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齊林
“作文難,難作文“,這幾乎成了大多數(shù)中學生的通病。每當語文老師把“文題”寫在黑板上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免不了抓耳撕撓腮,皺額鎖眉,苦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甚至過了幾十分鐘還是望題興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主要是因為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閱歷太淺,知識面太窄,語匯太貧乏,尤其缺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為了解除學生的痛苦,收到療救的功效,我選擇了一系列開啟學生動筆作文的渠道。
一、雙向思維,思路豁達
在一般情況下,同學們習慣從正面思考問題。寫記敘文,則寫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局,從正面分析事件的本質(zhì)屬性,挖掘事件的深刻含義;寫議論文,則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段論式結構著手,順理成章地按照邏輯思維的方式進行寫作。很少有人對文題進行逆向思考,從另一個方面獨辟蹊徑,以致作文都是一個臉譜,千篇一律。為了打破這種僵局,我啟發(fā)學生對文題進行雙向思維,尤其要通過聯(lián)想進行逆向思維。譬如:《瑞雪兆豐年》這是從正面歌頌雪的,但雪有沒有“缺點”呢?有,這就是它的虛偽性:它掩蓋了臟、亂、差,掩蓋了假、丑、惡,也掩蓋了人間的不平。當我把這樣的思路告訴學生時,學生的眼界大開,思路也豁然開朗。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出了《“吹毛求疵”辯》的文題,要求學生寫成議論文。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學生都寫出了較有分量的議論文。有的學生寫道:“吹毛求疵是一條成語,帶有貶義。有人向自己提意見,自己不愿意接受,反而責怪別人吹毛求疵,小題大作。這種看法對不對呢?我認為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問題。對于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我們不能吹毛求疵,應寬以待人;對于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應該原諒,有疵就要吹毛求;對于科學實驗中的任何小小的缺陷,都不要輕易放過,有疵也得吹毛求?!蔽艺J為這樣的思考是全面的。如能長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和交流,就能大大地拓寬學生的思路。
還有一次,我要求學生寫“談滿足”,許多學生都認識到,滿足是學習的大敵,做學問決不能滿足于一知半解,但在生活上,我們應該感到滿足,知足常樂嘛!如果在生活上不知進退,就會自尋煩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正是此理。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文章時,我的眼前為之一亮,我為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二、開拓視野,興趣風發(fā)
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增多,學生的眼界大為開闊,探求知識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越是不懂的東西越想弄懂,想盡快使自己由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這時候,學習和寫作進入最佳狀態(tài),提起筆來,揮灑自如,興味極濃。可以說,知識的積累是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書山學海里遨游,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引到讀書和寫作上來。
新奇的事物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貴在創(chuàng)新,標新立異,刻意求新,不能落入俗套。其具體表現(xiàn)是標題新、主題新、構思新、技巧新等等。前不久,網(wǎng)絡上有部電影叫《2×2=5》,這標題太新穎了,激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濃厚興趣,大家爭相點擊,先睹為快。有部電影叫《團圓之后》,寫的是歡樂之后的悲慘情景。這感情上的大起大落,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打亂了觀眾的思維定勢,一如異軍突起,反響很大。
質(zhì)疑問難、挑起爭論也是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把作文題目拋出之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同時也可設置障礙,予以點撥。有一次,我出了個《夜,靜悄悄》的題目:。很多學生冥思苦想,不得要領,十分苦惱。我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由“靜”想到“動”。在靜悄悄的夜里不是還有很多人在默默無聞地工作、在繪制明日的藍圖嗎?學生的思路豁然開朗,似有千言萬語奔瀉而下,寫作情緒十分高漲。
在一次主題班會上,我引導學生討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關系時,學生普遍認為:“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會后,我出了一道作文題:“5-1=0引起的思考”。學生馬上觸類旁通,認識到在求學階段必須努力做到“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心靈美、勤勞動”。在這個統(tǒng)一體中,忽視或輕視任何一個方面,結果都等于零。我反復運用求異求新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在作文題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寫作思路豁然開朗。
三、變換角度,出神入化
寫作文要力戒程式化,要大膽創(chuàng)新。即使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可變換角度去寫,常寫常新。東湖風景區(qū)、武漢動物園,都是武漢地區(qū)中、小學生的寫作素材。有的題目從小學寫到中學,也毫無炒冷飯之感,主要是因為學生懂得變換角度寫作,可以寫出新的意境。比如說,變換觀察角度可以一題多作,花樣翻新?!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的立足點不同,進入文章中的形象就所別。
變換立意的角度也可以推陳出新。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重要素材。姚鼐的《登泰山記》,生動地再現(xiàn)了泰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楊朔的《泰山極頂》,寓意深長地寫到了觀看另一幅日出的圖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則寫出了雨中登山的獨特之樂。他們都在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我們讀起來不僅不會感雷同,反而覺得各有千秋,意興盎然。
變換思維的角度,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各有主見,異議紛呈的。發(fā)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不同答案的思維方式。它通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把生活的積累連綴起來,啟發(fā)學生的情思;它可以拓寬視野,擴大文章的容量,收到很好的效果。《紅樓夢》中的《憶菊》《訪菊》《詠菊》《問菊》等異彩紛呈的菊花詩,就是運用發(fā)散思維的范例。
多少年來,人們對曹操的評價說咸說淡,褒貶不一。郭沫若同志力排眾議,大膽為曹操翻案,一方面這是“歷史”與“演義”之辨,是“史”與“藝”之爭;同時也是運用逆向思維的運思典范。在《西游記》中,人們把孫悟空捧為“造反派的頭頭”,大加贊頌,可有的同學認為孫悟空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因為他皈依佛門虔心向善之日,就是他的叛徒嘴臉大暴露之時,他唯唐三藏之言是聽,反骨何在?這種逆向思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情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如能很好地貫徹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就可進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作者通聯(lián):湖北鄂州市華容區(qū)臨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