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婚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本文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出發(fā)分析孫柔嘉的人物形象,指出其存在的缺點乃是最普遍人性的反映,從一個完全人的角度來考察孫柔嘉,在批判她命運的同時加入一些同情和理解,從而說明女性知識分子婚姻苦難的根源除了自身性格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在其中起著作用。
關(guān)鍵詞:《圍城》 孫柔嘉 男權(quán) 女性知識分子 婚姻 苦劇
《圍城》中,錢鐘書提供給了我們一幅知識分子百態(tài)圖。他極力淡化社會環(huán)境對“這一類”人的影響,從“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食色性”角度,對人性做了赤裸裸的解剖,這群人生活與心靈的沖撞,在他筆下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本文擬從男權(quán)主義的角度,從歷史、現(xiàn)實的層面上,通過剖析孫柔嘉的形象,探討《圍城》所展示的女性知識分子婚姻苦劇的普遍性。
做人難,做知識分子更難,鄭板橋發(fā)出“難得糊涂”的感嘆。身為女性知識分子,孫柔嘉在一群骯臟齷齪又不乏真誠的知識分子群中,在“國破山河在”的亂世中,不知不覺演繹著一場自己的婚姻苦劇。
一、中國女性的歷史地位
綜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女性英雄寥若晨星,形單影孤,多以苦劇存于歷史。男性則揮毫吐墨,馳騁沙場,青史留名,澤被天下。秦始皇“席卷天下,威震海內(nèi)”;曹操“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xué)”;成吉思汗“彎弓射雕,橫掃寰宇”;毛澤東“萬里長征只等閑”……花木蘭只是人們意念中的虛擬與寄托,她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只能借助男性面目出現(xiàn);一代女皇武則天以悲劇收場;楊玉環(huán)是安史之亂的禍源;扈三娘,梁山泊殺害她一家,她卻嫁給了丑陋的王英,替梁山賣命,是個沒主腦的英雄;慈禧太后落得個遺臭萬年的惡名;楊門女將,怕是歷史上女性英雄最偉大的光環(huán)了,但留給后人的是無數(shù)傷痛;李清照“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內(nèi)含了許多國破家亡的憂傷、沉痛和無奈。
秉承幾千年文明傳統(tǒng)的中國,欣賞“女子無才便是德”,民間古諺“女人頭發(fā)長、見識短”是對女性直言不諱的歧視??鬃釉唬骸拔ㄅ优c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yuǎn)之則怨?!卑雅优c小人并列,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的鄙夷。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如今又乘著于丹《<論語>心得》之風(fēng),繼續(xù)影響著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她們應(yīng)安臥家中,相夫教子,讓男人喋血沙場,“氣吞萬里如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对娊?jīng)》云: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她們可以借助出嫁擺脫不濟的命運,錢鐘書借方鴻漸的口說“丈夫是女人的職業(yè),沒有丈夫就等于失業(yè)”[1](P54)。中國歷史上,聰明伶俐的女性因婚姻失敗而紅顏薄命的為數(shù)不少,且不說文學(xué)作品中崔鶯鶯、杜十娘、杜麗娘、李香君、林黛玉、曾樹生等鮮活的人物,單是蔡琰“悲憤詩”,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秋瑾“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蕭紅“曠野的呼喊”,就令我們感慨而潸然了。中國女性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婚姻上,不幸的是,婚姻并沒有給大多數(shù)女性帶來幸福,她們在自織的婚姻中作繭自縛,沒有沖破這道網(wǎng)的勇氣與能力。“好女不嫁二夫,烈女不事二主”,中國的貞節(jié)牌坊里面有太多屈死的冤魂,辛亥革命前,中國女人是裹腳的,“三寸金蓮”是美女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為此許多女子忍受著身心的煎熬。男子能三妻四妾,朝秦暮楚,女子只能從一而終,類似祥林嫂捐門檻的悲劇不可能出現(xiàn)在男人身上。錢鐘書無意揭示中國文化的男權(quán)主義傾向,《圍城》也不在于揭示女子的苦難命運,但他也無法忽視現(xiàn)實地發(fā)出了“妻子如衣服”[2](P55)的感概。
我們與西方比較一下。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fù)興,從宗教的沉迷中喚起個人覺醒,莎士比亞筆下有鮑西婭、貝特麗絲、薇奧拉等一系列光輝女性形象,而同時期中國湯顯祖的筆下只有一個為情而死的杜麗娘(《牡丹亭》);斯托夫人為廢奴運動呼號吶喊(《湯姆叔叔的小屋》),而李汝珍筆下只有一個個虛擬的巾幗奇才,無一點現(xiàn)實基礎(chǔ)(《鏡花緣》);皮拉爾為西班牙自由而戰(zhàn)(《喪鐘為誰而鳴》),而中國只有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交際花陳白露(《日出》)。中國女性一向就是軟弱、無能、遭玩弄的代名詞,她們身上烙著歷史的印痕,地位低下自古如此。
二、孫柔嘉的洞察力
孫柔嘉,一個外表并不美麗的女子,“長臉,舊象牙色的顴骨上微有雀斑,兩眼分得太開”[5](P152)論性感不如鮑小姐,論才學(xué)不如蘇文紈,論純情不如唐曉芙,在這場愛情角逐中,她靠裝傻獲勝了。她攪出了一場“閑話風(fēng)波”,精心籌劃了“家信計謀”,機警地抓住“路遇良機”,這種詭譎不察的進攻搞得方鴻漸“如在云里,失掉自主”,以致“身心疲倦,沒精神對付”,最終與她的關(guān)系發(fā)生質(zhì)變。即使我們覺得她的表演過于蹩腳,她的裝癡作傻過于虛假,但對她我們確實很難指責(zé)。
孫柔嘉對自己的把握是準(zhǔn)確的,對方鴻漸的認(rèn)識是清晰的,“知己知彼”。她的裝傻展示了她的智慧,她知道自己不像唐曉芙“兼有女人的誘惑力和女孩子的樸素”,才氣不及蘇文紈,出身不是富裕得令人眼紅,也不會有下賤到鮑小姐的性感,她是憑“計謀”最終實現(xiàn)了同鴻漸關(guān)系的確立。
孫柔嘉清晰地對己對人的把握,揚長避短,最終獲勝,對處于激烈競爭中的當(dāng)代人不是一種啟示嗎?機遇,往往只垂青那些有準(zhǔn)備的頭腦!
三、主動追求婚姻
孫柔嘉說不上漂亮,透過柔順的外表,她為自己的幸福努力著、抗?fàn)幹?,她像大多?shù)女性一樣求助于婚姻,借助于婚姻。
孫柔嘉很現(xiàn)實,不把幸福寄托在虛無飄渺的幻想上,而是實實在在地營造自己的幸福之網(wǎng)。蘇文紈清高矯情得令人敬而遠(yuǎn)之,唐曉芙是徒有“清純?nèi)缢蓖獗淼妮p佻女子,鮑小姐的性感赤裸得肉麻,比較而言,柔嘉則主動追求幸福,當(dāng)選準(zhǔn)了目標(biāo)后便想方設(shè)法達(dá)到自己的目的,沒有一絲忸怩作態(tài)。
孫柔嘉大學(xué)畢業(yè)后,有一份工作,她追求方鴻漸,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談不上恬不知恥。當(dāng)我們苦苦抱怨時,我們已經(jīng)在浪費青春了。我們要善于并敢于爭取把握幸福的機會,即使有時我們得不到別人的認(rèn)同。世界本來是多元的,我們誰敢自信地宣稱“一生無愧”,即使磊落坦蕩如巴金先生,也有晚年的《懺悔錄》。
四、悲苦的遭遇
孫柔嘉裝傻蠻可憐的,如孫臏裝瘋,這里面蘊藏的辛酸自不必說。在家里,她不得父母寵愛:“對女兒的事淡漠得等于放任。”[6](P371)孫柔嘉以一個弱女子的身軀,獨自在外闖蕩,忍受住了侯營長的“這也不帶”;在三閭大學(xué),忍受住了學(xué)生的“I am your husband.You are my wife.”的羞辱;放棄了三閭大學(xué)的職業(yè),和鴻漸一道回上海。她對方鴻漸的愛是真誠的,為了追求方鴻漸,她費了很多心血,她愛得很累,“一直把戀愛看得很重很重”[7](P393)。她對女傭說:“你應(yīng)當(dāng)盡量給姑爺吃,他們男人吃量大?!盵8](P380)然而,她得到的卻是:方鴻漸根本就一直沒愛過她。一個女人,想盡了方法,以致“千方百計”追求自己所愛的男人,最終得到了他,但這個人內(nèi)心卻一直沒有真正愛過她,并且潛意識里還惦記著以前的戀人,這是一種怎樣的鉆心,且方鴻漸是在面對李梅亭、陸子瀟的冷嘲熱諷后,“忽覺身心疲倦,沒精神對付”而堅定了與孫柔嘉“聯(lián)盟”的決心。我們不應(yīng)該苛求她并不太光榮的手段。
孫柔嘉對方鴻漸的愛痛而苦,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無結(jié)果的,對于方鴻漸,是迫于輿論,且是忘卻唐曉芙愛的一種寄托而接受了孫柔嘉,是一種心痛的轉(zhuǎn)移與暫時忘卻,而孫柔嘉卻要獨占鴻漸,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的婚姻,性格毀滅了他們的幸福。孫柔嘉能忍受家人的不重視,能忍受侯營長的歧視,甚至能忍受學(xué)生的羞辱,但在方鴻漸“猛推她的胸口”時卻“倒在沙發(fā)里心酸啜泣”,但即使此時,她仍“不愿姑母來把事鬧大”。
五、可原諒的缺陷
孫柔嘉作為普通人,缺陷是可原諒理解的。張愛玲不諱言自己是一個“俗人”,并感到“自己胸前佩著小市民這樣的紅綢字條?!保ā锻詿o忌》)柔嘉當(dāng)然也是一個俗人,愛慕虛榮,“終生大典,一生只有一次,該像個樣子”,“洞房花燭夜”,總該讓它留下美好回憶。這種虛榮不像范小姐那樣愚蠢,女掌柜一聲“小姐,是不是在學(xué)堂里念書”,她就“高興得走路像腳心裝置了彈簧”。
孫柔嘉對方鴻漸的愛有太多自私成分,但愛情本身就具有排他性。在民族處于生死危難關(guān)頭,她不像秋瑾那樣“只身東海挾春雷”,而是一心一意鉆營自己的小家,并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秋瑾的那種女俠風(fēng)度,柔嘉沒出賣民族和國家,也沒存心陷害任何人,她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應(yīng)用普通人的眼光來要求她。
把身心埋在家的溫馨中,在亂世里過簡單、樸實、寧靜、純美的日子,這就是孫柔嘉渴望與追求的。按理說,出身中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這一愿望是可以實現(xiàn)的,可孫柔嘉卻為此付出了心與血的代價。從這一點看,柔嘉的命運是悲劇的。
孫柔嘉敏銳地對人對己的認(rèn)識,立足現(xiàn)實、腳踏實地的精神,在苦難中頑強抗?fàn)幍囊庵荆侵档梦覀冇昧硪环N眼光來看待的。我們從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食色性,從最現(xiàn)實的生活層面上來看,對孫柔嘉會多些憐憫與同情。因為,孫柔嘉一直在追求,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抗?fàn)帲?/p>
然而,男性把握著話語權(quán),男性主宰著中國歷史,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在孫柔嘉身上再次得到鮮明體現(xiàn)。孫柔嘉的婚姻苦劇與其說是性格和環(huán)境的苦劇,不如說是中國知識女性苦劇的一個縮影。
注釋:
[1][2][3][4][5][6][7][8]錢鐘書:《圍城》,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參考文獻(xiàn):
[1]倪文尖.女人“圍”的城與“圍”女人的城一一《圍城》拆解一種[A].二十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論(第二卷)[C].北京:東方出版中心,1997.
(孫玉林 合肥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傳媒出版系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