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關(guān)鍵詞】化實為虛 比喻 運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它能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把生疏的事物變得熟悉。但也有人反其道而用之,他們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把明確的東西模糊化,這種“反彈琵琶”式的比喻有時會取得一種更奇妙的藝術(shù)效果。
宋朝秦觀的詞《浣溪紗》中,有“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句子。梁啟超曾把這兩句評為“奇語”。奇就奇在它突破了一般的比喻手法,用抽象的“夢”和“愁”比喻具體的“飛花”和“絲雨”,創(chuàng)造了一種飄渺迷離的意境。雖然“夢”和“愁”比較抽象,但“輕”和“細”則是任何人在生活中都能體會的概念,作者正是利用了這個“類似點”,“將具體的事物和抽象的情思合成比喻,于是花的飄忽不定,夢的渺茫難尋,人的悵然若失,全統(tǒng)一在一個‘輕字里頭了;雨的連綿不斷,愁的千絲萬縷,全統(tǒng)一在一個‘細字里頭了。”
現(xiàn)當(dāng)代的文學(xué)大師們也善于作這樣的“奇語”。冰心的散文中有“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的話?!皽I洗過的良心”誰都沒有見過,是模糊的,但淚的晶瑩、心的善良卻是人人明白的。它使人不禁想起“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清新,“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潔,用它作比,不是最能表現(xiàn)“雨后青山”的清幽和一塵不染嗎?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寫漓江之美有如下幾句:“情一樣的深啊,夢一樣的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崩旖酪鸭滋煜拢€有什么更美的事物來同它相比呢?只有用“情”用“夢”這樣抽象的事物來啟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用最純真的愛情、最美的夢境比喻漓江之美,收到了一般比喻所達不到的藝術(shù)的效果。
文學(xué)大師所以能寫出這樣的“絕妙好辭”,這是和他們“務(wù)去陳言”的努力、敢于“言人所未嘗言”的創(chuàng)新意識分不開的。我們今天寫文章,也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盡可能避免思想僵化、人云亦云,努力做到翻新出奇、語出驚人。練習(xí):在仿句或作文中嘗試運用化實為虛的比喻,寫出新穎而深刻的文字來。根據(jù)要求寫一段話。
1.從“肩膀”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整句寫,不少于50字)。
提示:我們不妨采用化實為虛的比喻修辭,由具體的事物揭示出抽象的道理。
附參考答案,“肩膀可演繹歷史風(fēng)云;但那肩膀是歷史的交響,是智慧的詩篇,是民族的象征。肩膀,可演繹完美的人生;但那肩膀能詮釋生命,能感人淚下,能催人奮進。肩膀可演繹親情的故事;但那肩膀能給我勇氣,能明我心志,能引我上進?!?/p>
2.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與澄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三毛,讀到的是樂觀與哀傷。
附參考答案: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讀蘇軾,讀到的是忠誠與偉岸;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讀譚嗣同,讀到的是正氣與不屈。讀林妹妹,讀到的是凄美與憂愁。