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勢動作能夠比較準確全面地反映人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中華民族習慣將身體動作有選擇地投射到禮貌語言上,如“頓首、叩頭、敬禮、鞠躬”等。漢民族身體動作禮貌語投射,需要遵循重要原則和美好原則。
關(guān)鍵詞:漢語; 禮貌語言; 身體動作投射; 重要原則; 美好原則
中圖分類號:H1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9)04-0129-02
許國璋先生指出:“對于學通了一門外語的人,存在于他的心靈中的詞,不再是一個聲對一個物的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由任意變?yōu)楹侠淼模?,而是一個能夠承受修飾(modification)、親附(adjunction)和述謂(predication)的構(gòu)造(configuration),一個在形態(tài)上可經(jīng)改造以承擔修飾、親附、述謂功能的單位,又是一個具有上述功能而傳遞信息的載體。至此,詞的關(guān)聯(lián)性、所屬性和信息性已經(jīng)構(gòu)成學習者經(jīng)驗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的認知系統(tǒng)和運動神經(jīng)之中,成為他的智慧和理性里的一個點,不再是任意的或別的什么?!盵1]漢語身體動作之禮貌語“鞠躬、頓首、叩頭、留步、敬禮、借一步說話”等,當然也不是簡單的聲音對應的普通身體行為,它們與禮貌相關(guān)聯(lián),屬禮貌之范疇,傳禮貌之信息,而且已經(jīng)深深地烙在承受漢語美德的構(gòu)造之中??墒?,存在于認知系統(tǒng)和運動神經(jīng)之中的身體動作語,如“稽、頓、拜、叩、躍、踩、跋、跑、跨、跤、踮、蹲、坐、磨蹭、爬行、舔盤子、踱來踱去、手舞足蹈、嬉笑怒罵”等等,漢民族是怎樣遴選,依據(jù)的原則又如何?我們在《現(xiàn)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2]之身體動作投射分析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地探討分析進入漢民族禮貌系統(tǒng)的身體動作語,需要遵循重要原則和美好原則。
一、 重要原則
通常,語言中的身體動作詞語,依據(jù)客觀世界中存在著的真實身勢動作原型,投射到人們的認知經(jīng)驗上,運用于言語交際中,折射出語言的魅力,信息的到位。身勢禮貌語言,立足于“部位重要”“行為重要”的原型身體動作而產(chǎn)出,當然也就投射著、傳遞著漢語“謙遜、恭敬”的民族精神和中華美德。
(一)部位重要
“頓首、叩頭、叩首、叩拜、叩謝”等身體動作禮貌語言,都與人體重要部位“頭”相關(guān)?!邦^”是言語行為的焦點部位。因為盡管人們的眼可以盡覽“言之符”,人們的耳可以盡錄“言之音”,人們的嘴可以盡表“言之意”,但是,所有這些“言之符”“言之音”和“言之意”,都是在人的大腦中儲存、加工,完善,然后形成思想,而讓人具有精氣神,語言魂的。所以,漢民族習慣用最重要的頭部動作語言,傳達標志人文素質(zhì)的禮貌信息。
《故訓匯纂》錄:“首,始也。……首,君也?!盵3]可見,“首”不僅是人之“司令部”,而且是時空之開端,社會結(jié)構(gòu)之主宰。因此,語義內(nèi)涵如此重要的“首”,其“頓叩”自然就不一般。相對而言,“首”比“頭”更重要,漢語有“頓首”“叩首”“叩頭”之禮貌語,卻沒有“頓頭”之禮貌表達。為什么呢?“首”似乎專屬于人,而“頭”可以用于低等動物,如“豬頭、狗頭、馬頭、羊頭、魚頭、蛇頭”等。當然,屬于人的“首”,要么是直接投射,如“首腦”“首領(lǐng)”等,要么是間接投射,如“馬首是瞻”。之所以稱“馬首”,也是因為那是“主將駕馭的馬頭”,是指揮千軍萬馬的“馬頭”。所以,“……頓首”之言語,身勢、禮節(jié)赫然于語間,莊重、典雅悄然于心中。因此,“XXX頓首”是中華民族書信往來的重要禮節(jié)行為之一。
“勞步、留步、慢走”等禮貌語言,與人的腳部相關(guān)?!澳_”是人安身立命之點,人想“頂天立地”“立于不敗之地”等等,都在于腳,腳之于人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但為什么不說“*留腳”什么的,來傳遞禮貌信息呢?這是因為“腳”與“頭”不同,后者是言語流動的場所,承載著思想和意志,前者則與“言語流”無關(guān)??墒?,一旦前者注入了主體之神,將“腳”變換成“步”,甚至是“走”,動態(tài)感就來了,“言語流”就從頭貫穿到了腳,思想意志也就統(tǒng)治了全身,于是,當“步”或“走”與“勞、留、慢”等組合使用時,就可以產(chǎn)生出尊敬、客套等禮貌信息。即使只添加一個“一”,如“(請)帶一腳/借一步說話”,也能讓禮貌信息活靈活現(xiàn)出來。因為這“一腳”“一步”都是由人腦主宰的。
顯然,漢語身勢禮貌語的投射,是以人的精氣神為主體,按各部位的重要程度與禮貌身勢行為有機組合的。
(二)行為重要
靜態(tài)的重要部位,承擔不了傳遞禮貌信息,表達人文精神的重任,動態(tài)的重要部位可以,且往往反應重要的行為。重要的“頭、手、腳”在“心神”的策動下,順著禮貌思想的聲波,一脈貫通地形成莊重、典雅、和諧、統(tǒng)一的重要行為,以投射成“拜、叩”等禮貌語。如“一拜、拜托、拜訪、拜望、拜讀、拜會、叩首、叩拜”等。當然,它們既可以表達具體的,也可以反映抽象的禮貌行為。至于“下首拜”[3]之“稽”,因“稽首”的粘連性,組合的唯一性,則從某種程度上表明,這古時“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的禮節(jié)行為極其重要。所以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情形,現(xiàn)代人一般不會使用“稽首”表達禮貌。
事實上,行為動作禮貌語始終以傳送禮貌信息為綱。通常,我們說“一叩首(頭)”不說“一叩”等傳遞禮貌信息,因為“叩”有時無所謂好壞,如“叩門”“叩掌”等。不過,在“拜”類“全息禮貌”的強勢配置下,“叩拜”等也傳達著禮貌信息。那么,“頓”呢?沒有“一頓”也沒有“頓拜”等組合。就禮貌投射而言,盡管“頓”行為有其重要的一面,即“叩頭著地”,投射到語言層面就是“頓首”,但“腳跺地”之“頓”,則幾乎談不上禮貌,于是,與“全息禮貌”的“拜”等相比,其重要性就相對減弱了,所以,無法投射成“一拜”似的“一頓”等禮貌語。而且,可以“表示著急、生氣、悔恨等情緒”的“腳跺地”之“頓”,會給予人“急躁不安、不愉快或自恨不該”等消極負面的信息圖式,當然也就不能像“叩”那樣在“拜”等禮貌強勢掩護下,凸現(xiàn)其禮貌信息而藏匿起自身不好不壞的特征義,因此,漢語沒有“頓拜”等禮貌語。這也說明,漢語身體動作禮貌語的投射不僅要遵循重要原則,還要遵照美好原則。
二、 美好原則
可以說,漢民族的禮貌語庫里沒有“非美好”的“彎腰、踢腿、敲打、揮拳、擦手”等不雅、隨便、傲慢、用力過度或無所謂好壞等身勢動作認知圖式。因為,這些行為動作幾乎沒有外在的端莊、典雅,更沒有內(nèi)在的誠心誠意,尊人貶己。再如,“跳、跑、跨、蹲、躍、踩、跋、跤、踮、踱、蹈、蹭、蹬”等行為動作,都因為以腳為焦點,相對而言,它們又不具備“常態(tài)”特征,只是臨時、偶爾的動作,所以,一般不能投射出“(你)慢走”似的,積淀在漢民族心里的定勢美好圖式。
人們只將那些給人以和諧、優(yōu)雅、敬重和溫馨,即具有“美好”特征的身體動作,投射到禮貌語言上。“首”為人之主體,“頓、叩”投射的是漢民族的精神重量,所以“頓首、叩首”送達的是“莊重美”,況且,“首”乃人之獨有,尊貴之極,重要之極,因此“頓首、叩首”的“極致美”無疑也會滲透到受話者的心底?!掇o?!氛f:“仰”“②抬頭望。……引申為敬慕?!盵4]投射形象美的“久仰、敬仰、仰慕、仰祈、仰懇”等身勢禮貌語,既可用于公文以表恭敬,也可用于日常以表敬慕。例如:
(1)黃蓉笑道:“道長之名,小妹一向是久仰的了。……”(金庸《神雕俠侶》第27回)
(2)“一直都特仰慕您,又怕您忙,不好意思打擾,今兒是實在忍不住了,特來登門拜望。”(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
“仰”投射的“向上”圖式,不僅讓人添加了外在的高度,而且“久”之“仰”,“仰”之“慕”,更增加了人的精神靈氣,于是,受話人自然接收到了受“景仰”的美好信息,感受到了發(fā)話方內(nèi)心深深的尊重和崇敬?!熬醚?、拜望”等禮貌語“形象美”的尊敬圖式隨之就傳送給了受話方。同理,用作敬詞的“垂”也是要把形象美好的心理認知圖式送達,如“垂愛、垂問”等。當然,書信結(jié)尾的一句“敬禮”,交往中的一句“仰承”,一句“勞駕”等,所折射出的美好形象圖式,也一定會使對方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無論是“仰請”等投射的“恭敬”“敬慕”,還是“躬請”等投射的“恭順”“尊敬”等等,都是要表達發(fā)話/書寫方的誠心實意,使受話方擁有絕對主權(quán),盡量營造出和諧溫馨的“零距離”心理禮貌環(huán)境。
通常,發(fā)話方一句“(請)慢走?!睍故茉挿礁杏X到那依依不舍的情愫,即使走得再遠,也會覺得與對方的心理距離是很短、很短的,如此“距離美”的禮貌語,漢民族當然樂意說,樂意聽了。一句“勞步了”“(請)留步/帶一腳/借一步說話”等“腳、步”,都滲透著說話者的真誠、簡約,讓人覺著實實在在,而這“實在美”足以讓人溫馨,使人愿意作為。
總之,漢語禮貌語的身體動作投射,以“美”為焦點折射出的莊重美、極致美、形象美、距離美和實在美,等等,都是要傳達漢民族端莊、樸實,對人尊敬的中華美德。所以,漢語禮貌語身體動作投射的認知取舍,既要遵循重要原則,又要遵守美好原則。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 結(jié)語
從古到今的“頓首”“叩頭”“鞠躬”“敬禮”等,不一定伴有身體動作,但一定具有禮貌內(nèi)涵。因為,它們是漢民族的身體體驗,經(jīng)過語言管道“合成加工”出的共識共知的“禮貌言語圖形”。而且,它們用于表述,就是為了漢民族“尊敬謙遜”意圖、精神或思想的傳承。所以,我們認為,固守“重要原則”和“美好原則”的漢民族特色的身體動作之禮貌語必定會永遠傳承下去。而且,具有“重要、美好”特征的漢民族禮貌身勢語,不僅投射了漢民族的真善美,也折射了人類道德范疇的人性美。
參考文獻:
[1]許國璋.論語言和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周筱娟.現(xiàn)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宗福邦,陳世繞,蕭海波.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語詞分冊)(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責任編輯 肖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