲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少做無用功,避免無效勞動,給學生以較多的時間來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要達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還需要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恰當使用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分配時間,使教師如嘗甘露,使學生如沐春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和諧融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有聲有色;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步驟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合情合理?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互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為此,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不斷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努力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使他們積極融入教學情境當中,有信心和耐心,消除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是“向導”,學生是“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不顧學生是否聽懂,能否接受,只顧自己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授課,還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如果學生聽課帶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積極主動,思維異?;钴S,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已認可;反之,如果學生上課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開小差,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覺等情況,除可認為這些學生是由于睡眠不足,提不起精神之外,一般可認為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持否定態(tài)度,教師應及時改變教學套路,想方設法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停下來對這些學生大吼一通,橫加責備?另外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其他細枝末節(jié),也要留心觀察?比如,圍繞教學內容的課外活動是否運用恰當;每次的作業(yè)量是否合適;聽寫或默寫內容是否必要等等,課后都要及時加以總結?
此外,教師應堅持“學生無錯原則”,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仔細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水平,以及對新知識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滿足“學優(yōu)生”渴求知識的心理,又要減輕“學困生”對新知識的排斥和畏懼心理,這樣,“學優(yōu)生”獲得滿足感,“學困生”獲得成就感,課堂上看不到“旁觀者”?看不到“怠學生”,有的是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的?按捺不住的?津津有味的?尋求知識的?生動活潑的課堂局面,使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享受,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
收稿日期: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