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原
近日到某縣中學出席一個總結表彰會,期間一項內(nèi)容是參觀校園建設——該校多方籌措資金,增建了學生宿舍樓,內(nèi)部設施較為完備,有效地緩解了學生住校難的問題。
然而隨著參觀的深入,也發(fā)現(xiàn)宿舍有8人間、6人間、4人間甚至2人間不同規(guī)格,懷著好奇心問其入住條件,生活老師笑嘻嘻地回答“按分數(shù)高低唄!”——“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所學校得以應驗。
目下,如何使學校(主要是高中階段教育)有競爭力,地方政府官員、教育局長、學校校長一系列頭頭腦腦可謂別出心裁,其中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以優(yōu)厚的待遇從別的地區(qū)或學?!熬鹑 惫歉山處煹挂矡o可非議。類似以考分高低作為學生入住不同宿舍的依據(jù)來吸引高分學生,是不是有悖于教育的目的?
我是一名在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深感教育不公平帶來的危害:全縣僅一所高中,論師資和周邊地區(qū)沒有多大差別,就是經(jīng)濟投入不夠,辦學條件跟不上。于是每年中考結束以后,這里便成了殘酷爭奪高一新生的市場:大街上遍布著招生宣傳的條幅和資料,旅館成了外地學校招生咨詢和報名的場所,考生和家長接到的是一個個優(yōu)先錄取的“喜訊”……8年來,吃當?shù)仫?、喝當?shù)厮?、當?shù)乩蠋熜列量嗫嗯囵B(yǎng)出來的中考前十名學生,全都“孔雀東南飛”了。是的,這些孩子到外地苦讀三年,高考成績多數(shù)不錯。有了這極少數(shù)的“樣板”,低分學生也紛紛踏上外出求學之路,形成一哄而起的“群羊效應”。最終結果:一是家長“砸鍋賣鐵”把孩子送出去,付出高于本地數(shù)倍甚至十幾倍的經(jīng)濟代價(全縣每年約有上千萬元的個人教育投資流向“外人田”);二是不少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監(jiān)控后努力不夠,成績滑坡,高考名落孫山,家長嘆息不已;三是外出幾年念會多少書已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有的孩子行為習慣、道德水準反不如當初。
我們國家的教育本是面向十幾億人的平民教育,整體提高一代又一代人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民族才有凝聚力,國家才能強盛起來。如果有意無意地在學生中滲透優(yōu)劣、貴賤、貧富之類的等級觀念,很容易使學生滋生自私、獨尊、麻木、難以承受困難、沒有正義感等不健康心理。如例子:學生A在一場地震災害中被埋在廢墟里,當聽到有叮叮咚咚的搜救聲,便聲嘶力竭地喊叫:“叔叔先救我,我是我們班的第一名!”學生B是某校通過動員留下的一名本地高分學生,該生中秋節(jié)找到校長,讓給他們家處理一車蘋果,否則他要跳槽到別的學校去念……在這些孩子眼里,自己是學校的擎天柱”,沒有他(她)學校將黯淡無光,他(她)的成績自然是換取生命和賣出蘋果的“法碼”。這樣橫豎對比著想來,重點中學老師批評了班上的某高才生幾句,某高才生便憤憤不平用催淚瓦斯來報復;大學畢業(yè)的高才生一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便跳樓自殺也就不足為怪了。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苯逃拇_是智者思考的深層次問題,學生光能在考卷上作出知識方面的優(yōu)秀答案是遠遠不夠的,更為要緊的是他們能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能在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作出優(yōu)秀答案來、我們民族從骨子眼里存在著對孩子的溺愛,使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成人”與“成才”方面做出低智商的選擇,學校為了自身這塊“蛋糕”引人注目,違心地迎合家長的口味,掛素質教育的“羊頭”,賣應試教育的“狗肉”,甚至“羊頭”也不掛,公然大賣“狗肉”,攪得應試教育屢喊不禁、屢禁不止,實乃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