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按】“名師”是教師中的精英人物。但他們作為名師的“職業(yè)命運”卻千差萬別。
為什么有的名師曇花一現, 而有的名師到了七八十歲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為什么有的名師總是原地踏步, 而有的名師終成大家?
到底怎樣才能成為名師? “名師” 又該如何發(fā)展?
名師的真正價值與魅力又在哪里呢?
下面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思考的叢林。
說到名師成長,總是想到吉林。這位從小學教師里走來的兒童教育家,身上藏著師成長的密碼。她曾說:“我不說自己是一個思想者,但我得,即便是小學教師,也應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張,么,我就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是一個思想者。
”的確,沒有己的教學主張,不能說自己個思想者,當然,也不能說是師,更不能說是教育家??磥恚瑢W主張,是名師成長中一個可忽略的問題,它關乎名師文化品質和教學品位,也關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學主張是名師“教育自”的關鍵性標志。
名師應當是想者,是“反思性實踐家”。思者、反思性實踐家存在的價值一,就在于思想,而教學主張是對教育教學深刻思考后所成的一種見解、一種思想,不表達了對事業(yè)、對學生熱愛的感上的自愿,也表達了理智上的自覺。這種自愿與自覺,正是對理想教育的追求,表現為教育自覺和自由。
具有教育自覺的教師才會有追求,也才會有行動;有理念,理念才會逐步成為信念;有實踐,實踐才會逐步成為實驗??梢哉f,教學主張是從教育自覺的根上長出來的鮮亮的綠葉。一個缺乏教育自覺的教師,很難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
教學主張是名師成熟、成功的核心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表達著教師成熟的程度和專業(yè)發(fā)展的深度。同時,教學主張的形成是教師長期歷練和專業(yè)發(fā)展深化的過程。
在形成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總結、提煉自己的經驗,不斷匯聚、提升自己的實踐智慧,開發(fā)了自身生命的活力,積蓄著可貴的能量。這一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成熟的過程,過程中積蓄的能量將成為教師持續(xù)發(fā)展的力量,提煉的經驗和智慧,必然形成教師進一步發(fā)展的平臺,開始新的探索,最終走向成功。年輕的小學數學教師張齊華,潛心研究數學文化,從“數學+文化”,到“用文化關照數學教學,在數學中開發(fā)文化元素”,正是一個不斷學習、思索、實驗和提煉的過程,教學中充滿著青春的活力和智慧的魅力,生動而又深刻,活潑輕松而又從容沉穩(wěn),表現出教學的成熟,他的教學主張正堅定地引領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教學主張是名師產生和保持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是具有影響力的名師與一般名師的顯著區(qū)別。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涌現了一批名師,如稍加注意,我們就會發(fā)現一些名師已沒有多少聲音了,他們的影響已基本消失。而另一些名師則能持續(xù)地影響著今天的教學改革和教師的成長。
當下的名師也大體如此。實際上,名師已分成了兩類。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有的名師缺少自己的見解,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嚴格說來,他們是操作型的,甚至是技術性的,只是按規(guī)定要求執(zhí)行得忠誠、實施得認真。說得嚴重些,他們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教書匠”的桎梏。
這類名師固然可敬,但并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名師。真正的名師應當有自己的教學主張,不僅以他的教學經驗、教學特色影響著教師,更應以他的教學主張,即個性化的教育思想影響著、改變著教師。即便是教學經驗,也應是以教學主張為支撐的教學經驗,也才能真正影響教師。
就他本人而言,也因為是教學主張以及教學主張下的實踐,使自己獲得持續(xù)的影響力,并使自己不斷有新的進展和新的經驗。這樣,才能從深度上推進教學改革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敖逃肄k學”才是有可能的。
教學主張是名師教學風格的內核。名師應當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教學風格絕不是一張面具,也絕不是教學的炫技和表演,它有自己的內核。
這內核就是思想。福樓拜說:“風格是思想的血液。”別林斯基則說,風格是“思想的浮雕”。
思想,使風格具有深刻的內涵,使風格站到一塊精神高地上。教學風格的這一思想內核,往具體方面說,應該是教學主張。教學主張是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和個性化,教學主張的血液里流淌著思想。
失卻教學主張,教學風格就失去了靈魂,充其量只是一種可供一時觀賞而無實質內容的、平庸、蒼白的教學表演。歷史上所謂的幽默型、典雅型等教學風格,其背后都有理論支撐,其內在總是活躍著一種思想。從另一個方面說,教學主張也是形成教學風格的重要因素。
從總體上說,教學主張貫穿名師成長的全過程,它不是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是一個步驟,而像是發(fā)動機,提供著名師發(fā)展的動力。當下,大家對“名片”情有獨鐘,不過,我還是喜歡“通行證”。教學主張以及以教學主張為內核的教學風格,應該是名師成長道路上的通行證。
這張通行證,引領名師走向教學改革的深處,走向特級教師,走向教育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可以和國內外的教育專家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對話??傊虒W主張是名師發(fā)展中一個亟待重視的話題,也是當下課程改革、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一個亟待深度開發(fā)的領域。
教學主張是對教學、對教學改革的一種堅定的見解。這種見解是個性化的、獨特的、穩(wěn)定的。它指向行動,堅持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被證明而發(fā)展。著名特級教師李庾南,在長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總結、提煉出“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實際上這就是她的教學主張。
她始終認為,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的使命在于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她主張,應該讓學生的學走在教師教的前頭,并且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唯此,才能真正確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人的教育成為學生自己的教育。
李庾南對此堅信不疑、堅定不移,“自學·議論·引導”這一主張,堅持數十年,并在堅持中改善,在改善中發(fā)展,至今她還活躍在課堂上。教學主張植根于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深化與聚焦。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主張是個性化的,但又具有普遍的意義和價值。
從文獻資料來看,思想與理念往往是同義的。蘇格拉底說:“每個理念只是我們心中的思想。”黑格爾甚至說:“理念也就是真理?!?/p>
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在我國也有關于“理”的概念,它指向事物存在的根據,揭示事物的規(guī)律。我們應該把教學主張看作是教師對教學、對教學改革的一種理性認識、一種理想追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可以說形成了教育觀念體系。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應當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加以梳理和概括。對此,不僅不應該反對,而且要鼓勵。
南京市力學小學一直致力于“力學”校訓的傳承和踐行,讓學生努力學習、自主學習、享受學習,著力構建“研究性課堂”。他們認為,研究性學習不一定是學生的尤其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思想。“研究性課堂”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為目標的課堂,無疑,這種主張是正確的。
也正因此,我相信這樣的團隊里會走出名師。所以,教學主張既打上了個體經驗、理念的烙印,是個體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與凝聚,又植根于整個教育思想體系之中。教學主張是對學科和教學特質深度開發(fā)后的獨到見解。
蘇州市高級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堅定地認為語文就是語文。他說:“語文和生活密切關聯,但語文不等于生活,生活也不等于語文,應該是生活中的語文或語文中的生活。”“語文的人文性,不是文學的人文性,不是歷史的人文性,不是藝術的人文性,也不是人文科學的人文性,只能是語文的人文性?!?/p>
他認為,把一切人文性的東西都拉過來堆在語文上,必然會失去語文自我,“語文的人文性只能在人民教育2009.1語文課程價值實現的過程中體現”。(黃厚江:《語文就是語文》,《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5月號實踐版)筆者也曾寫過類似的文章,不過黃厚江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說明,教學主張往往不在“主張”的命名,而在“主張”內涵的獨到和豐富。學科教學還應體現教學的特質。香港大學程介明先生曾講過“墻上的洞”的故事,說,印度新德里窮人街上的孩子,沒有錢進學校,實驗者在墻上開了洞,安上電腦,洞的高度與孩子的身高差不多。
孩子看到電腦感到非常新奇,亂觸摸。三個星期以后,孩子們在互相幫助下,竟然學會了用英文上網。故事后的題目特別有意思:“他們在學校嗎?”回答是:“不在?!?/p>
“他們在受教育嗎?”回答是:“不知道。”“他們在學習嗎?”回答十分肯定:“他們在學習?!睂嶒灨嬖V我們,要重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理解教學;要從學生內心渴望和經驗建構的角度來理解學習。
教學主張的獨特性,表現了教師的獨到的、創(chuàng)新的見解,但仍然基于學科教學特質和基于教學特質的深度認識與把握。教學主張堅定地指向實踐,但又是實踐經驗的理性概括和提煉??梢哉f,教學主張在理論與實踐中搭起了一座橋梁,閃爍著理性的光芒。
它與學院式的概念不同,更具有實踐智慧,更“平易近人”。名師需要有理論素養(yǎng)。筆者以為,名師與一般教師相比較,他的可貴之處、高人之處,就在于他有理性思考的品質和習慣,在于他逐步累積并內化的理論素養(yǎng),因而,他往往有深度。
長期以來,我們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的是理論向實踐靠攏,這當然沒錯。但是,實踐也應主動向理論趨近。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教學主張最終指向實踐,不過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又把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孫雙金開始認為,小學生在課堂里學得好,應當是“小眼發(fā)亮、小臉通紅、小手常舉、小嘴常開”。這些描述符合實際,也很形象、生動,還便于觀察,但畢竟是現象的羅列和描述,而非理論的概括。
經過學習、思考及與專家的研討后,他提出了“情智語文”的主張,從情感與智慧兩方面追求他所認為的理想的語文教學。筆者認為,孫雙金已把自己的認識提升到了形成自己教學主張的層面。這一教學主張內在地包含著理論與實踐經驗,并始終互動著。今后,他的實踐將更有方向感,會持續(xù)地向著教學改革的核心部位走去。
教學主張與教改實驗,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們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了教學主張應當進行實驗,實驗應當伴隨教學主張的發(fā)展。
這種互動產生一種張力,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成功。道理不難理解。其一,教學主張是一種思想、一種見解,這種理性層面的主張必須通過實驗去證明,只有在實驗中才能得到完善,進而形成操作體系,否則,它只是理念而已,只是口頭的“主張”而已,只是一種可能性。
其二,如前所述,教學主張是指向行動的,是為行動服務的,唯有行動的改進才是它真正價值的體現。否則,它只是空中樓閣,是天上的五彩云霞,教師可望而不可及。其三,名師成長的實踐,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他們成功的關鍵是將教學主張與實驗融為一體,在互動的過程中共生共長。
邱學華的小學數學嘗試教學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范例。曾記得,邱學華開始把嘗試教學叫做教學方法,在以后的實踐中,他把嘗試提煉為一種教學的原則,又是在實踐中,嘗試教學成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說起邱學華,必然想起嘗試教學,必然浮現他在課堂躬耕的身影。
教學主張引領下的教學改革實驗應該關注以下問題。
第一,用課題來凝練、提升。教學主張及其實驗應有它的表達方式,筆者以為,最適合的表述還是用課題的方式。課題最具凝練性,是理念精髓的揭示,是研究重點的表達,也是發(fā)展方向的引領。而且之所以是課題,說明是未完成的,是生成性的、發(fā)展中的。因此,把自己的教學主張形成課題來研究,既是對教學主張的進一步確認,又是在研究中對其提煉、提升,使之更準確、更清晰,通過研究去完善它、發(fā)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