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論任繼愈先生的學術(shù)研究與唯物史觀

2009-04-29 00:44:03張豈之
華夏文化 2009年4期
關(guān)鍵詞:任繼愈儒教哲學史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20世紀中國學術(shù)史,這是重要的歷史課題,需要加以研究。本文擬探討任繼愈先生(1916.4.15—2009.7.11)學術(shù)研究的唯物史觀特色,向讀者朋友們請教。

一、任先生對侯外廬先生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評價

任先生與侯外廬先生(1903,2.6~1987.9.14)健在時,由于各忙各的工作,很少直接交談,只是在有關(guān)學術(shù)研討會的時候見面,有過短時間的交流。1957年至1960年外廬先生主持《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編著工作,隋唐佛學部分寫成后,外廬先生叮囑:“此稿一定清任繼愈先生審閱,他在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的。”任先生看了稿件后,評價很好,但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外廬先生很高興,要他的助手楊超同志(這一部分的文字起稿者)按照任先生的意見進行修改。任先生是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史及宗教史,在《熊十力先生的為人與治學》一文中,他說:“我過去一直是儒家的信奉者。新舊中國相比較,逐漸對儒家的格致誠正之學,修齊治平之道,發(fā)生了懷疑。對馬列主義的認識,逐漸明確。在1956年,我與熊先生寫信說明,我已放棄儒學,相信馬列主義學說是真理,‘所信雖有不同,師生之誼長在,‘今后我將一如既往,愿為老師盡力。”(《熊十力先生的為人與治學》是任先生在1988年熊十力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會上的發(fā)言稿,詳見任繼愈著《任繼愈學術(shù)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第523—536頁)

2003年是外廬先生百年誕辰,西北大學為紀念這位老校長和著名歷史學家,在百年校慶(2D02年)的金秋十月,舉辦了侯外廬先生百年誕辰學術(shù)研討會。西北大學特別邀請任繼愈先生光臨指導。2002年10月13日上午,在西安止園飯店舉行學術(shù)研討,我主持大會發(fā)言。第一位發(fā)言的就是尊敬的任繼愈先生,題目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張豈之主編《中國思想史論集(第二輯)紀念侯外廬先生百年誕辰專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0-24頁)。他一身深藍色西服,系藍灰色領(lǐng)帶,溫文爾雅,莊嚴而不矜持。因為對外廬先生學術(shù)研究很了解,并作了長時間的思考,任先生不用講稿,侃侃而談,言辭自然懇切,引人入勝。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他一開始便提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樣回答:

“馬克思主義是過去一百年中最有影響的時代思潮。馬克思主義方法是觀察社會、研究歷史的一種嶄新的工具。以前國內(nèi)沒有,它是從近代西方引進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方法用在政治上就引起了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思潮?!R克思影響新中國,靠的是他的學說的真理性,靠的是辯證法。這用在史學上作用也很明顯,自從有了唯物史觀這一觀察社會的新的工具,史學(研究)面貌就大不一樣了。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出現(xiàn)了一批改變了中國歷史學術(shù)的杰出人物。……”(任繼愈:《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侯外廬先生》,載《中國思想史論集》第二輯,第21頁)

任先生認為,侯外廬先生是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在長期學術(shù)研究實踐中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學派。關(guān)于這個學派任先生作出這樣的評價:“它的主要特點是從文化的整體、社會的整體看問題,而不是孤零零地看一個問題,從整體、全局看局部,跟站在局部看局部不一樣?!?任繼愈:《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侯外廬先生》,載《中國思想史論集》第二輯,第21-22頁)在任先生看來,侯外廬先生研究中國歷史不是從思想到思想,而是從社會史人手進行思想史研究,這二者相結(jié)合,就使中國思想史的研究有了堅實的社會基礎(chǔ)。任先生還指出,這樣的貢獻不是偶然的,“侯外廬先生展早翻譯了馬克思的《資本論》,他對馬恩著作下過功夫,他是從源頭上接受馬克思主義較早的一位史學家。他的學術(shù)優(yōu)勢是從第一手原著人手,他所受聯(lián)共(布)黨史教科書的影響較遲,也較少。因此,他的著作中教條主義、形而上學的缺點也較少。”(任繼愈:《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侯外廬先生》,載《中國思想史論集》第二輯,第22—23頁)

可以看出,任先生2002年的這個講話,準確地評價了外廬先生的史學研究成就。這個講話的記錄稿整理畢,曾交任先生親自審閱,他又作了一些修改,才公開發(fā)表的。任先生的這篇講話,學界的朋友們大約很少有人讀過,因此在這里我多作了一些引證。

我還想提到,1999年我寫了一篇《五十年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論文,在該年度《中國史研究》第4期發(fā)表,此文開始我介紹了外廬先生等著《中國思想通史》是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的中國思想通史。拙文發(fā)表后寄給任先生,他很快給我回了信:

豈之同志:

《五十年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看過了,這是您很費心思、總攬全局的一篇大文章,我想這篇帶有總結(jié)性的文章,會引起學術(shù)界的關(guān)注。也為今后寫歷史的人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對有些質(zhì)量差的著作,不免太寬容了。

侯外廬先生對中國思想史,對中國學術(shù)史,對文化史、通史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年來學術(shù)界對他逐漸淡忘了,有的飲水忘源,很不應該。您的文章做得很對,也看出您的治學文品有古風,也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術(shù)界如果任憑逢蒙射羿之風滋長,就是學術(shù)界的悲哀。新年將至,祝好

任繼愈

1999.12.14

這封信對我有所鼓勵,認為《五十年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也是對建國后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有助于把握這個時期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進展脈絡(luò)和主要成果。后來,學者朋友在研究時,注意到了這種參考價值,這是令我略感欣慰的。同時,任先生也委婉地提出了一些批評,主要是認為選擇的作品可能存在標準不高的欠缺,這對我是有教益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封信里,任先生扼要地對外廬先生進行了全方位的評價,不僅看到外廬先生在中國思想史研究領(lǐng)域的貢獻,而且注意到他對中國學術(shù)史、文化史、通史等方面研究的成就。關(guān)于中國社會史,外廬先生的《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封建社會史論》,可以說是20世紀中國史學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任先生認為不能飲水忘源,應尊重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不斷推進學術(shù)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同時任先生也對某種“逢蒙射羿”之風感到痛心,希望學術(shù)界能矯正不良風氣,這已經(jīng)超出了拙文的范圍,提出了新問題。我之所以介紹任繼愈先生對外廬先生的評價,是想說明,用唯物史觀來指導研究中國歷史和中國思想文化史,前輩學者做出的成績應當予以充分肯定。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任先生對唯物史觀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充滿贊譽之情。

二、任先生運用唯物史觀進行學術(shù)研究的特色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在這里我只是把自己學習、研究任先生著作,特別是他在改革

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的著述,寫一些筆記式的體會,還不能稱之為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

任先生研究中國哲學史、宗教史、文化史,總是把研究的對象放在一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加以觀察、思考,力求加以具體:分析,從而得出應有的評論。這就是說,這種研究緊扣中國古代歷史的特點。關(guān)于中國封建社會以前的歷史,任先生沒有精力和時間進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從秦漢時起至清朝末年,這一長時段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任先生作了多年的研究,形成他自己的獨特視野。他關(guān)于中國封建社會的特色,用他自己的語言文字風格加以論述,將社會史的表述與哲學史、宗教史、文化史的研究對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20世紀80和90年代所寫的一些論文,如《朱熹與宗教》、《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武則天與宗教》、《佛教向儒教的靠攏》、《南北朝佛教經(jīng)學的中心議題——心性論》等都是如此。

這里對《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中華書局2006年10月出版)中第一篇文章《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作些分析(文末沒有注明具體的寫作年月),其中第一節(jié)的題目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論述了中國漫長封建社會的一個特點,任先生是這樣表述的:

“‘多民族的統(tǒng)一大國是中國的國情。從二千多年前奠定這種格局,就被全國各族人民所接受。古代沒有民意測驗,從人民默認它,安于這種制度的行為中即可以看出,人民是愿意接受的。二千多年前曾有幾度民族不統(tǒng)一的時期,但人們不喜歡這種分裂,因為分裂給人民帶來更多的災難,生活不安定,戰(zhàn)爭頻繁。即使在分裂時期,有識之士都主張統(tǒng)一,認為分裂是不正常的。多民族和平共處和要求全國統(tǒng)一一樣,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認可?!?任繼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3頁)

又說:“‘多民族統(tǒng)一大國是兩千年來的國情。這個國情顯示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準則、宗教信仰、倫理規(guī)范、風俗習慣、政治制度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決定著中國哲學的全部內(nèi)容。”(任繼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4頁)由此做出這樣的論斷:“觀察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哲學,都不能不以這個國情為出發(fā)點,又落腳到這個出發(fā)點。中國哲學必然帶有中國的民族時代、歷史文化特點,反映它的祈向和理想?!?任繼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4頁)

在關(guān)于中國哲學史、宗教史的研究中,任先生有一個獨特的學術(shù)觀點:儒家演變?yōu)槿褰?,?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完成這個演變的,是南宋時期的大思想家朱熹(1130~1200)。為什么會有這個演變?任先生從中國封建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即經(jīng)濟基礎(chǔ)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而展開分析。他說:

“自然經(jīng)濟的特點是封閉型,分散經(jīng)營,不希望政府過分的干預。中國秦漢以后是統(tǒng)一的大國,從政治上要求集中權(quán)力,多民族,地區(qū)廣大,如果政令不一,就難以達到統(tǒng)一的目的。中國中原地區(qū)進入封建社會比較早,生產(chǎn)也比較發(fā)達,周圍的地區(qū)有些民族還處在奴隸制甚至原始社會,雙方難免發(fā)生掠奪性戰(zhàn)爭。為了保證國家的生產(chǎn)正常進行,客觀也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維持安全繁榮的局面。政治上的高度統(tǒng)一是客觀需要,經(jīng)濟上的極端分散又是客觀現(xiàn)實,它是自然經(jīng)濟的本性。政治的集中與經(jīng)濟的分散,這一對矛盾如何協(xié)調(diào),不使它畸輕畸重,便成了歷代統(tǒng)治者關(guān)心的大問題。儒教在這里起著重要作用?!?任繼愈:《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33頁)

作為人文學科的哲學和宗教!學,不像自然科學中的某些實證學科,通過應有的實驗手段使研究中的假設(shè)得到證實,成為站得住腳的理論。因此,人們便要求人文學者闡述他們研究課題的本身意義,以便從這里判斷出基本論點的科學性。中國哲學史、宗教史就是這樣的人文學科。按照任先生的說法,哲學史、宗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哲學史而言,其意義在于:“哲學史作為認識史,無疑將為人們提供可貴的借鑒??吹角叭巳绾慰朔e誤,我們從中受到啟發(fā);看到后人重犯前人已經(jīng)犯過的錯誤,我們從中得到警惕。百年前恩格斯就指出:訓練思維能力,迄今為止,還沒有比學習哲學史更有效的方法。今天看來,它仍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任繼愈:《從中華民族文化看中國哲學的未來》,《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12頁)

那么,任繼愈先生研究儒學演變?yōu)槿褰踢@個課題是為了吸取哪些經(jīng)驗教訓?

任先生于1982年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第5期上的論文《朱熹與宗教》是一篇很重要的學術(shù)論文,不論人們是否同意其中的論點,但大家都承認它提出了新問題,促使大家去研究,去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是與中國的現(xiàn)實密切相關(guān)的。為什么要寫這篇論文?任先生在該文的第四節(jié)“朱熹與新中國”中有明確的說明:

“中國社會幾乎沒有經(jīng)歷資本主義階段,就由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一步跨進社會主義了。由于缺乏西方約四百年的反對中世紀教會神權(quán)的統(tǒng)治勢力的斗爭的傳統(tǒng),給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帶來了不少麻煩?!逅臅r期提出兩大口號‘科學與‘民主。三年前紀念‘五四六十周年,人們還提到‘五四兩大任務,還要繼續(xù)完成。歐洲反封建反了幾百年,我們才幾十年。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與封建制度結(jié)合得很緊密的宗教(儒教)十分頑強,過去我們對此估計不足。衡量一下,近百年中國走過的道路,再上溯到朱熹,以后九百年走過的道路,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人不能無所感受。哲學、宗教,看起來,高高在上,講的問題,提出的范疇,好像遠離人間,實際上它是現(xiàn)實世界的一面鏡子?!?任繼愈:《朱熹與宗教》,《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26頁)

從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任繼愈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思考了一個重要問題。當時,“文革”動亂剛過去不久,人文社會科學家們都在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文革”這樣的惡夢?為什么出現(xiàn)難以理解的“造神”運動?這些問題我國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也許不感興趣,但是,對于像任繼愈先生這樣飽經(jīng)憂患的前輩學者,不能不思考,并力求找到問題的答案;也許答案并非人們都同意,但是前輩學者在關(guān)于這個重大問題的思索中,給后來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也許并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前輩學者關(guān)注祖國與民族前途的執(zhí)著精神。

這里不能不提到任先生在《(中國儒教論)序》中的話:

“今天50歲以上的人們,對20世紀60年代的造神運動記憶猶新,當時社會上掀起一股如醉如狂的造神運動。這種種不來源于佛教也不來源于道教,而是儒教回光返照?!?任繼愈:《(中國儒教論)序》,《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39頁)

任先生在多篇文章中闡發(fā)了上述觀點,

發(fā)表于《文史知識》1988年第6期的《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更加通俗完整地闡述了他的觀點,在該文的末尾有這樣的話:

“儒教建立后,歷代政府用行政命令推行它的主張,用科舉考試鼓勵青年人鉆研誦習,耳濡目染,使宗教社會化,把俗人變成僧俗。人們記憶猶新的十年動亂期間的造神運動所以得逞,千百萬群眾如醉如狂的心態(tài),它的宗教根源不是佛教,不是道教,而是中國儒教的幽靈在游蕩,只不過它是以無神論的面貌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任繼愈:《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皓首學術(shù)隨筆·任繼愈卷》,第35頁)

在任先生看來,從早期中國儒家的敬天法祖,到秦漢之際的“三綱”論,到西漢時的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再到東漢時期的《白虎通義》,最后到朱熹的“天理”說,便完成了儒學宗教化的過程。到20世紀60年代,這個儒學宗教化的歷史傳統(tǒng)成為當時“造神”運動的歷史根源。

這里,我不想去評價自己老師的上述觀點是否準確,因為這是學術(shù)觀點,可以進行討論。我想強調(diào)一點,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前輩學人走過太多曲折的道路,有不少痛心疾首的教訓,他們思考的問題并非都是學術(shù)問題,而是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guān)的問題,關(guān)于民族復興的重大問題。今天學人們可以對任先生的上述觀點提出這樣或那樣的疑問,例如,我國20世紀60年代的造神運動是否來源于儒學的傳統(tǒng)?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內(nèi)長期流行的對于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有沒有影響中國?總之,提出問題,才便于討論。不過,時至21世紀初,人們對20世紀60年代的“造神”運動已經(jīng)沒有多大興趣去進行討論,而更加關(guān)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shè)。因此,當前人們關(guān)于中國哲學史、宗教史的研究,已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任先生所提出的問題;盡管如此,前輩學人走過的道路,嘔心瀝血思考過的問題,仍然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從這個意義上說,任先生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今天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思考著如何使中國哲學史、宗教史的研究更加科學化、學術(shù)化、理論化,充分地顯示它們的中國特色,不必仿照西方哲學的模式來剪裁中國古代哲學。除此,今天人們考慮得更多的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本身的歷史使命: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作為民族復興(含文化復興)的一項基礎(chǔ)性工作,必須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接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使這些融合為一個整體。我國前輩學人已經(jīng)在這個重大問題上進行過思索,留下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教訓,其中所體現(xiàn)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才是后來者應當繼承和發(fā)揚的。

還要提到,20世紀我國人文學術(shù)史告訴我們:前輩學人對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解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在發(fā)展中去理解并加以運用的。這恰恰就是唯物史觀學術(shù)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這里我想舉出一個例證。在20世紀40年代末,從蘇聯(lián)傳來一個觀點,提出哲學史的任務在于找出每個哲學家是屬于哪個陣營的,是唯心論,或唯物論?因此,哲學史的研究就是劃分陣營的歷史,是唯物與唯心相互斗爭的歷史。這個觀點也許是為了適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冷戰(zhàn)思維而提出的,開始時以學術(shù)研究的面目出現(xiàn)。這個觀點也影響了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研究的學者們。在新中國建立初期,任繼愈先生在北大哲學系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為他們講解《老子》(《道德經(jīng)》),不能回避老子哲學思想是唯物還是唯心。后來,這個問題經(jīng)過我國哲學史家們的多次討論,到2006年,當任先生年屆90高齡,第四次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老子》時,他在《老子繹讀》一書的“附錄”中,反思關(guān)于老子哲學思想的爭論,寫下這樣令人深思的論斷:

“我一向認為老子的哲學思想比孔子、孟子都豐富,對后來的許多哲學流派影響也深遠??偲谕阉宄?963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認為老子是中國第一個唯物主義者;1973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簡編》(是四卷本的縮寫本),則認為老子屬于唯心主義。主張前說時,沒有充分的證據(jù)把主張老子屬于唯心主義者的觀點駁倒;主張后說時(《簡編》的觀點),也沒有充分的證據(jù)把主張老子屬于唯物主義者的觀點駁倒。好像攻一個堅城,從正面攻,背面攻,都沒有攻下來。這就迫使我停下來考慮這個方法對不對。正面和背面兩方面都試驗過,都沒有做出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來,如果說方法不對,問題出在哪里?我重新檢查了關(guān)于老子辯論的文章,實際上是檢查自己,如果雙方的論點都錯了,首先是我自己的方法錯了?!?任繼愈:《我對<老子>認識的轉(zhuǎn)變》,載任繼愈著《老子繹讀》,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253—254頁)

這個反思十分寶貴。我想,不僅對老子哲學思想的研究,不能簡單地采用“對號入座”(是唯物的一排,還是唯心的一排),對于孔子、孟子、莊子、孫子等等都不能“對號入座”。對于豐厚的、源遠流長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按照唯物史觀的要求,需要對它們進行具體的歷史分析,從而揭示其特點;還要向世界闡明:中國古代有深厚的哲學理論思維,這是全人類的文明成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中華文化進行唯物史觀的研究,可以歸結(jié)為一句話,這就是:對具體的歷史文化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這也許才是唯物史觀的核心。前輩學人,像任繼愈先生已經(jīng)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反思,我們在前輩學人的研究基礎(chǔ)上應當有所前進,有所創(chuàng)新。離開創(chuàng)新,將如何表現(xiàn)唯物史觀的生命力?

2009年8月

猜你喜歡
任繼愈儒教哲學史
《企鵝哲學史》
工會博覽(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張曼菱與任繼愈的“隔代親”
任繼愈的援手
圖書易學與儒教建構(gòu):喻國人思想研究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54
無聲之聲:明末清初政統(tǒng)與儒教中的女學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4
道統(tǒng)的宗教化:王啟元儒教思想研究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0
謝林與黑格爾論笛卡爾——以《近代哲學史》和《哲學史講演錄》為例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4:50
中國哲學史上最早的“自由觀”——莊子現(xiàn)代詮釋的重要進路及其反思
任繼愈的“歷史”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1
潢川县| 和静县| 泗阳县| 白城市| 浦东新区| 浑源县| 灌阳县| 连云港市| 惠州市| 穆棱市| 南木林县| 凉城县| 绩溪县| 祁阳县| 环江| 疏勒县| 广宗县| 浑源县| 梨树县| 新宁县| 嘉定区| 正宁县| 马尔康县| 铜山县| 巴南区| 柳林县| 城口县| 宁武县| 翁源县| 天气| 蒙阴县| 凌海市| 尖扎县| 奉新县| 新绛县| 梧州市| 时尚| 梨树县| 新河县| 兴义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