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整堂課做好開路先鋒。因此,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是很值得我們研究探索的。當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一、聯(lián)系時事導入
政治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時政性。教學內容中的理論往往與當前的熱點問題有聯(lián)系,大膽而巧妙地將時事引入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
二、應用古詩導入
也就是根據課程需要,運用古詩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介紹友情時用李白的《贈汪倫》這首古詩并加上相關圖片導入新課,這樣更容易給學生以啟迪,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于接受。
三、播放歌曲導入
當代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樂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握好中學生的這種心理,采用一些比較獨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這種方法新穎活潑,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
四、用事實導入
學生親眼目睹的事實,親切、自然、具有極強的真實性。給學生這樣的事實在情感上便于學生接受,極富教育意義。將這些事實融入深奧、枯燥的政治理論學習之中,便于突破教材難點,突出重點,既增強了說服力,又極大地豐富了教材內容。
利用當前青少年受游戲機、網吧危害的典型事例作為新課導入的材料,引導學生學習《抵制不良誘惑》,教育學生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抑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通過講述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時也增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自覺性。
五、問題導入
問題導入法又稱懸念導入法。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討論中,并有一種“欲知詳情,請認真上課”的心情。如在上《我自信我能行》時,先出示丑女由于丑而自卑,教師遇到了難題需要請同學幫老師解決,用問題導入,使學生馬上進入課堂教學。
課堂的導入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分鐘,然而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導入方式,總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能使學生在瞬息間就呈現(xiàn)出生命活力,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一道探究新知。
但只有好的導入是遠遠不夠的。如只重視了新課的導入,而相對忽視了結尾,就給人以”虎頭蛇尾”之嫌,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如果說,充滿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尋味的結尾必將使一堂課得到美的升華,所以恰當?shù)剡\用結尾,能讓學生在每堂課的結束階段,仍保持濃厚的興趣, 也利于學生對整個課的回味和思考,以便更好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然而在政治課教學實際中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有的結尾隨著下課鈴聲草草收場,虎頭蛇尾,斷得突然,學生印象不深,課堂氣氛沖淡;待到再上課時,教師承上費勁,啟下費時,學生對老師講課感到索然無味。有的結尾語言贅繁,畫蛇添足,下課鈴響仍然在講,造成拖堂,增加學生厭煩情緒;在疲倦狀況下很難集中精力,又影響了下節(jié)課的正常教學,導致惡性循環(huán)。凡此種種都違反了教學規(guī)律,輕則造成教學中的浪費,重則使學生抵觸這門學科而失去此課應有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消除課堂結尾上的這些弊端?,F(xiàn)對課堂結尾的大體形式作些探討:
一、總結結尾式
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形成知識體系及一定的結構框架,在課堂結尾時教師以簡明扼要的語言、文字、表格或圖示將一堂課所學的主要內容、知識構成進行歸納梳理。這種結尾教師可課前設計好,課尾展出,也可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要求形象、概括、條理清晰,點、線、面統(tǒng)一,知識、能力、覺悟結合。
二、設疑結尾式
在評書中,每當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到關鍵時刻,聽眾撓首懸頸之際,嘎然而止。政治課教學亦可借用此法,在學生們感到言而未盡時收住話題,讓他們帶著疑問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結束這堂課的學習,從而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這種結尾,要在學生不覺之中設懸念,無意之處甩包袱。但切忌故弄玄虛、耍貧嘴。
三、練習結尾式
在政治課教學中,僅靠教師講是不夠的,必須要求學生練。這就要用練習結尾式。一節(jié)課講授之后,教師要抓住重點或關鍵性問題,根據教材結合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口頭或書面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練習,學以致用。例如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課尾,布置以下作業(yè):①適當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成分與主張私有化是否一回事?②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是否多種經濟成分并列?③我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切忌意隨語竭、不容所思、死記硬背的練習。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而這種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采用不同的導入、結尾方式。但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方法,都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都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考慮到教學實際,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實際,力求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都能有效地學習。
(河北省大名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