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
“習作欣賞課”,它不僅教會孩子發(fā)現(xiàn)美,更教會孩子創(chuàng)造美;它不僅給被欣賞者以喜悅,而且?guī)Ыo欣賞者以收獲;它引導孩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習作欣賞課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欣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效果呢?
一、全方位“賞”的策略
在習作欣賞中,我們引導學生從題目的比較、內(nèi)容的挖掘、語言的體味等進行欣賞,通過“標題——主題——語言——體裁”的欣賞途徑,達到全方位“賞”的目的。
1.賞標題。一個標新立異的題目能帶給習作錦上添花的作用。這個道理如何能讓學生明白?如我在上“體現(xiàn)人們相互關(guān)愛的事情”的習作欣賞課時,把學生作文的題目很醒目地展示在屏幕上:《母愛重如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愛,無處不在》《母愛,不會凍結(jié)》《那一天,我流淚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等。我趁勢問:你最想看誰的作文?為什么?這個時候,學生紛紛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母愛重如山》利用比喻使題目生動形象,是個起題目的好方法,今后我也要學?!薄啊稁椭鷦e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個題目,我們從題目就直接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寫作時更容易抓住中心來寫?!薄斑@些題目我都喜歡,它們看起來很活潑,不老套。”……
在這種課中,學生都會選自己最喜歡的作文題目并說出理由。在比較中他們深深地認識到一個好的作文題目具有“先聲奪人”的效果,以后一定要擬好作文的題目。
2.賞語言。作文的美在語言。在欣賞中,我們盡力把作文中的美段、佳句羅列出來,讓學生美美地讀,好好地體會,提高學生的語感。
(1)讀。讓學生配樂朗讀自己或他人的作文,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對語言的理解。
(2)品。小處入手: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畫面、一個句子……都是品味的切入點。如我班一生寫自己在大掃除時偷懶的情景:“我拎著半桶水,左右搖擺地在樓道上晃著。”抓住“晃”字欣賞,如果把“晃”改為“走”,品味一下,學生就發(fā)現(xiàn),這個“晃”寫出“我”當時無聊、懶散的心理。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字,但常常能抓住這些字加強體驗,可以提高語言感知的效果。
(3)比。比較中品語言的精妙,比較中悟語言的魅力。對學生的習作欣賞時,我們常常在很細小的詞語上做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意思相近的不同詞語比較,體會巧用詞語的魅力。如一生習作中的句子:“下午,我們?nèi)ブT暨中學暨陽分校參加團體操表演。到了那里,遠遠地聽見主持人的講話,看到操場上密密麻麻的人,我原本放松、激動的心立刻躲了起來,緊張的心一下子竄了上來?!睂Ρ鹊木渥樱骸跋挛?,我們?nèi)ブT暨中學暨陽分校參加團體操表演。到了那里,遠遠地聽見主持人的講話,看到操場上密密麻麻的人,我本來十分放松、激動,現(xiàn)在又緊張起來了?!边@兩句話學生一比較,馬上就意識到,有了“躲”和“竄”字,這句話顯得活潑生動多了,具有一種動感。
3.賞體裁。根據(jù)每次習作的不同要求,我們從體裁角度展開欣賞活動,如:兒歌類的習作,我們開展誦讀課。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同伴的習作或自己的習作進行配樂朗讀,角色朗讀,開展誦讀比賽式的賞析,使他們在誦讀中,體會到、受到美的熏陶。敘事類習作,我們進行分析課,讓學生對習作中描述的人和事,進行鮮明的形象分析和概括性的賞析,從局部到整體感受作者的描寫手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童話類習作,我們采取表演課,在小組合作中,讓學生對童話故事中的精彩片段進行表演化的演繹賞析,用自己的獨到見解,綜合伙伴的意見,對習作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焦點類習作,我們模仿央視“百家講壇”,開展爭鳴課。由文學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就某篇文章(某個觀點、某種手法)作主講,允許不同意見爭辯。這樣,充分地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后的自我消化、個性化理解的能力,學會恰如其分的表達。
二、多角度“品”的策略
語感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是長期的讀寫實踐,對語言的不斷揣摩、欣賞中積累起來的。在欣賞課中,我們力求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來“品”語言的“味道”。
1.圖音配合,品情境。作文是含蓄的藝術(shù)。欣賞課中我們采用“借景入境”方法,品讀習作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將配樂習作、朗誦帶、廣播劇、電視散文錄像等搬入課堂,讓學生靜靜地聆聽,享受這來自語言世界的一片清涼。如:學生寫了有關(guān)“秋”的文章,教師在學生朗讀習作的時候,同時在大屏幕播放一些秋天紅色的楓葉、金黃的稻子等圖片,配上了鋼琴王子理查德的作品——《秋日私語》,學生一邊聽習作,一邊看到落葉紛飛,迎著涼爽的秋風邁步尋秋的感覺。魯迅曾說:“言美感耳?!睂D片、音樂引入習作欣賞課,無論是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還是啟發(fā)學生心智,無論是煽動學生情感體驗還是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精略結(jié)合,品情韻。欣賞課的時間有限,有時學生的習作很長但都要細細品味,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會對欣賞產(chǎn)生厭煩心理。我們采用了這樣的途徑:欣賞題目——猜測大意——作者自介——欣賞品論——互相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作者自介是重點,不但可以培養(yǎng)口頭能力,提高自信心,更能使學生間產(chǎn)生一種對比心理,收到“不須揚鞭自奮蹄”的效果。
3.符號相輔,品情趣。欣賞習作就是要學生明白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怎么樣好”等等。我們發(fā)明了一些心聲符號在欣賞修改中巧妙運用,如“圓笑臉”“大拇指”“五角星”“優(yōu)秀線”等符號,每欣賞、互改一篇文章,就有生趣的符號相伴。一篇篇滿載快樂的文章就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誕生。再把其中改得較認真,欣賞符號運用比較恰當?shù)淖髌氛故境鰜?,讓學生說說體會,最后學著范例再次欣賞修改。
4.強化口語,品語感。欣賞課中,充分利用習作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交際中學會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1)互相說。當欣賞完作文后,互相交流時,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聽,還要適時地接話,談自己的感想。在交流中不僅語言文明,還有身體語言,如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等。同時提出聽的要求,要尊重別人的意見,要邊聽邊想。
(2)評價說。老師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師評生,生評生,生自評的局面。一評語言:是否規(guī)范、確切。二評思路:說話內(nèi)容是否清楚、有邏輯性。三評儀表:聲音是否響亮、儀表是否端莊、表情是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