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姽婳
互文,是古漢語特有的現象,也有學者稱之為古漢語的修辭格之一。唐人賈公彥在《儀禮注疏》中說:“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云‘互文?!鼻迦擞衢性凇豆艜闪x舉例》中也指出:“古今之文,有參互而見義者?!庇纱丝梢?互文是在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并列詞語或語句中,相應位置上的詞語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隱含的修辭方法。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指上下文中相關詞語互有省略,而意義上則互相補充,從而使文辭簡潔精煉。這種表達手法在我國古詩文里可以說運用得淋漓盡致,由于我國古詩文受到字數、平仄、押韻等諸多因素的嚴格限制,運用互文,能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完備的意義,增加語句的內涵。
最常見的有三大類:一是同句互文;二是上下文互文,亦稱偶句互文;三是排比互文,亦名多句互文。
同句互文。就是指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解釋、互相滲透、相互補充。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從字面理解,這句詩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實際上,應該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等。“去國懷鄉(xiāng)”(范仲淹《岳陽樓記》)這句是“去國去鄉(xiāng),懷國懷鄉(xiāng)”的互文,譯成“遠離國都故鄉(xiāng),懷念國都故鄉(xiāng)”。這種修辭,惜墨如金,為讀者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且既可照應到古詩中的平仄對仗,亦可使古散文駢散結合,音樂韻和諧,富有節(jié)奏感。
所謂偶句互文,這類互文的特點是:前后兩個句子構成的互文,前后兩個句子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彼此隱含,往往下句含有上句已經出現的詞,上句含有下句將要出現的詞,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個句子拼合起來。前后兩個句子互相呼應,互相補充,互相滲透。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句結合起來,避免望文生義。例如:“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這兩句應解作:“在東西南北呼叫,在東西南北騷擾”。作者這樣寫,即使句式整齊,又突出了官吏們斂賦時的囂張兇狠。
《木蘭詩》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一句運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將士們(包含“將軍”與“壯士”)身經百戰(zhàn),有的捐軀沙場,馬革裹尸,浴血奮戰(zhàn),建功立業(yè),載譽還朝。作者為使句子前后對仗工整,“將軍”后省略了“壯士”,“壯士”前省略了“將軍”,它們意義上是互相補充的。僅用十個字,就準確而形象地寫出了戰(zhàn)爭的持久、將士們的英勇以及戰(zhàn)況的慘烈。值得慶幸的是主人公木蘭在漫漫征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終于凱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見。所以,這個互文句寫出了木蘭與她的男性伙伴們一道在紛飛戰(zhàn)火中,守邊御敵,沖鋒陷陣,經受了各種摔打錘煉。詩中以木蘭“歸來見天子”的喜慶結局側面烘托出她的機智勇敢與出色的作戰(zhàn)才能。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贝司涫钦f雄兔與雌兔都有“腳撲朔”、“眼迷離”的習性,所以才難以區(qū)分辨它們是雄還是雌。作者以此作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木蘭在戰(zhàn)場上與男子并肩做戰(zhàn),絲毫不遜色于男兒的巾幗英雄形象,同時也很好地解釋前文同伴們驚訝的原由。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贝颂幓ノ?也對仗工整,本句應理解為木蘭對著窗前鏡子理云鬢貼花黃,它形象地寫出了一個巾幗女英雄不愛武裝愛紅裝的女孩本性,從側面突出了百姓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像這樣的互文形式,其他詩文里也可見,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皩④娊枪坏每?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東西”與“左右”互文,意謂東西左右都種植著松柏和梧桐。“將軍”與“都護”互文,意謂將軍和都護的弓都難以拉開,鐵甲都冰冷難以披掛。
詩文中這樣的互文,可以使語言言簡意賅,語意含蓄,節(jié)省文字而又擴大了詩文的容量;也可以使句式整齊,對仗工穩(wěn),形成整齊對稱的結構美。如:“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比绻挥没ノ?而寫成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也腳撲朔眼迷離,顯然,語句累贅繁冗,破壞了詩的整齊美,也失去了委婉含蓄的表達效果。
多句互文,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中的詞語交互成文,合而見義叫做多句互文。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睂儆谂疟仁交ノ摹?/p>
該詩的前文寫到:“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后文又寫到:“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前后文的相互呼應,分明在暗示一種信息:邊關吃緊,軍情迫急,需要大量的補充兵員戍守。否則,不會有“大點兵”這樣的規(guī)模,也不會有“十二卷”之多的征兵命令與文告,更不會有日行千里的行軍速度。這里“東、西、南、北”的連用,構成了一個連貫的排比句,使讀者明顯感覺到急驟的氣氛,恰恰說明了:(1)邊關吃緊,征兵緊急。(2)木蘭購買裝備,四下奔波。(3)出征時間緊迫,刻不容緩三種情況,照應了前后文的意義。寫木蘭一家人在東西南北各個市場、各個地方采購從軍所需要的駿馬、鞍韉、轡頭與長鞭。正因為作者對女主人公在國家、民族面臨危急存亡的緊要時刻敢于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馳騁沙場的英勇行為持由衷贊賞態(tài)度,因而以歡快的筆調,整齊的排比互文、將木蘭“替爺征”的準備工作寫得緊張急切而井然有序。這里既渲染出家庭氣氛的緊張熱烈,也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義無反顧與內心的激動喜悅。
這種形式的互文,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如:“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宮賦》),“燕趙”、“韓魏”、“齊楚”三組詞語也是互文,意謂燕趙韓魏齊楚所收藏聚斂的金銀珠玉奇珍瑰寶。
這種賦體的鋪陳手法,能收到語言錯綜變化,活潑暢達的表達效果。使詩文音調明快,增強了詩文的音韻美。
(遵義縣平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