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動力(一)

2009-07-17 03:48
雕塑 2009年3期
關鍵詞:雕塑空間藝術

彭 越

吳為山各位專家、各位朋友下午好,很高興大家來參加會議!雕塑界群體近幾年在雕塑創(chuàng)作和推動雕塑理論發(fā)展,特別是在公共藝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雕塑》雜志,及其主辦的中國雕塑論壇對雕塑發(fā)展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探討,而且在雜志上也進行了推動。今天的嘉賓有城市建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也有藝術教育方面的專家,還有人文學者、美學家,特別是有一些專家對雕塑文化,公共藝術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城市化進程非???,帶來了許多變化,包括藝術形態(tài)、文化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個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等等;另外改革開放30年中,西方文化從經(jīng)濟,從意識形態(tài)到城市的再造等等方面的介入,這也是一個熱門話題。

下面是自由發(fā)言,請每一位專家的發(fā)言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王中中國在近30年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給世界文化發(fā)展帶來哪些新的主張?現(xiàn)代藝術從歐洲轉移到美國,隨著美國二戰(zhàn)以后崛起,它給社會提出新的主張,所以美國藝術在藝術史上能夠留下一筆。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轟轟烈烈,但少有真正的藝術??赡軅€別人有主張,但要真正整個形成一種勢頭,代表一種聲音,我覺得做的不夠。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帶來新的轉變,它在城市文化再造上需要一種新的東西。簡單地來看有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新信息化時代給人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是否做好了這種準備、我們是否能應對這種轉變?

第二,伴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是否真正關注生態(tài)?

第三,城市居民或者整個大眾對生活質(zhì)量更高的追求,這帶來了對文化的需求。

我想就這幾點來說,可能西方?jīng)]有面臨我們這么多重要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城市在建設公共藝術。我一直希望能推進公共藝術法案的建設,但不是說公共藝術法案建立了,我們就有基金。現(xiàn)在城市投入不止百分之一,關鍵是我們沒有一個好的機制,只有這種良性的運作機制才能保證城市健康發(fā)展。

吳為山剛才王中先生談到公共藝術百分比建設問題,并不是說有了百分比建立了就有錢了,而在于對公共藝術的重視,在國家整體文化建設中它占的比重,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這個提案已經(jīng)轉到建設部,建設部在仔細調(diào)研。所以我想最好有一套班子來組織,并不是只是口頭說說,充分論證以后,再和建設部等機構來談論。

鄧樂今天的主題是城市再造,我想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城市再造是再造一個什么樣的城市?現(xiàn)在的城市是在原來的老城市拆掉以后重新建造的一個新城市,這個新城市到底要建造成什么樣?中國這20年來的建筑,在不同的城市中顯出的是高度的統(tǒng)一,沒有個性。雕塑是城市里面的一個部分,如果只定義在雕塑方面,有局限性。第二,城市需要什么樣的視覺藝術。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公共藝術不僅僅指雕塑,我們應該擴寬。

城市的視覺形象、視覺空間應該藝術化。未來的城市是可以想象的城市。雕塑給城市品質(zhì)帶來的應該是有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的作品。不是你把某件作品放到公共空間,他就是公共藝術,他應該體現(xiàn)一定歷史階段中理想的藝術主張。從城市視覺空間來看,藝術要體現(xiàn)人文思想,城市是為人而建造的,人的思想決定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形態(tài)。我們的理想、思想直接關系到城市的視覺形象,人的思想提高了,城市的形象才能提高。藝術家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如果我們沒有拿出高水平的藝術為人類創(chuàng)造文化遺產(chǎn),藝術家是失職的。

張松正我們很多城市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有些人為了突出所謂的當代氣氛,把城市中原有的富有歷史文化的建筑改造了,這是將藝術庸俗化。有些城市在進行公共藝術建設時給城市貼上文化的、藝術的標簽,然而這只是外在的標簽,所以我呼吁我們要真正地把自己的藝術融入到城市,而不是貼在城市外。

喬遷我們談城市再造,談要再造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我們對這個遠景目標要有比較清晰的看法,這樣才能談得上采取何種措施。

這二、三十年中國城市發(fā)展和西方的城市發(fā)展越來越接近,到了今天,我們的經(jīng)濟實力提高,文化自信也提升了,我們要反思這20年城市發(fā)展的路子是否對?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城市外觀,還是城市的內(nèi)涵,其始終缺乏精神性。中國一直有“山水意蘊性”的生活環(huán)境觀,現(xiàn)在的城市把這種意蘊打破了。中國的城市,它將來的發(fā)展不同于西方城市發(fā)展,我們要更多地顯現(xiàn)適合中國人精神歸宿的環(huán)境。中國的元素,中國的精神要體現(xiàn)更多一些,這要相應地體現(xiàn)在公共藝術規(guī)劃上,這種規(guī)劃應該有異于西方。

拉德方斯是巴黎的一個新區(qū),它的整體藝術環(huán)境具有典型意義,中國很多城市在借鑒,但實際上這只能說中國又移植了一個拉德方斯,他與我們審美情趣不太相契合。所以我覺得中國公共藝術的形式和內(nèi)容,應該和中國整個傳統(tǒng)文化、審美習慣一脈相承,這樣才能慢慢建立起一個新的中國城市形象。

宋偉光星期天,我去了長安街,看到西長安街正在拆,其間有一處王府,有一個漢白玉上雕纏枝蓮紋飾的拱門,處在一處破墻的擠壓當中,就文物保護角度來講,我感覺很心疼。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們搞了很多仿古建造。因為我學美術考古出身,我看到很多斗拱的處理不好,斗拱必須跟整體的布局和諧。另外,北京仿造的四合院,其墻面貼的是一張青磚紋的皮子,經(jīng)太陽一曬,風一吹,就露出了底子。

我考察過很多城市,當下的西式建筑在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設計師不懂西式建筑,特別是門、窗比例嚴重失調(diào)。還有門與窗的收口裝飾線,它們的疊級樣式有一定法則,要了解它的文化才知道它的形式法則,不是依葫蘆畫瓢。我的家鄉(xiāng)是青島,青島有很多新別墅,蓋的不倫不類,有些為了少算面積,把樓梯開到院子里,擺在外面的不銹鋼扶手又特別難看。我不是公共藝術專家,但我很注意這些城市的細節(jié),城市建設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整體,也在于細節(jié)。

吳為山城市改造過程當中,我們把一些古老的文化載體拆掉了,這是一個矛盾,一方面要建一個新城,一方面要拆古建筑,這就導致了很多新的仿古建筑粗制濫造,在墻面貼了一層皮,像舞臺上的布景一樣。

華新民我在北京出生,對北京非常了解,我想在座的50歲以上的應該都見過歷史中的城市。我們現(xiàn)在的城市是被破壞后重建的,或者是戰(zhàn)爭中被轟炸后重建的形象。我剛剛出了一本書《為了不能失去的故鄉(xiāng)》,我想說,不要再去造新的城市,問題是全中國的歷史城市還剩下多少?本來北京老城不大,現(xiàn)在拆剩下的還不到20平方公里。我認為再造城市空間,要避開歷史城市,到外圍去再造。我父親原來在北京建筑設計院,我發(fā)現(xiàn)很多搞建筑的人,并沒有真正調(diào)查這片土地上正在發(fā)生什么,建筑跟人是分不開的,很多故事和房子在一起,我們可以再造新的城市,但是舊城、歷史城區(qū)必須要保存。比如修復還原某個院子,應該像對文物似的修復。

北京西長安街拆了一片胡同,為了修地鐵還要拆四合院。平安大道兩側,要拆一片老院子,然后修地鐵站,再蓋新的四合院,地鐵公司拿地上去補貼地下。我們不能拿歷史城市變成鈔票啊!

我覺得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城市要把已有的東西保護好,不要糟蹋老城本身了。現(xiàn)在對于保護我覺得是第一的。我們要看現(xiàn)狀,我們首先應該珍惜城市本身的文化,如果大家都來保護它、愛護它、心疼它,我們才可以去說別的事情。

翁劍青從藝術批評的角度來談,我認為中國的藝術是一種文化觀念,它并不是一個實體化的藝術形式或者一種風格。公共藝術也不是一種樣式,不是一種固定材料的制作方式。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應該擔當一個什么樣的歷史責任?首先,它是一種文化的觀念;第二,我把它理解成一種藝術社會與自然的哲學,藝術在當代所面臨的新問題不再是一種權利,或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美學價值,它在相當大程度上已經(jīng)超越了這個層面。它是社會發(fā)展,人與人的關系,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一種哲學的思考,它已經(jīng)不完全是雕塑的問題;第三,公共藝術發(fā)展,形態(tài)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當下這幾十年來,公共藝術是開放的,它有建構性,新的問題來了它要應對,所以公共藝術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問題,它是在發(fā)展中,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建構。

第二個方面我談談城市問題。我們的城市建設、藝術創(chuàng)作有一種理想,讓社會更和諧,更美好。但實際上藝術在社會中的體現(xiàn)是有限的,它不能僅僅通過藝術手段的介入來解決很龐雜的環(huán)境問題、社會問題,但藝術還是能做些事情。我們在藝術區(qū),城市社區(qū)中的人,其作為城市居民或者社區(qū)主人的意識比較淡漠,人際關系比較疏離。社區(qū)與社區(qū)之間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地位等級的差異,使得社區(qū)與社區(qū)之間的差異性和隔膜性很大,有的是高檔社區(qū),有的是廉價房,人與人的關系令人堪憂。

我今天從上?;貋?,上海的同濟大學城市規(guī)劃和景觀設計學院,邀請了法國的幾位科學院院士和法國景觀與公共藝術委員會的委員來上海,做了兩天演講,有些問題對我很有啟發(fā)。他們主要關注藝術和生態(tài)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這點超越了以往我們僅僅通過雕塑、壁畫等藝術來談公共空間的建造。

這幾位法國專家認為藝術在當下一定要超越人文這個層面,藝術不僅僅是為了其美學意義。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時候要考慮到一個城市的經(jīng)濟運行、自然資源、地方的風俗、市民的素養(yǎng)、地域文化的脈絡、以及不同社區(qū)的人,因為不同的社會區(qū)域有不同的亞文化,它不能把有些社區(qū)的東西搬到另外一個社區(qū)去。

有位德國學者寫了一本書叫《藝術介入空間》,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實驗性技術怎么介入空間?,F(xiàn)在的大眾實際上有不同的經(jīng)驗,不同的主張,不要把大眾看成沒有主張、修養(yǎng),是一個平均化的人群,所以也不要認為好像公共藝術就不要有個性,就必須中性一些,溫和一些?,F(xiàn)在任何國家不能回避的就是生態(tài)問題。比如說法國和德國的一些老工業(yè)區(qū),由于產(chǎn)業(yè)轉型,城區(qū)重新定性以后,有些地方可能已經(jīng)被深度污染過了,他想要保存這個工廠的遺存,那么他就用生態(tài)的手段來介入??茖W家、景觀藝術家都用自己的方法介入,這種介入不再是一種傳統(tǒng)的美學介入。這在中國總體來講還很弱,因為大部分雕塑家由于他的職業(yè)和知識結構定性,一般用實體雕塑,甚至是比較主題性的雕塑來建造,當然我并不是說雕塑以后就不要。我覺得中國雕塑家要想成為一個公共藝術家和社會公共的知識分子確實有一段路要走,他要在知識結構上補課,他對自然、科學、人文,這幾個方面都要不斷思考、學習,對自我要求進行再造,這樣他才可能反過來再造一個城市,不能簡單地把自己專業(yè)里面的東西直接搬進去。

秦挭我在美院教公共藝術教育學,這幾年中,我不斷思考一些問題,首先是我們怎樣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一定公共基礎知識的藝術家。一個人的素質(zhì)教育,這個素質(zhì)教育不是僅受到家庭、父母、學校的影響,還有整個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我覺得一個城市人,對其影響最深的是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

剛才翁先生講過要補充知識。一個雕塑家或藝術家,不是光具備這點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一個整體的視覺角度,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tài)。我們談到環(huán)境,人成長的環(huán)境決定一個人的素質(zhì),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隨時隨地在影響你。

回憶我的成長經(jīng)歷,它給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才轉換為我今天的一種學識,或者一種造就。如果說培養(yǎng)學生,就要把這種東西傳輸給他們,這是我們的責任。公共藝術在今天牽扯到權利、體制等方方面面。我們要先完善自己,再教學生。藝術介入空間,我們不是光教學生一些技術性的手法,而是要教他們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剛才說的對生態(tài)的關注,對人的行為方式的關注。有一個事例很好,讓研究生調(diào)查北京的公園,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一出來,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公園不是年輕人而是老年人的。過去我們談戀愛都上公園里轉;年輕人已經(jīng)改變了行為方式,這個公園的功能再往下發(fā)展是什么?我們需要進行類似這種探討和設計。

王來陽公共藝術必然和城市聯(lián)系,我們作了很多項目,從總體規(guī)劃到詳細規(guī)劃,大概有十幾項,每次都和建設者,或者和政府機構來討論城市再造的問題,我們要費很多的口舌跟他們爭辯,對于城市建設者來講,需要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去推動。

在文化層面上談公共藝術,它屬于視覺行為的一部分,所以當城市改造的時候,就面臨西方和中國本土觀念的沖突,也包括古代和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的沖突。公共藝術為這些公共關系的協(xié)調(diào)提供一個很好的途徑,因為城市和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在空間里面解決再分配問題就產(chǎn)生權利,而權利最終的體現(xiàn)就是民主化的再分配,在沒有限制的公共藝術里面可以找到這樣一種出路,我覺得這是城市化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必然策略。所以跟每一個小地方政府討論的時候,政府建設部門,還有城市辦公室,他們會樂意接受公共建設的概念。可對于我們來講,擔憂文化的獨立性,所以現(xiàn)在我們從意識形態(tài)概念上慢慢尋找公共藝術存在的必然性,其實正是在體制下才能推動公共藝術的有序進行。

張夫也這次的活動是以雕塑為主,今天的主題是城市再造學術座談會,這是一個大課題。但是,雕塑家和公共藝術方面的專家、學者確實有責任聚集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城市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應該納入到國家的文化戰(zhàn)略里去考慮。一個國家的文化等各方面都濃縮在城市里,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魅力。城市本身的建設最根本也是一個文化建設,如果這個城市沒有文化,它就不能叫做城市。

其次,城市文化品質(zhì)的高低,取決于人的品質(zhì)高低?!俺鞘性僭臁痹谖铱磥?,更重要的還是人的靈魂再造。比如說我們把雕塑做好,拿到公共藝術空間里去,它到底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我們無法解決;但是不管怎么說,我們要有這樣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要用我們的力量,不論這個力量微薄或者強大,要積極地融入。

另外我們?nèi)鄙倥u。在一些規(guī)劃里,是一些長官、領導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意圖,藝術家是一個很悲壯的角色。這顯得藝術家、設計師的力量非常微弱,這也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長官意志導致了我們的設計、規(guī)劃很業(yè)余。我覺得在這些方面需要一些批評的聲音,要不然從根本上很難改造。

我說的人的靈魂再造,包括消費者、普通市民、也包括領導

者,還包括藝術家、設計師都在內(nèi),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理想的城市。人和藝術空間,人和人之間和諧,才是理想的城市。

周榕我著重談一下城市公共性。我們今天的題目叫做“城市再造”,實際上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再造城市?

過去30年以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給我們遺留下的城市是有缺陷的。在所有的缺失里比較嚴重的一項就是城市公共性的缺失,具體體現(xiàn)在城市公共空間里。城市公共空間的缺失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公共空間的缺失?

首先,中國的城市沒有公共空間的傳統(tǒng)。有的可能是自發(fā)形成的一些商業(yè)街道,中國古代的城市沒有廣場。所以說我們談公共空間,首先它沒有歷史淵源;其次,是一個烏托邦城市的斷裂。在30年城市建設過程中,由于資金缺乏等因素,我們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比較弱。

為什么說烏托邦城市,主要是在市場化之后,在1998年以后中國的房地產(chǎn)市場興起。忽然出現(xiàn)房地產(chǎn)開發(fā)模式,這個模式基本上靠土地財政來解決城市發(fā)展的資金問題。實際上就是要不斷地賣地。在賣地的時候,它能拿出多少財政收入,能夠對GDP的增長有多大貢獻,這是城市政府惟一考慮的問題。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我們的公共空間就被極度壓縮了,因為公共空間不能產(chǎn)生直接的經(jīng)濟效益,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所以導致這么多年來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城市私人空間極度膨脹,比以前至少膨脹了10倍左右。1978年中國人均的居住面積應該是4m2左右,現(xiàn)在30m2多。公共空間卻沒有等比例放大10倍。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到現(xiàn)在為止真正意義上的廣場屈指可數(shù),新增的公園面積也沒有這么多,在指標上體現(xiàn)大量的綠化面積,那其實根本不能形成公共空間。所以中國過去十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共空間沒有跟私人空間等比例放大,甚至被極度壓縮,這導致城市的公共性極度萎縮。通過再造城市的公共系統(tǒng)來再造城市,是我們城市公共藝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那么城市公共系統(tǒng)怎么定義?公共系統(tǒng)這個概念沒有梳理出來。我提出五點粗淺的關于城市公共性的思考。

第一,城市的市民對城市的歸宿感。城市公共空間萎縮導致什么問題?就是大量的城市人群,主要是城市下層階級,以及城市的流動人口,對城市沒有歸宿感,他們被排斥在這個城市之外。而城市中上層階級,有自己的私人住房,有自己的生活小區(qū)。城市的中上層私人空間的擴大使公共空間萎縮,直接影響到城市下層人的生活品質(zhì)。這又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拉大。

第二,城市公共空間人性化缺失。城市的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不同在于,公共空間的城市能量級別比較高,它的城市魅力、活力和吸引力在公共里面要體現(xiàn)。實際上我們的公共空間在很多情況下并不具有這個能力,公共空間只是板起面孔,廣場里一個板凳也沒有,沒有人在里面玩耍,也沒有人在里面嬉戲。前兩天我看一個報道,某個城市樹立了偉人像,一個女孩騎到毛澤東雕像的脖子上拍照,導致輿論嘩然。這反映什么問題呢?反映我們的雕塑,或者公共藝術沒有讓人能夠參與的途徑,所以我們的藝術并不是板起面孔讓別人看,應該讓別人參與到這個空間里。

第三,公共藝術的趨勢的問題。我們往往一提公共就把它抬到一個集體的高度,這和我們的教育有關。尤其做公共藝術的藝術家形成了很強的“站隊”意識,他一定要站到正確的隊伍里,這還不算,還要當隊伍的領袖。所以每個人站了隊以后,這個隊的特征更鮮明、更有號召力。公共藝術應該讓人們使用,或者讓人們接近、觀賞,在這個空間里的人能夠感受到生活里面的趣味,覺得生活在城市里面很有意思,不是說教,不是政治宣傳。我覺得公共藝術對于人們感受生活趣味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第四,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反思一下,我們處在一個失憶的狀態(tài),我們的記憶是被抹去的,我說的是集體記憶,不是說個人記憶。公共藝術有責任,要讓中華民族的記憶恢復,讓我們和祖先幾千年被切斷的血脈重新接續(xù)起來。也就是說,公共藝術要找到民族文化、歷史的根系,我們要重新扎根在時間中,而不是在時代中隨波逐流。有太多思想從國外輸送過來,我們在這個飼料的催肥下腦子已經(jīng)萎縮了,但是身軀很龐大,讓你吐出來已經(jīng)不可能了,因為已經(jīng)通過新陳代謝跟肌體融合了。重新有這個意識,曾經(jīng)記得自己從哪里來的,對于民族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公共是一個集體文化性的關懷。2009年又是一個機會,因為在經(jīng)濟速度放慢的情況下,更多人空閑了,他能夠想一下我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公共性的思考要不斷深入。再造實際不是城市問題,是人的問題,再造是一種民族的精神再造,是整個集體人格的再造,也是我們集體價值觀的再造。

于化云現(xiàn)在城市雕塑和公共藝術發(fā)展到了一個轉型階段。從1982年提出城市雕塑概念,國外叫環(huán)境藝術,后來又叫公共藝術。其實想起來當時對公共藝術認識是很朦朧的,所以我們做簡報、刊物和網(wǎng)站時使用的是城市雕塑與公共藝術這個詞匯。今天,中國美院有公共藝術學院,臺州已經(jīng)開始推動公共藝術百分比政策,一個從學術方面研究,一個從實踐方面進行探討。我們的藝術家應該擴大自己的視野。2005年我在美國紐約參加一個討論關于公共藝術城市的會議,其他國家都介紹了自己的公共藝術,北京介紹的比較狹義,基本都是城市雕塑。紐約這些城市介紹公共藝術時,它是廣義的,社區(qū)里搞的公益性的活動也是一項公共藝術。廣義的公共藝術是一種和諧概念。藝術家不僅僅關注城市雕塑,還應該關注城市藝術,關注環(huán)境,這是個綜合的藝術?,F(xiàn)在我們面臨著經(jīng)濟危機,藝術家需要思考,需要積淀,需要在經(jīng)濟復興、文化振興的時候把我們新的理念推出來,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動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化藝術。

馬浚誠我們這次活動如果能形成文字,能否對政府有點建設性的提議?我看了一部叫《城市遠見》的電視劇,講日本一個小城市,居住的市民自發(fā)成立一個規(guī)劃委員會。他自覺地去討論一些關于不同城市差異的問題,這個我們可以借鑒。我們最大問題是沒有和諧的視覺秩序,我們怎么去排序?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性格多元,滿足這個時代每個人對這個城市不同的需求。藝術應該占什么樣的比重才合理?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借鑒別人已經(jīng)成熟的,已有的經(jīng)驗,自覺組成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考慮受眾的評判,公共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解決受眾對它的評判和認可,要把這個體制建立起來。

吳為山正常應該由政府組織專家來提意見,我們今天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談問題。文化的動力是要能感觸行政的動力。今天的會議所談的問題,可以拿到相關的行政領導部門去匯報。

肖溪我剛從日本作訪問學者回來,所以對馬秘書長講的話深有感觸。我在福岡九州地區(qū)做訪問學者,對福岡市和九州城市治理和人居環(huán)境營造做了大概一個多月的考察和研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尋求城市的特色之美、歷史之美、生態(tài)之美和人性之美是我們現(xiàn)階段我國的城市景觀環(huán)境建設不能忽略的重要課題。和中國相比,日本在景觀規(guī)劃有較為完整的發(fā)展歷程。(詳見肖溪

發(fā)表于本期的文章)

張軒我們從2005年開始做百分比公共文化計劃,我們在管理中碰到了,比如管理范疇、資金的界定、工程運作標準、專家評定的標準,還有整個款項一些資金的定額等問題,希望各位專家能解答。

我介紹一下這幾年的工作情況,臺州是一個新城,由三個區(qū)組成新的城市。在10年的建設中,它急需公共藝術來填充這個城市。所以我們從2005年開始做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主要從開發(fā)商在進行建筑建設的時候,提取出工程的1%進行公共藝術的投資,除了園林中樹木和道路鋪裝以外,我們對雕塑、標識系統(tǒng)、導向系統(tǒng)、廣告牌進行統(tǒng)一的設計和規(guī)劃,這是我們主要的工作內(nèi)容。

我們在2007年做了一個城市雕塑少兒繪畫比賽,通過孩子的手描繪城市雕塑和周邊環(huán)境,來增加市民對城市雕塑的認識。我們在今年4月份跟報社在做一個活動,集思廣益,讓他們廣泛發(fā)言,再對他們的評價進行研究,這樣民眾的參與度高了,這也使我們對很多雕塑的位置、材質(zhì)進行重新考慮。

現(xiàn)在工作的難點是,我們靠規(guī)劃驗收和綠地審查來籌備資金,再在局里進行項目投標,2006年以前我們做百分之一的時候,組織了雕塑的征集,專家也來評審,最后業(yè)主不認了。當時國家沒有這種百分之一條例法律法規(guī),只是臺州單方面出了政策,我們在資金上沒有辦法前進。我比較了解藝術市場,我也能深深體會藝術家創(chuàng)作有價值,但是在我們的建設系統(tǒng)不會考慮創(chuàng)作價值,它可能單純從建筑、建材和園林工程上來考慮。憑我個人力量辦不到的,我們怎么去協(xié)調(diào)這個問題?

陳神聰一個好的城市公共藝術,首先要有好的設計,要看它能不能被老百姓,還有專家,包括方方面面的社會人士接受。其次,施工非常關鍵,因為好多城市雕塑有許多粗制濫造的不銹鋼雕塑。我這次到天津,他們做了一個景觀雕塑,做的不理想。本來是為了提高城市形象,打造城市亮點、名片,最后做了一個垃圾雕塑,而且浪費城市的資源。就算設計很好,但是施工達不到要求,這也不是成功的作品?,F(xiàn)在施工企業(yè)不太規(guī)范,有的城市找藝術家來跟企業(yè)合作,這還好,有的城市自己去找建筑單位,這樣很糟糕。

我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施工的過程,以前是藝術家包下來,施工都不留名?,F(xiàn)在施工應該有責任,藝術家要留名,如果做得不好,那他就砸了自己牌子,責任非常重要。

郅敏我簡單地談幾句。公共藝術和城市雕塑是非常綜合的。2006-2007年我有幸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習過,又在布朗大學做過相關的研究,他們有一個項目就是為布朗打造一個校園景觀,這個雕塑最后實際上是園林工程師和建筑師一起做的。當然雕塑家很了不起,但是雕塑家只是巨大工程中的一部分。布朗大學歷史很久,他們以做抽象的雕塑見長,放到草坪上,效果非常好,跟建筑交相輝映。這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就是一個“融”字。

王中前些年我認為公共藝術是一個文化現(xiàn)象,潘公凱院長還談到,是否成立公共藝術學院,我是堅決反對的。我從來就不認為公共藝術是一個專業(yè),它是一個當代文化現(xiàn)象,一個文化現(xiàn)象怎么可能成為一個專業(yè)呢?但是現(xiàn)在又把我原來的觀點否定了。因為我這幾年做建設部的課題,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各個國家、城市,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公共藝術的闡述不同,即使是現(xiàn)在,不同城市對他的闡述也不同,關鍵就是它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現(xiàn)在國外學校取消了這個專業(yè),中國也取消嗎?不可能,因為我們對公共藝術有這種需求。歐洲和美國沒有一個大學有公共藝術專業(yè),只有德國,還有幾個國家把它稱為藝術與開放的空間。但是我不認為中國就不能做,因為我們有需求,這個歷史時期有需求就應該去做。

中央美術學院做過嘗試,如奧運地鐵支線、機場支線設計招標,當時北京找了七家單位招標,說七家單位都做策劃,一家分一個。中央美術學院在這方面做不過建筑設計院、規(guī)劃設計院,但是我們拿出了一個觀點,所謂的公共藝術是什么?有人說是建筑。我們不是,我們就是要藝術營造空間,我們要把柱子和吊頂,甚至地鋪和座椅整體當成一個大的藝術體系來做。第一次去匯報的時候,我們連具體的設計圖片都沒有,就是一點概念,沒想到七個地鐵站全部交給中央美院設計了。所以我認為現(xiàn)在中國的政府部門有這個意識。藝術從裝點空間到藝術營造空間。藝術激活空間,它要把空間背后的文化性再釋放出來。

王夢佳希望藝術家把工藝百分比的事情操作下去,結果發(fā)現(xiàn)藝術圈的力量很小,只能通過行政力量把百分比納入到規(guī)劃里。上個月我們?nèi)フ伊艘恍┮?guī)劃師,結果發(fā)現(xiàn)規(guī)劃對公共藝術不是很了解,而且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熱情也不是很高。

在做這個展覽的時候,我們探討過城市再造的理念。雕塑應該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像王老師說的行為、景觀,還有許多細節(jié)綜合起來,由于組織時間有限,我們所獲得資料有限,所以現(xiàn)在這個展區(qū)不能完全代表雜志社對城市再造的理解。所以我們把藝術院校、政府部門、媒體、企業(yè)、雕塑家、建筑師等方面的專家請來。我們試著讓公共藝術滲透面更廣一些。

翁劍青國外經(jīng)驗有兩個方面,他們的學和政是分離的。中國是希望你今天研究的事情明天就帶來效益。在國外,這個研究只要有價值他就支持你。但是我們現(xiàn)在談的問題,固然不能左右政府決策,或者我們直接參與決策。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認為我們談的沒有意義,我們怎樣通過務虛推動務實,通過務實又能夠反過來推動務虛,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國外什么時候學、政才緊密結合呢?政府要看你的研究成果后,才進行決策,他需要科學文本的依據(jù);但中國恰恰相反,在研究的時候,他在干預。

彭越各位專家好。作為“雕塑在線”網(wǎng)的編輯我從以上的談話中體會到一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城市再造”,討論心中理想的城市,為未來的城市再造獻計獻策,這是知識分子一貫有之的責任感。公共藝術作為城市中的一個文化因素,它在現(xiàn)代城市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但現(xiàn)在一個問題是,城市的觀念還只存在于做文化、藝術、規(guī)劃者或者城市管理者中,而對于普通的群眾來說,城市的觀念究竟能有多大的覆蓋面?我想對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是比較薄弱的。城市再造不僅僅是領導層和文藝工作者需要來建構的,它更需要廣大的居住在其中的普通群眾來建構。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區(qū)分,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異同,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差異我們談的很少,尤其是小城市的城市再造問題我們談得更少。我認為在談城市再造時都應該對這些問題做詳細的考察和研究。

陳星剛剛聽了各位專家的發(fā)言,很有感觸。公共藝術其實是個涉獵很廣泛的領域,但它的內(nèi)涵和外延一直不是很清晰,甚至常常因為一些質(zhì)量低劣的城雕受累,國內(nèi)有相當一批藝術家,本身對公共藝術存在誤解和排斥。在征集《中國雕塑年鑒2009~稿件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藝術家盡管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公共藝術作品,但卻不愿意出版、展覽。這是為什么,很值得我們深思。希望通過不斷的學術探討,藝術家們能對公共藝術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負責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2年后編輯的《中國雕塑年鑒》上體

現(xiàn)最新的成果。

吳為山你講了一些雕塑家的心理。一些公共藝術作品是在各種各樣的利益下,在自己很不情愿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它們沒有個性,藝術家也不愿意回頭看他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覺得公共藝術不要排斥藝術家的個性。我們也不要小看老百姓,不要小看領導。藝術家既不能太自立,也不能太遷就于政府。我們要對人進行再造,這是靈魂的再造。

這次會議非常成功,來了方方面面的專家,我覺得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力量,把文化的思想推廣出來。城市再造百分比是一方面,城市管理、設計問題、理論問題,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再探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再造。

猜你喜歡
雕塑空間藝術
巨型雕塑
空間是什么?
我的破爛雕塑
創(chuàng)享空間
寫實雕塑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QQ空間那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